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打算 本文关键词:工作总结,打算,工作
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打算 本文简介: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打算青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7年以来,青州市文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潍坊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大力支持指导下,锐意进取、顽强拼搏,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一、2017年工作总结(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提升。开展文化惠民演出1086场;对116
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打算 本文内容:
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打算
青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7年以来,青州市文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潍坊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大力支持指导下,锐意进取、顽强拼搏,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一、2017年工作总结
(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提升。开展文化惠民演出1086场;对116个农家书屋、20个村(社区)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行了更新提升;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公益培训,累计培训学员3000余人;“青州市文化行业协会助推公共文化服务机制”项目通过文化部中期评估验收;书画、红丝砚、根雕、农民画4个项目入选第五批“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教学实践基地落户云门剧院;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扎实推进。
(二)非遗传承保护得到加强。“青州非遗文化产品展示区”入选山东省第一批“文化创意集市”创建单位;青州市隆盛糕点厂(隆盛糕点制作技艺)被评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青州非遗传习坊投入运行;开展非遗展演700场;公布第七批青州市级非遗保护名录。
(三)全民阅读成效显著。青州市图书馆顺利通过国家一级馆复查验收;开展第十届全民读书节,举办朗诵大赛、名家讲座、征文比赛等16项活动;全民阅读直通车继续开展,13个镇、街道、开发区全部建成镇级图书馆;青州市二代身份证免押金借阅图书全面推行;青州市图书馆与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青州市新华书店达成三方共建共享全面合作协议;2017年10月,全民阅读直通车项目被中国图书馆学会评为全国“阅读推广优秀项目”。
(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成功举办2017中国(青州)国际文化艺术品博览会,参观人数达42.8万人次,交易额10.7亿元;成功举办2017中国(青州)民间收藏文化周,共接待参观人数10万人次,交易额1.5亿元;举办“翰墨青州?2017书画百家展”296场;实施博物馆群建设工程,确定入驻条件、优惠政策,积极进行招商推介,已完成8家非国有博物馆的规划设计;中国中晨(青州)国际文化艺术小镇入选第五批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启动环渤海书画艺术大数据中心平台建设。
(五)历史文化挖掘展示取得新进展。古城片区十个博物馆、展示馆对外开放;新编辑出版《历史文化丛书》一套,5册共计100万字,一批历史文化文献资料完成整理编辑;弥河镇历史文化展馆、赤涧支前粮站、何官镇南张楼民俗博物馆被评为山东省首批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十百千”示范点。
二、2018年工作打算
2018年,青州市文化工作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认真落实文化名市、文化强市建设工作部署,按照坚持“一个定位”、瞄准“四个目标”、抓好“十项重点工作”、强化“五项工作保障的”的“1·4·10·5”文化工作新思路,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非遗传承保护,加快推进博物馆群建设,促进文化产业提质增效,以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文化青州”品牌形象,开创“文化名市”、“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一)坚持“一个定位”
坚持稳中求进,高标准要求,高质量发展,始终把握文化工作走在前列。
(二)瞄准“四个目标”
1、以抓好文明城市创建、文化品牌打造为重点,实现文化塑造新突破;
2、以强化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为抓手,实现文化事业新突破;
