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本文关键词:成都,防控,职业技术学院,机制,风险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本文简介: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中纪委要求,根据四川省纪委、省监察厅《关于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意见》(川纪发【2010】17号)和市纪委《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意见》(成纪发[2011]5号)的文件精神,在2010年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试点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本文内容: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中纪委要求,根据四川省纪委、省监察厅《关于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意见》(川纪发【2010】17号)和市纪委《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意见》(成纪发[2011]5号)的文件精神,在2010年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试点的基础上,2011年将全面推进。市纪委派出第七纪工委和学院党委明确指示,今年我院将完成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机制建设工作。深入推进我院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特制定如下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反腐倡廉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党的十七大强调,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都明确提出了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任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任务的提出和全面推行,使得惩防体系建设有了重要支撑和保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职、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贯彻中央和中央纪委反腐倡廉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惩防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全院干部、师生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这项工作。
二、工作目标
通过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院内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廉政责任进一步细化,廉政风险点进一步明确,风险防控制度进一步完善,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监督防控措施有效发挥作用,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在院内各部门和各岗位实现全覆盖,逐步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措施配套完备、高效管用的综合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体系。
三、工作内容和重点
按照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及这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的部署,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主要内容是以权力运行为主线,分析岗位职责、工作流程、部门制度、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风险,通过采取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三道防线”实施风险防控,对风险防控工作实施系统化、科学化管理,着力构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逐步形成内部管理有制度、岗位操守有标准、事前预防有举措、综合考核有依据的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体系。
工作重点是全面梳理排查廉政风险点,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内部运行机制和权力监督机制,创新风险防控措施,全面提升我院行政管理工作和预防腐败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水平。
四、范围对象
我院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的实施范围为全院各分院、部、处(科)室,实施对象为学院管理活动中涉及的学院审批、部门许可、政策认定、组织人事、财务管理、物品采购、基建工程、招生就业、学籍管理、学生管理、科研工作、创示范建骨干专项工作、评奖评优等各类事项的岗位及人员。
五、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工作启动阶段
(一)全面梳理部门职权(5月上旬至5月底)
由各分院、部、处(科)室对本部门工作岗位的职责权力进行梳理,对梳理出来的职权,填写岗位登记表(附件1),经院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在院内网络办公系统上予以公示。
(二)认真排查廉政风险点(6月上旬至8月上旬)
院内各处室要按照《成都市人事局关于核准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岗位设置决方案的复函》(成人函[2010]125号)确定的内设机构主要职责内容,结合已开展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情况,查找确认廉政风险点,对部门内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及相关管理制度进行梳理,查找“岗位职责、工作流程、部门制度、外部环境”等方面可能出现腐败问题的风险点。填写《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岗位廉政风险识别表》(附件2)。并在本处室内各工作岗位间平衡比较,按照可能产生违纪违法行为的高低分“一、二、三”三个等级初步判定岗位风险等级,填写《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岗位廉政风险等级初评表》(附件3)。
(三)综合评定风险级别(8月中旬至9月中旬)
院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各处室提交的自查表格,综合评估认定学院层面的廉政风险点,并对各处室岗位廉政风险级别进行综合评定。评定结果报院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经审核后在一定范围内公示。
(四)制定防控措施和制度(9月下旬至11月中旬)。
各部门针对经评估确认的风险岗位和廉政风险点,结合学院的干部作用建设及规范化、服务型行政机关建设,以制度完善为核心,研究提出相应预警、规避、降低风险的具体措施,填写《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廉政风险防控措施表》(附件4)切实做到目标明确、内容清楚、责任落实。逐步形成以岗位为点、程序为线、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五)完善防控考核办法
学院针对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考核制度,并将考核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及干部的年度考核相结合,也可组织专门的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纠正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风险点和风险防控措施,完善工作程序,不断适应职能转变和预防腐败的新要求,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
