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认识信息》教学设计

日期:2021-05-16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认识信息》教学设计 本文关键词:教学设计,信息

《认识信息》教学设计 本文简介:《认识信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和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联合编制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内容—认识信息。学生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刚进入初中的初一学生,他们经过小学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对信息技术课普遍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但由于本课内

《认识信息》教学设计 本文内容:

《认识信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和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联合编制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内容—认识信息。

学生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刚进入初中的初一学生,他们经过小学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对信息技术课普遍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但由于本课内容基本上是概念与知识的介绍,缺乏操作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因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和游戏中直观感受信息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体会信息的含义。

2、通过实验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

3、了解信息媒体的概念。

4、学会区别信息与信息媒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点,熟悉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并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体验信息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使用信息的习惯,树立学好信息技术、掌握基本信息处理技能的决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信息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信息含义和特征。

2、引导学生了解信息媒体的概念以及它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信息的含义。

2、引导学生区别信息与信息媒体。

教学方法

本课运用实验法、游戏法、体验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学习的热情,实现对信息的理解和记忆。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清晨的霞光

开始变黄的树叶

树木的年轮

路口的红绿灯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展示自然界和人类活动有关的图片,请学生思考每一张图片都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信息。

一、信息的含义

师:刚才给他们展示的这些图片都向我们传达了一定的信息。那么什么是信息呢?

生:思考。(五分钟)

师:(总结、板书)信息,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

师:除了刚才图片表达的信息以外,你还能想到生活中有哪些信息吗?

学生分组讨论,每一组选个代表说说本组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用图片揭示某些信息引入课题,激发学生敞开思想

师:看看课本上对信息的概念是怎么定义的?

师:先看一个例子:一荒岛上人都不穿鞋,一个推销员去看了,说不穿鞋就没有市场;另一个推销员却说没人穿鞋市场,所以市场很大。从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否有市场,荒岛上不穿鞋的信息是不受影响的,因此,信息只是客观事物的一种属性,是运动变化的事物所蕴含的内容。

师:由此可见,信息的概念没有固定的定义,但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体会生活中是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

实践学习一:

准备甲、乙、丙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分别装有酒、酱油和盐水三种不同液体,杯子上都没有贴标签。根据液体的某些信息,请鉴别出酒、酱油和盐水,说出你的鉴别方法并记录操作过程。

(学生回答问题并填表)

液体

特征

鉴别方法

甲杯

无色、散发出酒味

用鼻子闻气味可知是否为酒

乙杯

褐色

用眼睛观察可知该杯所装液体为酱油

丙杯

无色、无味

用鼻子闻,无气味表明该杯所装液体为盐水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看出:

1、不同的事物它所包含的信息是不同的。

在这个实验中,酒、酱油和盐水它们的颜色、气味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液体颜色、气味的不同,利用我们自身的感觉器官,通过耳闻、目睹、鼻嗅、口尝、触摸等方式来直接获取信息。

眼睛——看

耳朵——听

鼻子――-闻

嘴巴――尝

手――摸

2、不同类型的信息,它的表达和传递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如:

(1)、我们的上课——以语言、文字的形式来表达和传递我上课所讲的信息。

(2)、图书、课本——以文字、图形的形式来表达和传递信息。

(3)、古时的烽火、狼烟——以信息号的形式来表达和传递信息。

(4)、路口的标示牌——以符号的形式来表达和传递信息。

师:所以语言、文字、符号、信号、指令、代码等都可以表达和传递信息。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用感官获取信息、进而鉴别液体这一活动所隐含的实际意义,即颜色、气味等都在传达某种信息,减少了对事物了解的不确定性。这样既巧妙地避开了信息的概念,又让学生充分感受了学习与生活中接触的信息,有一种信息扑面而来的感觉。

师:然而,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人体的感官对信息的收集能力、人的大脑对信息的分析能力总是有限的,对于我们感官无法直接看到、听到、闻到、摸到的事物,我们该如何获取信息呢?

