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锅炉调试方案 本文关键词:锅炉,调试,启动,方案
启动锅炉调试方案 本文简介:启动锅炉调试方案1锅炉概况启动锅炉为杭州华电华源锅炉厂生产的一台SZS20-1.3/350-Y型锅炉,采用“D”形双锅筒布置,自然循环燃油汽包炉。锅炉采用火室燃烧,微正压运行,全封闭结构;上下汽包纵向布置,炉膛前墙膜式水冷壁上布置了水平燃烧器,炉膛出口处布置了水平式过热器(采用与烟气逆流布置),而后
启动锅炉调试方案 本文内容:
启动锅炉调试方案
1
锅炉概况
启动锅炉为杭州华电华源锅炉厂生产的一台SZS20-1.3/350-Y型锅炉,采用“D”形双锅筒布置,自然循环燃油汽包炉。锅炉采用火室燃烧,微正压运行,全封闭结构;上下汽包纵向布置,炉膛前墙膜式水冷壁上布置了水平燃烧器,炉膛出口处布置了水平式过热器(采用与烟气逆流布置),而后是对流管束,烟气为“之字型”横向冲刷对流管束。最后经过省煤器由烟囱排出。锅筒上设置有两只弹簧式安全阀、锅炉正常水位控制在±50mm之间、配备了带中间回油的压力雾化轻油燃烧器,配备一台送风机及一套点火控制装置。
锅炉主要参数如下:
蒸
发
量
20t/h
主汽压力
1.3MPa
主汽温度
350℃
给水温度
20℃
排烟温度
155℃
耗油量
1515kg/h
低位发热量
43685kJ/kg
设计效率
92.2%
表1
主要设备参数一览表
名
称
型
号
参
数
数
量
电动给水泵
65DWG32-168/8型
流量=28
m3/h
扬程=180m
H2O
2
送风机
9-26-A-9.2D
右180°
风量=25700m3/h
风压6200Pa
1
排污扩容器
Φ1400
容积=3.5
m3
1
除氧器
容积=25
m3
1
2.编制依据
2.1《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1996年版)》电力部电建[1996]159号
2.2《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工作规定》电力部建设协调司建质[1996]40号
2.3《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电力部建设协调司建质[1996]111号
2.4《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5009.1-92能源部能源基[1992]129号
2.5《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DL/T
5047-95(锅炉机组篇)
2.6
SZS20-1.3/350-Y《锅炉安装使用维修保养说明书》(杭州华源锅炉厂)
2.7
《SZS20-1.3/350-Y》蒸汽锅炉总图
3.
烘炉
3.1
烘炉目的
锅炉炉墙砌筑完工后,炉墙中含有一定的水分,在锅炉投入运行前,要将水分烘干,使其性能稳定,防止以后锅炉长期运行过程中炉墙产生裂纹和变形脱落。
3.2
烘炉范围及方法
3.2.1
烘炉主要包括如下范围:
燃烧器瓦口区域耐火混凝土
炉膛出口拉稀管处耐火混凝土
炉外矾土水泥耐火混凝土
炉墙耐火砖等部位
3.2.2
烘炉方法
拟采用如下方法进行烘炉:
第一步:低温阶段采用木材在有耐火混凝土的部位进行烘烤;
第二步:结合点火,采用小出力雾化片油枪进行烟气烘炉;
第三步;结合煮炉及吹管进行高温阶段的烘炉。
3.3
烘炉前应具备的条件
3.3.1
锅炉本体炉墙砌筑、保温工作已完成,耐火浇注料已超过72小时养生期。
3.3.2
锅炉本体设备安装完毕,水压试验完成。
3.3.3
各疏水、排气管路已连接完成。
3.3.4
风烟系统中的温度及压力测点均安装校验完毕,烟风挡板可以操作并检查验收完,风机分部试运结束。
3.3.5
汽水系统热控仪表均安装校验完毕,汽水系统阀门检查验收完毕,主汽管道已安装到电动主汽门后,二台给水泵试运结束,可以随时启动为锅炉上水。
3.3.6除氧器、给水管道、省煤器、上下汽包等部位冲洗结束。
3.3.7炉本体密封试验已完成,并达到设计要求。
3.3.8
在炉墙外部适当位置留出湿汽排出孔,以保证烘炉过程中水蒸气能自由排出。
3.3.9
准备足够的除盐水,除盐水可以供到水箱。
3.3.10
锅炉准备木材约20m3,木材长度应适宜,应保证可以通过人孔门,
3.4
烘炉前的准备工作
3.4.1
运行人员按锅炉上水前的要求检查好系统。
3.4.2
准备好烘炉用的木材及燃料。
3.4.3
将锅炉烟风道上的人孔、检查孔封闭。
3.4.4
参与烘炉人员应熟悉烘炉工艺及锅炉运行规程。