3、以创建山东省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为契机,深度挖掘、展示历史文化,实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新突破;
4、以项目作引领、用平台作支撑,实现文化产业新突破。
(三)抓好“十项重点工作”
1、完善机制、发挥优势,实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新突破
(1)创建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山东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方案》,将青州市列入全省“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域。下一步将积极探索打造青州文化品牌,对齐文化充分挖掘整理展示,创新性传承发展,逐步形成在学术内容上有较大影响力,在物质形态和非物质文化上有较大规模的齐文化。成立齐文化研究机构,加大齐文化研究力度,整理出版《青州与齐文化》、《邵庄历史文化》等文化丛书。加大对田齐王陵、齐襄公墓、西黄古墓、孟尝君墓等齐文化历史遗迹的保护力度。建立以古城、邵庄、益都街道为中心的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
(2)加强东夷文化研究。配齐东夷文化研究所人员,组织历史文化研究员编辑出版一批《历史文化丛书》,启动《益都县图志》再版工作。
(3)加强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培训。建立全民艺术普及书目推荐机制,定期向市民推荐一批符合公众需求的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物。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培训融合的“礼乐学堂”,实施“全民参与
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公益培训工程,开展礼乐经典诵读、汉服展示、茶艺、棋艺、射礼等传统文化公益培训。
(4)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交流融合。开展历史文化展示示范建设,在市、镇、村三级打造一批特色历史文化展示示范点,提升民众对青州地域文化的认知度;建设一批以孝德文化、国学文化等为内容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依托尼山书院、国学讲堂,聘请专家和志愿者举办国学讲座,普及优秀传统历史文化常识,引导全社会学习优秀传统历史文化;加强历史文化研究成果转化,使文化塑造价值、文化符号价值、文化经营理念等向旅游产业、创意产业、科技产业等渗透,实现深度融合发展。
2、整合资源、提升效能,全面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整合社会力量,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由市委、市政府领导牵头,整合社会力量,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打造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文化遗产保护等功能于一体,资源充足、设备齐全、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群众满意度高的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2)拓展读书活动,加快推进“书香城市”建设。一是提速“全民阅读直通车”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增加读者借阅网点,进一步方便读者借阅图书;全面开放二代身份证借阅图书功能,试点手机借阅,推广网络阅读;强化“馆际联盟”,与驻青高校互设分馆,加强图书信息交流,共办文化活动,实现合作共赢;市图书馆向镇、街道图书馆分配流通图书,实现重心下移,加快建设社区图书馆。二是举办第十一届青州市全民读书节。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增强群众服务水平,开展“书香之家”评选、“朗诵比赛”“灯谜会”“散文诗歌小小说征文”“青图公开课”等16项活动。
(3)深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建立以市级图书馆、文化馆为为总馆,镇(街道、开发区)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社区)综合文化中心为服务点的总分馆体系。制定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服务标准、服务项目、管理办法;市图书馆与13处镇级图书馆实现一卡通服务并向村(社区)农家书屋延伸;推进市文化馆与13处镇文化站基础设施标准化、文化资源共享化、服务系统网络化、管理运行一体化建设。
3、创新模式、增强实效,扎实开展文化惠民演出
紧紧围绕优势特色、重点工作、重要节日、群众需求,精心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全力推动文化活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着力保障群众充分享受文化发展成果。创新演出方式,通过招标方式,组织优秀民营院团编排6台大戏在全市范围内轮流演出;购买地市级以上专业剧团剧目、市艺术剧院优秀剧目,在全市13处镇、街道、开发区以及市区文化广场、旅游景点演出;采取“展演+比赛,比赛+巡演”的形式,组织具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市镇两级文化惠民演出;充分利用传统民俗节日和节庆,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组织开展新春文化艺术节、全市锣鼓秧歌大赛、第三届潍坊?青州市民文化节暨第六届青州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动;在劳动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广泛开展爱党爱国、尊老敬老等主题文艺演出。