生:发明工具、仪器来延伸感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师:能否举几个具体的实例

生:显微镜、望远镜、电视、电话、网络……

师:各种传播媒体的运用,使人类收集信息的能力突破时空限制,如广播、电话等相当于听觉的延伸;摄像机、照相机相当于视觉的延伸;电影、电视相当于视觉、听觉的延伸;网络更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空间,使人体会到“信息就在指尖上”的神奇。正因为如此,信息的来源很多,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很多,让我们通过下面的探究活动,体会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以及如何科学地选择获取途径。

探究学习:早上起床是不是要加衣服?

师:早晨起床,我想知道今天的天气情况,以便增减衣服,你会选择用哪种方法来获得呢?

生:直接到室外感觉一下即可

假如我们想知道室外的气温,有多少种途径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呢?它们各自的操作步骤又是什么?所获取的气温精确度如何?请学生完善下面的表格。

途径

工具

精确度

具体步骤

感知

感觉器官

通过人体感觉器官感受气温的高低

测量

温度计

精确

用温度计测量室内外温度

天气

预报

电视

比较精确

定时收看天气预报

电话

比较精确

拨打121

手机

比较精确

定制短信

网络

比较精确

登录相关网站查询

报纸

比较精确

查阅报纸

师:国庆假期我准备去北京旅游,我想知道北京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那么我如何获取这些信息呢?

生:天气预报、上网查询

师(总结)信息来源多种多样,在获取信息时,我们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信息需求和物质条件,选取适当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感知周围的环境温度,体现信息来源的多样性特点。本探究活动能让学生理解获取信息的目的不同,可选取的手段、途径也不同,所获取信息的精确度、可靠性也将不同。所以我们要根据信息需求和物质条件,选取适当的方法。

二、信息媒体的含义

师:信息必须要依附于客观事物而存在。但是,获取后的信息通常是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形式存在的。

生:什么是信息媒体呢?(思考五分钟)

师:(提问、总结、板书)人们将承载信息内容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和动画等称为信息的载体,也称为信息的载体。

三、信息媒体的形式

师:1、感觉媒体:是指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直接就能感觉到的媒体,如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和动画等。

2、表示媒体:为了加工处理和传输感觉媒体而人为研究、构造出来的一种媒体,它有各种编码方式,如文字编码、图像编码和声音编码等。

3、表现媒体:是指进行信息输入和输出的媒体,如键盘、鼠标、扫描仪、话筒和摄像机等输入媒体,以及显示器、打印机和扬声器等输出媒体。

4、存储媒体:是指用于存储告诉你绝媒体和表示媒体的物理介质,如纸张、胶卷、唱片、磁带和软盘、硬盘、光盘、U盘等。

5、传输媒体:是指用于传输表示媒体的物理介质,如电缆和光纤等。

自主学习:请大家想一想,你们接到“学校要召开秋季运动会”的通知,需要借助哪一种信息媒体?

四、信息的基本特征

1、信息的普遍性

师:信息在我们身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由于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这就是信息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2、信息的传递性

【案例】:(1)、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九号”与“天空一号”空间交会对接的现场直播,以及向全国及世界各地的人们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进程,缩短了对接现场和电视观众之间的距离,实现了信息在信息在空间上的传递。(2)、没能看到“神舟九号”与天空一号“空间交会对接的现场直播的人,可以采用回放或重播的方式来收看。这就利用了信息媒体的牢固性,实现了信息在时间上的传递。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两个案例说明了信息具有什么特征呢?

生:各抒己见。

师:信息通过书籍报刊,我们可以学习到古人的思想和经验。借助网络媒体,我们可以随时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

3、信息的载体依附性

师:【案例】:甲:昨天开班会,老师对砸门班这一阶段的情况作了回顾与总结,还对大家提出了下阶段的要求,但你生病没有来参加,是不是不知道这些事?乙:我知道,很多同学打电话告诉我了,晚上我还在咱们班的BBS上看到了老师的留言。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案例说明了信息具有什么特征呢?

