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读后感

日期:2021-06-18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读后 本文关键词:读后感,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读后感 本文简介:《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读后感方成圆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知自己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我们应该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可是我总感觉本班级的学生和别的班级比起来总是有些做得不够好的地方,经过长期细心观察之后,我发现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怎么好,有待进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读后感 本文内容: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读后感

方成圆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知自己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我们应该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可是我总感觉本班级的学生和别的班级比起来总是有些做得不够好的地方,经过长期细心观察之后,我发现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怎么好,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之后,学生的学习习惯好了很多,可是还有那么几个学生好象又回

到了原先的老样子,真让人着急啊。假期里,我看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之后,有了一些小小的体会

一、要充分了解学生

某位教育家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了解人。”学生千差万别,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就必须去观察.、了解学生.。亲近他们和他们交朋友,弄清他们想什么、需要什么。如果他们在学习上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就给予及时的关心和帮助。这样平等了师生关系,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对学生了如指掌,出现问题就能“对症下药”收到“药到病除”的效果,学生纪律加强了,学习的习惯也会慢慢改过来。

二、让教育充满爱心

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态度冷漠,随意伤害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引起学生的厌恶和反感,形成逆反心理,对教师的要求不但不听,甚至有可能反其道而行。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是在创造奇迹。”作为班主任,我要给学生以真诚的爱,这种爱的基础是给予关心、尊重和了解。用诚恳的态度与学生对话,取得学生的信任,使学生接受你的爱。心理学表明每个学生都需要同情和爱护,当学生的这些需要得到满足时,就能引发学生的良好兴趣,而且能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这时,学生不会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相反的能发挥最大的学习积极性,促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不要吝啬你的微笑

教育研究专家孙云晓在一次报告中指出:“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对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来说,教师的权威性是独一无二的。”教师的态度与学生的人格需要密切相关。教师对学生鼓励越多,学生的成就需要就越强烈,越自信;反之教师对学生鼓励越少,学生就越自卑。用微笑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消除恐惧、厌学、胆小等心理疾患,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倾向。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天才,想方设法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就会信心百倍,确立学习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多的运用自己的微笑。

四、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改“说教式”教学为“自主式。”“自主式”从理念上说就是尊重、相信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变强制性教育为自主性教育。俗话说“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愿意学习”是学习的强大动力,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爱学、想学。“对人心有力量的东西是能引起我们欲望的,即对我们是有价值的东西。”有了“愿意学”的意愿,再采取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欲罢不能”,主动地改变自己的习惯。还必须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改变,在品尝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强化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新的目标不断涌现,新的方向不断确立,天天都有进步!

中国有句古话:习惯成自然。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

已经形成习惯,这种行为方式就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倾向和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越学越高兴,越学越主动,越学越聪明,这也往往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有助于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也将产生影响,甚至使他们终身受益。我将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继续努力。

篇2:尼各马可伦理学读后感

尼各马可伦理学读后感 本文关键词:伦理学,读后感,马可

尼各马可伦理学读后感 本文简介:《尼各马可伦理学》读书笔记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幸福这个话题,从古到今都是人们很感兴趣的一个话题,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的伦理学中,它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古往今来不同的人对幸福具有不同的理解,但大多数都认为幸福是人生的潜在动力和最终目标。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时期也是整个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尼各马可伦理学读后感 本文内容:

《尼各马可伦理学》读书笔记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幸福这个话题,从古到今都是人们很感兴趣的一个话题,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的伦理学中,它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古往今来不同的人对幸福具有不同的理解,但大多数都认为幸福是人生的潜在动力和最终目标。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时期也是整个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从他的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可以全面的了解他的幸福观和幸福体系。

先从总体上来说,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灵魂的一种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在他看来,幸福就是至善,幸福是终极的、自足的,我们是为了它本身而选取它,而永远不是因为其他别的什么。幸福是通过德性,通过学习和培养得到的,此外幸福也需要外在善的辅佐和合乎中道行为的才能得以实现。

一﹑幸福就是至善

最早提出“善”的概念的是苏格拉底。他提出“善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同时从各个方面进行论述和探究。比如他说:“善是有秩序的安排;善是自由、自制、自主;美德是善的追求”等等。亚里士多德延用了这个“善”并作为他研究幸福的逻辑起点。

对善的理解是多种多样的,他认为“善”是一种目的,而善的意义和存在的理解也是很丰富的,比如豪宅、良机、财富或者是好的朋友和有德性的灵魂等等。所以善是具体的、多样的。