1.统一领导。学院成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
组长:周鉴
副组长:贺继明、何小婉
成员:凌红、王涛、李王英、齐虹、杨仕清
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何小婉(兼)
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周红艳、张高勋、蒋志忠
办公室成员:杨文莉、陈临蓉、何涛、肖伟、张雪、薛潇潇、严光玉、梁云林、吴学伟、徐国栋、黄永久、罗兴伦、曾昭惠、岳凌云、张瑞芳、李亚平、雷敏、蒋家胜、李文江、郭宏宇、李丽萍、傅翔、全朝阳、汤勇、赖斌、余昕、李耘侨、李芳、刘碧玉
院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日常组织协调、综合指导、监督检查等具体工作。其中,监察审计处牵头负责院内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相关工作。
2.领导带头。各位院领导、各处室要把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任务、加强行政管理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切实履行好“一岗双责”,带头履行风险防控;带头查找分管工作领域的廉政风险;带头制定和落实防控措施;带头抓好自身和管辖范围内的综合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3.明确责任。各处室要进一步明确内部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权限、工作标准,细化行政责任和廉政责任内容,落实具体岗位责任人,实现工作任务、廉政目标与岗位责任相统一。
(二)结合实际工作,突出防控实效。
要注重贴近学院的中心工作和部门职能,从具体行政管理工作流程入手,重点查找制度机制缺陷,防控措施要落实到具体工作岗位人员,细化到权力行使的各个环节,确保风险查找准确到位,防控措施切实可行,防控作用明显有效。
(三)努力思考创新,突出自身特点。
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科学借鉴风险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方法,在完善制度、风险预警、及时纠错、监督检查、考核评估、责任追究、轮岗交流等方面努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强管理,形成适应自身特点防控风险的工作思路。
(四)注重建立档案,突出内部公开。
在平时要注意总结归纳廉政风险、行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的特点和做法,注意留存工作全过程的文字、图片资料,建立包括工作记录、意见方案、会议纪要、自查成果、评定结论、新建或完善的规章制度、各项防控措施、自查报告、实施效果等内容的专门档案,为检查抽查和评估考核提供依据。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四个阶段工作完成后,将在院内网络办公系统上及时公开各部门风险点和制定的措施。各直属分院、部、处(科)室应在本分院、部、处(科)室内部公开。
(五)形成联系制度,突出完成时效。
各分院、部、处、科室应指定一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作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联系人,协助部门负责人做好相关工作,加强与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联系,及时沟通反馈信息,协调督促部门内工作进度,确保各阶段工作按时完成。
附件:1.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岗位登记表
2.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岗位廉政风险识别表
3.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岗位廉政风险等级初评表
4.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廉政风险防控措施表
主题词:廉政风险
防控机制
实施方案
报:中共四川省教育纪工委、中共成都市纪委派出第七纪工委、成都市教育局
中共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2011年5月5日印
共印8份
—
11—
附件1: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岗位登记表
分院、部、处(科)室名称:
填表时间:*年*月*日
岗位名称
行政职责
注:岗位名称,是指分院、部、处(科)室内设立的每个行政岗位名称。
附件2: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岗位廉政风险识别表
分院、部、处(科)室名称:
填表时间:*年*月*日
岗位名称
廉政风险内容
岗位职责风险
工作流程风险
部门制度风险
外部环境风险
注:1.岗位名称,是指分院、部、处(科)室内设立的每个行政岗位名称。
2.廉政风险内容,是将该岗位涉及的每个行政事项查找出风险内容进行分类汇总。
附件3: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岗位廉政风险等级初评表
分院、部、处(科)室名称:
填表时间:*年*月*日
岗位名称
风险等级评估
岗位职责风险
工作流程风险
部门制度风险
外部环境风险
岗位廉政风险等级
注:1.岗位名称,是指分院、部、处(科)室内设立的每个行政岗位名称。
2.风险等级评估,是根据该岗位查找出的岗位职责风险、业务流程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类别进行风险等级自评,并评估该岗位的廉政风险等级,具体分为“一、二、三”三个等级。
附件4: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廉政风险防控措施表
分院、部、处(科)室名称:
填表时间:*年*月*日
类别
廉政风险防控措施
岗位名称
岗位人员
廉政风险点
对应防控措施
分院、部、处(科)室(部门)层面廉政风险
对全院廉政风险防控措施的建议
注:1.岗位名称,是指分院、部、处(科)室内设立的每个行政岗位名称。
2.岗位人员,是指在该岗位工作的行政人员姓名。
3.廉政风险防控措施,是指针对查出的风险点制定的相关岗位、部门层面以及对全院廉政风险防控措施的建议。
篇2: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ACCA方向)国际本科生培养方案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ACCA方向)国际本科生培养方案 本文关键词:会计学,本科生,职业技术学院,方向,培养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ACCA方向)国际本科生培养方案 本文简介: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ACCA方向)国际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备扎实会计、财务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国际会计和理财规则,熟练运用英语技能,能胜任在各类企业(尤其在会计师事务所、跨国企业、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及海外公司)、事业单位和政府管理部门从事会计、审计及理财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会计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ACCA方向)国际本科生培养方案 本文内容: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ACCA方向)
国际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具备扎实会计、财务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国际会计和理财规则,熟练运用英语技能,能胜任在各类企业(尤其在会计师事务所、跨国企业、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及海外公司)、事业单位和政府管理部门从事会计、审计及理财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会计人才。
二、培养基本规格要求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
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
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4.
