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信用工具和外汇》教学设计

日期:2021-04-13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信用工具和外汇》教学设计 本文关键词:教学设计,外汇,信用,工具

《信用工具和外汇》教学设计 本文简介:南康市第二中学政治组杨东平1.2信用工具和外汇南康市第二中学政治组杨东平★目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知道经济往来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2、知道外汇和汇率的含义3、理解各种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范围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5、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

《信用工具和外汇》教学设计 本文内容:

南康市第二中学

政治组

杨东平

1.2

信用工具和外汇

南康市第二中学

政治组

杨东平

★目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经济往来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

2、知道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3、理解各种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范围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5、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汇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增强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

1、

信用工具

2、

外汇

★教学难点

1、

外汇

2、

汇率

★教学方法

6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组织学生亲自办张借记卡、灵通卡,用借记卡和灵通卡消费,体验信用消费;课上采取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理解了货币的本质,知道了货币的职能,并且知道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代替了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等职能,给人们的商品交换带来了便利。但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流通工具,大家知道有哪些吗?

学生活动:一部分学生可能忙着翻书去找;一部分学生可能互相讨论;一部分学生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回答。

学生回答:信用卡、借记卡、灵通卡等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这些工具怎么使用,有什么好处、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吗?

这就需要我们学习“信用工具和外汇”这一框。

(二)进行新课

1、信用工具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同时提出问题:

1、在核算经济往来时,通常使用什么结算方式?

2、你在生活中接触或使用过什么样的信用工具?

3、对使用信用工具有什么感受?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展开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回答的提问,继续设问:什么是信用卡?如何使用?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总结:

(1)

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

(2)

信用卡

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使用信用卡消费更加简便、使用、高效与安全。我们应该学会使用信用卡。(了解常用信用卡的使用)

教师活动:出示一张支票(复印单)——这是我们学校为了购置多媒体给三联家电的一张票据,请大家看看,知道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点拨:总结学生结论,引导学生知道

(3)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支票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转帐支票用于同城结算,付款单位开出支票后,收款单位凭此票到银行把这笔钱转入自己的帐户。现金支票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教师活动:现在我们学校从北京某公司购进一批餐具,我们学校应该怎样和这个公司结算呢?是否仍用支票结算?

学生活动:看书并讨论,请学生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4)汇票

支票一般用于同城结算,外埠结算一般使用汇票。汇票由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汇票包括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银行汇票又分为电汇和信汇。

汇票的使用,避免了长途携带现金的不便和风险。

2、外汇

教师活动:

多媒体展示欧洲优美的风光,假期间我计划去欧洲旅游,在那里我能使用人民币消费、购物吗?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然后展开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

(1)

含义: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工具。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等。

在经济生活中大家要了解外汇的特征(以外国货币表示;可自由兑换)以及外币与外汇的关系:外汇包括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外币。外汇中还包括其他内容: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等,外汇的主要内容是外币支付凭证。通常情况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

(2)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学生活动:思考P10“人民币外汇牌价”两个练习题,教师总结:

(3)人民币外汇牌价:

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

教师活动:大家知道汇率是经常变动的,为什么汇率经常变动?我国在美国、日本等国再三施加压力的情况下,为什么保持汇率稳定,人民币不升值?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然后展开讨论,并回答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教师点评: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外汇的供求关系、通货膨胀(或紧缩)率的差异、经济增长率、利率水平、国家货币当局的干预与管制、市场预期、外汇投机活动等。

外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汇率的升降调节进出口贸易;可以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动方向和数量;可以影响国内物价水平;影响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等。

因为外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有关知识。深刻理解这些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进一步学习经济生活知识的基础。也是大家参与经济生活的重要基础,有利于提高大家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四)实例探究

[例1]

下列关于信用卡的说法正确地是

A、任何机构都可向社会发行信用卡

B、持有信用卡,可在任何消费场所进行消费和购物

C、持有信用卡,在消费时就可不受存款数量的限制

D、持有信用卡,可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

答案:D

[例2]支票和汇票的共同点在于

A、其使用都避免和减少了现金交易带来的麻烦

B、都能在市场上流通转让

C、都用于外埠结算

D、都是商品,和货币一样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答案:A

[例3]外汇的作用我们可以这样来表述

A、是用于同城结算的支付手段

B、是用于外埠结算的支付手段

C、是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D、是用于电子计算机系统完成的支付手段

答案:C

[例4](1999年广东,30)在国际外汇市场,1998年7月份,美元兑换日元的汇率为100美元=14000日元,到了1999年1月,汇率是100日元=0.909美元。这就是说

