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高新区俞石泉萤石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报告 本文关键词:石泉,萤石,江苏省,矿区,苏州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俞石泉萤石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报告 本文简介:江苏省苏州高新区俞石泉萤石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报告核查单位:江苏省地质矿产勘查局第四地质大队二0一0年七月江苏省苏州吴中区潭山黄铁矿、铅锌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报告提交单位:江苏省地质矿产勘查局第四地质大队编写单位:江苏省地质矿产勘查局第四地质大队队长:王彬总工程师:顾凤祥报告主编:赵金勇编写人员:金世翔杨涛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俞石泉萤石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报告 本文内容: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俞石泉萤石矿区
资源储量核查报告
核查单位:江苏省地质矿产勘查局第四地质大队
二0一0年七月
江苏省苏州吴中区潭山黄铁矿、铅锌矿区
资源储量核查报告
提交单位:江苏省地质矿产勘查局第四地质大队
编写单位:江苏省地质矿产勘查局第四地质大队
队
长:王彬
总工程师:顾凤祥
报告主编:赵金勇
编写人员:金世翔
杨
涛
匡
俊
张志刚
朱元洪
卢静芳
倪
静
编写日期:二0一0年七月
目
录
1、前言1
1.1概况1
1.2以往地质工作概况4
1.3矿山设计、开采和资源利用情况5
1.4本次工作情况7
2、矿区地质7
2.1矿体特征10
2.2矿体描述10
2.3矿石的伴生有害、有益元素12
2.4矿床成因13
3、矿石加工技术性能13
3.1选矿试验及其结果13
3.2选厂设计规模及实际能力14
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15
4.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15
4.2矿区工程地质条件15
4.3环境地质条件16
5、核查工作及质量评述16
5.1本次核查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16
5.2资料搜集情况及对资料可靠性评述17
6、资源储量估算18
6.1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18
6.2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对象22
6.3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及估算公式22
6.4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的原则24
6.5矿体圈定原则和方法26
6.6资源储量分类原则27
6.7资源储量估算结果27
7、矿山经济评价31
7.1资源形势分析31
7.2潭山矿区西矿段矿开采的综合经济评价31
7.3资源状况31
7.4保有资源储量经济估算32
7.5综合评价分析33
8、结论33
8.1本次资源储量核查评述33
8.2工作成果和认识33
8.3问题和建议35
1、前言
1.1概况
为了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全面掌握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状况,有效缓解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瓶颈,摸清资源家底,盘活过去因经济技术条件限制而不能被利用的矿产资源,提供资源后备基地,实现矿产秩序的根本好转,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矿产资源储量利用调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192号)、《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7号)文件,印发了《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要求》(国土资法[2009]24号),决定组织启动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本项目来源于国土资源部“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专项(项目编码:1212010785001)。工作起止年限:2007年8月—2010年12月。专项由国土资源部牵头,委托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具体组织实施,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土资源部门参加。
1.1.1
目的与任务
(1)根据《江苏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江苏矿产资源特点,在省内全面开展全国要求的煤炭、铁、铜、铅、锌、钨、钼、金、银、磷、硫铁矿、萤石矿12个矿种、并兼顾自选本省优势矿种锶、水泥用灰岩、凹凸棒石粘土、金红石、石盐、芒硝、高岭土、陶瓷土、蓝晶石、石膏10个矿种的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矿种数共22个,矿区数共312个,其矿床规模大型49个、中型81个、小型182个。其目的是:摸清资源家底,盘活资源存量,确保优势矿种国内、省内矿产资源可持续稳步开发利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宏观决策提供基础支撑。
(2)通过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更新江苏省矿产资源储量库数据,创建一套适合国家和本省市场经济体制的资源管理长效机制以及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督管理支持系统,为本省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高效履行政府职能提供技术支撑。
1.1.2
具体目标与要求
