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 本文关键词:留守,研究报告,养成,行为习惯,农村
好的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 本文简介:云阳县教育科学2010年规划课题“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云阳县红狮镇双梅小学课题组《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系云阳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10—054)。该课题自2010年6月开题至今,研究历时两年,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
好的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 本文内容:
云阳县教育科学2010年规划课题“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
云阳县红狮镇双梅小学课题组
《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系云阳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10—054)。该课题自2010年6月开题至今,研究历时两年,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努力实践与研究,在大量活动开展的背景下,留守儿童学生的文明礼仪程度达到了预期研究目的,完成了本课题的研究任务。现作结题报告如下: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早已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唯一经济来源,他们为了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双双外出务工,便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未成年群体。两年前,双梅小学学生总数1100多,而留守儿童就占了800多,这些学生,学生来自山区与乡村。他们生活条件较为艰苦,大多数学生家庭从事农业生产,家庭收入不高,有百分之八十以上家庭父母在本县或外出打工,因此留守儿童在学校学生中占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大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及其它亲戚监护,在教育上或多或少存在着缺失,在日常行为上也表现出很多不良倾向。心灵上消极、孤僻、任性、暴躁,行为上纪律松懈、卫生习惯差、放学后不按时回家,迷恋游戏、长时间看电视;文明行为上说脏话、和同学冲突、不尊重他人、不懂得感恩等等。这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带来很大的难题,文明礼仪教育在前几年几乎是空白。同时受生活环境和一些地方陋习影响,学生行为习惯较差。针对这一情况,我校选择了《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这一课题,分析其特点和成因,探究构建适合我校的留守儿童教育体系。对农村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目标的要求,是农村学生将来融入城镇走向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我校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尤显重要。
我们以双梅小学留守学生为例,研究目前农村留守学生在文明礼仪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提高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综合素养实践研究,力图让农村小生在学习生活中摒弃不良的行为习惯、克服农村学生由特定环境带来的陋习,逐步养成合乎礼仪的文明行为规范,并以此在学习生活中践行文明礼仪,从而自觉养成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同时也为农村小生文明礼仪教育实施途径提供方向和参考。
二、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留守学生: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或其他亲属抚养教育管理的未成年学生。
理论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每个未成年人都有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相关理论。
两会精神对农村教育问题的关注等等。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根据我校发展规划,结合农村小生的特点,确定本课题研究直接目标和间接目标。
1、对我校农村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以走访、查资料、问卷等形式,分类调查分析我校农村学生在文明礼仪行为习惯上存在的各种问题与学生自身发展潜力,形成《双梅小学学生文明礼仪调查报告》。
2、根据调查报告中农村学生文明礼仪素养情况与学校现状,对农村小学文明礼仪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同时形成符合我校实际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方案和课例。
3、对文明礼仪教育实施研究和实践活动。采取不同途径、不同策略与方式,探索以学校行政部门为导向、学校少先队室为支撑、以学校班级为实施主体结合家庭教育的“四位一体”的特色农村小文明礼仪教育研究机制。结合课内教育、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全面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其方式可以有集中培训、活动与个人独立的实践活动结合。
4、对以上开展的活动以及对资源开发出来的内容、方法策略及运用进行整体细致的科学评估。
通过对农村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调查研究,以及对农村文明礼仪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实施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必定逐步改变农村留守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让学生能知书达理,学会做人。其次帮助教师确立现代教育思想,转变育人观念,改变育人方法,提高对教育事业的成就感,探索出一条针对农村学生德育教育途径,并在研究实践中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第三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学校提炼文明礼仪特色学校特征、要素和形成条件;形成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特色学校发展的基本策略,使学校形成自己的特色发展方向。第四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研究实施,对学生家长、家庭带来重大的影响,特别对学生家长忽视孩子文明行为教育的思想起了警戒与督促重视的作用。
形成以下几个子课题: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现状调查与分析;培养农村留守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研究;农村留守学生行为习惯行动研究;农村留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途径研究。
四、研究对象及范围
本研究确定双梅小学全体留守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综合考虑学生的平时表现,包括学生的品德、行为习惯、文化成绩等不同层次,结合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家长情况,确立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的方法与策略。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农村小学生大都地处山区与乡村,因此,在研究方法上总体要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结合
1、调查法
