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遗传信息的传递——DNA复制》教学设计

日期:2021-03-30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遗传信息的传递——DNA复制》教学设计 本文关键词:教学设计,遗传,传递,复制,信息

《遗传信息的传递——DNA复制》教学设计 本文简介:《遗传信息的传递——DNA复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遗传信息的传递——DNA复制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遗传信息的传递——DNA的复制”一课,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DNA的复制与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及基因突变等内容有密切的联

《遗传信息的传递——DNA复制》教学设计 本文内容:

《遗传信息的传递——DNA复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遗传信息的传递——DNA复制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遗传信息的传递——DNA的复制”一课,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DNA的复制与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及基因突变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体内容有:复制的概念、时间、场所、条件、过程、特点、意义。学好这一课时,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遗传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

DNA复制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对DNA复制过程的研究,蕴含着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教育;DNA复制的过程具有微观、动态、连续、抽象的特点。因此,DNA复制的过程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1)能够简要复述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2)能够说出DNA分子复制所需的条件及复制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自学中去领悟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培养观察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通过探索求知、分析图解、讨论交流激发独立思考、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DNA复制的学习,探索生物界丰富多彩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DNA复制的过程和特点。

2.难点:DNA复制的过程。

四、教学进程

[复习旧知识]

1.DNA化学组成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2.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和性质是什么?

[导课]

1.展示多张图片,质疑:说明了生物的什么现象?(遗传现象)

2.质疑:为什么会出现遗传现象?

3.引出新课。

(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回答问题,明确本节课的主题)

[讲授新课]

一、

DNA复制的概念

什么是DNA的复制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利用动画,引导学生总结DNA分子复制的概念。

DNA复制是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二、

DNA复制

(一)时间和场所

1.质疑:

(1)染色体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哪个时期?(分裂的间期)

(2)DNA存在与细胞的哪些结构之中呢?

(细胞核)

2.讲述染色体于DNA的关系,引出DNA复制的时间和场所。

(同上答案)

(二)条件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DNA的复制需要哪些条件呢?

举例引导让学生推想答案。联想我们复印文件时都需要的条件,逐步引出

DNA分子复制所必需的条件:1.模板:DNA的两条链

2.原料:脱氧核苷酸(四种)

3.能量:ATP

4.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三)过程

分步讲解:(使用多媒体课件放映DNA复制的过程)

(1)解旋:完整的DNA分子复制开始后,在DNA解旋酶的作用下,氢键断裂,两条主链逐步分开,这个过程叫做解旋。

(2)在解旋的同时,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

(3)随着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也不断地延伸,并且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每条子链与其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各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

再次回顾复制过程并强调其重要性。

(四)特点

1.让学生根据上述过程讨论得出结论。

2.总结强调。

(1)边解旋边复制

(2)半保留复制(由于新合成的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方式叫做半保留复制。)

(学生积极讨论,发表自己看法,回答提问)

三、DNA复制的意义

联系实际生活讲述DNA复制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练习

1.课堂练习某些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复制,从而达到控制癌症的目的。这些药物作用的细胞正处于细胞周期的(

A

间期

B

前期

C

中期

D

不能确定

2.DNA分子解旋时,下列哪一组碱基被解开(

A

鸟嘌呤和腺嘌呤

B

胸腺嘧啶和胞嘧啶

C

腺嘌呤和胸腺嘧啶

D

腺嘌呤和胞嘧啶

3.下面关于DNA复制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复制需要能量

B边解旋边复制

C复制需要氨基酸和

D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六、板书设计

遗传信息的传递——DNA的复制

概念:

时间:有丝分裂的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场所:主要在细胞核

条件:模板、酶、原料、能量等。

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碱基配对,形成子链。

链与母链结合,构成新的DNA分子。

特点:半保留复制。

意义:传递遗传信息

篇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及其影响教学设计 本文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影响

信息技术及其影响教学设计 本文简介: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信息技术3课时:14教材: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5学生课前准备:(一)课前预习(二)会使用本校摩灯平台,能看贴回贴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信息技术(IT)的含义,了解人类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理解信息技术的应