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技能和人际沟通能力;
5.
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政策、法规及国际会计准则和惯例;
6.
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7.
具备国际职业会计师的全面技能,包括专业知识、管理、领导、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等。
三、核心课程
1、学位课程
管理会计F2、财务会计F3、财务管理F9
2、主要课程
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商法、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师与企业、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业绩管理、税法、财务报告、财务管理、审计学、公司报告、商务分析、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学制:4
年,最低学分:122)
毕业最低学分:
122,其中包括创新创业训练计划4个学分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
符合思特雅大学学士学位授予规定,可授予思特雅大学会计学学士学位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
1、课程设置说明
本专业课程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大类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方向及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构成。通识教育课程48学分,学科大类课程27学分,专业教育平台课程40学分,其中包含ACCA所要求的9门课24学分、专业方向课程37学分,其中包含ACCA所要求的5门课16
学分
2、学分分配汇总表
课程
分类
必修课
选修课
合计
其中实践教学环节
通识教育平台
学科大类教育平台
专业教育平台
专业方向模块
小计
通识教育平台
学科大类教育平台
专业教育平台
专业方向模块
任意选修课程
创新创业计划
小计
通识教育平台
学科大类教育平台
专业教育平台
专业方向模块
小计
学分数
32
27
24
30
81
16
0
16
7
8
4
51
132
0
0
4
0
4
占总学分%
19.5
16.5
14.6
18.3
68.9
9.8
0
9.8
4.3
4.9
2.4
31.1
100
0
0
2.4
0
2.4
七、课程设置总表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ACCA方向)本科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总表
平台
计划号
课号
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位
学时分配
修读学期
修读说明
讲
课
自主学习
实验
上机
实习
实训
通识教育课程
必修32学分,具体见《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思想政治课程16学分,大学体育4学分,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训练2学分,大学英语8学分,计算机应用基础2学分。
00T101A
通识选修10版
要求学分:16
计划学分:470
小计:
必修32学分;选修
16
学分
学科大类教育平台
01X104A
011R01C
必修
政治经济学
2
34
0
0
0
0
0
1.1
011R02A
必修
微观经济学
3
51
0
0
0
0
0
1.2
011R07G
必修
管理信息系统
2
25.5
0
0
17
0
0
1.2
011R08C
必修
管理学原理
2
34
0
0
0
0
0
1.1
021X02D
必修
公共管理学
2
34
0
0
0
0
0
1.1
050P00A
必修
旅游管理专题
1
17
0
0
0
0
0
1.1
080J06E
必修
高等数学C1
4
68
0
0
0
0
0
1.1
080J07A
必修
高等数学C2
2
34
0
0
0
0
0
1.2
080J12A
必修
线性代数C
2
34
0
0
0
0
0
1.1
080J17B
必修
概率统计C
3
51
0
0
0
0
0
1.2
100J02A
必修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VB)
3
34
0
0
34
0
0
1.2
122M12A
必修
物流管理专题
1
17
0
0
0
0
0
1.1
跨学科大类选修课程,共
0
学分。
小计:
必修
27
学分;选修
0
学分
27
0
专业教育平台
18A104C
012T09C
必修
综合会计模拟实验
3
0
0
0
0
0
0
3.3
012T11D
必修
社会经济调查
1
0
0
0
0
0
0
2.3
013K21Y
必修
会计信息系统
2
17
17
0
0
0
0
3.1
014K21A
必修
会计信息系统实验
1
0
0
0
34
0
0
3.1
182A01A
必修
公司法与商法
3
51
0
0
0
0
0
2.2
182A02A
必修
财务会计
3
√
34
17
0
0
0
0
2.1
182A03A
必修
财务报告
3
51
0
0
0
0
0
2.2
182A04A
必修
管理会计
3
√
34
17
0
0
0
0
2.1
182A05A
必修
税法
3
34
17
0
0
0
0
3.1
182A06A
必修
专业会计师
2
34
0
0
0
0
0
3.2
010A01Y
选修
经济应用写作
2
17
17
0
0
0
0
2.1
011R03B
选修
宏观经济学
2
34
0
0
0
0
0
2.1
011R04A
选修
统计学原理
3
51
0
0
0
0
0
2.1
012T05Y
选修
税法
3
34
17
0
0
0
0
3.1
013K18A
选修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
2
34
0
0
0
0
0
2.1
013M21C
选修
运筹学
2
34
0
0
0
0
0
2.2
017E07B
选修
金融学导论
2
34
0
0
0
0
0
2.2
182A08A
选修
会计师与企业
2
17
17
0
0
0
0
2.1
182A09A
选修
商务分析
2
34
0
0
0
0
0
3.2
182A10A
选修
高级税务
3
51
0
0
0
0
0
4.1
小计:
必修
24
学分;选修
16
学分
40
2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ACCA方向)本科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总表(续表一)
平台
计划号
课号
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位
学时分配
修读学期
修读说明
讲
课
自主学习
实验
上机
实习
实训
10级ACCA方向课程
18A104D
183A01A
必修
业绩管理
3
51
0
0
0
0
0
3.1
183A02A
必修
财务管理
3
√
51
0
0
0
0
0
2.2
183A03A
必修
审计学
4
51
17
0
0
0
0
3.1
183A04A
必修
公司报告
3
51
0
0
0
0
0
4.1
183A05A
必修
高级财务管理
3
51
0
0
0
0
0
3.2
188A01A
必修
毕业实习
6
0
0
0
0
102
0
4.1
189A01A
必修
毕业论文
8
0
0
0
0
0
136
4.1
182C01A
选修
高级商务英语
3
51
0
0
0
0
0
3.1
183B02A
选修
国际贸易
3
51
0
0
0
0
0
3.1
183B07A
选修
财务与会计前沿
2
17
17
0
0
0
0
4.1
183F02A
选修
国际金融
3
51
0
0
0
0
0
3.2
183M05A
选修
国际市场营销
3
51
0
0
0
0
0
3.1
小计:
必修
30
学分;选修
7
学分
37
1
00T073A
创新创业课程
要求学分:4
计划学分:2228
null
八、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置一览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数
总学时
学期安排
012T09C
综合会计模拟实验
3
0
3.3
012T11D
社会经济调查
1
0
2.3
合计学分:4
九、辅修课程、辅修专业、双专业、双学位培养计划
辅修课程设置一览
计划号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数
学位课
总学时
修读说明
无辅修课程计划
辅修专业课程设置一览
计划号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数
学位课
总学时
修读说明
无辅修专业计划
双专业课程设置一览
计划号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数
学位课
