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本文关键词:工作会议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讲话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本文简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全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本学期推进会,其目的就是传达贯彻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议和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本学期本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上半年工作我认为有几个特点:一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本文内容: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本学期推进会,其目的就是传达贯彻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议和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本学期本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上半年工作我认为有几个特点:一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认真对待,精细部署,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纳入学校各项活动中。通过上级指导性文件,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开展。二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方式不断创新,活动不断丰富。各部门切实担负起了各自的职责,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如德育处组织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校园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五老”宣传团宣讲活动、团委开展的“绿荫行动”—家庭教育知识宣讲,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广大未成年人在实践体验中得到了教育,受到启迪,提升了素质。
通过大家的努力,为我校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舆论环境,未成年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不断增强,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的思想主流已经形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态势是良好的。在此,我代表学校对各部门扎实富有成效的工作表示祝贺!向从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辛勤的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下面就贯彻省、市、区会议精神,做好本学期工作提三点要求: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正面临着新的形势。一是国家、省、市、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越来越重视,分别召开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
二是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尽管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主流是好的,但是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严重,一些成年人身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有所滋长,一些文化产品内容低俗、格调低下,这些无不对未成年人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近期全国各地出现多起校园伤害事件,给未成年人成长带来极大地负面影响。随着独生子女家庭、单亲家庭、流动家庭大量涌现,未成年人关爱问题、心理问题、道德问题、早恋问题、法律问题层出不穷。少数未成年人参与抢劫、流氓、赌博和敲诈等违法犯罪活动,并且出现了犯罪手段成人化、年龄低龄化、团伙化、高智商化等新特点,这些都要求我们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切实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突出重点,各负其责,扎实做好本学期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一)、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进”行动,统领未成年人价值取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要把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渗透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三进”行动,使之转化为青少年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学校开展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要做到“六纳入”,即纳入学校德育课程,纳入各年级、各学科课内外教育教学计划,纳入学生入学、入团、成人宣誓、“国旗下的演讲”和主题班队会等常态化教育内容,纳入各类学生竞赛、评选活动范围,纳入学校目标管理,纳入教师和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在全校形成全员、全程、全时抓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浓厚氛围。
(二)、大力开展社会文化环境净化行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中之重,要综合运用教育等多种手段,创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有利环境。
(三)、大力开展校园周边秩序整治行动,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社会环境。
安全稳定的校园及周边环境,是未成年人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的根本保障。要把维护学校、安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一是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整治。进一步加强学校周边的治安巡逻。
(四)、大力开展优秀文化陶冶行动,满足未成年人精神文化需求
充分发挥文学艺术作品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的功能,广泛开展优秀文化陶冶行动,促进广大未成年人在文化陶冶中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开展“书香校园”荐读评选活动。以“书香飘动校园”为主题,分层次筛选适合未成年人阅读、有利于健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优秀书目和优秀童谣,向在校学生荐读,引导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开展“品读经典,提升素质”主题读书活动,荐读一批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增强优秀文化熏陶。以、班级为单位,评选一批书香班级和读书个人典型。、
(五)、大力开展未成年人关爱行动,营造全社会关爱未成年人浓厚氛围。