在对农村学生文明礼仪、文明习惯进行调查分析时,采取调查法。可从学生文明用语、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与长辈、同学交往等方面分层次分类调查农村学生文明礼仪、文明习惯,力求客观公正全面。
2、行动研究法
农村学生行为习惯复杂,对此需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解决实际问题,改进教育实践,提高德育实效,探索教育机制。
3、个案研究法
可分类别、分阶段对个别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情况进行研究,由政教处牵头,班主任实施不同的个案研究。
4、经验总结法
对每一阶段文明礼仪教育研究的实施进行总结分析与评价,不断累积经验,以最终形成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特色学校发展的基本策略。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起讫时间为2010年3月-2012年6月,分三个阶段进行研究。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和启动阶段)
准备阶段:2010年3月-2010年9月。这一阶段确定要找准课题定位,确立课题研究内容与主题,确立研究人员,对学生礼仪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广泛收集资料,初步完成实验方案,申报本课题。并启动双梅小学《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
第二阶段:2010年10月——2012年4月(实施阶段)。
依据学生文明习惯形成的四个环节:认识——强化——内化——外化本阶段分三个学期完成。学校开展一系列体验教育,践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检验学生文明行为的形成。撰写文明礼仪教育班级活动课例及阶段小结、教师论文。
第三阶段:2012年4月——2012年6月,总结阶段:
这一阶段课题成员在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策略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特色的文明礼仪教育途径。同时在各种活动中学习实践文明礼仪。课题组整理资料,完成研究论文集,形成课题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步骤与过程
(一)、农村小生文明礼仪现状调查研究
1、调查过程与内容
在实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课题研究之前。课题组展开了双梅小学留守儿童文明礼仪现状调查,采取调查法。从学生文明用语、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与长辈、同学交往等方面分层次分类调查农村学生文明礼仪、文明习惯,力求客观公正全面。
本次调查分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形式展开,并作详细分析。
2010年9月10日,双梅小学学生文明礼仪情况调查开始进行。本次调查分为问卷调查和笔者问答形式。我们对学校3-6年级部分学生分发了问卷调查表。调查内容分为个人礼仪、公共礼仪、学校礼仪、日常礼仪四个部分10小题,每道题目学生均独立完成。内容大致包括:
【一】、个人礼仪:
1、你有礼貌用语的习惯的吗?例如:常用“你好、谢谢、对不起、拜托了、辛苦你了、打搅了”等用语
2、上课时你你是否经常注意你的坐姿,要求端正、自然。
【二】、公共礼仪
1、与长辈或同学交谈时,能否自始至终聚精会神地倾听对方的谈话,并做出必要的表情或语言呼应?
2、乘坐公共汽车时,如果看到老人,抱小孩的妇女或者伤残人士,你会让座吗?
【三】、学校礼仪
1、你有随便吐痰和随意丢垃圾的习惯吗?
2、如果在校园中看到垃圾,你会主动去捡吗?
3、对同学之间的打架、斗殴等暴力行为,你的看法是:
4、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见到老师,你是否会主动问好?
【四】、日常礼仪
(1)、学习任务完成后,你是否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
(2)、作为双梅小学学生,你认为我们身边不文明现象存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请认真写出一二条;
2、调查情况分析
然而调查中也发现,农村学生文明素质整体上与城镇学生相比偏低,有相当一大部分农村小生本身具有许多不文明行为习惯。造成农村学生不文明行为的产生原因很多,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农村家庭环境、家长文化层次影响。农村学校地处农村,由于经济的发展,优秀生源的流失,而今学校大部分的学生来自于农村家庭,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缺乏文明礼仪教育,导致道德普遍滑坡现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家庭影响很大,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由于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文明程度不高,就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和训练层次较低,内容也是不全面的,因此导致学生文明意识的下降。
(2)、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多元素相互竞争的背景下,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正受到形形色色“新思潮”、“新事物”的挑战,伦理、道德领域出现了某些紊乱和迷茫,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道德的、不文明的、有失礼仪的现象无不对正处于各种观念初步形成期的小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如一些小学生抱怨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常被另眼相看,因此,即使让座,也要看人,要么就不让。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影响小学生礼仪修养的积极性。
(3)、学校思想教育和文明行为培养的欠缺
。国家虽然早就推行了素质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学生家长和老师都把评定一个好学生的标准放在学习的成绩上,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尚未得到彻底改变的大背景下,中小学的教育主要面向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和升学率。学生们课余时间基本上都用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与他人、社会缺乏必要的、充分的认识、交往和接触,所以礼仪修养的不足难以在现实中及时得到检验和引导。学校没有真正去解决学生思想意识中深层次的问题,再加上一直以来学校把不文明行为存在的原因过分地归结在学生生源素质低等主观原因上,没有很好地进行教育引导和教育管理,没有把教育和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久而久之,导致学生认为讲文明都只是讲讲而已。
(二)、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与内容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调查研究与分析,课题组分阶段进行研究。依据学生文明习惯形成的四个环节:认识——强化——内化——外化本阶段分三个学期完成。
1、加强农村小生文明礼仪内容、行为习惯、习惯养成的认识
(1)、对我校农村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
以走访、查资料、问卷等形式,分类调查分析我校农村学生在文明礼仪行为习惯上存在的各种问题与学生自身发展潜力,形成《双梅小学留守儿童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现状调查报告》。
(2)、德育活动促进学生对文明礼仪重要性的认识
宣传鼓动学生对文明礼仪重要性的认识尤其重要,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教育读本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如:留守儿童集体生日聚会、感恩教育、课外活动兴趣小组、青春期知识讲座、亲情互动、讲经典礼仪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文明礼仪知识抢答赛、文明礼仪主题班会等,最后根据一系列活动,以“读经典——明道理——提要求——重践行”为途径,让学生互评、谈体会等,加深学生对文明礼仪的认识。
