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日期:2021-03-30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本文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意识,课中,培养

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本文简介: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教育技术学关于教学技术AECT1994这样定义:“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与实践。”其中的设计与开发就是教育的创新。笔者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结合这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在信息技术中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一、首先

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本文内容:

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教育技术学关于教学技术AECT1994这样定义:“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与实践。”其中的设计与开发就是教育的创新。笔者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结合这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在信息技术中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首先要教师本身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1.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首先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一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基本特征教育。其次,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再次,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的动机需要终身激励,所以说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2.树立全新的教学观。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的推动了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使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信息取代了工业社会的能源,成为生产发展的最主要的要素。在知识成为生产力的要素的社会环境下,教育必然面临着新的挑战。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正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基础的。在这样的社会中,一个国家的竞价水平和综合国力将更多的体现在创造、加工、处理和应用知识信息的效率和水平上。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丝毫离不开教育,离不开教育的创新。而作为教育活动实施的践行者──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因为知识经济时代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个性化、创造力的培养成为教育的重点。

二、努力学习新知识,积极创新教学思路,稳步变更教学模式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人类的科学知识经过几百万年的积累和更新,进入20世纪后,科学技术的“链式反应”引发了知识的爆炸。有关资料显示:最近30年产生的知识总量等于过去2000年所产生的知识量的总和;到2020年,知识的总量将是现在的3~4倍。知识爆炸,知识的总量大致每隔3~5年翻一番。作为教师──知识的传授者必须极力的学习新知识,诸如计算机操作、多媒体的制作、远程教育的实践等。并在学习与实践中,拓宽原有教学思路,恰当利用新设备、新媒体资料、新型教学资源来教学,稳步改变传统教学紧靠教师口头教授书本,利用传统教育媒体如:黑板、挂图、标本、模型等教学的模式。

三、建构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阵地,更应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创设问题的情景,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以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打造有利条件。并有利与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例如:在讲解POWERPOINT引入动画操作时,可选用生物中的细胞的分裂的动画、物理中核聚变核裂变的动画、化学中的一些复杂抽象的化学变化等均可引入。即掌握了信息技术的操作又给予学生生动形象细致入微的显示,进而激发他们的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加学习其他科目的兴趣。把信息技术教学引入其他各学科不仅可加大教学的密度,节约时间,而且能根据教学需要将其内容动态的加以分解、组合,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使抽象知识形象化,即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由可拓展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推行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究式教学主要步骤是问题的提出、分析、解答。可把学生的学习放在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学生通过相互合作探究来解决这些问题,发现隐含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应克服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行为,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情景。对于回答疑难问题时出现的不同主张和见解要去粗存精,肯定其中的合理成分。要改变教师原有的“一言堂”的方法,还学生以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更应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敢于质疑发问、想象猜测,敢于打破常规、不拘一格。

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主体性和创新性必不可分,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在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倾向与掌握基本操作,而课外则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把课外这个第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使得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补充。从而促进课堂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我在这个问题上做了如下尝试,希望能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突破点。

让信息技术课堂变成学生交流新知识的舞台。比如排除计算机维护过程中某种故障的途径,学生通过不断的在平时有意识的积累这些经验,定期的进行交流可以使他们获益匪浅。

在学完“Word的功能和使用”一章时,要学生分组完成一份精美的班级小报。在编制这份小报时,学生需要运用Word基本概念,建立、编辑文档;要会设置字体、字号、段落排版;要会设置插图、艺术字;要会绘制表格,设置边框、底纹等等。在学生熟练掌握上述操作方法后,让学生自己确定主题,自己选择内容、插图,自己构思、排版。最后还可选出几份优秀作品,通过打印机输出后奖励给创作者。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极大的发挥,还培养了他们之间的合作精神,为他们今后从事社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Windows部分的教学时,就可通过操作系统的种类以及发展历程,介绍世界首富Bill

Gates的成功之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在掌握资源管理器的基本操作后,要让学生知道更改、复制、移动、删除别人的文件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会给别人或集体造成很大的影响,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文件被别人更改或删除后的感受;在介绍计算机病毒知识时,要使学生知道,制造计算机病毒的人是出于某种个人目的,或出于恶作剧,给人们造成损失和灾难,是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甚至是一种犯罪行为,从而培养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用知识和技能造福于人类。

教学Windows画图时,在学生掌握“铅笔”“橡皮”“颜料筒”等工具后,让学生绘制一幅“美丽的学校”。有些同学由于粗心,房顶不密封就用“颜料筒”,这下可好,好端端的一幅画搞得乱七八糟。清除图像吧,太可惜了,学生急忙问:“老师,这该怎么办?”此时,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自己操作,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会印象深刻。