(1)矿产资源储量核查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要求》、《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2009年2月12日)执行。
(2)对矿区资源利用现状进行核查,获取准确、翔实的各类资源储量、结构、数量、品质、空间分布、占用情况等基础数据。同时对相应矿种、矿区共(伴)生矿产的资源储量核查,更新江苏省矿产资源储量库数据。
(3)通过综合分析研究,为我省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利用规划的制定,以及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制订“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战略的实施方案;提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意见和建议。
1.1.3
矿区概况
(1)苏州高新区俞石泉萤石矿位于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办事地界,嵩山路与建林路的交叉处,其东南紧邻谈家桥铁矿。原上表名称为吴县市俞石泉萤石矿,矿区编号:320524061,本次核查矿区编号:H320524061。矿区中心点坐标,东径120°28
16“,北纬31°20
28“。东距苏州市古城区10km,西距苏州市绕城城高速公路天池山互通约4km,北距沪宁铁路浒墅关火车站6km,区内河流密布,水陆交通极为方便(图1)。
矿区地貌类型属低山丘陵区边缘的平原区,地表现为新城镇规划区和经济开发区,地面标高在1.73~4.78m之间。
(2)俞石泉萤石矿区自1978年提交俞石泉矿区萤石矿地质普查评价报告以来,没有做过地质勘查工作,属无争议矿区,为单一核查矿区单元。原上表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组成,其面积为0.9km2。各拐点坐标见表1-1。
图1
交通位置图
表1-1
俞石泉萤石矿区核查范围拐点坐标
拐点编号
座
标
X
Y
北纬
东经
1
3469000
40546300
31°20
29“120°29
11“2
3469000
40547200
31°20
29“20°29
46“3
3468000
40547200
31°19
57“120°29
45“4
3468000
40546300
31°19
57“120°29
11“备注:
北京54坐标系,3度带投影,中央子午线120度。
1.2以往地质工作概况
1.2.1
1972年江苏省地质局第四地质队在勘探谈家桥铁矿过程中,曾于TZK39、TZK310两个孔分别见厚2.77m、11.79m的萤石矿。1974年省地质局下达了普查萤石矿的任务,1974年2月至1975年1月共布置剖面5条,施工钻孔15个(包括1972年施工的钻孔4个)。
1.2.2
1977年省地质局又下达萤石矿详查任务,1977年4月至1978年1月,全区先后共施工钻孔29个,完成钻探进尺10467.35m(包括利用谈家桥铁矿钻孔在内)。其中见萤石矿钻孔18个,未见萤石矿钻孔11个。前期施工的钻孔编号为“T”字头,后期施工的钻孔编号为“俞”字头。全区完成的工作量详见表1-2.。
表1-2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项
目
单
位
完成工作量
备
注
1975年前
1977~1978年
合计
钻探
米
5254.96(15孔)
5212.39(14孔)
10467.35
1972年施工的TZK38、39、47、310等4孔钻探进尺为1509.66米
1:2000地形测量
平方公里
0.9
采
样
化
验
普通分析
个
92
150
242
外检分析
个
18
18
内检分析
个
20
20
光谱分析
个
72
317
389
组合分析
个
9
9
光片鉴定
个
7
7
薄片鉴定
个
15
77
92
小体重测定
个
14
22
36
水
文
、
工
程
地
质
测绘
平方公里
0.32
0.32
民井调查
个
3
3
钻孔简易水文
个
14
14
抽水试验孔
个
1
1
浮土取心孔
个
1
1
土样
个
5
5
水样
个
5
5
1.2.3
1978年9月江苏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提交了《江苏省吴县俞石泉矿区萤石矿地质普查评价报告》,提交萤石矿D级储量矿石量49.11万吨(Ⅰ~Ⅵ号矿体),其中富矿31.73万吨,贫矿17.38万吨。Ⅶ~XV号9个萤石矿体,均为单孔见矿,储量未计算在内。
1.2.4
1979年5月7日江苏省革命委员会地质局下达《对“江苏省吴县俞石泉矿区萤石矿地质普查评价报告”的审批意见》([79]地探字第127号),批准该普查评价报告所提交的萤石矿矿石储量49.11万吨,其中含CaF2>70%可作为冶炼用富矿31.73万吨,CaF2>40%而30(边界品位>20)
>20
3~20
石英萤石矿
>30(边界品位>20)
>20
30(边界品位>20)
>20
>20
含石英、方解石萤石矿
>30(边界品位>20)
3~20
>20
2.5矿床成因的初步认识
根据矿物的共生组合、矿石的物质组份(主要由萤石、其次为石英、方解石,部分含钾长石较高)、结构构造(他形粒状结构、交代结构,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脉状穿插构造)、围岩蚀变(大理岩化、角岩化、萤石化、矽卡岩化、钠长石化),以及矿体与围岩界线大都清楚(Ⅵ号矿体与花岗岩接触为过渡型)等特征,认为本矿床属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交代型萤石矿床。
3、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根据我国地质产矿产行业标准(DZ/T0211-2002)萤石矿地质勘查规范,对萤石块矿可进行手选试验。而萤石矿手选试验要点首先是萤石块矿化学成分质量标准(品级共分9级,其中特二级CaF2≥98%、七级品≥65%),其次是产品粒度6mm~300mm。小于6mm的产品不得超过5%;大于300mm的产品不得超过10%;不允许有大于350mm的产品。
1978年9月提交的“俞石泉矿区萤石矿地质普查评价报告”,既没做手选试验,也没做产品粒度分析,仅在描述矿体特征时提到:Ⅰ、Ⅱ、Ⅲ号3个矿体为贫矿、萤石颗粒粗大,便于手选提高矿石品级,Ⅳ、Ⅴ、Ⅵ号3个矿体为富矿,萤石颗粒细小,手选困难。有关颗粒粗、细大小的粒径均无叙述。
4、矿山开采技术条件
4.1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均被第四系冲积层覆盖,地貌区平原区,其南、西南面约1~2Km有花岗岩出露,呈残山丘陵地形,山顶标高45~50m,地面标高2~3m,相对高差43~47m。矿区内河流密布,大体呈南北、东西向发育。河水宽度10~20m,河流交叉处最宽处约60m,水深1.5~2.8m,最深可达3m。河水对大理岩地下水无补给关系。