2、全面加强农村小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
基于学生对已有的习惯行为经验和知识,学校运用必要的教育手段,让学生意识、有目的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向学生提出习惯形成的要求,强化农村学生的认识。这一环节是训练的关键,内容丰富,结合学校已进行的“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对学生加强传统优良美德的熏陶。
在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时,提升全校师生文化品位,把学生的学习、教师的工作与“团结友爱、文明和谐”校训有机渗透,展开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鲜明、图文并茂、富有教育性、趣味性的校园文化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不断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创设良好校园环境。结合人文校园和绿色校园的建设,把有关的礼仪教育内容的誓言、警句做成礼仪展板、专栏张贴在校园里,从而净化美化文明校园,使学生一入校园,就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礼仪氛围。
为此课题组采取分子课题、分阶段实施,主要措施有:在“农村留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途径研究”子课题中,该课题组制定了“关注留守儿童、文明礼仪进课堂活动计划”、“消除青春期恐惧、健康快乐地成长知识讲座”、“懂得感恩——留守儿童生日聚会”、“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方案”、“将红故事比赛”等等,进两年来,我校共组织了50多次相关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健康成长、在活动知文明、学文明、懂文明、践行文明;心理健康小组、家校共育小组通过亲情电话、视频聊天、心理咨询、社会关注等途径,帮助留守儿童改变陈腐陋习,净化心灵、健康成长。
(三)践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检验学生文明行为的形成
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学生自动地将行为规范表现为外在的行为。行为规范的“内化到外化”是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是否真正形成的标志。外化行为直接与行为规范相对应。这一阶段需开展一系列体验教育,践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检验学生文明行为的形成。主要内容如下:
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比如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三八节,国庆节,元旦节,母亲节,教师节,我们都要举行相应的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践行文明。
每期、每个中队都要制定文明礼仪活动计划并实施活动。
举办专门的专题文明行为活动:比如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之“家校共育;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之“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红故事演讲等等。
八、课题研究的成效
在两年研究基础上,课题组深入探究留守儿童礼仪教育研究工作,进一步优化影响农村小学生主体性素质发展的各种因素。整理资料、写论文形成实验报告。通过各段实验研究总结形成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实施途径的基本策略;广泛收集社会、家庭、教育管理评价部门的评价意见,主要完成的工作和成效有:
1、以日常管理和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渗透在学校管理的细节中
学校已形成了以《双梅小学值周班制度》《双梅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方案》日常德育管理的常规,多方面渗透,经常性渗透,让学生感受到礼仪习惯在我们生活、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课间、升旗、午休、上学、放学、进入教师办公室……都应该有明确的礼仪要求,让孩子们懂得课堂上的认真倾听、控制噪声就是一种礼貌。同时老师们也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礼仪教育因素,制定课题研究实施计划。让教师设计礼仪课教案,开展说课、上课、课外活动等系列活动,深化文明礼仪教育,并形成留守儿童班级文明礼仪教育策略方法。
2、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礼仪文化
我们发现,学生行为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教师群体、家长群体的行为变化。在学生的文明素养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家长的文明素养的提高。在以学校为圆心的一定范围内,已经初步形成了一种礼仪文化。
3、初步养成了学生的礼仪行为
提高了留守儿童的文明程度。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活动常规化,不断强化了学生文明礼仪,同时在各种活动中学习实践文明礼仪。
①专题教育活动
专题教育活动就是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如,以“我与小溪做朋友”为主题的环境保护教育,以“文明时时伴我行”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以“安全”为主题的遵纪守法教育,以“团结友谊,文明交友”为主题的文明交往及自我保护教育。又如,各种节日活动中我们进行演出礼仪、当文明观众礼仪的训练;集会时进行会场礼仪训练;每周一进行升旗礼仪训练等。
②各项竞赛活动
例如,组织文明礼仪知识竞赛,通过竞赛,在校园内普及文明礼仪知识。进行“文明礼仪伴我行”的征文、演讲、等比赛,收获文明礼仪实践成果,加深学生文明礼仪的理解,使之内化。
③社会实践活动
丰富多彩的实践实践活动是有效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载体,它具有课堂教学所不及的生动与活泼。学校开展了“学雷锋,献爱心”捐款活动,同时开展“灾害自救”、“我与父母学礼仪”、“寻找校园不文明行为”等活动,在各项活动中加强了学生对文明明礼仪的认识和技能。
④各项常规检查评比活动
学校每周公布每个班级值周班检查情况,每个月都要进行“文明班级”的评比,作为班级工作考核;每学期都要评选“文明礼仪之星”,体现榜样的教育作用。每学期评比文明礼仪特色班,为特色班级挂牌。开展“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和“最受老师欣赏的学生”活动,以榜样带动师生自觉遵守规范自身文明礼仪行为。
4、研究活动后学生文明行为综合表现明显提高
两年来,学校“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肯定,学生各个方面的文明习惯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个案分析、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探讨,学校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促进农村小生的行为习惯的改变。
课题开展前后卫生习惯对比表
项
目
开展前
开展后
目标一
个人卫生日常注意事项
不注意
58.2%
28.6%
被动提醒
23.3%
16.3%
主动重视
18.5%
55.1%
目标二
平时重视校园垃圾处理情况
不重视、随意
65.2%
36.5%
偶尔注意
28.9%
10.4%
主动去处理
5.9%
53.1%
从上表可知,大部分学生能能主动注意卫生,比研究活动前提高许多。从教务处值周值日检查中也可表现出学生的卫生习惯已发生很大的变化,说明在卫生习惯方面开展教育实践,在活动后有明显的提高。学生对学校集体卫生的意识得到提高是因为教育实践活动中的班级日、周、月的检查监督起了作用。今后我们应把学生个人卫生也纳入检查范围,以培养学生个人卫生习惯。
课题开展前后文明礼貌对比表
项
目
开展前
开展后
目标一
见到老师、父母、客人问好
主动问好
55.2%
82.6%
被动问好
23.3%
11.3%
低头走过
21.5%
6.1%
目标二
和别人交流不用农村粗话,使用礼貌用语