五、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为走出传统教学中重求同,忽视求异,重集中思维训练,忽视发散思维训练的泥滩,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砸碎应试教育的模式和框架,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注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能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信息向多种方向扩散,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例如讲解“如何删除文件或文件夹”时,教师可问:“删除的方法有几种?”学生经过操作后总结有以下几种方法:

1.选取所要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再单击右键选择删除。

2.选取所要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单击快捷方式栏里的删除按钮。

3.选取所要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单击菜单栏里的删除菜单。

学生很容易得出对文件操作选取,进而为以后讲解WORD2000打下基础。通过这一类的训练,使学生能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创新效果。近年来,我在计算机教学中还进行创新设疑启思,不仅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而且还培养他们的收敛思维。收敛思维是在解题中,尽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众多的方法进行比较,从中确定出最佳方案。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开阔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然后在众多的解法中,经过归纳、判断和比较,最终得出一个最优化的结论。

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辩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其主要途径有三:一是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指导学生用计算机编辑文稿,用窗口画笔画出简单的彩图和制作书签,卡片,用计算机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等。二是通过辅助教学,来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优势,淡化学科本位意识,根据现有条件尽可能地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向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感性知识和大量材料,这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教学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直觉力。三是通过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入。现代教育技术所强调的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为学生将来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尹俊华、庄榕霞、戴正南著:《教育技术学导论》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何克抗、李克东谢幼如著:《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德州电教馆著:《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骨干教师培训教程》

[4]叶平:《“创新教育”解析》,载《教育研究》第十二期,1999

篇2:论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与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论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与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本文关键词:信息技术,适应能力,增强,初中,培养

论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与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本文简介:论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与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潮阳区谷饶中学张琼君论文摘要:新型农村蓬勃发展,新型农民已经逐步意识到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为了培养新兴技术农民,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也应在信息技术教育领域改进新的课程体系,因地制宜地设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关键词: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能力适应社会修改后的新课标

论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与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本文内容:

论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与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潮阳区谷饶中学

张琼君

论文摘要:新型农村蓬勃发展,新型农民已经逐步意识到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为了培养新兴技术农民,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也应在信息技术教育领域改进新的课程体系,因地制宜地设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

关键词:

农村中学

信息技术

能力

适应社会

修改后的新课标明确指出: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尤其是中学阶段,在课程的实施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一定的技术能力,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农村中学尤其是偏远农村中学的学生在中学毕业后能升入高中或其它上级学校继续学习的只有少部分,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回家务农或进入社会,那么对于这些孩子来说,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人们常用“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描绘当今的时代,网络给当今时代带来了无限的经济潜力。对于农村和农民来说,网络给他们不仅带来了经济利益,也带来无限的乐趣。他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整个世界,了解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状况,网络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打开了关闭几千年的看世界的“门”。众所周知的“苹果”网上销售,让农民们初次体验到了网络带来的实惠,堆积如山的即将腐烂的苹果竟然通过网络变成了钱,农民们喜笑颜开。现在的网上,有着多种多样的关于农业的信息,如销售和收购农作物,种植和栽培技术等等。网络会给农民们带来无限的商机和先进的农业技术,使他们尽快的发家致富,并使生活丰富多彩。农民们如果只在家安装一台个人电脑,不能上网,那么这台电脑的使用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单单只是存储信息,而不能及时更新和了解最新的信息,也就不会有我们上面所提及的这些网上优势。但是农民们的学历大都不是很高,更多的是初中毕业生,所以对于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的技术含量要求就不会特别高。通过对城区周边的农村中学和偏远农村中学的调查,我们认为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课一定要致力于学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培养出21世纪所需要的具有新知识结构、新能力、高素质的新农民。

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生存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学以能用”的技能,走出校门后能用所学的知识适应社会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农村的信息技术课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信息技术教学要因地制宜

农村中学因地域不同,经济发展状况不同,教学设备也就不尽相同,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也就会有所差异,对于经济发展迅速地区的农村中学来说,他们的教学设备先进,学生的生活阅历丰富,“见多识广”,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比较先进,基本上能够适应当前信息技术及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对于那些偏远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农村中学来说,经济不发达,教学设备也相对简陋,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也相对甚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挑选那些能够实践而又很基础实用的课程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为以后的进一步自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信息技术教学要因人而宜

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要因人而宜,对于那些有希望有能力升入上级学校的学生来说,以后还会有很多的学习机会。作为教师来说,我们则应更倾向于那些更早离开学校的学生,关注他们,重视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信息素养”的培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作为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信息素质和创造素质的教育落到实处。

三、信息技术教学要精选教学内容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当地的具体情况和具体学生因地制宜、