以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目标,大力开展未成年人关爱行动,促进和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一是强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团委设立“心理辅导室”,通过定期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讲座等途径,为家庭和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健康帮助。利用家长学校,开设一次家教课堂,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组织开展优秀家长评选活动。二是广泛开展爱心救助活动。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的帮扶形式和结对帮扶、接力求助的方法,广泛开展助困助学活动,三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发挥好法制副校长的作用,以贯彻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在学校开展一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未成年人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和辨别是非能力。
三、加强领导,努力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长效机制
完善工作体制和机制,是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保证。我们要稳步推进长效机制建设,实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一是健全领导机制。各部门担负起各自职责,有效形成整体合力。
二是强化考评检查。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作为评选先进的先决条件。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
四是加强舆论宣传。办好专题专栏,积极宣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成功做法,宣传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事迹事例,在全校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的共同努力、密切配合,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优良的环境,使广大未成年人能够健康快乐成长,为建设和谐发展新林甸培养大量高素质的人才。
沈阳市第二十四中学
2013年3月22日
篇2:家庭教育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研究-方案
家庭教育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研究-方案 本文关键词:在中,家庭教育,思想道德,小学生,作用
家庭教育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研究-方案 本文简介:《家庭教育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研究》课题资料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要求,认真执行习总书记去年六一前后和去年春节团拜会关于“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系列指示精神,教育部关工委申报获批了《新时期中小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
家庭教育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研究-方案 本文内容:
《家庭教育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课题资料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要求,认真执行习总书记去年六一前后和去年春节团拜会关于“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系列指示精神,教育部关工委申报获批了《新时期中小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综合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通过课题研究,积极探索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策略和评价等,从而进一步推动家庭教育立德树人在全国开展,教育部关工委决定在教育系统启动新时期中小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综合研究。朱马小学家庭教育课题小组积极响应教育部关工委的号召,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申请立项的子课题《家庭教育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研究》已被获准立项,批号为BEA140076B221。通过该子课题的研究,探索家庭教育的内容、目标、途径、方法、策略和评价等,从而进一步明确家庭教育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家长德育观念淡薄
在社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孩子的成长教育也从主要依靠学校教育转变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兼重的状态,家庭表现出了强烈的教育责任感和教育意愿。但是在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却走进了一些误区。
(1)过于偏重物质投入而忽视了精神支持
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表现出了明显的顾此失彼现象:竭尽全力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认为只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给予孩子积极健康的教育环境,各种培训班以及补习班比比皆是,而家长无论是否符合孩子自身的特点,竭力支持孩子参与其中,却忽略了亲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更有不少家长自己没有实现梦想,
就把孩子当做圆梦的工具,从而忽视了对孩子自身远大志向的培养,盯着眼前的“实惠”,只顾赚钱,创造物质基础,不考虑孩子自己的真实想法。这种状况极易导致子女情绪不安、压力过大、创造力差、内向、自我封闭等心理状态,虽然家长意愿较好,但若不符合孩子的成长意愿,做出类似于拔苗助长的行为,只会使孩子做出消极回避行为,偏离正常的健康成长轨道。
(2)重视智力教育,忽视道德教育
在现有的教育制度和社会观念影响下,孩子的培养是否成功取决于成绩的好坏,取决于是否上了好大学,大多数父母最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其次是身体健康,第三位才是道德品行。
只要孩子学好功课,考出好成绩,考上理想的学校,家长认为就是达到了目的。从而导致了对于孩子的品德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心理素质教育的忽视。由此可见,在以智力教育为主题的家庭教育中,道德品质教育基本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
(3)家庭教育与学校主流教育冲突。学校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而家长却往往做出负面的表率作用,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破坏传统美德、抵触核心价值观的“表率”,出现“5+2=0”的结局。
2.家庭德育内容匮乏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涵盖面广泛,然在今日这种信息发达,各种传播媒介广泛应用的情况下,少年儿童难免从中学习不好的东西,传统道德的积极因素逐渐淡化,导致家庭德育内容的匮乏同时,独生子女以及留守儿童这两种人群的道德观念尤为薄弱。父母的过分溺爱容易导致独生子女滋长拜金、享乐思想以及自私自利的坏毛病。而留守儿童多数由祖父母辈的照顾,更无从对其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这就出现了家庭道德教育匮乏的现象。
3.家庭德育方式简单
家庭德育方式是灵活多样的,随机性强。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家庭更注重智育的培养,导致家庭德育方式的简单化。为数不少的家庭在进行道德教育时还是存在着说教多、身教少,重惩罚、轻鼓励,重围堵、轻引导的倾向。另外,在遇到孩子做错事时,大多数家长采取的方式极端化,有些直接打骂,这是对孩子身体上的摧残,有些家长则采取冷落孩子进行“心罚”的惩罚方式,认为这种从心灵到情感上使孩子产生挫折的方式要比在肉体上惩罚孩子高明一些,但事实上这种不注重交流的教养方式很有可能事与愿违,给孩子的心灵蒙上阴影。