信息技术及其影响教学设计 本文内容:

1.2

信息技术及其影响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信息技术

3课时:1

4教材: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

5学生课前准备:

(一)课前预习

(二)会使用本校摩灯平台,能看贴回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信息技术(IT)的含义,了解人类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影响,中学生如何迎接信息技术的挑战。

2.能力目标

学会区分信息技术所包括的类别;区分信息技术带来影响

3.情感目标

培养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正确的信息观,激发对信息社会生活的关注与向往。

三、教材分析

1作用和地位

本节课是“信息”过渡到“信息技术”的桥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学习,了解信息技术的现在与未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讲解了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特点,通过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学习信息技术对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3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开始加强,而学生普遍在节假日或空闲的时间都会上网。学生对信息技术又有浓厚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平时上课要多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这对于学生的总体知识面有扩展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⑴信息技术的概念

⑵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教学难点

⑴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

⑵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的划分

⑶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种种问题。

五、教学方法

1、采用自主阅读、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搜集实例,分析、归纳与概括,进行知识建构。

3、利用本校摩灯平台进行专题讨论。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环境:网络教室

八、教学过程:

导入:学生阅读案例,列举事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布置小组交流,想想我们身边是否有类似的例子,请列举出来。

小结,变化的原因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入“什么是信息技术”题目

学生阅读教材第7页内容,交流讨论,列举一些身边的信息技术应用的事件,感受信息技术已经对社会的方面产生重大影响,通过这些事例谈谈你认为信息技术是怎样的技术,在这些事例中起到什么作用。

通过教材的情景故事,引发学生联想自己熟悉的信息技术应用的事件,感受信息技术已经对社会的方面产生的重大影响。

3

一、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讲授]

1、什么是信息技术。

百度一下什么是信息技术,不同角度对信息技术的描述。结合教材第8页:

小结: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

目前,我们所谈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

(1)计算机技术:略讲

(2)通信技术:略讲

(3)微电子技术:(重点讲解)

(4)传感技术:(重点讲解)

导入:信息技术的发展

一、百度一下什么是信息技术:

1

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5280aa08763231126edb114b.html

2百度知道: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1611177.html

3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226.htm

4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内容

结合事例理解这几种信息技术的定义。谈谈自己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二、交流:列举每一类信息技术的应用例子,体验信息技术的形态。

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的事例加深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加强自主学习能力。

6‘

2、信息技术的发展

[布置任务]

学生分组搜索网站上的资料。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关键字: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邻近座位的同学2人为一组,搜索信息技术的发展相关资料,讨论并填写表1-2。

百度知道: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8970604.html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5604631.html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3470752.html

让学生亲自动手搜索百度资料,进行归纳总结。

9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1

、信息技术的应用

[布置任务]

P11的任务,演示讲解讨论。

[小结]

通过同学列举的实例,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办公、教育、科学研究、医疗保健、企业、军事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已经对各个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影响是深远的,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邻近座位的同学2人为一组,先阅读参考教材案例,再通过百度搜索相关资料,以“信息技术在某方面的应用”为主题,选择1-3个主题,列举并讨论你所了解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并探讨其作用。

百度知道: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5354696.html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5326186.html?fr=qrl&cid=197&index=1&fr2=query

引导学生了解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通过亲自查找相关资料加深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并分组探讨其作用。

8’

2、信息技术的影响

[布置任务]

分大组,举例说明信息技术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阅读教材第12页到14页的内容,将全班按大组分成正反两方,举例说明信息技术积极与消极的影响。通过百度搜索查看网络上的说法。

百度知道: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3396187.html

引导学生通过例举自己所熟知的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信息技术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更加辨地认识信息技术。

10

三、迎接信息社会挑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总结]

1、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

2、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4、遵守信息法规,培养良好的信息情感和信息道德

阅读教材第14页的内容,归纳总结现代中学生怎样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通过学生交流讨论,在对信息技术的作用与影响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基础上,提出“如何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这是题目,自然过渡到本环节,并把本环节作为本课的总结。