矿区水文地质类型属中等。矿床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埋藏深度大,矿体顶板有厚度很大、水头压力也大的大理岩含水层,以及厚度尚大、相对隔水的砂岩和结构复杂厚度又大的第四系冲积层覆盖。但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不足。对矿坑充水起主导作用的为二叠系长兴组大理岩裂隙溶洞含水层。对矿坑充水无甚影响的次要含水层有二叠系堰桥~龙潭组砂岩裂隙水和第四系冲积层孔隙含水层。底板花岗岩为良好的隔水层。矿体及顶底板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稳定性较好。
4.1.1含水层
(1)大理岩裂隙溶洞含水量
大理岩在矿区均未出露,仅能从钻孔资料探索其规律。岩性为灰白色~中粒,近矿部分为粗粒。厚度一般为100~200m左右,分布于整个矿区,埋藏于第四系覆盖层和二叠系砂岩层之下。裂隙溶洞发育,一般钻孔揭露大理岩数米就开始漏水,直至终孔。整个矿区共施工29个孔,其中漏水孔12个,占43%,不漏水孔17个,占57%。溶洞规律从钻孔所见,一般直径在1~3m,小的0.20~0.50m,最大可达10.99m。其中所见溶洞均为空的,大部分钻孔所见,大理岩上部溶洞发育,深部完整,有个别钻孔见到上下均发育,如俞Zk53和俞ZK53’孔。
从钻孔岩心观察和裂隙溶洞的统计资料说明,大理岩的富水性是不均匀的。在裂隙溶洞发育地段,相对来说富水性较强,完整地段则较差,但是裂隙溶洞所含的地下水是互相联通的,即使有局部富水性较好的破碎部位也可以视为统一含水体。由于破碎部位裂隙溶洞的规模不一,导水性不一,所以地下水的联通程度也是不一的。
因而,在矿区选择了裂隙溶洞较发育的地段,以及含水层厚度较大地段的俞ZK53’孔进行了抽水试验,取得了代表性的资料,并归纳有以下特征:
①地下水量较丰富。Q=6.983升/秒,q=0.76升/秒米,K=3.531米/日。
②水压较高,达257.16m。水位埋深17.25m。
③水温略高,达27℃,水质属HCO3-Cl-Ca·Na型。
④在抽水过程中,见水位缓慢下降,达不到稳定,但在抽水时,我们选择了几个最后相邻的数据作为稳定时间。停抽后的恢复水位,上升缓慢,不易恢复到抽水前原来的静止水位。经过20小时30分钟的观测,与抽水前静止水位还相差3.03m,尚未达到稳定,这就充分说明了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不足。
(2)砂岩裂隙水
砂岩分布于整个矿区第四系冲积层与大理岩之间。厚度50~100m,由浅灰色粉砂岩、灰白色石英砂岩和泥质粉砂岩组成,还夹有薄层的角岩化粉砂岩。坚硬性脆,较破碎。岩芯块度5~10cm,该层水量极小,对矿坑充水不起影响,可视为相对隔水层。对矿坑涌水量来说可以忽略不计。
(3)第四系冲积层孔隙水
第四系冲积层分布于整个矿区,厚度101~136m,结构复杂,受古代的地貌、气候、水流、物质来源等因素的影响,推测当时的地形是起伏不平的,水流是动荡不定的。按物质来源和水流的搬运情况,大致可归纳为颗粒上细下粗二大层:0~69至78m为上层,以亚粘土亚砂土为主,夹有粉砂及少量细砂;以下至基岩为下层,以粘土夹颗粒较粗的风化花岗岩碎屑为主。分别叙述如下:
上层:顶部0~3m的为耕植土,褐黄色,粘性好,透水性很弱,雨后滑而泥泞,干后坚硬,当地的河流均发育于这一层。
3~69至78m为亚粘土,灰黑色,部分褐黄色带青灰色。野外定名为亚粘土,室内定名为粉质重亚粘土,时而粉砂含量高些,时而粘土含量高些,无明显分层,也无明显规律。从中常见1~2cm厚的薄层状层理发育很好的亚砂土,室内定名为粉质重亚粘土,还见分布在亚粘土中的灰黑色粉细砂透镜体,以石英长石为主,划分为弱透水层。
当地民井一般深度4~5m,水位埋深2~3m,水温16~16.5℃,水质属HCO3—Cl—Na、Ca、Mg型。
下层:为岩土夹风化花岗岸碎屑和小砾。棕黄,带棕红色。越接近基岩,花岗岩碎屑颗粒越粗。粘土或花岗岩碎屑富集程度无一定规律。结构紧密,坚硬,力学强度较高,透水性较弱。野外定名为粘土夹花岗岩碎屑,但粘土中含有一定量的细小碎屑颗粒,所以室内定名为含少量砾的粉质轻亚粘土,划为相对隔水层。
4.1.2隔水层
底板花岗岩,灰白色,局部肉红色,中粒花岗结构。岩石主要由长石、石英组成,并见有少量黑云母,局部裂隙中有钙质充填及少量绿泥石化,坚硬完整,为良好的隔水层。
4.2工程地质条件
4.2.1工程地质条件良好的地层
(1)顶板大理岩:坚硬完整,岩芯块度可达20~30cm,工程地质条件良好,但必须注意溶洞中的充填物,尤其是砂及小的碎石块容易随水流动进入水仓引起充塞。
(2)底板花岗岩:坚硬完整(在陈家沟铁矿,坑道打在花岗岩中、几百米都不用支护)。
(3)矽卡岩:分布于有些钻孔的大理岩中间,一般新鲜完整。
4.2.2工程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层
(1)第四系冲积层分布广,厚度大,结构复杂,上层亚粘土中粉砂及细砂含量高的部位,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在建井过程中容易引起坍塌冒顶。下层粘土夹风化花岗岩碎屑岩的稳定性较为好些,工程地质条件比上层要稳定得多。
(2)由于矿体的埋藏深度大,厚度又薄、分布广,对竖井巷道的开拓量较大,于开采条件不甚有利。
4.3环境地质条件
根据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编制的“苏州市高新区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研究报告”(2004年12月),苏州高新区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地面沉降、软土灾害、滑坡、崩塌以及地面塌陷等。地面沉降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高新区的东部平原,最大累计地面沉降量可达600毫米以上;软土主要分布在四明至九图一线,在软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常会出现压缩变形和塑性挤出滑动导致建筑物变形破坏,引发软土灾害;在低山丘陵区多处潜伏着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应引起重视。
5、矿区开采及利用情况
俞石泉萤石矿区共有15个矿体组成,其中Ⅴ、Ⅵ号2个矿体最大,矿石储量占总数的78.9%,有9个矿体(Ⅶ~ⅩⅤ)因其规模太小,均为单孔所见故未计算储量。
萤石矿为江苏省的缺门矿种,俞石泉萤石矿的发现填补了我省的空白。该矿区矿石储量达到中型规模,且大都属冶金富矿,但矿体埋藏较深,所有矿体均在-214m以下,最深可达-498m,一般在-250~-350m左右,开采难度较大。该矿的矿石颗粒大都为细粒状,故选矿困难。自1978年9月提交俞石泉矿区萤石矿地质普查评价报告之后没再作过任何地质工作,至今未开采利用。
6、核查工作质量评述