经常使用
60.2%
83.5%
偶尔使用
33.9%
10.4%
从不使用
5.9%
6.1%
从上表可知,82.6%学生能向教师主动问好,比活动前提高27.4%,交流中能经常使用礼貌用语的也比活动前提高23.3%,说明在文明礼貌方面开展教育实践,在活动后有明显的提高。
课题开展前后日常行为对比表
项
目
开展前
开展后
目标一
上课重视课堂纪律
很重视
43.3%
80.2%
老师提醒后注意
36.4%
15.8%
随意
10.3%
4.0%
目标二
和同学发生冲突时
能主动谦让
36.8%
59.5%
力争高低
34.1%
36.4%
动手打架
29.1%
4.1%
目标三
平时仪表合乎学生规范
注意学生仪表
38.8%
93.3%
不注意,随意
55.4%
6.4%
从上表可知,有80.2%的学生很注意课堂纪律,比活动前提高36.9%。和同学发生冲突时,能主动谦让提高了23.7%,平时学生礼仪仪表注意度提高了64.5%这说明通过一系列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获得了初步成效。
5、学校加强了与家庭、小区的联系
每学期一次的学校家长代表大会、班级家长会已成为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情况的主要平台。家长参与对孩子家庭礼仪、社会公德礼仪的培养与评价,以形成家庭礼仪教育的氛围和教育场。
同时学校向学生家长发放文明礼仪教育的倡议书,扩大文明礼仪教育的辐射面,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度。
九、课题研究结论
1、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改变农村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有明显成效,对农村小生的人格具有促进作用。在养成礼仪习惯的过程中,改变农村小生不讲卫生的习惯,改变了讲农村粗话脏话的习惯,摒弃了农村陋习,学生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了宽容,学会了遵守秩序,学会了感恩……促进了学生整体素养和健康人格的养成。
2、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家庭背景、文化层次、平时表现等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展开。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文明礼仪习惯养成不能仅靠说教和灌输,也不能寄托在一次、两次的活动中,而应该根据农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地方文化环境,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带动学生自觉养成习惯,并渗透在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3、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定期强化。习惯的养成不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农村学生,摒弃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性要耐心,学生出现反复要正常看待;当一个好的习惯养成后,要多次给予强化,以巩固效果,因此要学会等待,要给予时间。
对于农村学生表现出来的礼仪行为,无论是对错,都应及时给予理解。错了,老师帮助指出后他能意识到老师的关注、关心、关爱,能及时改正,同时能消除农村学生内心深处的自卑感;做的好的,及时给予肯定、奖励,让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愉悦的情绪相伴。
4、农村小生文明礼仪教育应该结合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农村学生家庭情况复杂,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文化层次的农村家长对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会产生影响。因此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模式。
十、课题实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课题组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了各班主任、科任老师及专家的指导和帮助。通过课题组带着“问题”开展大量的课题研究工作,获得和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1、如何针对农村留守学生的日常行为特殊习惯进行及时、全面、分层、准确的评价,并使这种评价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是最大的困惑。我们也进行了许多尝试,虽有一些成功之处,但总的来说,感到不尽人意,因为:有时往往因为设计过于周密而难以操作,有时又往往因简单而流于形式。我们将在以后的习惯养成教育中对此问题作深入细致的研究,更希望得到专家的指导。
2、是否需要创造一种合乎农村学校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的课堂模式?如果需要,这种模式应当是怎样的?这也是我们在以后需要继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3、农村小生的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怎样才能与农村的文化环境、家庭环境有机结合?虽然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大量尝试性的教育工作,也取得一些成效,但毕竟农村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复杂,要做到科学、细致,使之常态化,还很不容易。
【参考文献】
《人格心理辅导》韦有华,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陈家麟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读本》
中国和平出版社2006年版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
11
/
11
篇2: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结题报告最新-6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结题报告最新-6 本文关键词:留守,家庭教育,结题,农村,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结题报告最新-6 本文简介: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新时期家庭教育特点、理念、方法研究(课题批准号:DEA100355)子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结题报告安徽省阜阳市四九小学2013年10月19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提出的背景:在新的时期,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进步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结题报告最新-6 本文内容: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
新时期家庭教育特点、理念、方法研究
(课题批准号:DEA100355)
子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
结
题
报
告
安徽省阜阳市四九小学
2013年
10月19日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课题
结
题
报
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新的时期,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尤其农村发展也比较迅速,为了拓展收入的来源,众多的家庭中的年轻的父母纷纷外出务工。据统计,我校将近三分之二的学生父母不在身边,剩下的三分之一有的只有父亲或母亲一人在,有的寄托在亲戚家里,有的靠祖辈照应,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单亲家庭。家庭教育观念极为淡薄,孩子能吃饱穿暖就是了事。把孩子的成长全部寄托在学校教育,根本没有承担家长的责任,很少和学校沟通配合,留守儿童教育存在严重的缺失。