4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课堂上气氛热烈,学生积极参与练习和讨论。充分利用百度搜索的学习资源情况下,学习任务较为轻松,所以同学们能以较快的速度在网上搜索后完成任务。只有少数同学基础较差有点了困难,在老师适时点拔及同学互助后,都能顺利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整个课堂形成了生动活泼的学习场面。

十、

教师个人介绍

李长根,男,36岁,大学本科,

四川省三台县芦溪中学

中学一级信息技术教师。

工作单位:四川省三台县芦溪中学

通讯地址:四川省三台县芦溪中学

邮编:621101

电话:13548437510

E-mail:[email protected]

篇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教学设计 本文关键词:教学设计,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教学设计 本文简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教学设计一、课前系统(一)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内容是本单元中重要一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所以本节内容在本模块中也占重要地位。2.初中教材对本课基础内容已有叙述,所以本课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构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教学设计 本文内容: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内容是本单元中重要一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所以本节内容在本模块中也占重要地位。

2.初中教材对本课基础内容已有叙述,所以本课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抓住事物的实质,掌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学情调查

1.由于初中阶段学生仅限于会考水平,一知半解,马马虎虎,历史基本技能薄弱,知识不扎实,所以高一学生历史学习水平普遍较差,但不乏有对历史感兴趣,掌握的历史知识稍多但不系统的学生。

2.学习习惯不好,惯于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正确的学习方法还没养成,不及时复习,临时应付,需要加强习惯、方法和能力的形成性教育。

3.青年学生好奇,易于接受新事物;好胜,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魄力;情绪波动大,缺乏耐心。总之,易于调动,乐于竞争,更需时时鞭策。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

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掌握:建国初期政府巩固政权和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一五”计划的依据、内容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及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及意义。

(2)能力目标

自主探究,巩固和形成对历史学科分析、归纳、概括问题的基本技能;在家庭作业中初步尝试创作,强化创新能力;在模拟社会角色的活动中,形成搜集、处理、整合信息以及与人合作的社会实践能力,既会学习又会生活。

2.过程与方法

(1)在模拟的社会角色的活动中,有步骤地调查、研究、决策,既系统地掌握了知识,也学习了做事的过程和方法。

(2)自己选定角色,既形成先进带动落后的机制和习惯,又使人尽其才,课堂充满活力,学生也有信心、有兴趣。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他们以适宜的角色:例如文化课差但有特长的就展示他们的艺术作品;善于思考敢于回答的就让他们首当其冲;缺乏自信的就让他们朗读、叙述课本原文。总之,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每个学生都能把事做好。

(4)课堂小结中学生要总结自己课堂所得,不仅包括知识,也包括做事的过程和方法,达到为学和为事的统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图说或者歌唱的方式完成的家庭作业中,学生展示也加深了对艺术的感悟,初步形成正确的美学观。

(2)既定角色的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得连续回答问题的规定,促使学生与人协作,各小组合理安排资源,有助于学生形成“在竞争中胜出,在合作中超越”的正确的人生观。

(3)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学会悦人悦己,开阔心胸,增长见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政权和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及意义;“一五”计划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和意义。

难点:三大改造的内容和意义。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课前准备

教师:

1.准备超市、迪厅、农村小区、城市广场等现代生活场景的图片、录象资料片段。

2.准备反映建国初期国家建设和改造的照片、资料、影视片段等,巧现“历史情景”,创设氛围。

3.查阅书籍、网站等收集相关的文字资料和音乐作品。

4.检查多媒体教学工具是否齐全,尤其要有实物投影仪。

学生:

1.学生把家庭作业之一:“我感受,我创作”(以自己的形式或歌或图或文字叙述表现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程)准备好。

2.自己搜集的建国初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材料分类整理好。

3.准备四至五张十六开白纸。

二、课堂系统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学生作品,创设课堂氛围。作业“我感受,我收获”主要是让学生把上节课自己收获的内容以自己的新颖的形式创作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学生早已经摩拳擦掌,自愿表达完后,教师应有意识地给那些有艺术特长但文化课差的学生机会,增长其信心,激发其克服学习障碍的勇气。

(教师指出)艺术来源于生活,好的作品首要的是“言之有物”,大家只要表达出需要和自己希望表达的内容,都是好作品。总之,有心,用心,我们就能创作出好作品!

