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20XX年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总结

2015年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总结 本文关键词:耐药,第三季度,监测

2015年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总结 本文简介:2015年第三季度多重药菌监测总结2015年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总结一、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2015年第三季度全院共检出多重耐药细菌61株,较第二季度42株相比减少19株。具体分布情况见图1:图12015年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表12015年第一、二、三季度主要多重耐药菌对比情况多重耐药菌第一季

2015年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总结 本文内容:

2015年第三季度多重药菌监测总结

2015年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总结

一、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

2015年第三季度全院共检出多重耐药细菌61株,较第二季度42株相比减少19株。具体分布情况见图1:

图1

2015年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

表1

2015年第一、二、三季度主要多重耐药菌对比情况

多重耐药菌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株数

构成比

株数

构成比

株数

构成比

大肠埃希菌

15

25.86%

8

19.05%

21

34.43%

铜绿假单胞菌

11

18.97%

11

26.19%

17

27.87%

肺炎克雷伯菌

8

13.79%

11

26.19%

12

19.67%

鲍曼不动杆菌

17

29.31%

3

7.14%

5

8.19%

MRSA

0

0.00%

1

2.38%

5

8.19%

2015年第三季度共分离出致病细菌297株,其中多重耐药菌61株,构成比为20.54%;与第二季度对此情况见表2。第三季度主要致病细菌与多重耐药菌分析见图2:

表2

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构成比与第二季度对比情况

时间

构成比

致病菌株

多重耐药菌株

第二季度

217

42

19.35%

第三季度

297

61

20.54%

图2

第三季度主要致病细菌与多重耐药菌对比分析

二、主要多重耐药菌药敏结果分析:

1.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其中20株产ESBLs)药敏结果:

2015年第1-3季度大肠埃希菌药敏谱变动情况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敏感

敏感

敏感

亚胺培南

93.3%

100%

100%

厄他培南

80%

100%

100%

呋喃妥因

40%

37.5%

71.5%

阿米卡星

73.3%

50%

71.4%

头孢替坦

60%

75%

61.9%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53.3%

62.5%

47.6%

复方新诺明

13.3%

37.5%

9.5%

妥布霉素

33.3%

12.5%

0%

氨苄西林

0%

0%

0%

环丙沙星

0%

0%

0%

头孢曲松

0%

0%

0%

氨曲南

0%

0%

0%

头孢唑林

0%

0%

0%

头孢吡肟

0%

0%

0%

庆大霉素

26.7%

25%

0%

左氧氟沙星

0%

0%

0%

头孢他啶

0%

0%

0%

氨苄西林舒巴坦

0%

0%

0%

头孢噻肟

0%

0%

0%

本季度分离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全部敏感,与第一、二季度相比,对部分抗菌药物的敏感率相对升高。

2.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

2015年第1-3季度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谱变动情况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敏感

敏感

敏感

阿米卡星

18.2%

45.5%

64.7%

庆大霉素

0%

0%

17.6%

环丙沙星

0%

0%

11.8%

妥布霉素

0%

0%

11.8%

左氧氟沙星

0%

0%

11.8%

头孢他啶

9.1%

18.2%

11.8%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18.2%

27.3%

11.8%

亚胺培南

0%

0%

5.9%

氨苄西林

0%

0%

0%

头孢曲松

0%

0%

0%

呋喃妥因

0%

0%

0%

复方新诺明

0%

0%

0%

头孢替坦

0%

0%

0%

头孢唑林

0%

0%

0%

头孢吡肟

45.5%

36.4%

0%

氨苄西林舒巴坦

0%

0%

0%

本季度分离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敏感率最高,为64.7%。对其它抗菌药物敏感率较第一、二季度有明显不同。

3.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其中10株产ESBLs)药敏结果:

2015年第1-3季度肺炎克雷伯菌药敏谱变动情况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敏感

敏感

敏感

阿米卡星

62.5%

27.3%

75%

厄他培南

50%

27.3%

75%

亚胺培南

50%

27.3%

75%

头孢替坦

50%

27.3%

66.7%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37.5%

18.2%

66.7%

庆大霉素

12.5%

0%

25%

妥布霉素

25%

0%

8.3%

左氧氟沙星

0%

0%

0%

呋喃妥因

0%

0%

0%

头孢他啶

0%

0%

0%

氨苄西林

0%

0%

0%

复方新诺明

0%

0%

0%

氨曲南

0%

0%

0%

头孢唑林

0%

0%

0%

头孢吡肟

0%

0%

0%

环丙沙星

0%

0%

0%

头孢曲松

0%

0%

0%

氨苄西林舒巴坦

0%

0%

0%

头孢噻肟

0%

0%

0%

从第三季度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亚种药敏结果分析,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有耐药趋势,但是与第一、二季度相比,抗生素敏感率有所上升。

4.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药敏结果:

2015年第1-3季度鲍曼不动杆菌药敏谱变动情况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敏感

敏感

敏感

复方新诺明

0%

33.3%

80%

妥布霉素

0%

0%

60%

庆大霉素

0%

0%

60%

左氧氟沙星

0%

0%

0%

氨苄西林

0%

0%

0%

环丙沙星

0%

0%

0%

头孢曲松

0%

0%

0%

呋喃妥因

0%

0%

0%

亚胺培南

0%

0%

0%

氨曲南

0%

0%

0%

头孢替坦

0%

0%

0%

头孢唑林

0%

0%

0%

头孢吡肟

0%

0%

0%

头孢他啶

0%

0%

0%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0%

0%

0%

氨苄西林舒巴坦

0%

0%

0%

本季度检出鲍曼不动杆菌对少数抗菌药物敏感,与第一、二季度相比,有明显不同。

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药敏结果:

从以上主要多重耐药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可以看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虽对包括β-内酰胺酶抑制剂在内的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但是碳青霉烯类药物仍为治疗此类细菌感染的有效药物;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三代头孢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亚种出现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万古霉素为治疗MRSA感染的有效药物。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复杂性、难治性,这就要求医务人员要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三、多重耐药菌检出标本分布情况:

本季度多重耐药菌标本共61份,其中痰标本31份,构成比为50.82%;2015年第1-3季度多重耐药菌标本对比情况见表3;2015年第1-3季度血标本送检情况对比情况见表4。

表3

2015年第1-3季度多重耐药菌标本对比情况

标本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数目

构成比

数目

构成比

数目

构成比

44

75.86%

28

66.67%

31

50.82%

尿

9

15.52%

4

9.52%

12

19.67%

分泌物

3

5.17%

2

4.76%

8

13.11%

全血

0

0%

5

11.91%

5

8.2%

2

3.45%

3

7.14%

5

8.2%

表4

2015年第1-3季度血标本送检情况对比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送检标本

245

266

375

阳性标本

15

25

47

阳性率

6.12%

9.4%

12.53%

四、多重耐药菌科室分布情况:

本季度多重耐药菌分布于16个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检出较多的科室为神经外科及ICU,分别为17株、10株,具体情况见图3,第1-3季度多重耐药菌科室分布情况见表5

图3

2015年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科室分布情况

表5

2015年第1-3季度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数值

构成比

数值

构成比

数值

构成比

神经外科

13

22.41%

20

47.62%

17

27.87%

ICU

20

34.48%

3

7.14%

10

16.39%

外二科

1

1.72%

2

4.76%

5

8.19%

呼吸内科

7

12.07%

3

7.14%

5

8.19%

内分泌科

1

1.72%

1

2.38%

4

6.56%

康复科

5

8.62%

5

11.9%

4

6.56%

骨手外科

3

5.17%

1

2.38%

4

6.56%

消化内科

0

0%

2

4.76%

3

4.92%

外三科

0

0%

0

0%

2

3.28%

肿瘤内科

0

0%

1

2.38%

1

1.64%

新生儿

0

0%

1

2.38%

1

1.64%

心内科

0

0%

0

0%

1

1.64%

神经内一科

3

5.17%

1

2.38%

1

1.64%

神经内二科

2

3.45%

0

0%

1

1.64%

泌尿科

3

5.17%

0

0%

1

1.64%

产一科

0

0%

0

0%

1

1.64%

急诊内科

0

0%

2

4.76%

0

0%

58

100%

42

100%

61

100%

五、多重耐药菌检出主要科室细菌分布情况:

1.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分布:

本季度神经外科检出多重耐药菌17株,与第二季度相比减少3两株。2015年第1-3季度多重耐药菌变化情况见表6

表6

神经外科第1-3季度多重耐药菌变化情况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铜绿假单胞菌

6

8

8

肺炎克雷伯菌亚种

5

8

5

大肠埃希菌

0

2

4

鲍曼不动杆菌

2

0

0

粘质沙雷氏菌

0

1

0

阴沟肠杆菌

0

1

0

13

20

17

2.ICU多重耐药菌分布:

本季度ICU共检出多重耐药菌10株,与第二季度3株相比增加7株。这10位病人多因脑出血、颅内占位及外科手术后转入ICU,病情较重。ICU多重耐药菌株分布情况见图4

图4

ICU多重耐药菌株分布情况

六、存在问题:

1.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多是经验性用药;未及时送检相应标本,根据药敏结果指导用药。

2.接触隔离医嘱未及时开出,耐药病程记录太过简单,甚至有个别科室在接收到多重耐药菌病人药敏结果后,仍未变更抗生素使用。

3.交接告知制度落实不到位,晨会交接班无记录;特别是病人转科、外出检查、手术时未履行告知制度,不能有效阻断传播途径。

4.个别科室观念淡漠,对多重耐药菌认识不到位,对多重耐药菌定义模糊。

5.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致使耐药菌随着医务人员的手传播。

6.病人使用的低中度危险性物品(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未专人专用,且病人使用后,消毒不彻底。

7.护工、保洁对多重耐药菌病人周围环境消毒执行不到位。

8.对患者、家属及陪伴人员宣教不到位。

七、整改措施:多重耐药菌防控如何“标本兼治”

(一)治

本: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耐药菌产生

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或放射、超声等影像学结果,诊断为细菌、真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临床或实验室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应用抗菌药物指征。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而定。对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应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及时留取相应合格标本(尤其是血液等无菌部位标本)送病原学检测,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并据此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二)治

标:落实接触隔离,阻断传播途径

1.加强手卫生管理:

手是阻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有效的手卫生行为,能阻止耐药细菌通过手传播。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实施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以及接触患者环境后均应进行手卫生。。

2.严格落实接触隔离措施:

实施接触隔离预防措施能有效阻断MDRO的传播。应按《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要求做好接触隔离。各科室应当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

3.环境和设备清洁消毒的落实:

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洗脸池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清洗,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应彻底清洗干净后适当地消毒,一次性使用的部件应弃之。

4.加强对医务人员知识培训:药剂科开展每周一科室抗生素巡讲

由于对多重耐药菌判读标准掌握不一致,导致多重耐药菌误判、漏判。部分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认识不足,认为多重耐药菌就是开隔离医嘱、执行接触隔离,不能从源头上重视多重耐药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5.

多部门联合管理:

多重耐药菌多部门合作机制,需有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微生物室等科室组成。由药剂科临床药师下临床指导合理用药;微生物室指导标本采集、鉴别定植及感染菌株;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督查接触隔离措施落实,发布细菌耐药率;医务科、护理部负责监督医护人员各项流程、规范、制度、措施的落实。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5-11-10

11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