3.5
烘炉步骤
3.5.1
木材烘炉
将木材置于耐火材料处,不要与炉墙接触,把烟道闸板开启1/5-1/6左右,使炉膛保持微负压。将木材淋上柴油,木材点燃后,小火烘烤,使烟气缓慢流动。燃烧强度逐渐加大,以炉膛出口烟气温度为准进行调节控制,点燃木材后进行局部烘烤;
通过开关人孔门及烟气挡板开度控制燃烧速率,木材烘炉后将炉内木材清除干净。
3.5.2
油枪烘炉
3.5.2.1
利用给水泵为锅炉上水,保持汽包水位正常;
3.5.2.2
启动送风机,调节烟气挡板,维持锅炉微正压运行;
3.5.2.3
选择小出力雾化片进行烘炉,调节油压稳定;
3.5.2.4
按照厂家的要求,控制好炉膛出口烟温,第一天温升不超过50℃,以后每天不超过30℃,每小时不超过10℃;烘炉期间的烟温最高不超过220℃;在最高温度范围内,烘炉连续时间不少于24小时。如果炉墙特别潮湿应适当减慢升温速度。
3.5.2.5炉墙耐火砖与隔热层结合处设测温点,此点的温度达到50℃,并继续保持48小时。作为烘炉合格标准
3.5.3
结合煮炉及吹管进行烘炉,记录并绘制锅炉实际烘炉升温曲线。
3.5.4
烘炉结束,办理验收签证。
3.6
烘炉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要求
3.6.1
耐火材料安装完毕后,要经过72小时的自然烘干。
3.6.2
烘炉过程中应经常检查炉墙,防止产生裂纹和变形等缺陷。
3.6.3
烘炉期间正式系统按运行规程进行操作。
3.6.4
烘炉期间注意检查锅炉膨胀并记录
3.5.5
对烘炉过程中的工作内容,应做好记录。
表2
烘炉过程记录表(每小时一次)
序号
测点名称
单位
测点编号
显示值
时
间
1
℃
2
℃
3
℃
4
℃
5
℃
4
锅炉首次点火
4.1
锅炉点火前应具备的条件
4.1.1
燃油泵试转结束,燃油管路打压合格无渗漏,管路经水冲洗合格;
4.1.2燃油管路上的手动阀、来回油调节阀、速断阀、油枪、点火枪安装调试结束,各压力、流量、温度开关、表计安装调试结束,具备投入条件;且启动锅炉油系统应与去锅炉间的燃油主管路做好隔离措施。
4.1.3
烟风系统、汽水系统的各挡板、阀门调试结束,远方操作好用;
4.1.4
锅炉本体膨胀指示器,指针完好、刻度清晰;
4.1.5
现场照明良好、通道畅通、扶手栏杆齐全、保温工作结束;
4.1.6声、光报警信号调试完毕,可以投用;
4.2
锅炉首次点火前应进行的试验项目
4.2.1
光字牌声、光报警试验;
4.2.2
燃油系统需进行的工作项目
l
炉前燃油系统充油及油循环试验;
l
炉膛吹扫试验;
l
点火枪引弧位置调整及打火时间的设定;
l
火检强度、灵敏度的调整;
l
油枪启停联锁试验;
l
各速断阀、调节阀开关试验及联锁试验。
4.3
锅炉首次点火
4.3.1启动燃油泵,开启炉前燃油手动截止阀,观察油压表指示进行管路充油,开燃油速断阀、回油阀进行炉前油循环试验,检查管路有无漏油情况;
4.3.2锅炉上水达正常水位,启动送风机。
4.3.3调整炉膛通风量,调整好燃油母管压力,开启各燃油手动门。
4.3.4就地打开临近的观火孔,观察油枪、点火枪进退及点火枪打火情况,若点火枪角度不佳,可做适当调整。
4.3.5油枪点燃后,调整油压、风量,同时观察油枪燃烧情况,直到调整到火焰亮度最大;
4.3.6若发现冒黑烟情况,判断是由于油枪喷嘴堵塞、还是燃烧器配风不好造成的,调整送风量、油压,使燃烧情况最佳;
4.3.7一旦发生全炉膛灭火时,要及时通风吹扫,监视速断阀是否关闭严密,各处有无漏泄现象,5分钟吹扫完闭,根据情况再次试点火。
4.4
点火期间安全注意事项
4.4.1
整个点火期间应由调试人员现场指挥,无关人员禁止在现场逗留;
4.4.2
公司派专人对炉前燃油设施进行维护,发现雾化不好的油枪及时清理;
点火现场应配备必要的消防灭火设施和维护工具。
4.4.3
派专人维护好就地的运行设备,定期进行检查;
4.4.4
一旦发现灭火,运行人员要及时对炉膛进行通风吹扫,防止发生爆燃事故;
4.4.5运行人员应认真监视运行状况,作好事故预想,处理问题及时果断。
5
煮炉
5.1
煮炉的目的和范围
煮炉是为了清除锅炉内表面在制造、储存及安装过程中所形成的油污、硅酸盐及其它污垢,以及某些部分的松散锈层及氧化物。煮炉的范围包括省煤器、水冷壁、汽包,汽包内部装置参加煮炉;过热器不参加煮炉,采用蒸汽清洗。
5.2
煮炉必备条件
5.2.1
锅炉安装工作结束。
5.2.2
辅机试运结束,可以随时投入运行。
5.2.3
汽包及除氧器清扫干净之后封闭。
5.2.4
汽、水取样化验监督装置,磷酸盐加药装置,以及排污扩容器系统可正常投入使用。
5.2.5
炉前给水系统及锅炉本体水冲洗结束。
5.2.6