(二)课题研究价值
1.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起点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就家庭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他强调指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必须倡导正确的育人观和成才观,引导广大家长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自己的孩子在道德品质、文明言行上作表率。要在孩子心中从小种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帮助孩子树立远大志向,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形成美好心灵,长大后接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接力棒”,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家庭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从人的社会化过程来看,未成年阶段是人的品德、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未成年阶段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里面,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这个时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都非常强,所以也是父母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从家庭教育的特点来看,它融于日常生活之中,教育与生活在时间、空间、活动上是同步的,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所以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比任何教育载体都更具优势;从家庭教育的内容看,家庭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包括了公德教育、审美教育,包括了对未成年人在生活、学习、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指导。
俗语有约:“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长是价值观念的传递者,家长的素质决定家庭成员之间能否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尊老爱幼,对孩子身心发展、心理、品德、血液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和子女朝夕相处,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子女具有行为上的示范性。在家庭成员的相处和交往中,子女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他们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相对于学校来说,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来说,更基础、更直接、更有效。
2.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利国利民,市场经济推动建设,但是,金钱至上、恶性竞争、个人主义等思想也迅速蔓延,形成东西方文化冲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面临挑战,国家利益、民族传统、社会责任等受到冲击,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修身养性、爱国主义等备受冷落。多元价值并存,跨文化沟通等还会长期存在,但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得到伸张和弘扬;只有是民族的,才能是世界的;我们应该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接班人;所以,今天的中国急需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传统品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强调要抓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重要环节。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理论
学生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情,学校是主要阵地,而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是一个孩子成长的背景和底色。实际上,就人接受教育的全过程来看,家庭作为成长的摇篮,是孩子最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和终身导师。孩子一出生,父母就承担着养育和教育的责任,在中国,这一点更加鲜明和突出。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家庭教育的有力支撑。家庭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始终把“以德育人”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相当的渗透性、完全的生活性等特点,因而家庭的德育功能比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对孩子成长的作用更大、效果更好,影响更深。其次,家庭教育需要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的指引。在家庭教育中,德育又常常被家长们忽略。如何更好地承担起家庭教育重担,是每一位对子女未来抱有美好期望的家长不能不认真思考的问题。学校开展的“家长课程”则是规范和促进家庭教育改革的有利保障。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和完美结合,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调动一切教育力量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马卡连柯儿童教育理论
马卡连柯,苏联著名教育革新家、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和作家。他在后期很关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儿童教育讲座》及其他三篇有关家庭教育的讲话,包含着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许多有独到见解的宝贵的教育思想。
3.苏霍姆林斯基儿童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一生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教育经验,并写下了很多教育著作,以极大的热情论述了青少年和谐发展的问题。他提出的许多儿童教育思想和方法包含哲理,其科学性和哲理性对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仍有许多学习和借鉴意义。
4.家庭中心模式教育理论
家庭中心模式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为低收入家庭所设的补偿计划,目的是改善处于不利环境中的幼儿的发展和结果,提升家长的育儿理念和水平。家庭中心模式是一种亲子学习模式,强调家长与幼儿共同游戏,共同学习,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5.颜之推的道德教育
颜之推(529—595年),北齐文学家。著《颜氏家训》一书,共二十篇,是颜之推为了用儒家思想教训子孙,以保持自己家庭的传统与地位,而写出的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
颜之推对子女的道德教育,是以孝悌等人伦道德教育为基础,以树立仁义的信念为主要任务,以实践仁义为最终目的。他教育子女为实践仁义道德的准则,应不惜任何代价,以至牺牲生命。他认为立志尤为重要,士大夫子弟只有确立远大的志向、理想,才经得起任何磨难,坚持不懈,成就大业。他说:“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他教育子女以实行尧舜的政治思想为志向,继承世代的家业,注重气节的培养,不以依附权贵、屈节求官为生活目标。
二、问题的界定