2.(教师总结)这一环节大家表现非常好,希望大家笑到最后;刚才有同学就讲到“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二)讲授新课

1.分析案例,发现问题。

曾有位导演拍了一部反映建国之初的社会状况的影片,观众反响强烈。

(教师放映资料图片)超市里物品琳琅满目,人来人往;农民喜气洋洋,衣裳鲜亮地在扭秧歌;广场上灯火阑珊,孩子们在追逐嬉戏,大人们在谈笑风生。

(教师提问)人民生活富足,一片歌舞升平不好吗?同学们结合昨天回去查阅的资料,结合课本第168到169页的内容,给出自己的说法。

(学生讨论归纳)不符合事实。建国之初国家经济形势严峻,物资缺乏,人民生活困苦;新解放区农民还没有分到自己的土地;外部帝国主义威胁,内部国民党残余负隅顽抗,社会秩序还不稳定。

(学生评析)(教师总结)只有真实地反映生活的作品才有生命力,才能深入人心。有许多老作品象《乌龙山剿匪记》、《上甘岭》等真是让人百看不厌。

2.模拟角色,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1)(过渡)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任重道远,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力量。

(给出角色)如果我们是决策者,我们如何来摆脱我们所面临的经济政治困难?这一环节的题目就是“我调查,我决策”。

(要求)在五分钟的时间里,各小组整理出一份设计方案;确定代表,前面已经回答问题的同学已经没有代表资格。

(提示)根据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对症下药,参考课本168到169页的内容。

(用投影仪打出学生的结论)(学生评议)(教师表扬)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提醒、鼓励那些还没有起来回答问题的同学。

(教师指出)政策方针好不好用什么检验?制定时要从实际出发,实施后要看实效如何。这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学生归纳回答)(教师边引导学生巩固,边打出板书)要点:巩固政权和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和意义;明确“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基(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

(教师总结)“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事要有计划,制定计划要从实际出发。

(2)“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我们每个人不仅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该善于发现问题,或者能将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或者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提出要求)同学们结合课本第二个子目的内容及补充的资料,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出自己的问题。

(学生阐述自己设计的问题)(学生自己讨论解决问题)

(教师总结整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提出;“一五”计划的制定、内容及特点(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和意义(尤其为过渡提供法律保证)。

(教师补充)我国进行建设时不仅缺乏工业基础,更严重的是生产关系的落后,所以我们在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变革生产关系,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3)(给出角色)在前面的过程中,大家都竭尽所能圆满地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任务,下面的题目是“我掌握,我发言”。

(要求)在五分钟的时间里,掌握课本第三个子目的内容;之后进行简洁发言并回答各方记者的提问。

(提示)要发言的同学把讲稿准备好;要提问的同学把问题列好。

(学生总结发言)(学生提问)(教师把重点难点问题补充引导)

(教师总结)对回答好,提问精彩的给以表扬;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给以强调,明确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了,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本课小结

以“我的收获”为题,准备一份发言稿,两分钟后发言。学生发言,教师补充总结,打出板书,梳理了知识体系后,强调“老师见识了大家的热情、勇气和智慧;大家也都意识到不仅学知识还要学方法,学习做事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说明

本节容量大,时间紧,所以我以“我感受,我收获”,“我调查,我决策”,“我掌握,我发言”等目标题目化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创造性,让每个学生都以主角身份参与其中,小组团结协作,圆满实现教学目标。

三、课后系统

1.课后作业:

(1)将今天的收获回家与家长分享;并且帮老师带回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2)和家长共同设计五个有关本课内容的小题。

2.活动建议:

(1)向家长请教或者搜寻关于本课内容的资料。

(2)观看影片《上甘岭》《艳阳天》《上海的早晨》等。

    以上《《遗传信息的传递——DNA复制》教学设计》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遗传信息的传递——DNA复制》教学设计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遗传信息的传递——DNA复制》教学设计》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