可连续供应煮炉所需的除盐水或软化水。
5.2.7
锅炉本体及其辅属系统的热控仪表调试结束,可以投入使用;汽包水位变送器解除,煮炉时用就地水位计监视。
5.2.8
燃油系统、点火系统调试完成,锅炉点火试验结束。
5.3
煮炉药品
单台锅炉水容积按(17立方米×1.5水容积),药品浓度按100%纯度计。按照每立米水加药3kg计算加药量,单台炉煮炉药品量为:
氢氧化钠(NaOH)
75
kg
磷酸三钠(Na3PO4.12H2O)
170
kg
5.4
煮炉步骤
5.4.1
启动一台给水泵,开启汽包及过热器上的对空排汽阀、锅炉上水至汽包低水位。
5.4.2
锅炉点火,在汽包饱和温度100℃以下,控制升温速率0.1MPa/min;
7.10.5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安全阀动作排放时,应离开阀门一定的距离,不得靠近。
7.10.6调整安全门过程中,要注意防止锅炉意外超压,确保安全。
7.10.7凡与调试无关人员,不得到安全阀附近逗留。
7.10.8任何人不得擅自作与调试安全阀无关的操作。
表4
锅炉安全阀调整试验记录表
阀门编号
阀门
名称
安装
位置
设计启
座压力MPa
设计回
座压力
MPa
实际启
座压力MPa
实际回
座压力MPa
启闭
压差
%
备注
8
整套启动
8.1
整套启动的目的
锅炉安装结束,经过分部调试之后,遂进行整套启动试运。目的是能保证向辅助蒸汽联箱供应参数合格的蒸汽,满足机组的供汽要求。
8.2
锅炉整套启动应具备的条件
8.2.1与尚在继续施工的现场及有关系统之间有可靠的隔离或隔绝措施。
8.2.2妨碍试运和有着火危险的脚手架及障碍物应拆除,沟道盖板、走梯、栏杆齐全,地面平整,现场清洁。
8.2.3工作现场的照明设备齐全、亮度充足、事故照明安全可靠。
8.2.4消防、通讯设施齐全;对于主要辅机、电气设备、燃油系统及易发生火灾的地方,应备有足够合格的消防器材。
8.2.5上、下水道畅通,保证满足供水和排水的需要。
8.2.6各系统分部调试及辅机分步试运结束,可以正常投入使用。
8.2.6.1送风机单体调试结束,经过试运考核可以投入运行。
8.2.6.2燃油系统调试结束,可以投入运行。
8.2.6.3化学加药系统、汽水取样系统及设备均调试结束,
可以正常投入使用。
8.2.6.4锅炉排空系统、疏放水、排污扩容系统调试结束,均经过验收合格。
8.2.6.5锅炉本体、风道及烟道检修孔、人孔均已封闭,并且经过漏风(或密封)试验检查合格。
8.2.6.6风烟系统所有电动挡板、调节挡板开关灵活,就地与表盘指示一致。经过联合检查确认。风烟系统所有人孔、检查孔关闭严密。
8.2.6.7
汽水系统各管道阀门所有电动门的操作及远动装置良好,就地开度与表盘指示一致,远操可靠。调经过联合检查确认。
8.2.6.8所有热工、电气测点及仪表,声光报警信号均校验合格。
8.2.6.9对锅炉本体及联箱做全面检查,各处预留的膨胀间隙应与设计值相符,消除可能影响膨胀的部位;膨胀指示器安装正确,牢固,冷态下调定零位。
8.2.6.10汽、水管道及联箱弹簧支吊架检查、调整完成。
8.2.6.11锅炉本体及主要汽水系统,经过工作压力下的水压试验检查合格。
8.2.7在锅炉启动以前,下述主要调试项目均已结束:
8.2.7.1锅炉水冲洗结束。
8.2.7.2锅炉烘炉结束。
8.2.7.3锅炉点火试验结束。
8.2.7.4锅炉煮炉结束。
8.2.7.5蒸汽冲管结束。
8.2.7.6锅炉安全阀调整结束。
8.2.8其它
8.2.8.1设备及所有系统的阀门部件等均已命名挂牌齐全。
8.2.8.2已编制完成锅炉运行规程及系统图册。
8.2.8.3运行人员经培训应熟悉系统和设备,能按运行规程上岗熟练操作。
8.3锅炉整套启动前需要检查及试验项目
8.3.1检查项目:
8.3.1.1检查汽包就地水位计,标示清晰准确,控制室内表计指示与就地指示一致。
8.3.1.2锅炉各处预留的膨胀间隙应与设计值相符,消除可能影响膨胀的部位,膨胀指示器安装正确、牢固,
冷态下调定零位。
8.3.1.3风烟系统、汽水系统、疏放水系统所有电动挡板及电动门送电。
8.3.1.4检查所有减温器调节阀、截止阀以及管道联箱疏放水阀和排污放水阀,均处于关闭状态。
8.3.1.5锅炉控制系统送电,汽包水位及各种监视仪表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8.3.1.6检查燃油系统及其阀门、仪表正常,燃油已循环到炉前。
8.3.1.7化学车间已经为锅炉上水准备足够的除盐水。
8.3.1.8
已经为锅炉运行准备好充足的燃油。
8.4
锅炉的启动
8.4.1锅炉上水至正常水位。