在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里,他主要研究的是人的善,即人的活动和目的。“善”与人的生活行为密切相关,行为的好坏决定了人的善与否,而善的行为品质本身就是幸福的一种显现,所以它与幸福是密切相关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善分为三种:外在的善(比如财富、好运、友爱);身体的善(比如健康、强壮、敏捷);灵魂的善(比如节制、勇敢、公正)。而“至善”就是三者的有机结合,就是善的顶点。因此,善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决定了亚里士多德以“善”来规定幸福的丰富性和完满性。人只有做到善,才有获得幸福的机会。

二﹑幸福就是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

幸福并不是仅仅靠感性的观念而能被说服的,而只有善是不足以说明幸福的丰富内涵的,这是必须深入到现实的实践当中去感受的。因此亚里士多德又进一步把幸福理解为“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

首先,是理解“合乎德性”。亚里士多德说:“每个人只有在他固有的德性上才能完成的最好。”

他认为,在人的各种业绩中,没有一种能与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相比,而在这些活动中,人通过合乎德性而享有的幸福的生活,是最为持久的,也是最具荣耀和巩固的。在他看来,德性分为两种:一种是理性的,理性的德性大多数是由后天的教育培养出来的,是需要经过思考和推理的。另一种是伦理的,伦理的德性大多数是由后天的风俗习惯熏陶而来的,它由人的行为活动所表现出来。他认为人只有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理性,才能达到自满自足的快乐,认为只有行为高尚的人才能赢得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

其次,是要把德性和实践联系起来。因为我们只有在实践德性的现实活动中才能真正地体现出德性,只有在待人接物的行为活动中,才会成为公正的或不公正的人,成为勇敢的或怯懦的人,而只有这样一个人的品质才能从现实活动中得到反映。一个人优秀地完成了他的功能,养成并实践了良好的德性,也就是达到了人的善,这样的人就是一个幸福的人了。所以,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实在在的获得幸福。

幸福是属于现世的幸福,它与人的实践活动是密切相关的,它存在于人的生活经验和理性能力的行为之中。因此,幸福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是动态的和发展的。此外,亚里士多德还认为,“人类的一切德性实践,最终将使他趋向他自己的灵魂在沉思中获得完善”,而那些内在于沉思活动的善则是最高的善。

三、通往幸福的途径

首先,是公正。亚里士多德指出:“公正不是德性的一部分,而是整个的德性。”他说:“所谓公正,使一种所有人由之而做出公正的事情来表现出来的品质,使他们成为做公正事情的人,由于这种品质人们行为公正和想要做公正的事。”

在古希腊,公正是被看作是最主要的政治美德。柏拉图《理想国》中也把它视为是城邦伦理秩序的基本原则,亚里士多德就继承了希腊思想的这一传统,他也把公正看作是一种完全的美德。如果没有公正,人们也就没有获得幸福的保障,因此,公正对于幸福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保障。

其次,是快乐。在亚里士多德的观念中,幸福虽然不等同于快乐,但它也绝不会排斥快乐;而恰恰就是在快乐的生活之中才会获得幸福,它是一种现实的活动。当然,要获得快乐还需要现实的条件或手段来补充,否则任何事情都会很难做成,因此还要注意我们获得快乐所运用的方式。在此亚里士多德则强调把德性、理性与快乐相融合,这样才会有善的快乐,有理性的快乐,他认为属于善的快乐是高尚的,而属于恶的快乐是低级的。只有在人追求美好事物时所得的快乐才是本性上的快乐,这就是合乎德性的行为,做到了这一点,所得到的快乐才会让人感到幸福。

再次,是中道。“中道”是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的重要特征,也是其德性幸福观的一个重要原理。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德性是关于感受和行为的,而在感受和行为中就存在着三种情况:过度、不及和中间。过度和不及都会产生失误,破坏道德规范或是不能把事做好,而适度或者中间则会获得良好的结果并受到称赞。因此,过度和不及都不是合乎德性的,只有中道才是合乎德性的。在幸福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要遵循中道原则,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更好的运用中道的理性培养善德,而获得幸福。

最后,就是德性和至善。首先是德性,由于幸福是通过德性而获得的,所以德性在使人获得幸福的过程中也就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人若不具备德性条件,即使有再多的钱,有再高的荣誉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其次是至善,因为心灵的善就是幸福。但是幸福光靠内在是不行的,还需要有外在的辅助,所以人也必须具备外在的善,比如好的生活条件和高尚的朋友,这样好的生活才能有保障;还有身体的善,具备了身体的善,人才有机会和能力去享有幸福。当这三种善都具备了,才可能达到至善,得到真正的幸福。