总学时
修读说明
无辅修双专业计划
十、有关说明
1、本教学计划涵盖了ACCA课程要求的两个级别共14门课程,包括两大类:基础阶段课程和专业阶段课程。
2、带“※”14门使用ACCA教学大纲中的国际版教材的课程,学生参加校内组织的期末考试,总评成绩为60分为合格,获得思特雅大学学分;同时学生还须参加ACCA全球统考,50分以上为合格,参加全球统考合格方可获得执业资格证书,考试时间则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决定。
3
篇3: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省级骨干院校建设方案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省级骨干院校建设方案 本文关键词:青海,职业技术学院,骨干,省级,院校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省级骨干院校建设方案 本文简介: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发展建设方案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专业代码560502)管理工程系二O一一年十月《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建设方案》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建设方案第一部分:建设基础一、学院概况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青海省唯一一所培养建筑类、通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省级骨干院校建设方案 本文内容: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院校
专业建设发展建设方案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造价》专业
(专业代码560502)
管理工程系
二O一一年十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建设方案》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造价》专业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建设基础
一、学院概况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青海省唯一一所培养建筑类、通信类高端技能型专业技术人员的高职院校。学院前身是青海省建筑工程学校成立于1978年。2002年由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建立的一所以土建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2006年与青海省邮电学校实现两校整合。是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的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教育部、财政部命名的建筑技术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是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
学院占地152.24亩,建筑面积113207平方米,在校生4385人,专业设置以土建类专业为主,设有20个高职专业,招收高中和中职毕业生,并与省内中职学校联合开展五年制高职教育,同时举办成人学历教育和培训,成人教育规模1000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造价专业、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为青海省省级示范专业。现有在职教职工224人,专职教师156人,副高级职称的67人。三十多年来,学院为建筑业、通信行业培养了二万余名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在建设一线“能干、肯干、实干、会干”、“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深受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和欢迎。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连年走高,2008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7.64%,2009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7.43%,2010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17%。生源以本省为主,面向16个省(区、市)招生。省外招生比例占招生计划的10%左右。
近年来,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省厅评为“全国建设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建设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二、办学优势
(一)服务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改委、财政部等六部委在《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建筑业的技术进步和节能、节水、节材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未来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速度与质量”。
建筑业是青海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以其涵盖范围广(涉及城乡规划、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房地产开发等诸多领域)、产业关联度高(青海经济社会50%的固定资产投资要通过建筑业才能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或使用价值)、产业增加值大(建筑业增加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发展要求高(建筑业的技术进步和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水平,影响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吸纳劳动力多(“十一五”期间,青海省建筑从业人员超过18万,其中农民工约占80%)而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十二五”时期,我国城乡建设、工程建设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房地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按照今年4月中组部、人社部发布的我国技能劳动者的需求预测。从2009年到2020年,按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分,建筑业对技能劳动者需求增长量是931万人,仅次于制造业的1168万人,需求占比为28.29%。到2020年仅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技能劳动者需求量为3312.6万人。今后十年,建筑业技术技能人才的缺口是最大的,需求也是最旺盛的。
当前青海建设行业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建设一线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匮乏。青海省建筑业每年对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逾8000人左右。而青海省高职院校及本科院校建筑类专业每年毕业生约2000人。为实现全员持证上岗,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每年至少需要培训1.5万建筑业从业人员,而现有的高校及培训机构仅能完成1/3的培训任务。建筑类高职教育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和较大发展潜力。近年来,建筑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稳步趋旺。仅青海省建设系统各大公司,每年就录用我院毕业生近千人。每年学院举办的大型供需见面会,有省内外300多家用人单位参加,2011年有600余家用人单位参加供需见面会,带来需求岗位5000多个,当场签订就业协议的有300多人,一次性签约率达到90%以上。2008年以来,毕业生实际就业率分别达到97.6%、97.43、98.17%。就业满意率85%以上,专业对口率90%以上。据统计,青海省建筑业从业人员近18万余人,其中技术管理人员共有1.68万人。按现有建设规模,若技术管理人员达到国家平均标准21%的水平,建筑类高端技能型人才缺口2.1万人。“十二五”期间,青海省要加快实施城镇化推进战略,建筑类一线所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供不应求的问题将日益突出。