6.1本次核查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本次核查工作采用资料搜集、分析整理方法,遵循本次核查的具体技术要求和有关规范进行。已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能满足本次资源储量核查工作的需要。
6.2资料搜集情况及对资料可靠性评述
(1)1978年9月,由江苏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编制、提交了《江苏省吴县俞石泉矿区萤石矿地质普查评价报告》。
(2)1979年5月7日,由江苏省革命委员会地质局下达《对江苏省吴县俞石泉矿区萤石矿地质普查评价报告的审批意见》([79]地探字127号)。
以上资料齐全完整、翔实可靠。
6.3本次核查的手段、方法、合理性及质量评述
本次核查执行2009年3月12日国土资源部制定的《矿产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要求》和部颁《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0-2002)》与《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GZ/T0211-2002)》。在充分搜集资料后,编制了《2010年矿区资源储量核查工作方案》。对俞石泉矿区萤石矿进行了资源储量核查,完成了本次核查报告的编制。按以上国土资源部颁发的技术要求和有关规范要求,搜集的资料基本齐全,核查工作手段正确。本次资源储量核查报告有关文字、附图、附表均按资源储量核查的相关技术要求编制和整理,质量满足要求。
7、资源储量估算
7.1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
江苏省地质局1978年7月1日《关于唐家墩铁矿、俞石泉萤石矿体指标的答复》的规定如下:俞石泉萤石矿贫矿圈定指标,边界品位CaF220%,工业品位CaF230%,可采厚度0.7米,夹石剔除厚度1米。查阅原报告未见萤石矿富矿圈定指标,仅在矿石工业类型划分中见(见表2-4)可见CaF2≥60%为富矿。而现行工业指标富矿为CaF2≥65%,为保持和原报告一致,本次资源储量估算仍采用原报告中的工业指标。而审批意见中所说:“其中含CaF2>70%可作为治炼用富矿31.7万吨之数值与原报告提交之富矿数值相同,为此致,本次资源储量估算贫、富矿的划分按原报告不变。
7.2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
俞石泉萤石矿为未开采矿山,本次核查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即原地质普查评价报告及原上表矿区范围内,矿体埋深500米水平以上,面积约0.9m2。
7.3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及估算公式
7.3.1本矿区全部采用钻探工程控制,且按平行勘探线法布孔,用钻探资料可以绘出较完整的储量估算剖面,偏离剖面线的钻孔用垂直投影法投绘于最近的剖面线上,因此,储量估算选取垂直剖面法作。
7.3.2储量估算公式
(1)两剖面矿体面积差大于40%,用Q=;
(2)两剖面矿体面积差小于40%,用Q=;
(3)矿块呈锥形尖灭时,用Q=;
(4)矿块呈楔形尖灭时,用Q=;
(5)矿块呈三角形圈定时,用Q=;
各式中:
S1、S2—剖面矿体面积数(平方米);
S—单剖面矿体面积数(平方米);
H—相邻两剖面的间距(米);
D—矿石平均体重(吨/米3);
Q—矿石储量(吨);
,由表中查得。
7.4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原则
7.4.1矿体厚度
(1)工程矿体厚度:以工程取样化验结果,对照工业指标要求而定。
(2)矿块矿体厚度:取控制矿块的工程矿体厚度的算术平均值。
7.4.2剖面矿体面积
在剖面图上对矿体用求积仪求三次平均值而得。
7.4.3平均品位
(1)工程矿体平均品位:由工程矿体中矿样分析结果,按其代表长度进行加权。
(2)剖面矿体平均品位:根据控制剖面的工程矿体平均品位,对其工程矿体厚度进行加权。
(3)矿块平均品位:根据控制矿块的剖面矿体平均品位,对其剖面矿体面积进行加极。
对于呈三角形圈定的矿块,其平均品位则用控制矿块的工程矿体平均品位,对其厚度进行加权。
(4)矿体品位:根据组成矿体的各矿块平均品位,对其矿体体积进行加权。
(5)矿区平均品位:根据Ⅰ~Ⅵ号矿体的平均品位,对其矿体矿石储量进行加权。
7.4.4矿石体重
测定矿石小体重的全部样品均采用自然风干状态的钻孔矿芯,用封腊排水法测定。体积一般为80~160立方厘米,最大260立方厘米,最小47立方厘米。萤石矿共测定36个,利用32个。各矿体的体重由各矿体测定小体重的个数用算术平均法求得。
利用体重样品的CaF2、SiO2品位与体重值,作出体重与品位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CaF2含量高则体重大,如含量低则体重就小,而SiO2与CaF2呈消长关系,因此,SiO2含量高体重就小,SiO2含量低体重就大。
7.5矿体圈定原则
7.5.1总则
圈定矿体的主要原则是根据工程采样化验资料,结合矿体产出特征,围岩性质,断层产状,各类夹石的分布特点,分别用圆滑线圈定。
7.5.2矿体边界的圈定
(1)沿倾向的圈定
用有限推断法:按矿体厚度大于4米的推3/4(最大平距不超过37.5米);厚度1~4米的推1/2;厚度小于1米的推1/4。部分矿体厚度变化大者按自然尖灭。
(2)沿走向(勘探线间)的圈定
一般按线距的1/2圈定,厚度已趋尖灭时外推线距1/4,-1线南因无剖面,故推25米,6线北因矿层薄,故推12.5米。
7.5.3夹石的圈定
矿区内最厚的夹石为0.62米,未达到1米,故无夹石可剔除。
7.6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
根据现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本矿床的在作预可行性研究之前,只能把以前地质普查评价报告中确定的D级储量按现行资源储量类型系统定为内蕴经济的推断资源储量(333)类型。
7.7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1)俞石泉萤石矿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详见表7-1。
表7-1
俞石泉资源储量估算汇总表
矿体编号
矿体
位置
资源储量类别
矿石储量
(吨)
平均品位(%)
CaFa
SiO2
CaCO3
S
Ⅰ
3~4线
333
29744.58
57.86
34.72
3.76
0.10
Ⅱ
3线
4204.83
50.39
39.93
7.09
0.03
Ⅲ
3线
12889.77
43.58
46.10
8.24
0.09
Ⅳ
-1~1线
56760.63
75.27
15.58
4.26
0.02
Ⅴ
3~6线
178689.83
70.09
15.53
9.15
0.06
Ⅵ
-1~5线
208811.67
72.81
17.24