因人而异地精选教学内容。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知道如何选配一台性能价格比很好的计算机,能够简单的维修计算机的硬件;学习windows

xp的使用,会让学生对计算机有更深的了解;学习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让学生们能自由地编辑文字信息;学习计算机病毒与防治,实现网上自卫;重点介绍Internet的基础知识及应用,学会利用网络中和各种计算机上的丰富资源,达到资源共享;学习一些常用工具软件及其应用,如:压缩、解压缩的方法,下载软件的使用,媒体播放软件的使用和系统克隆工具的使用。

学会使用这些常用工具软件,会让我们手中的计算机得心应手,为我所用。

四、信息技术教学要以实践为主

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课教学为前提,实践教学为根本。而作为中学生来说,理解专业性很强的专业术语会很难,但实际的动手操作会让他们非常感兴趣。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方式正处在发展阶段,大量的实践课会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我们教师应从讲授、叙述向辅导、指导转变。教师鼓励学生思考,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即使他们没有再进一步受到更多更高的教育,也能自主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的要求。

五、信息技术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

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当今世界,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软件的发展推陈出新,使得我们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也更不能会使用没有研发的软件。那么,作为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工作者,要让受教育者适应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有针对性的实践课为主,注重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的能力,使其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走向社会。

综上所述,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必须与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才会培养出有更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中国农民会为中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

2010年9月

篇3:如何确定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

如何确定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 本文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课堂

如何确定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 本文简介:教学目标的达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有个感触:听文化课,发现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并且课堂教学活动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都非常高。而听信息技术课,相同知识内容的课堂教学目标可能不尽相同,原因何在,到底应该从哪些角度出发来确定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呢?1.在新课程教学中,大家总喜欢用三纬目标

如何确定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 本文内容:

教学目标的达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

有个感触:听文化课,发现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并且课堂教学活动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都非常高。而听信息技术课,相同知识内容的课堂教学目标可能不尽相同,原因何在,到底应该从哪些角度出发来确定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呢?

1.在新课程教学中,大家总喜欢用三纬目标去扣教学内容,其实一节课,类型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的落脚点与归宿也不同。我个人认为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尽量细化。但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在原来的计算机课程中,我们可以说让学生掌握几个彩单,掌握什么操作,但在新课程中如何界定?笼统的说理解什么,又给人华而不实的感觉。

2.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还是需要依据课程标准的。但课程标准不等于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是一个依据,而不是具体的目标。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还需要根据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

3.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起点,也是归宿。一般来讲,我们制定的目标是预设的,但目标落实的究竟怎样很少去反馈、去修正。这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学目标设定时,一定要注意可达成度,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问题解决能力”等目标看起来很遥远,可以理解为“大”,但不能理解为“空”,我们还是应该坚持,并在上课中有意识向这个方向发展。当然,更要相信,不可能在一节课或者一学期就能达成这些目标,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这些套话可以少写为妙。同时,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同样的内容对不同的学生而言,起点不同,制定目标也应该不同——我们往往只关注学生基础的差异,而从不考虑在制定目标时的区别。这如同跳高,不管你的记录是1.5米还是2米,统一制定为2.15米。这样如何实现?我们在设计每一节课的目标的时候,对于单纯的知识技能目标,我觉得这个目标大家应该好定,根据教材的指导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对于能力目标,在教学中,如何教,如何引导学生学,则是老师应该要好好思考的,现在新课标下应该不再主张将知识直接灌输了。那么,怎么样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顺利完成知识技能目标,就是老师应该动脑筋的了,即使你在课堂中只让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掌握了一点点自学的技巧,找到了一点点门道,应该说也是对他能力的一种培养。也是目标的一种达成方式,只是这种目标的评价并不好量化,但几节课后,或一个学期后,应该是可以看到效果的。我想,现在新课标提出的很多能力的发展目标,其实是要求老师在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的自身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要求老师在一节课或一天或一个月内将这个能力达成。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对于情感目标,我倒觉得一直是信息技术中的一个难点,很多时候定得空而且乏。对于与网络道德或信息道德有关的还算好,对于一些不涉及这些内容的,我倒觉得不定也罢。我觉得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也未尝不是对学生情感的一种薰陶。三维目标是一个导向,对于具体的课来说,需要做的是找到三个目标的切合点。不同的课堂,就有不同的侧重;或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维目标只是在提醒我们老师在设计课堂的时候对各个方面要素分析得更深入、更系统一些。我们在教给学生方法,事实上我们自己也需要方法的学习和引导。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当然要从三个维度: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去考虑。如何体现这些教学目标?我想我们可以从“作品”入手,通过完成电子作品来体现这些教学目标。每一节课要让学生掌握一些信息技术技能并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技术完成一定的任务(一般是一些电子作品),我们应该好好考虑学生围绕这些任务可以达成哪些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在课前应该好好考虑应该让学生用技术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这样来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可能就更有实际意义。

    以上《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