(二)我院主动适应西部开发战略和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确立了把“专业办在行业需求的热点上,建在企业的兴奋点上”的专业建设理念。紧紧围绕建筑行业的人才需求设置专业,服务面向明确,专业结构合理。现有20个招生专业中有17个为建筑类专业,基本涵盖了建设行业的专业人才需求。我院坚持以建筑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积极推行“工学交替、双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一些专业结合建筑施工和建筑装饰行业的季节性特点,实行了“理实融合、能力渐进”的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学生三年级顶岗实习时,其职业素质、专业知识与实操能力能够达到从业上岗要求,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从近年来的反馈意见看,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在90%以上,普遍反应我院毕业生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动手能力过硬、作风踏实、吃苦耐劳。
2009年,我院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保证了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质量
我院高度重视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要求专业课教师每三年至少有6个月时间在生产一线进行专业实践。156名专任教师中,长期在企业兼职的有20多人。“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64%以上。40余名专业教师具有国家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造价师、注册安全师等执业资格和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技术职务。
从企业调入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12名充实教师队伍,聘请兼职教师39人,改善了专业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
提高教师队伍“双师”素质主要途径,一是从企业引进教师作为学院师资队伍的重要来源;二是派教师到企业兼职、挂职锻炼;三是在院办企业顶岗实践;四是鼓励教师取得执业资格和技能证书;五是参与企业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
学院十分重视专任教师学历和理论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送培高等院校进修和引进高学历教师等措施,目前已取得研究生学历27人,占专任教师的17%。
(四)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并已有一定基础
我院作为青海省建筑行业主管部门举办的唯一一所建筑类高职学院,与行业企业有着天然的水乳交融的紧密联系。青海省各大建筑公司、设计院、房地产业、各州(地、市、县建设局)的企业高管和领导几乎全由我院毕业生担任。这种紧密联系在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和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院目前建有校外实训基地31家,校办企业6家,并与省内外300余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用人协作关系,为学生实训、顶岗实习、就业提供了保证。
(五)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日益完善
学院建有建筑面积6700m2的实训大楼和1400m2的实验楼,设有砌筑工艺、模板工艺、钢筋工艺、楼宇智能化、建筑材料、建筑装饰、建筑设备、电工电子等33个实训室。附设有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岗位鉴定站,可承担19个工种的低、中、高级工的培训、鉴定和发证工作。可基本满足90%以上专业的操作实训和生产实训教学。
(六)构建了适应建设类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评价和监控体系
学院制定有《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理论课、实训课质量标准》以及《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严密监控。严格执行学生学籍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了毕业生质量标准,严肃出题、考试、阅卷程序,端正考风、学风。学院设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机构,在院长领导下研究和解决教学工作及其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建立了院系两级质量监控和管理系统。由教学督导室代表学院负责宏观监控,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由实训教学中心牵头,负责全院实践教学工作的组织安排,各系部负责实施过程中的具体管理工作。各系设有毕业生答辩委员会,主任委员和2/3以上成员由行业企业专家担任。
建立了学院质量监控体系和信息反馈系统。学院形成了由院领导、教学督导室和教务处、各系部、学生四个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和反馈系统。建立了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期中教学检查、听课制度、教学制度、学生评教、教学系(部)评教、领导评教、教师评学等考核制度及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质量监督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了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企业用人的反馈制度、行业企业对实习、实训学生毕业鉴定制度等。建立了客观全面的质量评价体系,较好地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国家及青海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坚持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和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坚持“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不动摇,即:围绕一个中心:以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强化两大特色:行业特色和职业特色;建好三支队伍:教师队伍、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干部队伍;增强四种能力:教师实践能力、学生就业能力、干部创新能力和学院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五项建设: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园文化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抓手,以建成重点发展专业为目标,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增强办学活力,全面提升学院整体办学水平。
二、建设原则