A、日元升值了

B、美元升值了

C、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下降了

D、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下降了

答案:A

D

★课余作业

1、

利用业余时间到银行调查了解信用卡的有关知识与使用情况

2、有条件的同学亲自办张借记卡、灵通卡,用借记卡和灵通卡消费,体验信用消费的优点。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了信用卡、外汇和汇率的有关知识,知识点比较多,涉及面比较广。根据新课程目标要求,要把握住信用卡和外汇这两个重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理解。涉及的相关链接知识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可以展开。教学中注意双向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讨论中,在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经济生活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切忌机械记忆。

篇2:《信息及其特征》的教学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的教学设计 本文关键词:教学设计,特征,信息

《信息及其特征》的教学设计 本文简介:《信息技术第一课——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整体上是按照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加工、信息的表达与交流、信息资源的管理来编写的,其中《信息技术与社会》教学模块分别渗透到其他章节,没有单独作为一个单元来编写。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师比较

《信息及其特征》的教学设计 本文内容:

《信息技术第一课——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整体上是按照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加工、信息的表达与交流、信息资源的管理来编写的,其中《信息技术与社会》教学模块分别渗透到其他章节,没有单独作为一个单元来编写。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师比较方便地融理念于操作与应用过程。所谓“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信息及其特征》作为教材的第一节教学内容,本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初看《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也很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很多教师在处理这一节课时觉得非常棘手。第一,没有操作内容,纯粹是知识与概念的讲授。第二,想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却不知道如何设计任务。我在研究了整本教材后,根据《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了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现场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上了一堂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一体的课,学生反应强烈,兴趣浓厚,打响了高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第一炮。

首先,精心设计情境,巧妙引出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这一概念。“万事开头难”,怎样引出“信息”字眼是一个难点。如果平铺直叙,没有激情,学生记忆不会深刻,也很难真正理解。我设计的“海军陆战队员原始森林生存实验”情境,任务具体、难度适中、富有挑战、过程体验、富有创造,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眼球,引起他们极大兴趣。他们通过充分讨论和教师引导点评,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世界的三大要素。

其次,学生最难理解的就是信息的概念。我根据教材内容既巧妙地避开了信息的概念,又让学生充分感受了学习与生活中接触的信息,让学生有一种信息扑面而来的感觉。

再次,认真仔细筛选学生感兴趣、能接受、能推理的信息案例,将科学知识巧妙地融入人文故事中。我花了近三天的时间,找到30多个信息案例,最后筛选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一段”、“诸葛亮(空城计)”等三个经典案例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释放他们蕴藏的能量,喜悦伴随着他们探索新的未知世界。

最后,突出了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本中并没有提及“信息的可伪性特征”。但我感觉到“信息的可伪性特征”非常重要,因为它与后面章节“信息的鉴别与评价”联系紧密。根据这一设想,我把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通过投影展现出来,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收集、分析资料(

或进行科学实验)

,得出科学结论。在这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教学综合采用了讲授法、问答法、操练法、演示法、讨论法、指导式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目标维度

行为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

(2)能举例说明信息的基本特征,如普遍性、载体依附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共享性和可伪性

过程与方法

(1)能采用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

(2)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能初步掌握在活动中开展小组合作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感受信息的各种特征,体验信息和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信息与人类的关系;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信息的含义;信息实例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模拟,激情导入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两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三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答案分别为:笔记本电脑、钢枪、水;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水、刀。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问答进行分析,指出三组答案中没有一个理想答案。部分学生在教师分析完答案后就在下面提出新的解决方案:钢刀、打火机、指南针。教师再进一步提示,打火机存在两个问题——能源会用完,会受潮。最后得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是钢刀、火石、指南针。

经过讨论分析后,学生初步得出人类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对于物质与能量学生能理解,但是对于信息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很难有较深理解,下面的实验说明了在保证了物质与能量的同时,缺乏信息将会怎样。

二、循序渐进,趁热打铁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感觉剥夺实验的前部分,由学生猜测实验结果。

学生活动:猜测感觉剥夺实验结果。

教师活动:由感觉剥夺实验与原始森林生存实验,给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的结论。

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通过启发学生讲解学习与生活中接触的信息案例,避开信息定义的漩涡。

教师由雅典奥运会大家最关注的奖牌数导入信息的普遍性,然后把信息案例分为学校组、医院组、交通组、天气组、表情与心理组、环境卫生组和家庭文化组等7

组,要求学生参加其中一个小组,进行信息案例的总结归纳,并通过在小组内发言,充分进行信息共享。最后教师归纳总结: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四、“从战争中学习战争”

从信息经典案例中学习信息的一般特征。按照认知规律,信息的特征按照“价值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共享性→载体的依附性→可伪性”的顺序进行教学。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美国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及。”那7个字是什么?