(一)课题的界定
1.家庭教育:本课题研究中的“家庭教育”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自我成长,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成为最好的自己。不仅仅局限于家长教育孩子,大人也要向孩子学习。
2.中小学生:指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学生。
3.思想道德建设:指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家庭教育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研究。是指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市场经济、价值多元等等新的社会条件下,深入研究家庭教育的原理与规律,深刻研究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与内容,深化研究家庭教育与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与作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各种行之有效的范式,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本课题研究内容
1.家庭教育中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调查研究。
2.家长对孩子思想道德发展规律的认知水平研究。
3.不同类别家庭思想教育个案跟踪调查。
4.家庭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行为研究。
5.家庭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世界观行为研究。
6.家庭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行为研究。
(三)科学的基本观点
1.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是国家意志、家庭责任和成长需要。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当今社会发展对于教育的必然要求。
2.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渗透教育和终身教育。家庭教育是人类大教育中的启蒙教育和终身教育,同时渗透在学校教育之中,对于儿童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家庭教育是一种责任,也是一门艺术,需要认真研究,找出规律,让家庭教育成为孩子教育的主力军和学校教育的同盟军。
3.培养学生的优良思想道德品质是家庭教育的出发点、过程和归宿。今天的社会竞争、市场经济、生活变革、价值多元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遭到冲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受到挑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些淡薄,立德树人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力,才能见效。
三、问题的解决
(一)课题研究的思路
课题研究的整体思路:文献研究寻找研究基础——调查研究找准研究基点——行动研究寻求家庭教育与与思想道德建设的结合点——思辨研究以探索教育模式——案例研究以寻找教育规律。本课题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有机结合,用教育理论指导实践探索,并通过实践探索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二是课题研究和教育实践有机结合,根据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炼课题,用课题研究指导教育实践,形成良性互动。三是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有机结合,努力继承我国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改革创新,让家庭教育与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的研究与时俱进。
(二)课题研究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11—2014.12)
一是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做好课题组成员分工,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开题前期培训,搜集相关参考资料,深入理解家庭教育历史和现状,深入了解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内涵与特征,为实验研究做好准备工作。
二是整体设计课题研究方案与实施方案。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论证会的意见好建议,制定总课题研究方案;再根据实施的要求,制定总课题实施方案;为课题开题论证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1—2016.7)
1.开展家庭教育中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课题研究找准方向,提升课题研究的针对性。
2.召开课题小组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并在2015年4月份的下旬,聘请有关专家,开题论证。
3.定期召开参与课题研究的骨干教师培训会议,指导课题研究方法,提高课题研究能力。
4.开展家庭教育征文、演讲比赛,开展“文明之家”评选活动,展示新时期家庭道德建设新风尚。
5.举行课题研究中期研讨会,梳理课题研究阶段成果,推广典型经验。
6.积极开展专题成果的收集与整理。课题研究需要导向,而成果就具有导向作用。在“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作用研究”范式成果之外,还需要关注家规家训的收集整理,关注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的整理,同时,开展家庭教育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相关论文的征集与评审,以积累课题研究资料。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8—2016.12)
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对课题实验材料进行分类汇总,并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经验总结,创新理论,改造实践,提炼观点,架构模型,同时,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三)选择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有关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文献的研究,了解家庭教育历史与现状,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和意义,了解家庭教育与立德树人的紧密联系,为课题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2)教育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开座谈会、网络调查、手机调查等方式,了解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形成原因,寻求解决办法。
(3)个案研究法。个性化也是家庭教育的一个特征,通过个案研究,深入理解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特征好规律,以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进行。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认真收集研究成果材料,不断总结成功经验,找出其中的相同的规律性的东西,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和提炼,总结出符合教育理论的经验。利用经验总结法,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5)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行动研究应该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通过行动研究,不断实验,不断反馈,不断矫正,不断提升。