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青海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青海省2010-2020年教育重点工程实施方案》和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文件要求,重点解决好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方案制定、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实习实训条件改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等问题,力争经过2年的艰苦努力,建设成具有学院自我发展能力、产学研相结合的省内一流、西北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重点专业。
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合作共建、资源共享、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进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如下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
工程造价专业建设要发挥导向作用,要考虑把优质教育资源与行业企业生产有效结合起来,以项目建设的形式完善学院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通过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按照与职业岗位群对接的要求,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训练。做到先进性、真实(仿真)性、实用性、开放性、生产性相结合。
(2)共享性原则
工程造价专业建设建设目标定位要准确,要综合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辐射周边,充分体现开放性及社会服务功能,使之成为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训练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课堂、校企合作的载体、产学结合的平台。
(3)效益性原则
工程造价专业建设应与学院人才培养规模和市场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状况相匹配,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要创新管理理念,注重开辟新思路、实行新机制、采用新模式,提高项目建设的投资效益,走自主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管理的道路。
(4)持续性原则
工程造价专业建设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软、硬件建设水平,增强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特别是本专业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其持续运行能力,要坚持依靠专业需求的原则进行建设,在保证完成项目建设的前提下,创新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管理、运行、发展的长效机制,确保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5)动态发展原则
结合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支持其进一步提高水平和扩大规模。重点建设专业性、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力争发展成为区域性、示范性实训基地。适时淘汰不适合市场需求、共享和辐射作用不显著的,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专业实训室,实现学院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动态发展。
三、建设目标
(一)建设总目标
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要求和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定位,建立工程实例教学资源库,完善“基于工程实例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加模拟和仿真实训车间;依据国家和青海省建设行业规范、标准,以职业岗位和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设计工程造价专业的学习领域,建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打造一支高水平“双师”结构合理,师德水平高,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强,适应“案例教学”和“工学结合”的教学团队;以工程造价专业为龙头,带动建筑经济、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物业管理等专业群建设,提升专业群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的能力。培养面向青海工程建设施工企业从事造价、施工管理、质量安全及技术资料管理等技术工作的、“懂经济、有技术、会计量、能计价”的造价一线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具体目标
1.人才培养目标
(1)本专业培养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熟悉工程造价基本流程,遵守工程造价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质量、成本意识,重视环境保护,并具有独立解决非常规问题的基本能力;从事工程造价管理、技术资料管理等技术工作一线的高端技能型、技术应用型人才。
(2)创建并完善“基于工程实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工程实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打破原来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职业岗位和典型项目的工作任务为基础建构工程造价专业的学习领域,创造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学习情景。从简单项目开始,有易到难,让学生掌握顶岗基本技能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岗位证书。使学生学习内容与考证内容衔接,职业资格与就业技能并行。其基本思想是:以工程实例为载体,以从业资格为标准,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工作过程为顺序,展开工程造价相关知识的教学,最后又回到工程实例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2.教学团队建设目标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师德教育,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将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教学团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实现“老、中、青”相结合、“传、帮、带”一体化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以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专业梯队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技能型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努力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需要,数量充足、梯队合理、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3.课程建设目标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内容的选择,而课程内容又包括内容的宽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只有当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及所选内容的序化都符合职业教育的特色和要求时,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才能成功。要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就必须实现教学内容与行业核心标准的同步,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的一致性。基于这种理念,在课程内容选择上以应用为主,突出专业岗位(岗位群)所要求职业素质和技能,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怎么做”。结合《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考试大纲》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按照专业特点与培养规律,根据行业与企业对“造价员”岗位能力的标准和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为指导,围绕编制一栋建筑物工程造价文件为目标,依据“施工图-施工工艺-计量-计价”这一主线建构工程造价课程体系;走“工学结合、学做合一、多证书融合”的道路,打造“过程导向、工学结合、能力递进”的专业培养模式。