鉴于以上背景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新形势,我们参加了教育部总课题《新时期家庭教育的特点、理念、方法研究》中的子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并于2012年1月经颍泉区教育局正式批准立项。在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二年多时间里,课题组全体成员认真、科学、实事求是地展开了课题研究,现将研究历程及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2、选题意义: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和具体的、实用的实施方案。留守儿童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一直处于被动的、错位的状态。选此课题,,就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错误的教育理念及行为。帮助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走出盲点和误区,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同时使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大面积转化差生,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3、研究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从根本上改变家长落后的教育理念,为家长提供更科学、更先进的教育。解决方案:促进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更进一步发展。通过课题研究,探究总结出新形势下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新形式、新途径和新方法。把家庭,社会,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科学的先进的家庭教育理论传递给家长,从主观上改变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观念,促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向前发展。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家庭教育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它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过程。我国历来就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在创造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方面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凸显,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越来越成为新时期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研究新时期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邓小平曾说:“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在人才,人才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家庭。”中国是一个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家。中国深厚的教育文化传统中包含了优秀的家庭教育成分”。提高家长教育素质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新形式下现代教育理念的体现,学校在举办家长学校时,应注重从现代教育理念,教育理论上对家长进行科学辅导。“帮助儿童的最好途径就是帮助父母”。
家庭教育是社会的细胞,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补充和继续。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中会像纸铸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学校和家庭相互支持和配合,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现实中,家庭教育一般存在三个跟不上:一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认识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二是教育孩子的方法跟不上科学育人的要求;三是有些家长自身修养跟不上做孩子的榜样。因此,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应该是学校亟待加强的任务。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突出人本思想,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发挥社区的作用,发扬家长民主参与精神,实行角色换位,给家长学校注入新的活力。在当前特殊的形势下,我们需要不断研究和改进,要通过各种渠道,对家长多形式,多信息的进行交流,使家长教育素质得以提高,并以更科学的积极态度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三、研究课题的目标和基本理论
1、研究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留守儿童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在观念上有哪些错误的理念;
(2)、通过研究进一步了解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3)、通过研究探索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办法及对策;
2、理论基础:(1)现代教育理论。(2)家庭教育理论。(3)心理教育理论。(4)素质教育理论。
四、研究内容:
1、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
2、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特殊关爱”与“放任自流”的两大问题;
3、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社会背景与职能部门的导向问题。
4、拟创新点:注重留守儿童个人品质和修养的培养与教育
五、研究课题的方法策略
我校课题组根据教育部《家庭教育》实验教材进行备课,并积极组织子课题组参加成员进行调查、研究、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研究法: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和课题成果调查。
2、文献资料法:网上查阅资料、阅读家庭教育书籍。
3、行动研究法:制定研究方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实践。
4、经验总结法:编写家教论文,分析留守儿童家教个案。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策略:
1、调查收集资料,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科学制定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方案。
2、分析家长情况,走访特殊家庭,关注留守儿童生活、学习。
3、办好家长学校,培训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教师。
4、家校密切互动,开展丰富有益的活动。
六、研究课题条件
1、成员条件分析:
主要参加者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务
职称
学历
工作单位
王海涛
男
1964.5
校
长
小高
本科
阜阳市四九小学
李世和
男
1954.1
支部书记
小高
大专
阜阳市四九小学
王士良
男
1971.8
副校长
小高
大专
阜阳市四九小学
桑卫群
男
1967.7
教师
小高
大专
阜阳市四九小学
魏显军
男
1972.8
教导副主任
小一
大专
阜阳市四九小学
杨志先
男
1971.7
教研组长
小高
大专
阜阳市四九小学
宋金邦
男
1958.6
教师
小高
中师
阜阳市四九小学
李
标
男
1965.1
教师
小高
大专
阜阳市四九小学
陈中山
男
1955.1
校长