四、总结

总的来说,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所理解的幸福就是中等的外部生活条件,而且有着高尚的思想和行为,过着节俭适中的生活。他追求的是一种人的全面的善,而把这种全面的善贯彻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就是一种全面的积极的幸福观。这种幸福首先要求人们要注重内心的德性修养,以德性的标准要求自己;然后要以实际行动来实践这种德性,以平和中道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外在的事物,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最后也要尽量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水平,拥有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以保证必要的外在善的辅助。如果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做到如此,就能以坦然的心态面对人生,以豁达的心境对待得失,从而获得真正的人生幸福。

4

篇3: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本文关键词:读后感,有人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本文简介:《少有人走的路》(美)M·斯科特·派克这本书是一系列的第一本,全名应该叫《少有人走的路1:心智成熟的旅程》,其他的书名字分别是:《少有人走的路2:勇敢地面对谎言》、《少有人走的路3:与心灵对话》、《少有人走的路4:心灵地图》。由于资源的原因,暂时只看了第一本,不过在网上商城,如亚马逊有全四本的中文实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本文内容:

《少有人走的路》

(美)M·斯科特·派克

这本书是一系列的第一本,全名应该叫《少有人走的路1:心智成熟的旅程》,其他的书名字分别是:《少有人走的路2:勇敢地面对谎言》、《少有人走的路3:与心灵对话》、《少有人走的路4:心灵地图》。由于资源的原因,暂时只看了第一本,不过在网上商城,如亚马逊有全四本的中文实体书,经济原因改日再会。

简单说说这本书吧,其实也就是说说看过之后自己的一些收获之类的。这本书是有看到别人推荐,感觉还不错就打算涉猎下,谁知道还上瘾了(其实是因为书中的很多内容都引起共鸣),把这本书比较详细的看完了。这本书的名字是少有人走的路,是什么路呢?看完书才知道这是一条走向心智成熟的路。为什么是少有人走的路呢?因为这条路比较艰辛,需要爱和付出来实现,需要靠自律来完成,能走到最后的人寥寥无几。你可能就有疑问了,听起来很美好呀,爱嘛,付出嘛,怎么会艰辛呢?这条路其实是一个完善自我之路,让你的心智成熟,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独立的人。这就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孤独。在这条漫长的路上,没有人可以一直陪伴你,或者说没有人能真正陪伴你,只有孤独,高处不胜寒的孤独,越往后越孤独。在刚开始的时候,你可以利用自律来让自己走向心智成熟,你会感到喜悦,感到自己变的更强大,但是在往下走,与爱成对立面的、心灵世界的熵——惰性会出现,你要一直通过自律来和它做斗争,忍受着那孤独,这个过程中就像是修炼,你稍有不慎放松警惕,便会前功尽弃。说的有些夸张了,当然不至于让你一夜回到解放前,但是可能会让你止步于此,为了躲避放弃成长,毕竟人自身的保护系统会让趋利避害来保护你。让我不由得想到,“无限风景在险峰”,也想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怎么去完成自己的心智成熟呢?如何自律?通过意识和潜意识的对话,自己和自己的上帝对话,将介于意识和潜意识的界限向着潜意识的方向推进。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是靠自己的意识来支配着,但其实真相是潜意识一直在以我们不曾察觉的方式操控着我们,但是也不要对它抱有深深的敌意,虽然要提防,但是总体上来讲还是有助于我们自身的。许多心理疾病的发生就是因为意识抗拒潜意识导致的。我们不能说完全听从潜意识,放纵它,因为这会将人性的阴暗面里的很多东西都释放出来,就像潘多拉魔盒一样,会导致天下大乱的。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的达到这两者的和谐相处,朝着更利于我们成长的方向发展,让我们更加健康积极乐观的生活下去。

当然说这么多,其实这些只是从理论上给了你解决方案,为你指明方向,解决了你的思想问题。更加具体化的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可以借助心理咨询师这个工具来辅助,但是更重要的还是你的所作所为,这是一个漫长的路程,任重而道远。不幸的是只有十分之一的少数人才会完全的心智成熟,摘得胜利的果实。

这本书个人推荐所有人看,尤其是心理学爱好者、想完善自己的人等,毕竟这是一本有益于全人类的书。总体上来讲,门槛不是很高,除了个别地方较专业,但是作者使用了较为平实的语言,相信不会成为你阅读的障碍。老实的说,只有少数人才会看这本书。

    以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读后感》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读后感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读后感》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