4.实训条件建设目标
建设具有满足生产要求、真实作业环境,融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等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仿真性实训基地,充分满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通过企业化的运作和创新管理,双管齐下,打造校内讲堂互动化、实验室开放化,校外实习工地共享化的多重教学布局。建立满足专项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模拟仿真训练等多层次需要的校内实训场;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建立稳定的校外顶岗实训基地;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开放型、内外结合”的实训基地。发挥实训基地开放性、职业性和多功能性的资源优势,开展师资培训、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等社会服务。
四、建设内容
(一)“基于工程实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基于工程实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由四个阶段的能力培养构成,每个阶段都有各自主要培养的能力目标,各个阶段之间的能力培养又是有机统一,相互支撑,相互影响。
第一阶段是第3学期的案例教学,主要以完成项目工作任务为学习线索,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合一,“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在这一阶段主要通过一个小型工程项目造价的确定,将工程造价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内化成为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通过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将这种专业素质转化成为专项的基本技能。
第二阶段为第4学期结束后的工地认识实习,时间是4-6周。在暑期随岗实习中学生主要是“看中学”和“干中学”,即学生通过跟班观察和施工现场的兼职教师的指导来获得岗位工作经验,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第三阶段为第5学期是进行职业岗位技能强化阶段,该阶段主要采用的是针对造价员职业资格的标准内容,强化学生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让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之前做好从事职业岗位工作的心理和物质准备。
第四阶段为第6学期的毕业顶岗实习阶段,通过前面三个阶段的培养,学生已能在施工现场造价工作中,将已经形成的专业综合能力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能够独立工作,实现了“做中学”,形成真正的职业岗位能力。学生普遍取得工作报酬,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顶岗,完成了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
(二)教学改革
1.以工程造价从业资格和实践技能为导向改革课程体系
以工程项目造价的确定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的技术路线是: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构成的课程体系开发团队→开展职业岗位(群)的职责、任务、工作过程调研和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群专业方向→归纳专业技能教学模块→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景(案例)。该课程体系实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就业岗位的工作过程的—致性,从根本上解决学用脱节的问题。
2.构建“工学结合”特征的课程体系
以突出岗位职业能力为切入点,构建“工学结合”特征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建立课程体系,探索和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2+1”或“2+0.5+0.5”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系统的交叉融合;由企业技术专家、技术骨干和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一起,研究和开发职业能力考核的内容、标准和方法评价体系;按照“校企全过程合作”的“2+1”或“2+0.5+0.5”教学进程,编制各专业新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制定新的教育标准,编写新的课程教学大纲;按照“强化特色、打造精品”的原则,加强精品课程和特色教材建设。三年建设期内建成3个青海省品牌、特色专业。构建以职业能力模块为单元的课程体系,开发以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融“教、学、做”为一体。继续加大投入,建设“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新建3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左右院级精品课程,配合课程建设产生5项以上教改成果或技术研发成果;建设特色教材5部;配套制作优质核心课程、精品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积极推进课程实施方法、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学院课程资源库。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培养专业负责人。选拔业务能力强、专业教学水平突出、具备创新理念、教育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研究深入、具有教研教改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的高级职称教师作为专业负责人培养对象。逐步建立相关制度。要求专业建设的负责人,具有清晰的专业建设思路,成为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等工作的核心,能够负责课程体系构建和开发工作,能够指导骨干教师完成专业建设的各方面工作。
2.培养骨干教师。选拔教学水平突出、科研能力强、具有一定教研教改能力,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参加高职教育研讨会和各种经验交流会,学习高职教育新理念。学院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培养骨干教师,使其成为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技术服务的中坚力量。
3.培养“双师”素质教师。与青海建设行业各大企业单位合作办学,以校企合作为平台,通过师资培训基地培训、施工现场挂职锻炼等途径,强化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到2015年,使具有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90%以上,专业课教学的兼职教师比例达50%以上。