4.09
0.10
Ⅰ~Ⅵ矿体
491101.31
70.24
18.44
6.07
0.08
(2)各矿体贫、富矿比例按各矿体采样总长与贫、富矿的代表长度求得。贫、富矿储量由贫、富矿比例乘以矿体储量求得。
矿区Ⅰ~Ⅵ号矿体的贫、富矿总储量由Ⅰ~Ⅵ号矿体贫、富矿储量分别相加求得。贫、富矿总比例由Ⅰ~Ⅵ号矿贫、富矿储量分别除以总储量求得。见表7-2。
表7-2
俞石泉萤石矿贫、富矿划分表
矿体编号
样品长度(米)
贫富矿比例(%)
矿石储量(吨)
总长
其中
合计
其中
贫矿
富矿
贫矿
富矿
贫矿
富矿
Ⅰ
11.66
11.66
100
29744.58
29744.58
Ⅱ
5.22
5.22
100
4204.83
4204.83
Ⅲ
9.97
9.97
100
12889.77
12889.77
Ⅳ
8.06
2.37
5.69
29.4
70.6
56760.63
16687.63
40073.00
Ⅴ
35.21
10.75
24.46
30.5
69.5
178689.83
54500.40
124189.43
Ⅵ
24.95
6.66
18.29
26.7
73.3
208811.67
55752.72
153058.95
Ⅰ~Ⅵ
95.07
46.68
48.44
35.4
64.6
491101.31
173779.93
317321.38
8、矿山经济评价
8.1矿床自然地理及开发外部条件概述
矿区位于经济发达的苏州市高新区枫桥街道办事处,高新区2006年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71亿元,财政收入30.4亿元,工业生产总值1501亿元,高新区目前已形成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各项开发建设指标名列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的前茅。枫桥街道办事处近年来,随着枫桥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全街道外向型经济发展令人瞩目,为枫桥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枫桥街道人口相对密集,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资源开发利用程序较高,交通方便,各种基础设施,条件良好,具有较好的自然经济地理条件。
8.2矿床经济估算
(1)矿床资源储量
本次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资源量类别为内蕴经济的推断资源量(333)类型,萤石矿总矿石量49.11万吨,其中含CaF2>70%,可作为冶炼用富矿31.73万吨。CaF2<70%的贫矿石17.38万吨。
根据2010年5月29日上海市场矿产品均价如下:
萤石块近期为370元/吨。
(3)矿床潜在价值估算
①计算公式:Vq=Q·P,式中Vq矿床潜在价值,Q预测资源量,P矿产品价格。
②价值估算:
萤石块的潜在价值
Vq=
Q·P=491101吨×370元/吨=1.82亿元
8.3综合评价分析
俞石泉萤石矿就其所处经济地理位置而言,具有较好的外部建设条件,但对经济发达地区,尤其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而言,矿业开发类劳动密集型、环境污染型、经济效益相对低的产业必然受到限制。俞石泉萤石矿由于其矿体埋藏较深,一般在-250~-350m左右,开采难度较大,加上该矿的萤石矿石颗粒较细,选矿困难,原先的地质工作程度较低,-1线以南矿体还需继续追索等因素,故暂时属难利用之矿产资源,今后有无投资机会,有待进一步工作再定。
9、结论
9.1本次资源储量核查评述
本次资源储量核查充分搜集了已有的地质勘查资料,由于本矿区暂时属难利用矿区,有待进一步工作,故本次资源储量核查仅根据已搜集的地质勘查资料,结合本次核查的具体技术要求和有关规范进行,估算了矿产资源储量。本次资源储量核查成果质量能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9.2问题和建议
(1)鉴于本次资源储量核查时,俞石泉萤石矿原上表资料目录截止2009年底累计查明和保有的资源储量基本一致,为此,建议本次矿产资源
篇2:陕西省石泉县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人民版
陕西省石泉县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人民版 本文关键词:石泉县,陕西省,秦汉,中国,教案
陕西省石泉县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人民版 本文简介: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标依据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据重要地位。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虽然时间短暂、二世而亡,但它在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并极具开创性从纵向看
陕西省石泉县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人民版 本文内容: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课标依据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据重要地位。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虽然时间短暂、二世而亡,但它在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并极具开创性从纵向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核心内容,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从横向看,“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与专题六以古代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生发展,相映生辉。
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和对有关影视作品的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识,但并未形成系统知识,缺乏全面把握的能力和理性认识。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秦统一六国与秦朝疆域,秦汉中央官制的构成和特点,郡县两级制,焚书坑儒和挟书律。