8.4.2启动送风机,调整烧器配风,使风量适宜。
8.4.3锅炉点火,按厂家给定的启动曲线升温升压。
8.4.4在汽包压力0.1-0.2MPa时关闭空气门,进行水位表第一次冲洗。
8.4.5
汽包压力0.3-0.4MPa时,进行热紧螺栓,同时加强下锅筒排污。
8.4.6汽包升压至额定压力时间不得少于90分钟。
8.4.7
供汽前应先将总汽阀微开,预热供汽管道,暖管前应打开疏水门。
8.4.8
锅炉第一次升压时对主要部件的热膨胀情况应随时观察,并做好记录。
8.5运行调整
8.5.1燃烧及风量调节
锅炉运行中,随着负荷的增减,及时调整燃烧器燃气进口压力及入炉风量。通过调节送风机入口门开度,可调节送风量,送风量应满足油枪正常燃烧需要,火焰中心应呈现亮黄色,油枪根部不能有未燃尽的黑烟形成。
8.5.2炉膛压力调节
炉膛压力可通过尾部烟道手动调节门开度做适当调整,炉内保持微正压。
8.5.3
汽温调节
过热器温度用喷水减温进行调节,在利用喷水调节汽温时,要密切关注喷水量及喷水前、后的蒸汽温度变化
8.6
停炉
8.6.1逐渐降低负荷,逐渐调节燃烧器火量至最小,按下燃烧控制柜上燃烧开关按钮,燃烧器降进入自动停炉程序。同时应进行下列操作:
●
冲洗水位表。
●
减少给水量,维持汽包正常水位。
●
停止供汽后,关闭主汽阀。开启对空排汽阀及过热器疏水阀。
●
停炉4-6小时内,应关闭所有炉门,6小时后可逐渐自然通风,并换水一次。24小时后,若水温不超过80℃,可全部放水。
8.6.2停炉保养
8.6.2.1短期停炉
停炉后首先将锅炉受热面的内外污垢、烟灰清理干净,堵截与外界相连管道。其次,将锅内灌满软化水,每吨水中加入2kg氢氧化钠或5kg磷酸钠,或10kg磷酸钠,药品应溶解成溶液后灌入。当锅内灌满软化水或药液后,加热至104℃,以排除水中的气体。然后将锅炉所有人孔门关闭严密,且不得有任何渗漏现象。保养期间,锅炉保持充满状态,防止空气漏入。
8.6.2.2
干法保养(长期停用)
首先在停炉保养前,应将炉水全部排空。其次,开启所有人孔、手孔、清除水垢和污物后,用小火来烘炉,使炉内存水蒸发。第三、将盛有干燥剂的无盖铁盒或其它容器四个放在上下锅筒的封头处,将所有门、孔关闭严密,防止空气进入,一定要注意各门孔的严密性,否则,会因漏泄而影响生干燥剂的吸潮效果,甚至达不到防腐的目的。干燥剂一般采用无水氯化钙或生石灰,用量按每立米锅炉水容积,加1-2kg无水氯化钙或2-3Kg生石灰计,每隔2个月应打开检查一次,发现干燥剂吸潮失效应立即更换。另外也可采用炉膛及烟道干燥剂,锅筒及相关受压元件用充氮保养,维持压力在0.2-0.3MPa。
8.7
安全注意事项
8.7.1安排熟练的运行人员上岗操作,操作人员应按照运行规程进行操作,认真负责。
8.7.2
定期对锅炉本体及各个系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8.7.3
所有保护系统在锅炉的启动和运行中按照需要及时投入。
8.7.4
严格遵守检修和辅机停送电工作票制度。
8.7.5
做好各专业调试、运行人员及检修人员之间的协调工作。
8.7.6
做好事故预想,运行和调试人员都应熟知各种事故状态下处理方法。
篇2:锅炉蒸汽冲管方案
锅炉蒸汽冲管方案 本文关键词:蒸汽,锅炉,方案
锅炉蒸汽冲管方案 本文简介:锅炉蒸汽冲管方案1目的和编制依据1.1目的天水凯迪生物质发电厂1×30MW工程机组锅炉为武汉凯迪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设计的KG-120/13.4/FWZ1型高温超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蒸汽冲管的目的是在机组启动前,对遗留在过热器及蒸汽管道中的铁锈、碎片、焊渣等机械杂物利用锅炉自身蒸汽进行吹扫,防止杂物进入
锅炉蒸汽冲管方案 本文内容:
锅炉蒸汽冲管方案
1
目的和编制依据
1.1
目的
天水凯迪生物质发电厂1×30MW工程机组锅炉为武汉凯迪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设计的KG-120/13.4/FWZ1型高温超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蒸汽冲管的目的是在机组启动前,对遗留在过热器及蒸汽管道中的铁锈、碎片、焊渣等机械杂物利用锅炉自身蒸汽进行吹扫,防止杂物进入汽轮机损坏叶片,防止杂物造成过热器积垢堵管。
1.2
编制依据
1.2.1
《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工作规定》电力工业部建设协调司(1996年版)。