4.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从省内外知名企业聘请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充实专业教师队伍。建立兼职教师准入制度,建立校企“互兼互聘、双向交流”机制,聘请现场技术、管理人员为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库。使兼职教师成为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直接参与者。
(四)数字校园建设与数字化教学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学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手段的现代化,在现有一期数字校园建设基础上,建设数字化校园二期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数据标准、建设数字化校园数据交换平台、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推进数字化教学,依托新建的教学录播系统,建设基于校园网的视频教学。优秀教师通过该系统进行远程教学。各班级通过本教室的多媒体投影系统转播授课现场,达到教学资源共享之目的。
(五)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以专业为主线,将专业的教学改革成果、建设成果、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及数字化图书等优质教学资源,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存储、管理及高效的检索手段,构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基于校园网的开放共享性,可与全国高职院校进行资源共享,为广大师生及社会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技能人才提供自主学习平台。
建设内容: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系统包括:资源库管理(支撑)平台和专业教学资源库。
资源库管理(支撑)平台包括:资源库硬件系统和资源库管理(支撑)系统。
专业教学资源库包括:专业标准库、专业信息文献库、网络课程(远程教学)、专题特色资源库、多媒体课件库、专业图片库、专业教学视频(动画)库、试题库、案例库、虚拟实训场景、专业建设成果库。
第三部分:项目建设进度、预期效益分析和保障措施
一、建设进度
(一)专业培养模式
2011~2012:初步形成“基于工程实例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在2011级进行试行,成立企业专家参加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联合研究形成建设方案。
2012~2013:根据试行情况及改革发展情况,对初步建设方案进行试行并进行修改、完善、提高。完成专业建设方案,进行总结,形成建设方案修改稿,完成建设方案总结报告。
(二)教师队伍建设
2011~2012: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5人,双师教师
1
人,聘请并培养行业兼职教师
2人。
2012~2013:培养专业负责人3人;骨干教师5人,双师教师2人,行业兼职教师2
人。
(三)课程体系及课程建设
2011~2012:完成课程教学方案计划、课程标准等的修订。申报4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院级精品课程。
2012~2013:在工程造价专业2011级进行实施,运行一个周期后修改,完成教学方案计划的主要内容并进行总结、完善、提高。建设完成3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院级精品课程。
(四)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2011~2012:完成校内2个实习实训室建设工作及验收工作。
2012~2013:建立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签订协议并能运行。
(五)教材建设
2011~2012:制定专业特色教材编写计划、申报
省级重点教材,完成省级重点教材出版1部。
2012~2013:实施专业特色教材校内讲义,校本教材学校重点教材5门。
二、2012年、2013年预期绩效:
通过专业建设的顺利实施,将促进工程造价专业的示范引领、产学结合、社会服务等整体水平的提高,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预计将在以下方面产生效益:
通过“基于工程实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使全系约400人直接受益,受益面达到85%以上。每年为行业和地方输送110名左右工程造价专业技术应用型毕业生,使学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9%左右,用人单位的满意率达95%以上。
通过建设培养一支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业务素质高、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并总结出“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模式与途径,推进青海省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通过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并带动相关专业的发展。
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在同类院校中起到引领作用。通过专业建设,预计可使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达到同类院校的领先地位。尤其是引进校外企业,校企共建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达到国内同类先进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成立由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委书记为组长、学院院长等成员为副组长的“工程造价专业”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加强领导和协调,指导学院开展具体工作,督促学院“建设项目”的工作进展,名单如下:
组
长:贾应忠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委书记
副组长:张荃境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人事处处长
王福贵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张东成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秦明辉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刘康宁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李
红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2.成立“工程造价专业”项目建设实施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王福贵
副组长:张东成
秦明辉
刘康宁
李
红
成
员:
沈
渊
戴永竹
马
力
刘海峰
刘彩霞
蔡文华
(二)政策保障
为了保障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严格按照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文件要求的实施意见精神,落实工程造价专业项目建设。
(三)经费保障
为把工程造价专业建设成为青海青海省重点发展专业,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除中央财政支持的200万元外,省级财政支持50万元,行业企业和学院将投入配套经费100万元,并承诺确保按期足额到位。
(四)制度保障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比较完善管理制度,学院制度汇编收集管理制度120个,涵盖教学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组织人事管理制度、招标采购制度和与此相配套的审计、监督机制等,为项目的规范化运行、科学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证。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