小高
中师
阜阳市四九小学
韩俊利
男
1974.10
教导主任
小一
大专
阜阳市四九小学
黄雪芹
女
1979.12
教师
小高
大专
阜阳市四九小学
宋彬彬
男
1985.8
教师
小一
大专
阜阳市四九小学
我们课题组是一个老中青三结合的研究成员,总计10人,大专以上学历8人,中师学历2人,均是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或学校骨干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参与研究的教师精力充沛,有能力,有热情,,力充沛丰富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经验。从研究的工作基础来看,近一都是从教10年以上的老教师,都有较丰富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经验。从研究的工作基础来看,多年来,学校十分注重家庭教育活动的开展。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开办了家长学校,创建里留守儿童之家。不定期地聘请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来校做指导,每学期开展一次家校互动活动,发动并鼓励家长订阅了《现代家庭教育教材》和《家教周报》等刊物,让家长每人手中都有一份具有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观点、方法、经验的、通俗易懂的家庭教育理论书籍、报刊,并能结合各自家庭的具体实情,寻找最佳的教育方法在各自家庭中实施教育。
2、外部条件
从外部条件来看,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上达成了一致的共识,大家一致认识到留守儿童教育是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最大问题,重抓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十分必要,给我校开展的这项课题研究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3、硬件保障
从研究的经费及其他条件来看,校领导十分重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颍泉区教育局、邵营中心校也对我们开展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课题研究给予大力支持。另外,学校有两台打印机,五台可联网电脑,教学用电脑电视一体机十五台。
七、研究课题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的特点是开放性、多层次性,并滚动式推进。本课题的研究为二年半,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元月-2012年10月)
1、组织相关课题组并开题。
2、通过各种途径调研、收集相关资料
3、组织子课题组成员进行专项研究,形成相关研究报告的初稿。
第二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6月)
1、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研究的内容作出初步结论,总结并介绍一些先进家庭教育的理念及方法
2、围绕农村留守儿童家教举办必要的经验交流会、理论研讨会。
第三阶段:(2013年7月-2013年12月)
1、对研究过程中采集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所作的初步阶段进行修正性研究
。
2、整理研究成果并推广。
3、撰写结题报告、结题。
八、研究课题的主要成果内容
通过课题的开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的成果如下: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
1、调查收集资料,分析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制定研究计划、方案。
参与研究的每个成员利用课余时间走访社会,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摸清家长或临时监护人对家庭教育的看法以及他们的教育观念。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建立家长档案资料,针对课题制定计划。
2、充分了解留守儿童家庭实际,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成员情况进行摸排,理出家庭类型,如单亲的,离婚的,外出打工的,常年在家或不在家的,对那些特殊家庭的学生给以生活上的帮助,关注留守儿童。要求家长做到了“五个一”:每周和孩子的临时监护人联系一次;每月和孩子的老师沟通一次;每周和孩子通一次电话;每学期和科任教师联系一次;重大节日和孩子团聚一次。我们老师做到每学期和留守儿童谈心四次,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3、依托四九德育基地,开展留守儿童教育活动。
(一)、依托四九德育基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多年来,我校相继被国家、省、市命名为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基地;国家级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安徽省民族精神代代传少先队教育基地;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红领巾师范学校;阜阳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校等。为加强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我校始终依紧紧托教育基地,组织留守儿童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如:升旗仪式、清明节为烈士扫墓、为纪念碑献花篮、起义纪念日在皖北特委书记魏野畴亲手栽的枣树下演讲、参观纪念馆等。每年国庆节期间,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大力宣传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成功的经验和伟大的成就。组织留守儿童书写心得体会,举行爱党爱国征文比赛等活动,有效激发了留守儿童儿童的爱国爱校的热情,对推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组织落实,构筑家长学校教育平台
我校家长学校组织健全,管理做到“五落实”。1、组织落实。校长王海涛担任家长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李世和任家长学校教务主任,班主任和品德、心理教师以及校外专家为教师。并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由学校党支部书记李世和兼任主任,学校总务处、教导处、少先队负责人为成员。2、制度落实。制定了《家长学校规章制度》、《教师备课制度》、《优秀学员评选制度》、《家校联系制度》、《家长意见和反馈制度》等。3、责任落实。家长学校领导班子分工明确,组长负责家长学校全面工作,起到监督作用,定期检查家长学校的工作。副组长具体负责家长学校制定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向组长定期汇报。4、教学落实。组员负责家长学校的教学工作,依据计划,定期授课,根据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对家长学校工作提合理化建议。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家长学校工作和教师工作中的实际困难。我们还根据学校实际,从备课、上课、考评、优秀家长评选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从领导到教师,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做到了活动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教材、有辅导教师、有定期培训,使我校的家长学校工作在组织上和制度上有了可靠的保证,充分调动了教师、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学生家长的广泛赞誉。据统计,家长学校每学期上课二至四节,两年来,参与上课的学员不少于1800人次,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参与上课者达1500人次。
(三)、形式多样,拓展留守儿童教育空间
为了增进留守儿童家长对学校的了解,掌握学校的教育规律,保持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和互补性,我们开辟多种渠道与家长沟通,主要有:
1、开放校园,让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走进学校教育。
2、召开留守儿童家长经验交流会,提高留守儿童家长教育水平。通过经验交流会,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如隔代教育的功臣王连才、尚世勋,年逾古稀,呕心沥血,为孙辈撑起一片蓝天;勤俭持家,谆谆教子的农村妇女刘彩珍;教子有方的退休教师丁世纪,两子一女进入名牌大学;从四九小桥走向英国剑桥女博士之父陈中山……目前从我校走出的成才学子约300多人。
3、重视家访工作,让学校教育更深入。
学校要求老师要定期进行家访,目的是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核实学生言行在家里和学校一致性情况;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和家长交流学生的教育方案;给家长提供合理性的建议,进行有的放矢教育等,每次家访结束,我们都要求教师对家访情况作口头交流和书面反馈,学校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教师做好家访记录。每学期学校教师个人家访不少于10人次。
4、创设“爱心小屋”,注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新的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与留守儿童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的日益突出。我校多年来高度重视家长学校与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针对新世纪少年儿童的特点,学校积极努力构建家长学校的新模式,学校搭建了“留守儿童之家”心理健康咨询平台,每学期为一个个问题留守儿童排忧解难300多人次;手拉手帮扶的留守儿童200多人次。
我校以帮助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为宗旨,坚持“动真情、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原则,深入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为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有利条件。
5、指导留守儿童课外活动。在辅导老师的带领下,留守儿童可以随便的看书、下棋,、唱歌、跳舞、绘画、手工制作等,也可以在活动场地上打篮球、羽毛球、来沙包跳皮筋等。可以随时通过留守儿童之家的网络或电话与父母进行沟通。
我校对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突出一个“实”字,不搞摆设。两年来,省市关工委在我校召开留守儿童工作现场会二次,省市区关工委和教育主管部门来我校督导检查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我校“留守儿童之家”被省、市、区关工委评为“优秀留守儿童之家”。
扎实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两年来,我校曾荣获颍泉区“先进单位”、颍泉区“优秀教研组”,教师参加市区级教学大赛达100多人次,教师论文荣获国家、市区级奖达50多篇,教学质量始终稳居颍泉区前列。
2012—2013学年,教师、学生获奖情况:
①、教师获奖:王海涛的论文《老夫妻同心育英才》、《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长的培训的做法》在省内交流;桑卫群老师的论文《隔代教育心灵沟通的艺术》在省内交流并获奖;黄雪芹老师的论文《打工与培养孩子成长之间的关系》在省内交流并获奖;魏显军老师的论文《如何提高父母养与教的关系》获市级奖;李世和老师的论文《走进孩子,了解孩子》荣获国家级奖,《家长学校改变了孩子的命运》在国家级杂志《神州》发表;杨志先老师的论文《祖辈应该为孙辈做出表率》获省市级奖;王士良老师的论文《连接希望的桥梁—家长学校》获省市级奖……
②、留守儿童获奖:2013年三3月魏阿文荣获省“模范留守儿童”称号;2013年6月尚小悦荣获市农村留守儿童征文比赛三等奖;2013年5月李姝程荣获颍泉区“优秀少先队员”称号;2013年5月王丽婷、李慧如荣获区“优秀学生”称号;2013年4月李慧如、王丽婷荣获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二等奖;2012年卞小梅荣获市级“优秀学生干部”称号;2013年5月于瞳、王昭君荣获市级“三好学生”称号;2013年5月魏玉文、闫思琪、卞士杰荣获颍泉区“优秀班干部”荣誉称号……
九、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两年来的研究与实践,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但也有困惑与反思。
1、结果分析
(1)转变了农村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思想,使很多留守儿童家长走出了家庭教育的误区。经过多种形式理论培训和与教师的直接交流,使留守儿童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教育观念发生变化,教育行为发生了重大改变,很多家长能够主动将自己在教育孩子时发生的矛盾和自己的困惑带到学校与老师讨论,寻求老师的帮助与配合。
(2)打造了一批优秀班主任,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效能。家长走进课堂,贴近教育,既是家长学习的机会,也是对老师的鞭策和激励,在改变家长的同时也教育了老师。所以,每一次家教活动的开展,对班主任都是一次极大的锻炼。由于家长的积极配合,学校教育的效能有了显著提高,并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3)培养了一大批有个性、有特长、有素质的优秀学生,其中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共同把孩子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才。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的形势下,家庭合理、温馨的教育氛围,是学生成才的沃土;学校老师循循善诱的引导、培养,是学生成才的关键。目前,我校已形成了学校家庭对学生施教的合力,较好地实现了教育模式向社会化、系统化、现代化的转变。
2、我们的思考
在探索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
(1)课题研究必须有校领导的真正重视,要有人力、物力、经费、场地诸方面的保障,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
(2)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必须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上级领导广泛重视和支持,必须通过积极有效地活动开展,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党和政府、学校、社会给予的温暖,才能有效地转变留守儿童的思想、行为,使之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人才。
(3)课题研究在实施过程中如何做到科学、规范等依旧需要思考。
两年的课题研究实践,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探索出了新时期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新模式。学校、家庭、社会和教师、家长、学生都取得了一些收获。课题研究结束了,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还不会停止。在今后的时间里,我们还会随着教育的发展,社会的发展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继续研究,我们将与时俱进,不断探究新时期的留守儿童家庭家校教育的新模式。
阜阳市四九小学
2013年10月19日
附本课题研究管理机构
及参与人员
组
长:王海涛
四九小学校长
筹措教科研资金
副
组
长:王士良
四九小学副校长
家教名师
指
导
员:李世和
四九小学党支部书记
课题研
究主管
阜阳市家教讲师
策
划
人:陈中山
四九小学副校长
颍泉区家教
名师
结题报告撰写人:桑卫群
家教名师
课题参与人员:
王海涛
李世和
王士良
陈中山
韩俊利
魏显军
桑卫群
杨志先
宋金帮
李
标
黄雪芹
宋彬彬
16