(四)成果分工负责
1.“家庭教育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研究》”文献综述。把课题研究的方案,研究过程的材料,课题研究成果整理出来,写成文献综述。负责人:王治业等。
2.让每一个课题组成员搜集整理本地的、丰富的、体现正能量的、产生实际效果的家风、家训、家教等典型案例。负责人:陈丽君等。
3.让每一个课题组成员拿出一个立德树人的家庭教育的典型案例,选出优秀案例上报总课题组。负责人:林会等。
4.课题组成员寻找并提炼一个“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感人故事,选出优秀案例上报总课题组。负责人:张文选、赵世昌等。
5.《家庭教育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研究》研究报告。负责人:崔希德等。
(五)课题研究保障
1.校长任课题组组长,是课题开展的前提保障。
2.课题组成员均是长期从事教育教学的骨干教师、班主任,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理论水平,能够与家长随时密切的沟通,这也是本课题组在研究方面的优势。
3.学校有能力承担本校开展课题所需要的经费。
9
篇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诊改方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诊改方案 本文关键词:法律基础,课程,方案,思想道德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诊改方案 本文简介:2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诊改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2017年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和湖南省《2017年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现制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诊改方案 本文内容:
2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诊改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2017年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和湖南省《2017年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现制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简称“思修”课)诊改工作方案。
一、诊改内容
(一)课程建设
1.课程建设方案
(1)现状与主要问题
2016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立项(院教[2016]156号文件),特色定位为“专题式教学”。按照课程改革与建设项目申报的特色要求拟定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方案》。本课程建设方案正在实施过程中,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主要问题是教材体系如何向教学、学习体系的转化,如何有效开展实践教学。
(2)改进措施
①进一步完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方案》;
②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方案》,拟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单元设计方案》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方案》,与整体方案配套实施。
(3)改进成效
通过诊改,找出问题,狠抓落实,让课程建设方案更符合课程标准,更具有可操作性,更能够突出课程特色。
2.课程团队
(1)现状与主要问题
2017年学院已经在政治理论课部设立单独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研室,教研室主任与课程负责人陈立军,核心成员包括陈立军、张艳芳、陈杰、陈志伟,采用集体备课制,成员之间有相对分工。主要问题是作为思政教师缺乏职业成就感与尊严感,学术科研缺乏方向感,团队合作深度有待加强。
(2)改进措施
①加强课程团队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团队力量;
②加强课程团队培养力度,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
③鼓励年轻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把课程团队打造成为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的结合体。
(3)改进成效
形成一支师德高尚、数量足够,职称、学历、年龄以及学科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培养出一名教学能手,培养出一名科研标兵。
3.课程教学标准
(1)现状与主要问题
按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统一规划教材的2015版的教学要求,结合我院学生实际情况,按照学院模版要求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以“立德树人、崇德向善”为根本,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三敬零无”航修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育为核心,以职业活动和实践教育为导向,以正确的荣辱观、职业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实践观教育为基本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既要符合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又要能够落实落地,突出职业特色与航空特色,让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发挥规范和指导作用。
(2)改进措施
①根据课程定位,将知识、能力、素质指标细化为各专题的教学目标;
②课程教学团队课程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设计,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彼此对应;
③教学内容体现十九大报告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改进成效
处理好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在维护教材权威性前提下将本课程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结合起来,与航修文化结合起来,把本课程建设成为学生喜欢且终生受益的课程。
4.课程教学资源
(1)现状与主要问题
经过2014年、2016年两次课改,教案首页、PPT课件、教学案例、微视频、教学视频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单元测试题库、考核题库已经初见规模。课程项目小组已经将建设方案、项目组成员介绍、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资源、课程建设内容、PPT课件、教案首页等教学资源上传项目组成员的个人空间课程建设专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源建设体系化程度不够,团队教学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充实;缺乏统一有效的资源展示平台,目前主要载体平台是各任课教师的大学城空间,资料上传存在诸多不方便。
(2)改进措施
①加强教师对资源建设的认识,端正资源建设的态度;
②对大学城教学资源进行及时更新,不断补充、完善数字教学资源;
③对团队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提升教学资源利用效率。
(3)改进成效
利用大学城空间平台建设好课程教学资源库,利用教学资源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5.实践教学条件
(1)现状与主要问题
本课程当前主要开展校内实践及课堂实践活动,实践途径主要有劳育实践、案例讨论、视频观赏、寒暑假实践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校外实践存在诸多困难,难以落到实处。