1.2.2
《火力发电建设工程启动试运及验收规程》国家能源局2009年版
1.2.3
《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1996年版
1.2.4
厂家相关资料
2
设备概述及调试范围
2.1设备概述
KG-120/13.4/FWZ1型锅炉为高温超高压参数、单锅筒、自然循环、单段蒸发系统、集中下降管、平衡通风循环流化床锅炉,露天布置。
锅炉主要设计参数如下:
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
120t/h
蒸汽压力:
13.34MPa
蒸汽温度:
540℃
给水温度(BMCR):
240.5℃
汽包压力(BMCR):
14.75MPa
空预器进风温度
30℃
热一次风出口风温
245℃
排烟温度
151℃
锅炉效率(以低位发热量计)
90.09%
2.2
调试范围
2.2.1过热器、主蒸汽管道。
2.2.2减温水管道及阀门。
3
组织与分工
3.1
调试和运行人员在分部试运组的统一领导下工作。
3.2
调试人员按本措施规定进行工作,记录冲管数据,发布冲管指令。
3.3
安装单位负责冲管临时管道、测点、表计的安装,并负责冲管期间的设备维修、更换靶板。
3.4
运行人员按锅炉运行规程和调试措施的要求在调试人员指导下进行各项操作和设备检查。
3.5
监理单位负责质量监督及检验。
4
调试应具备条件
4.1
与该机组有关的土建、安装工作已按设计要求结束,并具备下列条件:
4.1.1施工现场与调试机组有可靠的隔离。
4.1.2定排管道畅通,能满足排水需要。
4.1.3各种障碍物和脚手架已拆除,沟道盖板、平台栏杆齐全、地面平整清洁,工作人员能安全通行。
4.1.4照明充足,通风及消防设施齐全,消防通道畅通无阻。
4.2
化学清洗工作结束,系统恢复。
4.3
各辅机及系统分部试运合格,验收记录齐全。
4.4
冲管用的临时系统包括减温水管道、临冲门、压力表等设施已安装完毕,并验收合格。
4.5
弹簧吊架的销子应去掉。
4.6
膨胀测点安装齐全合格,指针指在零位。
4.7
汽机侧应具备的条件
4.7.1凝结水泵、给水泵试验合格,并具备投用条件。
4.7.2除氧器水箱、凝汽器热井补足除盐水保证冲管期间补水可靠。
4.7.3汽水分析、监督用的仪器、仪表已装好,准备投运。
4.7.4汽机盘车具备投运条件。
4.8
锅炉侧应具备的条件。
4.8.1锅炉燃油系统及吹扫系统完毕,具备投用条件,油循环能正常建立。
4.8.2各系统的管道、阀门、档板等保温工作完成,所有的阀门、挡板开关灵活、指示正确。各人孔门、看火孔、检查孔等完好,各阀门、编号齐全,标志悬挂正确。
4.8.3锅炉冷态通风试验结束。试验数据已整理,已提供给热控专业校核好热控装置,并作为燃烧调整的参考。
4.8.4汽包水位监视系统和炉膛烟温测点均安装校验完毕,可正常投运。
4.8.5各处膨胀间隙正确,膨胀不受阻。
4.8.6燃油控制系统、烟风控制系统、给水控制系统均达到可操作条件。
4.8.7烟道脉冲吹灰器全部处于退出状态。
4.8.8给料系统各设备已试运,冷态空载试运合格,具备投运条件。
4.8.9物料再循环、除灰、除渣系统的设备能保证正常投运。
4.8.10各人孔门、看火孔、检查孔门等附件完好无损。
4.8.11油枪雾化试验完成,效果良好。
4.9
冲管应具备条件
4.9.1热控
FSSS、DAS
和
SCS
的锅炉部分调试完毕,主控盘上相应的表计、报警系统应能投入使用、机、炉有关保护及联锁试验正常。
4.9.2前阶段缺陷已消除。
4.9.3各通讯、照明设备良好。
4.9.4各膨胀指示器安装完毕,校至零位。
4.9.5准备足够的铝质靶板,靶板宽度不小于临冲管内径的8﹪,长度纵贯临冲管。厚度以不影响装卸为宜,靶板应经抛光,数量准备30块。
4.9.6靶板安装在高压主汽门后消音器前的临时管段上,为保证打靶的质量,靶板离弯头至少有5~10倍管径的距离,防止携带杂质的蒸汽通过弯头时与杂质分离,影响吹管质量的检验。靶板距排汽口距离至少应在10米以上。
4.9.7为减小吹管期间的噪音,在排汽口必须安装消音器。
4.9.8所有临时管安装前必须进行金属检验,并有检验合格证书,保证安全可靠。临冲管安装越短越好,以减少阻力。冲管临时管道安装完毕,有足够膨胀余量。
4.9.9冲管临时管道按高压部件焊接,临冲门临时管道前按10
MPa,450
℃考虑;临冲门后按7
MPa,450
℃考虑。临时管应固定牢靠,能承受排汽对管道的反作用力(反作用力按
10
吨考虑)。在各临时管的最低点应有疏水管,排汽管的排汽方向应指向安全处。
4.9.10冲管临冲门采用高压电动闸阀
(10
MPa),其全开全关时间控制在
60