三个学生进行回答。

教师活动:给出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由此故事引出信息的价值性。

教师活动:投影显示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一段情节。“许云峰到沙平书店后,见书店多了一张床铺,问陈松林,知道书店新收了店员郑克昌,又发现郑表现异常,经常很晚才归,当晚来电话说11点才能回店。许马上意识到郑是特务,书店已经暴露,并决定立即撤离书店;陈松林意识不快,但服从决定;甫志高将信将疑,不听忠告,结果被捕,最后叛变。”为什么同样的信息,三个人利用的程度不一样,结局也不一样?

学生活动:充分讨论,分别回答。

教师活动:信息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同一个信息,不同的使用者由于其自身素质、修养、能力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会得到不同的使用效果。由此推导出信息价值的相对性。

通过信息的价值性及其相对性教学,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强烈的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重提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说明信息的时效性。信息是有价值的,而信息日新月异,甚至是稍纵即逝,所以同学们必须要具备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下面就进行实践,锻炼同学们运用直接观察法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请同学根据课本图1-1快速获取校运会信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

学生活动:根据课本图1-1快速获取校运会信息,然后分别由三人回答教师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信息的时效性。

教师活动:通过投影演示。把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的文件分别复制到磁盘、U盘、移动硬盘,将不同目的盘发给不同的学生。

学生活动:三个学生分别打开文件,发现信息未丢失。

教师活动:总结信息的共享性。

教师活动: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事先通过A4纸打印出来的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再结合刚才讲解信息的共享性时三个学生分别使用磁盘、U盘、移动硬盘承载信息,充分说明信息的载体依附性。总结:信息是有价值的,并且具有时效性,但是任何信息不可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五、拓展训练

教师用投影显示诸葛亮“空城计”,请学生思考信息还具有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小组探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点评答案,提出信息的可伪性特征。

六、总结归纳,布置课外学习与作业

(1)教材P4(1),P5(2);

(2)查阅相应资料,请尝试理解信息的一两种定义,并举例说明信息的价值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可伪性等特征。

篇3:《劝学》教学设计方案

《劝学》教学设计方案 本文关键词:劝学,设计方案,教学

《劝学》教学设计方案 本文简介:《劝学》教学设计方案江西省鄱阳一中程小春【教学目标】一、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二、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三、学

《劝学》教学设计方案 本文内容:

《劝学》教学设计方案

江西省鄱阳一中

程小春

【教学目标】

一、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二、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三、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重点】

文言词语的积累,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使文中论述的道理深入学生内心并使之身体力行。

把本文学习到得论证方法学以致用,运用到作文训练中。

【教具、学具准备】: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配套资料《新理念

新学案》

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

本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主要论述学习的意义和学习的态度。这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有很大的现实性,所以使文中论述的道理深入学生内心并使之身体力行非常重要。积累文言知识,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语句章法是教学设计中所考虑的另一重点。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以指引学生在诵读中领会词语的含义,以探究、练习为途径,所以师生互动,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是这篇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

【教学过程】

预习提纲:

1、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借助《新理念》的“相关介绍”了解作者、以及题目“劝学”的含义

3、借助《新理念》的“知识梳理”预习课文,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在预习笔记上。

4、诵读课文六遍

第一课时

导语设计:我们每天都在学习,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学习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同学们思考过吗?其实,学会学习也是一种学习,优秀的学习品质本身就是一种修养。相信两千多年前荀子所作的《劝学》会对我们学会学习和培养我们的学习品质从而提高我们的学习修养有所启发。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流传千古的佳作。

一、检查预习

请一位同学谈谈对荀子的认识

三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教师适时点拨,注意校正字音、断句、重读。

多媒体出示字词注音、通假字、活用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二、小组合作,解决疑难:

1、

学生根据预习笔记,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合作解决。

2、

教师在课堂巡回,可适当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对小组内争论不定的问题给以解答。但要注意在解答时以引导、点拨为主,不宜直接明确“答案”,以免影响学生讨论的积极性。

三、师生合作,答疑解惑:

每组可由一名代表提出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教师给予解答或让其它小组同学给予解答,教师在学生解答时要注意是否需要补充、拓展或强调。

四、边读边译,字句落实:

经过上面的环节,学生已经扫清了字、词、句理解上的障碍,为巩固效果,增强整体把握课文能力,要求学生边小声读边在心中翻译。(翻译的过程也是对所学知识运用、巩固的过程)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

2、

《新理念》的“课后强化提高”部分。

第二课时

一、

检查作业:

1、

教师出示几个重点、难点的句子,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选择的文句要能反映课文中的重点文言现象。

2、

检查《新理念》,促进学生以练习掌握文言知识点。

二、

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一)、研习第一段

1、学生齐读第一段。

2、教师明确本段第一句话“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3、教师出示问题:找出本段中论述到的事物及其关系,其所含喻义是什么?(多媒体出示)

蓝←———胜于——青(取之于蓝)

提高自己

水←———寒于——冰(水为之)

直木——輮————→轮

木———受绳———→直

改变自己

金———就砺———→利

结论:事物经过加工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喻义:人通过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注※:1、在分析所论事物的关系和特点时,教师注意提示学生用文本中的词句加以表述。

2、“结论”和“喻义”由学生去总结、揭示,老师只作适当点拨。

(二)、研习第二段

1、学生齐读课文

2、教师出示问题:找出本段中五组对应关系,用文中的语句概括其共同特点,其中喻义是什么?(多媒体出示)

跂而望——————→登高博见

登高招——————→见者远

顺风呼——————→闻者彰

假于马——————→致千里

假舟楫——————→绝江河

共性:“善假于物”。

结论:善假于物,可以弥补不足,达到目标。

喻义:人通过学习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注※:教师提示学生回顾荀子思想,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但强调后天的学习和后

天的环境、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从而提高自己成为君子乃至圣人的修养,所以荀子特别重视学习的作用。

(三)、研习第三段

1、学生齐读课文。

2、教师出示问题:荀子在本段中强调了哪些优秀学习品质,除了运用比喻论证外还采用了什么样的说理方法?

(多媒体出示)

明确:学生不难得出本段中强调的三种优秀品质——积累、恒心、专注,以及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3、拓展延伸:积累、恒心、专注,是一个人学有所成的三种关键品质,我们在

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要不断培养和增强自己的这种品质。教师在此处设置“缺点曝光台”和“优点展示厅”两个栏目,针对这三种学习品质,鼓励学生勇敢说出自己的不足,也大方说出自己做的比较好的方面,进而激励学生不断增强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的勇气和信心,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修养。

(四)、学生总结,教师引导,归纳本文写作特点。

1、大量运用贴近生活的比喻阐明事理。(释理通俗,形象鲜明)

2、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观点突出,说理深刻)

3、结构采用“总—分”式。(纲举目张,条理清晰)

板书设计(多媒体)

劝学(学不可以已)

中心论点

学习的意义

(超越)

分论点

学习的作用

(博识)

分论点

学习的态度

(恒一)

分论点

三、布置作业:(二选一)

1、结合自己体会,采用“总—分”形式以“积累”“恒心”“专注”为话题,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写一篇议论文。写在周记本上,600字左右。

教学反思

在知识方面:

1、让学生了解荀子其人;疏通文句,整理积累重要的实、虚词的意义与用法,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固定句;积累本文的名言名句;

2、体会、学习比喻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3、体会、学习本文严密的谋篇布局特色;明确如何才能获得教养等等。

在能力方面:

1、注重培养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文言名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据已学、据课注、据语境准确解读文句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与合作相结合探究问题能力等等。

在情感方面:1、在合作探究中让学生体会和谐合作、双赢进步的成就感,激发主动、自觉学习的主体意识;2、让学生明白学习之于教养和人生的重要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良好的习惯。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但也有不足,比如课堂的节奏偏慢,为赶时间有点虎头蛇尾,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好地握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2011-4-7

4

/

4

    以上《《信用工具和外汇》教学设计》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信用工具和外汇》教学设计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信用工具和外汇》教学设计》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