(2)改进措施
①进一步组织好课内实践教学;挖掘航空馆、校史馆等校内实践资源展开校内实践;
②探索实施寒暑假社会实践;
③在对学生进行“专题式”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开展课外实践教学,加强对学生的课外辅导和实践指导;
④在教学中组织安排学生开展相应的项目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进行指导,并批阅学生撰写的活动稿件、对开展的活动进行评价和总结等。
(3)改进成效
构建课内实践、校内实践、校外实践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6.授课计划
(1)现状与主要问题
课程教学团队共同讨论,严格按照课程教学标准和学院授课计划编制规范要求,制定课程授课计划;各任课教师认真执行授课计划的内容和进度。主要问题是合班授课,各班交叉实训、执勤、劳育等事项导致不同班级进度难以合拍。
(2)改进措施
①合班授课尽可能不超过三个班一合;
②在集体备课、统一计划的基础上允许任课教师根据班级授课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3)改进成效
所有教师在每学期上课之前拟定好课程授课计划并严格执行。
7.教学内容
(1)现状与主要问题
能够严格按照课程教学标准要求选取教学内容;能够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通过专题式教学,教、学、做结合,贯彻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问题是如何把教材内容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如何通过专题式教学进行实施。
(2)改进措施
①把教材内容按照教学标准进行整合,根据学生培养需要及社会现实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
②通过精心设计的专题紧扣时代要求和学生实际,有效解决课程内容多与学时少、系统性强与针对性弱、教材内容相对稳定与社会变化速度快以及教学内容相重复等方面的矛盾。
(3)改进成效
教学内容符合教学标准,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现实需要。
8.教学模式
(1)现状与主要问题
按照课程建设方案,本课程建设采用“专题式”教学模式,本课程分成思想政治教育、伦理道德教育、法治理念教育、行为规范教育4大单元,7个模块,23个专题。主要问题是需要处理好专题与教材章节的关系。
(2)改进措施
①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合理选取专题,合理借鉴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
②运用新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包括:任务驱动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案例分析教学法、情境演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网络空间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
(3)改进成效
教学模式能够符合课程性质,教学模式能够体现教学特色,教学模式能够符合教学需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师德师风,提高教学能力,提高信息化建设,提高学生素质,提高课程满意程度。
9.课堂管理
(1)现状与主要问题
按照学校要求,能够自觉遵守教师行为规范,教师带头着装规范,佩戴胸卡,讲政治、讲纪律;按要求考勤,如实填写课堂情况登记表;能够关爱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提醒。主要问题是部分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缺乏兴趣,玩手机、睡觉现象难以杜绝。
(2)改进措施
①教师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②把学生课堂表现与平时成绩进行结合;
③发挥班干部的管理作用。
(3)改进成效
教师授课做到守土有责,认真负责,学生上课做到纪律严明,严肃活泼。
10.教学形态
(1)现状与主要问题
本课程贯彻“以学习者为中心”、“自主学习”、“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等现代教育理念,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主要问题是职业院校学生基础较差,学生参与意识不强,学生参与质量有待提升。
(2)改进措施
①加强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
②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③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空间、大数据等现代教育技术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拓宽学生参与渠道。
(2)改进成效
改善学习生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使课程教学由单一传授向双向交流转变、由应付学习向快乐学习转变。
11.课程考核
(1)现状与主要问题
依据课程改革方案,本课程采取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成性课程考核,平时成绩占50%(包括讨论发言、演讲、课堂辩论、读书笔记、出勤、社会实践等),期末考试占50%。主要问题是学生人数太多,教师阅卷评分难以完全做到公平公正,开卷考试对学生缺乏压力和动力。
(2)改进措施
进行考试方法改革,开发课程计算机考试系统,期末考试组织学生上机考试。
(3)改进成效
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轻教师繁重的阅卷负担,同时让课程考核更加公平公正。
12.教学效果
(1)现状与主要问题
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优良传统,但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是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我院在大一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总体良好,学生到课率95%以上,听课率达80%以上,课程成绩合格率90%以上,学生对授课教师总体满意。主要问题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够重视,缺乏兴趣,上课玩手机、睡觉、讲小话的现象仍然存在,极个别学生作业不交,考试不考,无法及格。
(2)改进措施
①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拉近教材与现实的距离;
②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兴趣度;加强课堂管理,对个别问题学生进行一对一谈话教育;
③政治理论课部组织安排本课程任课教师进行听课、说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围绕各个专题,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专题式教学效果进行质量分析,肯定成绩和优点,指出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意见。
(3)改进成效
学生满意度达80%以上;学生听课率达90%以上;课程抽查通过率达80%以上;教学督导评价达85分以上。
13.过程诊改
(1)现状与主要问题
学院已经召开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诊改动员会,基础教育学院按照学院要求召集课程负责人,对课程诊改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诊改工作已经展开。课程负责人组织课程团队成员进行会诊,根据课程现状诊断课程建设成果,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成因,提出改进意见,形成诊改报告。主要问题是课程团队成员教学任务繁重,诊改工作时间紧迫,需要抓紧时间落实。此外,有些诊改点落实超出了课程团队能力范围之外,难以完全落实到位。
(2)改进措施
①学习诊改文件,领会诊改精神,熟悉诊改要求;
②开展2次以上课程教学信息调研活动,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与学的有机融合。
(3)改进成效
诊改后的课程教学在教学方法、手段方面进行改革,能够体现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善于利用现有教学条件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及道德素质培养,配合专业教学促成学生职业能力目标的达成。