秒之内。临冲门串联安装两个,一个正常冲管、一个备用。全开全关均预留
2~3圈。操作开关有开、关、停三种功能,并有开关过程闪光指示。并经事先维修和调整,确保开关灵活可靠,并引至集控室。
4.9.12冲管时减温水流量孔板及减温水调门应拆除,用短管联接。
4.9.13将汽机高联门门心取出,加临时门心,去汽机侧加堵封闭,临时管从门盖法兰引出。
5
调试的步棸及方法
5.1锅炉吹管步骤:
吹管条件满足确认→锅炉点火→第一阶段吹管→停炉冷却12小时以上→第二阶段吹管→吹管验收→吹管结束。
5.2冲管系统及方法
5.2.1冲管系统为:汽包→过热器→集汽集箱→主蒸汽管→临时管→临冲阀→临冲管→消声器→排大气。
5.2.2冲管采用蓄能降压法,为锅炉点火升压到冲管压力时迅速打开临冲阀,用过热蒸汽对系统进行冲洗,待压力降到一定值后,关闭控制阀,再次升压,重复上述冲管操作。
5.2.3冲管期间,用压力
1.5~2.0
MPa,温度200~300
℃的蒸汽稳压冲洗锅炉减温水管路。冲洗
2~3次,每次不少于5分钟。
5.2.4冲管过程中须停炉冷却一次,时间不少于12小时,以提高冲管效果。
5.3
锅炉启动点火
5.3.1锅炉上水后,视炉水情况换水至炉水品质合格为止。
5.3.2点火前各种试验结束,油循环正常,机侧、炉测具备冲管条件。
5.3.3调整一次风量略大于最小流化风量,启动油燃烧器,锅炉点火,按规定的升温、升压曲线控制。
5.3.4投油后,微开临冲门和排汽阀,保持一定的排汽量保护过热器并暖管。
5.3.5油枪着火后,监视床温上升情况,调整燃油量,控制温升速度不超过1℃/min。
5.3.6首次点火,升温升压速度应缓慢,升温率在
40
℃/h
以下。汽包压力
0~2
MPa,升压速率小于0.02
MPa
/min;汽包压力
2~5
MPa,升压速率小于
0.04
MPa
/min。
5.3.7当床温升至380℃,底料流化正常,可启动给料机少量给料,判定播入炉内料着火后,可适当加大播料时间,床温大于500℃后,可持续给料,按照冲管时升压速度要求启停给料机或用油枪来控制升压。
5.4
锅炉冲管
5.4.1点火后,临冲门微开几圈,不得死憋压力。
5.4.2压力升到
0.05~0.2
MPa,冲洗就地水位计,热工冲洗仪表管,化学冲洗取样管。打开临冲门前疏水门,关闭汽包及过热器空气门。
5.4.3压力升至0.3~0.4MPa,稳定压力热紧螺栓,对于介质不流通而尚未加热的螺栓,则应使介质流通加热后再热紧。
5.4.4压力升到
1.5~2
MPa,进行暖管,并检查临时管路的膨胀及固定情况,暖管充分后,试冲一次,试冲后,再次检查临冲管系统。
5.4.5根据试冲情况,确定稳压冲管参数和冲管时间。根据试冲管情况,确定冲管参数,预定冲管主蒸汽压力为3~5.0
MPa范围内。要求冲管过程中严格控制汽包上下壁温差和内外壁温差不超过42℃。
5.4.6一次冲管结束后,可根据蒸汽压力参数降压冲管数次,为下一次冲管作准备。如此反复进行。
5.4.7冲管至靶板基本合格后,冲洗减温水。冲洗完毕后停炉冷却,冷却时间不少于12小时。
5.4.8停炉冷却后再次点火冲管,锅炉启动步骤及升压、升温,冲管参数见附表。
5.4.9当靶板基本合格时,打开集粒器排污门。每次冲管均应装靶板,直至合格。停炉后拆除集粒器、恢复正式管道和流量孔板。
5.4.10冲管系统示意图见附图。
6
质量检验标准
6.1
过热器及其各段管道的冲管系数均大于1。
6.2
冲管时汽包压力下降值的范围应以饱和温度下降值不超过42℃进行控制。
6.3
吹管靶板合格标准:在临时排汽管处装设靶板,靶板用铝板制成,其宽度为管子内径的8%,长度纵贯管子内径;在保证冲管系数大于1的前提下,连续二次更换靶板检查,靶板上冲击斑痕粒度不大于0.8mm,且肉眼可见斑痕总数不多于8点,冲管即为合格;靶板上冲击斑痕粒度不大于0.5mm,且肉眼可见斑痕总数不多于5点,冲管即为优良。
6.4
冲管完成后,应整理记录,办理签证。
7
调试的安全措施
7.1
参加调试人员,均按《电业安全规定》进行工作。
7.2
锅炉点火、升温、升压及冲管均应按运行规程和冲管措施进行。
7.3
冲管时,临冲管道附近的易燃物应清除,近油区和通道处的临时管应加保温并加围栏。
7.4
冲管现场应配备有足够的灭火器材,消防水系统能正常投入使用。
7.5
临冲管排汽口范围内应设警戒区,并派专人警戒,防止伤人,排汽口不能对准任何物体。
7.6
冲管时应严密监视汽包水位,就地水位计投入并有专人值守。
7.7
更换靶板应经冲管现场指挥同意,在更换靶板时,必须全关临冲门,确认无压后方可进行,更换后通知指挥。更换靶板须戴石棉手套,以防烫伤。
7.8
第一次冲管后,应对临时管道支承部件进行一次全面性检查。安装临时管道时反作用力按
10