生:各抒己见,打电话。

师:这就说明了信息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它需要通过依附在BBS的载体上才能存在,一旦BBS这个载体没有了,那班会的内容也就不复存在了。

刚才也有同学说打电话,那这时候这电话就成了班会内容的载体了,同样也说明信息是不能独立存在的,但它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而存在。

所以,①

信息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②

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载体形式多样。

4、信息的共享性

【案例】: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后每人仍还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有两种思想。”

师:两个人交换手中的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但是交换所掌握的一份信息,却拥有了两份信息,这说明信息具有共享性,信息是可以共享的。我们在进行各种信息活动的时候,要善于利用信息的共享性。

5、信息的时效性

【案例】:7月5日,天气炎热,李先生顺手拿起一张报纸浏览,看到一条信息“今明两天到国美电器购买空调一台,即获300元现金券。”于是,李先生便前往国美商场,却被告知他不能享受优惠,李先生不解,找出报纸一看,发现报纸是7月1日的。

师:在这个事例中李先生所犯的错误体现出信息的什么特征?

生:信息会过时、信息有时间限制……

师: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它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一旦超过既定时间,信息就失去了它的效用,所以信息具有时效性。如股市信息、天气预报、军事动态等信息都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6、信息的真伪性

【案例】:小马过河的故事里面,黄牛和松鼠因为身高的原因决定了它俩对河水深度认识的不一致,因此提供给小马的信息也就不一致,这就是小马产生了谁提供的信息正确的疑惑

【案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中,周幽王因为传播“伪信息”而葬送了自己的姓名。

师:在这两个案例中体现出信息的什么特征?。

生:各抒己见。

师:所以说,信息的真伪性是除了因为不同的人对信息识别的能力不一样而引起的,还存在有人出于某种目的故意制造散播出去的。

师:(总结)通过以上的案例,我们归纳出信息的几个基本特征:普遍性与客观性、传递性、载体依附性、共享性、时效性、真伪性。信息的特征还远不止这几种,请同学们课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补充和完善。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信息的含义、信息媒体的含义、信息媒体的表现形式、信息的基本特征。当今我们处在信息社会,能够迅速获取并充分利用信息是我们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关键,也是我们遇事解决问题的一种便捷方式。那么我们从现在起,就更需要关注信息,了解信息,并充分利用信息。

六、作业:

简答题:

1、请说出“纸张、文字和图片、信息”之间的依附关系是什么?

2、请举一个具体的信息实例,至少说出其具有的三个主要特征。

填空题:

现场直播参观“秦兵马俑”的实况,说明了信息在(

)上的传递。“秦兵马俑”经过两千年多年之后,被挖掘出来进行开放展出,这说明了信息在(

)上的传递。

七、板书设计:

认识信息

1、信息的含义

A、信息,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

B、信息,只是客观事物的一种属性,是运动变化的事物所蕴含的内容。

因此,信息没有固定定义。

2、信息媒体的含义

人们将承载信息内容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和动画等称为信息的载体,也称为信息的载体

3、信息媒体的表现形式

感觉媒体、表示媒体、表现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

4、信息的基本特征

普遍性与客观性、传递性、载体依附性、共享性、时效性、真伪性。

八、预习导航: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初中信息技术的第一课,目的在于将学生初步领进信息技术的大门。本节课以学生体验、探究为主,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不断的分析推理,得到结论,同时通过准确、生动、丰富的信息,不断的活跃课堂。教学中学生普遍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整节课学生的任务达成率较好。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觉得信息技术的教学要与实际生活学习相结合。只要贴近学生生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才能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6

篇2: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教学设计

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教学设计 本文关键词:因特网,教学设计,查找,信息

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教学设计 本文简介:《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教学设计姓名:危冬梅学校:南郑县高台中学时间:2015年11月24日【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社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2章第2节《因特网信息查找》。本节主要围绕因特网搜索引擎的使用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利用因特网来学习和查找学习资料。因特网搜索引擎的搜索技巧是本

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教学设计 本文内容:

《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教学设计

姓名:危冬梅

学校:南郑县高台中学

时间:2015年11月24日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科社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2章第2节《因特网信息查找》。本节主要围绕因特网搜索引擎的使用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利用因特网来学习和查找学习资料。因特网搜索引擎的搜索技巧是本节的重点内容。由于网络学习的便利性和学生的个体差异,这部分内容着重于具体信息搜索活动的灵活应用及效果的比较。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学会在生活中如何选用搜索引擎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都对网络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学生上网大多数是qq聊天、玩游戏或者听歌。并且学生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差异很大。有的学生经常上网,对搜索较为熟练,有的学生对上网搜索信息较为陌生,所以通过分小组的形式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起来进行协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之间通过小组学会互相协作,以达到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别的学生的带动下更快地掌握和熟练本章知识内容的目的。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搜素引擎的不同分类。知道常用的搜索引擎,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

2、

利用搜素引擎有效地获取信息,根据信息需求选择合适的关键词,灵活运用检索条件,提高信息检索效率;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2.

培养利用网络资源为生活和学习服务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态度目标:

1.

体验不同信息检索方式的检索效果。

2.

充分认识到搜索技巧在搜索信息过程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充分运用网络工具进行自主学习。

学习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因特网搜索引擎的搜索技巧。

(2)教学难点

:搜索引擎的分类及其特点;

搜索技巧的灵活应用。

【学习方法】

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学习策略】

本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并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上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意识到本节课的知识价值,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提高动手能力。再用小组合作法让小组内的学生一起合作完成一些实践题,共同探究学习和交流学习的方式解决重难点,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环境】

学生网络机房,极域电子教室。

【学习过程】

一、引入

展示2015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大阅兵图片。2015年9月3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这次阅兵展示了我国军事实力;在震慑日本的同时,向世界宣示中国维持战后世界秩序的坚定决心;还向我国人民展示了我军的军容、军貌、军心、军备,凝聚国人信心,增加自豪感。9月3日抗战大阅兵

首次邀请外国军队代表参加。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在网上查查这次阅兵有哪些外国军队应邀参加。说说你是用什么方式查找的。(学生演示)(此问题主要是引出学生常用“百度”搜索信息,从而导入搜索引擎)

二、学习新知

问1:如果我们要想搜索汉中近三天的天气情况,除了在百度搜索栏中搜索外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展示目录搜索方法,)

教师明确:像百度,新浪这些专供我们在网上搜索信息的工具,叫做搜索引擎。

问2:百度和新浪这两种搜索引擎有什么区别呢?(展示百度首页和新浪首页的图片)

教师明确:由于工作方式的不同,搜索引擎分为两类:

1、全文搜索引擎。全文搜索引擎又叫“关键词查询”.是从因特网上提取的各个网站的信息而建立的索引数据库。代表性的网站有:百度:www.jsfw8.com

2、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

是将收取到的各个网站的信息按目录分类,建立索引数据库供人们查找,代表性的网站有:雅虎http://cn.yahoo.com

搜狐

www.jsfw8.com

新浪

www.jsfw8.com.cn

网易www.jsfw8.com

思考:分别采用目录类搜索引擎和全文搜索引擎搜索同一信息,哪种速度快,哪种精确度高,两种方法各适用于搜索什么样的信息?

思考后完成以下两题:

(1)2015大阅兵四大特点。

(2)查找一则中国最新军事新闻。

三、任务驱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搜索技巧)

1、学生四人一组,共同完成以下任务。

2、抽完成任务较好的小组讲讲搜索方法和心得。学生演示总结出自己的搜索方法后师生共同总结知识点。

3、出示任务:

任务一:“知识就是力量”是哪位名人最先提出的?用同一个搜索引擎,关键词分别是:知识就是力量和

“知识就是力量“,得到的网页数量相同吗?如果不同,你觉得哪个更多?为什么?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知识点:通过添加英文双引号来搜索短词语,这一方法在查找名言警句或专有名词时显得格外有用。

任务二:

发芽的土豆中含有一种毒素,如果摄入过多,可因呼吸麻痹而导致死亡。

这种毒素是什么?