过程与方法
阅读历史材料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利用,文物图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
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教法
与
学法
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考古资料、相关历史网站以及乡土历史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设置情境、创设问题,学会运用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来学习相关疑难问题。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改变学生认为政治史枯燥无味的观念,拉近学生与政治史的距离,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目标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媒体来源
课程导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视频
教师播放
下载
自学提示一
自学提示二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电子白板
教师演示
教师制作
秦统一六国条件、过程和意义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电子白板
教师演示
教师制作
分封制和郡县制有何区别?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电子白板(移动、智能笔、特效交互功能)
教师演示
学生操作
教师制作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批注
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下,群雄割据争天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步走向四海一家的大一统局面。
走向“大一统”和秦汉政治
(多媒体展示)《古风》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雄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聘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郦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思考:①诗中“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②诗中的历史人物为何落到“金棺葬寒灰。”的下场?
③诗人对他的叙述评价是否客观?为什么?
[讲授新课]
思考:在群雄逐鹿中原的战国时代,为什么偏偏只有秦国能够异军突起而有实力消灭其他六国呢?
一、
秦统一六国——条件、过程和意义
多媒体展示:(1)顺应中国历史统一的必然趋势;人民渴望统一;
(2)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增强;
(3)秦始皇个人的雄才大略;
(4)灵活运用“远交近攻”的对外战略。
结合课本秦朝疆域图,使学生了解秦灭六国过程及秦朝疆域“四到”,在此基础上认识秦统一的意义。(多媒体展示)
过渡:秦统一六国后逐步建立起一整套管理国家的机构。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理解: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概念。(多媒体展示)
专制主义:指中央的决策方式,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具体制度:
1、
建立皇帝制度——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
(1)名称“三皇”
“五帝”
秦始皇之所以把“皇”和“帝”两字结合起来,说明他并不满足于仅仅做人间的最高统治者,他还要将他的权威赋予神的力量,神化自己的君权,巩固统治。秦始皇在确立“皇帝”之称的同时,还规定了许多尊君,维护皇帝最高权力的制度和办法,创立了皇帝制度。
(2)内容:皇帝至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3)君臣关系:主子与奴才关系
总结: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秦始皇为了巩固他的封建专制统治,除建立了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外,还建立了一套完备的中央官僚机构。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一部分内容。
2、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和朝议
展示:三公九卿各自内容及相互关系
丞相:左丞相:百官之首
右丞相: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副丞相,监察百官(位低权重)
太尉:军务,分丞相军权(虚有其位)
九卿和地位相当的京官。
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皇帝、三公、九卿——分工明确,牵制配合,权力集中
了解朝议:听朝有朝议制度和朝会制度两种式。朝议制度是由氏族社会时的氏族会议发展而来的。秦始皇虽然以极权专制著称,但朝议制度并未废弃。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在秦王更号为皇帝,以及实行分封制度还是
郡县制度,有关封禅和“焚书”等重大问题上,秦始皇都交给群臣讨论,争议很激烈,最后由皇帝裁断。这种朝议制度对君主专制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制约作用的大小与皇帝个人的品质有关。朝议制度是指皇帝临朝听政与朝会日期的制度。
秦朝除了中央一级政权组织外,还包括郡县两级地方官僚机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当时地方官僚机构的具体情况。
3、建立地方官制:郡县制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思考:这场辩论,说明双方各执己见的理由是什么?秦始皇为什么采纳李斯建议?