二、诊改计划
诊断要素
诊断点
诊改任务(措施)
完成时间
预期成效
诊改成果
(佐证材料)
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方案
①进一步完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方案》;②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方案》,拟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单元设计方案》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方案》,与整体方案配套实施。
4月
通过诊改,找出问题,狠抓落实,让课程建设方案更符合课程标准,更具有可操作性,更能够突出课程特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方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单元设计方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方案》
课程团队
①加强课程团队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团队力量;②加强课程团队培养力度,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③鼓励年轻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把课程团队打造成为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的结合体。
12月
形成一支师德高尚、数量足够,职称、学历、年龄以及学科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培养出一名教学能手,培养出一名科研标兵。
《基础教育学院2016—2020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教学标准
①根据课程定位,将知识、能力、素质指标细化为各专题的教学目标;②课程教学团队课程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设计,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彼此对应;③教学内容体现十九大报告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月
处理好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在维护教材权威性前提下将本课程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结合起来,与航修文化结合起来,把本课程建设成为学生喜欢且终生受益的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教学资源
①加强教师对资源建设的认识,端正资源建设的态度;②对大学城教学资源进行及时更新,不断补充、完善数字教学资源;③对团队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提升教学资源利用效率。
12月
利用大学城空间平台建设形成有统一平台支撑、系统、配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完全满足教师课程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际需要。
在大学城空间建设视频资源库、教案库、案例库、专题论证与实践资料库、试题库、作业库、PPT课件等教学资源库
实践教学条件
①进一步组织好课内实践教学;②挖掘航空馆、校史馆等校内实践资源展开校内实践;③探索实施寒暑假社会实践;④在对学生进行“专题式”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开展课外实践教学,加强对学生的课外辅导和实践指导。
12月
构建课内实践、校内实践、校外实践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方案》
课程教学
授课计划
①合班授课尽可能不超过三个班一合;②在集体备课、计划统一的基础上允许任课教师根据班级授课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4月
所有教师在每学期上课之前拟定好课程授课计划并严格执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计划》(第一、第二学期)
教学内容
①把教材内容按照教学标准进行整合,根据学生培养需要及社会现实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②通过精心设计的专题紧扣时代要求和学生实际,有效解决课程内容多与学时少、系统性强与针对性弱、教材内容相对稳定与社会变化速度快以及教学内容相重复等方面的矛盾。
10月
教学内容符合教学标准,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现实需要。
教案、PPT课件
教学模式
①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合理选取专题,合理借鉴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②运用新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包括:任务驱动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案例分析教学法、情境演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网络空间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
10月
教学模式能够符合课程性质,教学模式能够体现教学特色,教学模式能够符合教学需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师德师风,提高教学能力,提高信息化建设,提高学生素质,提高课程满意程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方案》
课堂管理
①教师起到模范带头作用;②把学生课堂表现与平时成绩进行结合;③发挥班干部的管理作用。
12月
教师授课做到守土有责,认真负责,学生上课做到纪律严明,严肃活泼。
授课记录本、学生考勤表、授课周志
教学形态
①加强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②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③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空间、大数据等现代教育技术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拓宽学生参与渠道。
12月
改善学习生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使课程教学由单一传授向双向交流转变、由应付学习向快乐学习转变。
课程考核
进行考试方法改革,开发课程计算机考试系统,期末考试组织学生上机考试。
12月
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轻教师繁重的阅卷负担,同时让课程考核更加公平公正。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系统软件
教学效果
①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拉近教材与现实的距离;②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兴趣度;③加强课堂管理,对个别问题学生进行一对一谈话教育;④政治理论课部组织安排本课程任课教师进行听课、说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专题式教学效果进行质量分析。
12月
学生满意度达80%以上;学生听课率达90%以上;课程抽查通过率达80%以上;教学督导评价达85分以上。
《教师授课测评表》、《授课情况调查表》、《成绩册》
课程诊改
过程诊改
①学习诊改文件,领会诊改精神,熟悉诊改要求;②开展2次以上课程教学信息调研活动,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与学的有机融合。
12月
诊改后的课程教学在教学方法、手段方面进行改革,能够体现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善于利用现有教学条件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及道德素质培养,配合专业教学促成学生职业能力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