知识点:关键词的选择很重要,要缩小搜索范围可添加关键词,并且在关键词的中间加空格。也可用“+,AND”

任务三:某同学想搜索一些关于韩国电影的网页,但只对故事片或者喜剧片感兴趣,不希望恐怖片出现,你能替她想一种快捷有效的办法吗?

参考关键词:韩国电影+故事片|喜剧片

-恐怖片

(注意:减号前必须有一个空格)

知识点:设计意图:逻辑命令(+、|、-)的使用

四、拓展探究、提升知识(5分钟)

1.对于还未完成必作任务的学生,教师及小组给予指导帮助;

2.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引导他们完成拓展任务。

[拓展任务]查找介绍“搜索技巧”的网站,看看还有哪些好用的技巧,并相互交流探讨,通过实践进一步拓展与提高自身的搜索水平。

五、小结:

1、搜索信息时不仅仅局限于一种搜索引擎。

2、进行强制搜索,以及搜索英文、名言警句、专有名词时加引号。

3、每个搜索引擎都有帮助系统,遇到困难时可求助帮助系统。

【课后反思】

由于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以“任务驱动”、

“自主探究”老师精讲点拨的教学方式贯穿本节课。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助,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也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探究的热情。

篇3: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

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 本文关键词:设计方案,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 本文简介: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设计者:周伟执教者:周伟时间:2005年5月9日一、教材内容选自信息技术学科七年级第四章《走进网络世界》第一节《走进因特网》,具体内容如下:主要包括:1、信息交流与计算机网络2、因特网的产生与发展3、接入因特网二、学生特征分析1、说明学生所在地区、学校、年级。常州市花园中学七年级2

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 本文内容:

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

设计者:周伟

执教者:周伟

时间:2005年5月9日

一、教材内容

选自

信息技术

学科

七年级第四章《走进网络世界》第一节《走进因特网》,具体内容如下:

主要包括:

1、信息交流与计算机网络

2、因特网的产生与发展

3、接入因特网

二、学生特征分析

1、说明学生所在地区、学校、年级。

常州市花园中学七年级

2、分析学生基础水平

学生经过近一个学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操作系统基础知识、文字处理技能,本节课是Internet的起始课,学生有一些对于网络的认识,但还不够明白。

三、

教学内容与学习水平的分析与确定

1、

知识点的划分与学习水平的确定

课题名称

知识点

学习水平

知道

理解

应用

认识因特网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网络的作用以及一般分类

3、网络的硬件基本构成

4、网络的软件系统

5、局域网、校园网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6、因特网的产生、发展过程

7、个人电脑与因特网连接的方法

2、学习水平的具体描述

知识点

学习水平

行为动词

1

知道

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了解

2

知道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作用以及网络的一般分类

了解

3

知道

了解网络的硬件基本构成和网络的软件系统。

了解

4

理解

比较局域网、校园网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比较

5

知道

了解因特网的产生、发展过程。

了解

6

应用

掌握个人电脑与因特网连接的方法。

掌握

3、分析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概念、网络的基本构成以及计算机与网络的连接方法。

教学难点:网络概念、网络的构成。

教学关键:计算机网络作用、计算机与网络的连接

四、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使用时间(分)

资料来源

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媒体使用方式

1

知道

PowerPoint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自己开发

A

2

知道

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及一般分类

D

3

知道

网络的硬件结构和网络的软件系统

C

4

理解

局域网、校园网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E

5

知道

因特网的产生、发展过程。

A

6

应用

个人电脑与因特网连接的方法。

D

注:1、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展示事实;B.创设情景;C.提供示范;D.呈现过程,解释原理;E.设疑思辨,解决问题;F.其他。

2、媒体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一播放一讲评;B.讲解一播放一概括;C.讲解一播放一举例;D.边播放,边讲解;E.复习巩固;F.其他

五、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

1、画出流程图

开始

课件

导入新课

课件

展示计算机网络图

归纳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课件

网络的作用及分类

课件

网络的硬件构成及软件系统

阅读:计算机与因特网的连接

课件

网络工作的简单原理

N

是否掌握

Y

教师小结

结束

2、对流程图的简要说明

教学过程:

(一)提出本章的教学要求和应该掌握的内容

(二)新课:

1.提问导入新课:计算机网络是什么?计算机网络作用是什么?因特网与计算机网络的关系(请学生根据自己经验和理解说明计算机网络知识)。

2.教师展示计算机网络图,并定义计算机网络概念:

利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用一定的几何连接方法,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相互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的支持下进行数据通信,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概念)

3.计算机网络的作用(请学生先解答,教师总结)

(1)实现硬件资源共享

(2)软件资源共享

(3)信息传递与交换

(4)分布式控制与处理

4.网络的分类

(教师用投影展示不同的网络)

根据网络规模的大小以及联网计算机分布距离的远近,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1)局域网:(LAN)将小范围内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使计算机能够互相通信,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传递。如,学校计算机教学网是局域网。要求观察计算机教室局域网的结构:计算机终端(学生机器)、服务器、网卡、连接线、接线器等。

图4-1

局域网又分为:对等网和基于服务器的网络。

(2)广域网(WAN):它是将分散在较远距离的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实现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和数据传送。一般跨地区,范围在几十公里以上。因特网是全球最大的广域网。(

展示计算机网络结构图

)。

图4-2

(3)城域网(MAN):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一般是将本地区的局域网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

5.网络的基本构成

(1)网络的硬件设备:服务器、电脑终端(客户机——工作站)、网络的通信设备,如:网卡、传输介质——光纤、电缆,集线器、路由器、网关、调制解调器等

(2)网络的布线方式——拓扑:星形、环形、总线。

图4-3

图4-4

(3)网络的系统软件

网络的通信协议:TCP/IP、NETBEUI、IPX等协议

网络的操作系统:windows

NT,unix,Novell

NetWare,Linux

网络的应用软件:在网络操作系统下运行的软件。

(教师简单介绍TCP/IP协议的含义、作用)

6.因特网的一些基本知识

(1)因特网(internet):国际互联网

(2)因特网的发展史

(3)我国因特网的发展

(4)因特网的通信协议

IP协议

:主要规定因特网上的计算机地址的统一定位方法,每台计算机都有一个唯一地址,由四组数字组成,每组数字之间用“.”分隔。

如202.96.209.169上海热线服务器地址。

计算机域名

为了便于记忆,用字母数字来表示计算机的IP地址,称为域名。上海热线的地址:www.online.sh.cn

。域名与IP地址是一一对应的。

TCP协议:

传输协议。将数据包分割成多个数据包,并能纠错,传送到对方计算机上

7.计算机与因特网的连接

(1)利用局域网代理服务器上网。

(2)普通电话线拨号上网。

8.网络工作的简单原理:

演示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

Internet又称为国际互联网,就像联合国一样,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网络。它有着自己的管理方式,而各国又各自为政,都有其各自的名字和语言,因此它要兼顾世界各地的多种网络形式。这样彼此之间用一种共同标准协议相互间沟通,这种标准协议称之为TCP/IP。这样也就保证了网上数据的相互兼容性,Internet上的每个用户都必须统一遵守TCP/IP协议。那么什么是TCP/IP协议呢?TCP是一种传输控制协议,它相当于物品包装箱,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会丢失;而IP是网间协议,相当于收件人、发件人的地址和姓名,它保证数据到达指定的地点。其传输过程是:(图C4-1、图C4-2)

图4-5

首先将数据打包成TCP/

IP形式的数据包。

数据包在路由器指挥下,传送到目的地。

接受到的数据包,再重新换成原数据文件。这样数据传输过程就在网上完成了。

图4-6

在Windows

操作系统中,用户计算机与Internet软件连接是由一个叫WINSOCK软件负责进行的,当用户在Internet上发送电子邮件或完成其它操作时,WINSOCK软件将用户发出的每一条命令都转化为TCP/IP协议,然后将数据送到Modem,由Modem解调成模拟信号送到传输线上,通过Internet传输到对方的计算机接收,而接收信号的过程则与其相反。

    以上《《认识信息》教学设计》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认识信息》教学设计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认识信息》教学设计》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