学生回答:
地方置郡县:郡(地方最高统治机构:郡的职官与职责)—县、道(少数民族地区)—乡、里(亭:十里设一亭,负责地方治安)
通过这些制度,从而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官僚机构,秦汉官僚机构示意图:皇帝—三公—九卿—郡—县—乡
思考:分封制和郡县制有何区别?(多媒体展示)
基础不同:
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在“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以地域为基础。
官员的产生与待遇不同:
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不世袭,官员只有俸禄没有封地;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重要标志。
与中央的关系和影响不同:
诸侯国的独立性很大,容易发展成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性质不同:
分封制是贵族政治,郡县制是官僚政治。
4、思想专制:挟书律(自学为主)
秦王朝的思想专制措施主要有两条:一是焚书坑儒,二是挟书律。要点明秦朝实行焚书坑儒与挟书律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思想上的统一来达到政治上巩固统治的需要。结合教材中的“资料卡片及阅读思考”让学生评价秦朝的“挟书律”
秦朝建立中央官制和地方郡县制,他们职责分工,相互配合,彼此牵制。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建立一整套完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
三、秦汉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1、扩大了疆域,秦朝“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一系列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
2、。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基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对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但是,也秦朝最后还是很快灭亡了,当然它的灭亡不在于它的这个制度,而是由于秦的暴政,激发了阶级矛盾,导致农民揭竿而起,秦王朝土崩瓦解。
了解秦的统一;知道皇帝制度创立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阐述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实施背景、职能、权力及其影响,并能够对这两种政治制度进行正确的评价。
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中华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逐步培养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
当堂检测
有效练习
无
作业布置
步步高练习题
板书设计
1.
秦统一六国——条件、过程和意义
2.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三.分封制和郡县制有何区别
教学反思
秦朝统一后,为了巩固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统治,秦始皇建立了一套皇权至上的中央集权制度,把全国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牢牢地控制过来,从而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秦朝的强大和灭亡都有重要影响。
备注
篇3:陕西省石泉县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人民版
陕西省石泉县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人民版 本文关键词:石泉县,陕西省,专制,晚期,中国
陕西省石泉县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人民版 本文简介: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标依据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教材分析本课在教材中跨度很大,涉及了从汉朝到元朝一千多年的历史,主要围绕着以皇帝为首的君主专制统治者怎样处理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四个方面的问题,内容庞杂,高度概括,一个
陕西省石泉县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人民版 本文内容: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课标依据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在教材中跨度很大,涉及了从汉朝到元朝一千多年的历史,主要围绕着以皇帝为首的君主专制统治者怎样处理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四个方面的问题,内容庞杂,高度概括,一个课时处理起来比较困难。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古代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喜欢精美的图片,但史实模糊,容易张冠李戴,专题归纳能力不足,古文材料阅读上也有困难。部分基础差的学生更有畏难情绪,教师要注意梳理史实,及时激励,关注全体,加强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巩固环节。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具体史料的分析,使学生在分析、比较、概括中去探究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的进程的认识及客观全面的评价,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的积弊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内阁制度的形成;军机处;清朝的边疆政策。
君主专制制度的评价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的阻碍。
教法
与
学法
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考古资料、相关历史网站以及乡土历史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设置情境、创设问题,学会运用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来学习相关疑难问题。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改变学生认为政治史枯燥无味的观念,拉近学生与政治史的距离,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目标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媒体来源
课程导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视频
教师播放
下载
自学提示一
自学提示二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无
无
教师制作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批注
一、复习导入新课:
提问:“大一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形成于从何时?在演进与强化的过程中包括着几对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在明以前的封建历史进程中,统治者是怎样逐步解决这两对矛盾的?(学生结合学过史实加以归纳)。由此导入新课,说明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并达到顶峰,这表明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同时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也预示着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二、讲授新课:
(一)、内阁制度的形成(明)
1、朱元璋废丞相
(1)原因
结合课本学习思考“朱元璋为什么要废丞相职位?”
到明朝,为一劳永逸的解决相权与君权之间的矛盾,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第一自然段和教材十七页的资料卡片,分析朱元璋废除丞相的原因。注意从多方面去寻找答案。
展示材料: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一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君臣即对劾奏,处以重刑。
――摘自《明太祖实录》
结合材料,请学生思考:明太祖所言罢相的理由有哪些?其罢相后所设机构有何特点?
师:他认为设置丞相是秦讯速灭亡的原因;认为各朝丞相多是专权乱政的小人;当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在于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当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以后,对明朝的政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2.内容
永久性废除丞相,六部直属皇帝
3.废除丞相制度的影响
师:首先朱元璋的目的达到了没有呢?