吨考虑。
7.9
冲管时应有专人巡视,记录各承压部件及旋风分离器的膨胀、振动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
7.10
冲管时如发生事故,应立即停止冲管,按事故处理规程进行处理。
7.11
运行人员应经生产单位考评合格,具备上岗条件。所有工作人员都应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篇3:燃气锅炉事故应急预案
燃气锅炉事故应急预案 本文关键词:应急预案,事故,燃气锅炉
燃气锅炉事故应急预案 本文简介:燃气锅炉(压力容器)事故应急预案锅炉是一种受压设备,它经常处于高温下运行,而且还受着烟气中有害物质的侵蚀和飞灰的磨损。如果管理不严、使用不当,就会发生锅炉事故,严重时会发生恶性爆炸事故,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在锅炉事故发生时,为确保人身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制订本应急预案。
燃气锅炉事故应急预案 本文内容:
燃气锅炉(压力容器)事故应急预案
锅炉是一种受压设备,它经常处于高温下运行,而且还受着烟气中有害物质的侵蚀和飞灰的磨损。如果管理不严、使用不当,就会发生锅炉事故,严重时会发生恶性爆炸事故,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在锅炉事故发生时,为确保人身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制订本应急预案。
一、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1、机关服务中心成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机关服务中心主任、副主任及工程部、保安部等部门的负责人和关键岗位的管理人员组成。
总指挥:刘雪冰
副总指挥:王世海
毕金浩
成
员:范秀文
李恒海
边存辉
高中
2、应急组织机构由消防灭火组、抢险抢修组、物资供应组、交通运输组、警戒疏散组、医疗救护组、通讯联络协调组等7个小组组成。
3、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职责:负责组织本单位预案的制定、修订;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组织预案的实施和演练;检查督促事故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事故状态下按照应急救援预案实施救援。
4、应急职责
(1)总指挥:负责宣布应急状态的启动和解除,全面指挥调动应急组织,调配应急资源,按应急程序组织实施应急抢险。
(2)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作好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若总指挥不在时,由副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3)消防灭火组(成国栋
刘雪峰
栾世永):发生重大火灾或其它重大突发事件时,立即赶到事故现场进行火灾扑救或应急抢险。
(4)抢险抢修组(张功涛
李冰
耿民):应急状态下,扑救火灾、设备维修、设备复位,制定安全措施,监督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5)物资供应组(李田
李凯
刘东旭):负责应急状态下应急物资的供应保障,如设备零配件、工具、沙袋、铁锹、灭火器、水泥、防护用品等。
(6)交通运输组(单体平):负责交通车辆的保障。
(7)安全警戒疏散组(王林鹏):负责布置安全警戒,保证现场井然有序,实行交通管制,保证现场道路畅通,加强保卫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车辆通行,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
(8)医疗救护组(李秀美):负责联系医疗机构,组织救护车辆及医务人员、器材进入指定地点,组织现场抢救伤员。
(9)通讯联络协调组(温小妮):负责应急抢险过程中的通讯联络,保证通讯畅通,负责各小组之间的协调以及与外部机构的联系、协调。
二、应急预案的启动
当地下室锅炉发生爆炸时,启动该应急预案。
三、应急程序