篇3:《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本文关键词:心得体会,心理,方法,研究,教育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本文简介:《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心得体会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是现代社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一个多月来细细研读了董奇博士的著作《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觉得本书,很有新意,颇具特色。让我对于课题的选择、研究过程方法、研究结果分析和总结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总结如下:一、研究课题的选择选择研究课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本文内容: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是现代社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一个多月来细细研读了董奇博士的著作《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觉得本书,很有新意,颇具特色。让我对于课题的选择、研究过程方法、研究结果分析和总结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总结如下:
一、研究课题的选择
选择研究课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起点,是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最重要、最困难的工作之一。因此,掌握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首先就要学会如何选择研究课题。
1、需要性原则
需要性原则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自身发展的需要选择研究课题。作为一名普通的初中数学教师,研究课题的选择主要集中在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学生思想方面的研究。根据此原则选择研究课题时,应注意处理好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把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
2、创造性原则
教育科学研究是要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者完全解决的问题,因此它必须要求要创新,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没有创新就谈不上科研。可以说,创新性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创新的本质就在于新颖性、独特性和先进性。这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大量阅读先进的期刊杂志,平时多注意思考、积累。
3、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研究选题应在一定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必须有一定的事实根据和科学根据。如果课题的选择直接违背了被反复实践证明的有关科学理论,如:数学课题研究违背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或者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这样肯定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4、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指根据研究者具备的主观条件和从事研究所具备的各种客观条件选择研究课题,以保证所选课题保质保量的完成。主观条件是指研究者为研究课题所具备的科学知识、研究能力和工作经验。客观条件是指完成某项课题所必须具备人力、物力、财力、设备等等。
上述四条原则是互相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只要全面、综合地运用这四条原则,才能正确地选择好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数据的收集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运用合理、有效的收集数据的方法可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科学性以及实用性。
1、观察法。观察法是课题研究最基本、最普通的方法,是收集心理活动、教育活动数据、资料的基本途径。例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详细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学习、动手操作、问题思考等各种情况下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2、访谈法。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对方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例如在数学教学研究中,通过访谈法,可以了解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态度、思想观念和主观感受,从而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不过谈话法要注意谈话的技巧。
3、问卷法。问卷法是指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研究对象有关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问卷法的最大特点是:它的标准化程度一般较高,是严格按照统一设计和固定结构的问卷进行的研究。问卷的设计、问题的选择、问卷法的实施以及问卷结果的处理和分析是问卷法的几个步骤。它有助于研究者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数据。
4、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指在观察和调查的基础上,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操纵或控制,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探究心理、教育现象的原因、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例如:对数学教学方面的研究可以用平时的常态课、校内公开课、县级(以上)公开课进行分析研究。
还有其它很多数据的方法,我们在平时的研究过程中合理选择,综合应用。为得出正确的研究成果打下基础。
三、研究结果的分析、呈现
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原始的资料、数据往往数量巨大,杂乱无章、难以说明问题,无法在研究报告中体现出来。因此,研究者必须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利用科学的方法,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评价、汇总,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才能从中抽取或推论出有意义和应用价值的正确的研究结论。
1、研究数据、资料的整理
对研究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进一步的分析研究。首先,通过数据、资料整理使研究者把握研究的主导方向。其次,通过研究数据、资料的真理保证材料的可靠性。最后,通过研究数据、资料的整理形成可进行深入分析的材料,初步把握数据的整体情况。
2、研究报告的撰写
教育科学研究报告与其它文章不同,有气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研究报告有较严格的格式要求。为了便于表达和阅读,教育科学研究报告的撰写格式要符合一定的格式。研究报告中必须包括标题、作者、引言、方法、结果、讨论与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二,研究报告所表达的内容是研究的新成果。
第三,研究报告具有客观性。研究报告要有真实的数据支持,解释、推论要合乎逻辑。研究报告的内容不可主观臆造,更不可捏造事实,在数据上弄虚作假。
今后,继续认真阅读该书,为提高课题研究能力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