生:达到了。
师:对,最终废除丞相制度以后,朝廷政务集于一身,总揽于上,达到了高度集权的目的(解决了相权与皇权的矛盾,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皇帝精力不够,影响办事效率。朱元璋自己用一首诗表明了他废除丞相制度之后的真实处境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披被。课文中也有史实说明,朱元璋一天要批阅两百多份奏章。我们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好比语文老师改作文一样。你们一个班五十多个人的作文让老师改一天也会觉得筋疲力尽了,更何况是国家大事的臣下奏章。朱元璋属于典型的没事儿给自己找麻烦的
(二)内阁制度的形成
师:朱元璋自己可以不要命的干,但他儿子觉得不行,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太玩命了迟早得累死。于是明成祖朱棣给自己找了些秘书,在当年叫做文渊阁大学士。朱棣的秘书处就是当年的内阁。
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从明成祖朱棣开始,内阁的权力和地位经过了一个逐渐提升和扩张的过程。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从明成祖参预机要事务开始,明宣宗时期获得了票拟权。因为内阁大臣没有批阅奏章的权力,所以就把他们看了奏章之后的意见用一张纸写下来,贴在奏章上,上交皇帝,叫做票拟。皇帝用红字进行批示,叫做批红。到明朝中后期,由于明世宗朱厚熜和明神宗朱翊钧数十年不上朝,大臣不得见。内阁首辅遂篡取大权。
有同学可能就要问了,这内阁首辅岂不是跟宰相一样了么,老师可以肯定的回答你们,内阁首辅不是宰相,在课文中有更加细致的阐述,我请同学找出课文中关于内阁地位的阐述。
生:
师:内阁制度肯定是不同于宰相制度的。首先,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它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其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其次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发生,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及职位,而来自于皇帝个人的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会一落千丈。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师:内阁制度的设立,标志着专制皇权的进一步加强,它是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加强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不可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但有句话叫绝对的权力带来绝对的腐败。明朝政治黑暗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皇权专制,并且宦官参政,控制内阁。
师:风水轮流转,转到了爱新觉罗家,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政权,清王朝在加强君主专制方面继承了明王朝的衣钵,并且青出于蓝。在雍正年间,为了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机房,不久改名军机处。从此,军机处便成为了清王朝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3、特点:高、简、密、速。
师:军机处与以往中枢机构相比,具有一下的一些特点。
(1)高,就是皇帝高度集权。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因而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在军机处中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
(2)简,就是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军机处全部办事人员至多不过三四十人。
(3)密,就是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非常明显。军机处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外官不得擅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都不得在侧。
(4)速,就是办事效率高。皇帝关于军国要务的旨意由大臣、章京随时办理,而且当日事必须当日毕;又有“廷寄”制度,由军机处交兵部直接发出,或采取日行三百里的“马上飞递”,或注明行四、五、六百里,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加快了办事速度。
师:除设立军机处意外,清王朝还实行了密折制度,即地方官员可以越过上一级官员,直接向皇帝上书。通过这种措施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中央的政治权力因而更为集中.如此一来,明显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但是另一个方面地方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清王朝与中国社会以往各个汉民族建立的王朝相比,都不算逊色的.特别是其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做的贡献方面,清王朝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奠定了近代中国的基本版图.从秦王朝开始我们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代中央政府在处理地方少数民族事务上采取的方针不尽相同.清朝的民族政策基本上是成功的.同学们请根据课文找出清朝的边疆政策是采取的什么基本原则?
生:(一)基本原则
1、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
2、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师:老师在此举例说明,作为中国历代中央王朝心腹大患的北方蒙古高原,自秦始皇以来从未真正有效的消除过来自北方的威胁.直到清朝,长城才失去了其存在的军事价值.这得益于清朝实行的满蒙联姻政策.清朝的公主、郡主基本上都是嫁到蒙古各部。
(二)措施
首先,设置了理藩院,作为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地位与六部相同。
(2)职权:起初只是管理蒙古事务,后来也负责新疆和西藏的行政、赋税、兵刑、户口、宗教等事务。
2、重视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
3、改土归流
(1)含义:废除土司实行流官统治的政治措施。
(2)过程:明代,开始;清代特别是雍正年间,大规模实行。
(3)结果:乾隆时期,大部分土司被废,改为流官统治,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
四、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一)特点
明朝废除丞相,权归六部,设立内阁制,进行特务统治,使君主权利大大加强;清朝设立军机处,推行密折制,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同时大兴文字狱极力控制思想。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二)影响
1、积极方面:在维护国家统一、防止分裂割据、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2、消极方面:
①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导致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②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束缚了社会生产力,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把握这点消极影响)③绝对的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失误;也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又造成官僚机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1.了解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2.知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考,归纳出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核心内容或“皇帝”制度的突出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限制相权
具体的措施
了解中外朝的概念
分析唐代限制相权的不同思路
通过细节展示君臣关系的变化
选官制度的整体变化
当堂检测
有效练习
作业布置
步步高练习题
板书设计
君权和相权
(1)
汉武帝限制相权的措施:——?频繁换相;设中朝对抗外朝
(2)
唐代限制相权的措施——设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
(3)
宋代限制相权的措施——设参政知事、枢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军权和财政权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容量大,又比较抽象,但经过的精心设计与点拨,补充了不少史料,并试图与语文结合,又利用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学效果不错,同学们积极配合,踊跃参与,对于以往的许多概念明白了许多,作业完成情况比较理想。但对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流程混淆,对于科举制很游行区,他们言犹未尽,课后应专门展开讨论。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