(一)报警
1、当市工商局地下室锅炉发生爆炸时,第一发现人立即找就近的电话,拨打市工商局内部报警电话2110,以及消防报警电话2119,向消防值班人员说明事故地点、事故类型等事故概况。
2、通过电话向应急总指挥和副总指挥汇报事故情况。
3、事故如发生在夜间或节假日,报警人员向值班人员报警,由值班人员向总指挥及副总指挥报告事故情况。
(二)接报
1、消防值班人员、值班人员、总指挥、副总指挥为接报人员。
2、接报人员应问清报告人姓名、单位、联系电话,问明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原因,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做好电话记录。
(三)组建救援队伍
1、应急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警电话后,立即通知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所有成员到达事故现场。
2、应急领导小组各位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起本组的工作人员及抢险装备,然后赶往事故现场,向现场总指挥报到,接受任务,了解现场灾害情况,实施统一的救援工作。
(四)设立临时指挥部及急救医疗点
1、各救援队伍进入事故现场后,选择有利地形设立现场指挥部及医疗急救站。
2、各救援队伍尽可能靠近现场指挥部,随时保持与指挥部的联系。
3、指挥部、各救援组、医疗组均应设置醒目的标志,方便救援人员和伤员识别。
(五)抢险救援
进入现场的各支救援队伍要尽快按照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开展救援工作。
1、现场指挥部:尽快开通通讯网络,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和危害程度,制定救援方案,根据事故灾情严重程度,决策是否需要外部援助,组织指挥救援行动。
2、着火源控制
消防人员穿着消防服进行火灾扑救,如果火势过大,就将着火点分割,
分片进行扑救。
(六)现场警戒
警戒疏散组根据划定的危害区域做好现场警戒,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在警戒区的边界设置警示标识,禁止其他人员及车辆靠近。
(七)现场医疗急救
1、医疗救护组在事故初起阶段就应与就近医院联系,说明事故情况及人员伤亡情况,做好紧急救护的准备。
2、医疗救护组必须在第一时间对伤员在现场进行处理急救,急救时按先重后轻的原则治疗。
3、经现场处理后,迅速护送至医院救治。
4、送医院时作好伤员的交接,防止危重病人的多次转院。
(八)疏散撤离
1、事先设立安全区域。
2、警戒疏散组组织和指挥引导污染区人员撤离事故现场。
四、附件(表):
事
故
原
因
及
处
理
方
法
事
故
原
因
处
理
方
法
锅炉水压超过允许工作压力,虽然采取停止给燃料、加强给水等措施,压力继续上升时。
迅速熄火处理:停止给气及鼓风,减少引风,熄火后,切断总阀。
锅炉水位表已升至最高可见水位以上(满水),虽经叫水后,仍看不到水位时。
迅速冷却锅水处理:在紧急停炉时,如无缺水或满水现象,可以缩短时间加速冷却,向锅炉给水、排污,以降低锅炉内压力。当炉水温度降至80℃以下时,可以放掉炉水。
给水设备、水位表、压力表、安全阀、排污阀全部失效时。
锅炉元件损失,危及人身或设备安全时。
如果锅炉系严重缺水事故,停炉时决不能应用迅速冷却操作,严禁向锅炉给水。
其它事件威胁锅炉房或锅炉设备安全时。
室内外埋地燃气管线泄漏、锅炉本体泄漏、燃烧器泄漏、控制、调节、测量等零部件及其连接部位泄漏
立即紧急停炉,切断锅炉的总气阀,更换控制、调节、测量等零部件,对其位泄漏的连接部位重新密封。并立即向机关服务中心汇报,根据天然气泄漏应急预案进行处理,组织有关的技术人员整改。
突然停电
立即关闭锅炉电源及燃气阀,关闭制冷机组进气阀门,分析故障原因,立即组织电工抢修,并上报领导。若高压端停电,及时切换至另一路电源,恢复供电,并及时恢复造成的停止运行的设备,认真做好记录并签字。对于通知停电,接通知后,报告上级领导,并根据情况协调确定切换电源时间,以保证不影响正常运行,要求十分钟内完成上述切换。
1、检验人员应按国家的有关规定认真履行检验职责,保证检验质量,检验报告的填写应完整、正确。
2、定期对操作人员做好培训教育,使其能正确操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