4、传保并重、融合发展,构建常态化专业化非遗传播体系
在做好非遗展演、非遗传习坊及非遗博物馆免费开放、非遗项目挖掘整理申报等常态化工作的基础上,创新实施非遗传承保护“六个一”工程。即:坚持和完善非遗保护“一三五”(1个中心、3支队伍、5个平台)模式,做好非遗传承保护、宣传推广工作;创建集展示展演、交流互动、保护传承于一体的青州古城非遗文化大型聚集区;建设云门酒业、青州剪刀、花边大套、隆盛糕点制作技艺等一批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打造“青州非遗文化产品展示区”文化创意集市品牌;创建以非遗艺术团为红色流动课堂、以青州非遗传习坊为中心的青州古城非遗红色文化传承区,开创“党建引领
文化惠民”非遗与党建融合新模式;实施建设非遗研学平台、“我眼中的非遗”研学活动、建设未央红丝砚博物馆、中国红丝砚高峰论坛、全国花毽交流赛、非遗丛书编纂等一系列传承保护活动。
5、项目带动、搭建平台,促进文化产业提质增效
(1)培育书画产业新高地。健全青州画院组织,设立青州市美术馆,发挥政府在书画产业发展中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加快推进中晨国际文化艺术小镇建设,争创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培育书画产业新高地。规范艺术品市场,广泛开展艺术品经营备案制,推广画籍备案,通过创建艺术品经营示范区规范艺术品经营行为。规范发展高端书画,扶持发展大众书画,加大本土书画家培养和宣传力度,提升本土书画家原创水平,提升全民书画艺术品味。
(2)加快大数据平台建设。建成“环渤海中国书画艺术大数据应用中心”平台,打造立足山东、辐射全国的中国书画艺术数据汇总、资讯汇总中心,为全国的书画艺术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大数据分析和科学依据;建成和完善中晨艺术网平台,打造集艺术创作、研发、定制于一体的服务型艺术品交易平台,为广大艺术品商家、画廊提供专业的的线上服务,开拓交易市场,实现实体店与网络经营深度融合。
(3)改善办会模式,举办艺术品博览会。继续举办艺术品博览会,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实行市场化运作,在策划设计、招商布展、宣传推介、安全保卫等各方面聘请专业公司进行运作,努力实现政府的宏观指导与专业公司市场运作的有机结合。
(4)壮大收藏文化产业。培育壮大收藏文化产业,实行市场化办会模式,调动社会力量举办1至2次收藏博览会,吸引全国更多的收藏家来青州,进一步增强艺术品市场活力,全面打响“中国收藏文化名城”品牌。
6、加强引导、加大扶持,繁荣文艺精品创作生产
加强艺术创作规划指导,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等时间节点,,努力推出一批艺术精品;组织文艺名家开展画青州、写青州、唱青州活动,集中创作一批文艺精品;加大对民间文化领域协会、团体的扶持力度,逐步推行文学、书画创作签约制,调动其创作积极性,推动全市文艺创作繁荣发展;落实《关于做好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挖掘整理青州传统地方剧种《青州清音》,打造一台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大戏;组织多种形式的各门类优秀艺术作品展览、展示、传唱等活动,让优秀作品浸润心灵,服务社会。
7、加强协调、优化环境,大力推进博物馆群建设工程
建设市博物馆新馆及博物馆群,2018年开工建设市博物馆新馆及其他民间博物馆,加大招商引资和宣传推介力度,力争年内开工建设6至8家非国有博物馆。
8、理顺体制、创新机制,加强文化市场规范化管理
积极探索艺术品市场管理新模式,制定诚信评价标准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施网上艺术品市场管控,加强艺术品市场监管执法力度,推进书画、古玩、艺术培训等艺术品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实现规范、有序繁荣发展,形成艺术品市场规范化管理的“青州模式”,创建山东省艺术品经营示范区。
9、立足基层,扎实开展广播电影电视和新闻出版工作
强化广播影视管理,抓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工作,开展专项检查,加强日常管理,确保重要时期、重要时段安全播出。认真贯彻执行《山东省农村公益电影标准化放映实施细则》,按照省、市院线公司的工作要求,强化并创新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管理,不断规范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按照一村一月一场电影要求,开展好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加大新闻出版产业扶持力度,积极培育发展产业项目。强化版权工作,巩固党政机关软件正版化长效机制建设成果。
10、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做好文化扶贫工作
对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进一步更新提升;开展送演出、展览、电影、图书助力贫困村精神文化建设行动,每年每村至少送1次文化服务;通过结对帮扶等形式,整合街镇文化人才队伍资源,为每个贫困村选派一名文化指导员,每年开展辅导培训等帮扶活动不少于10次。
(四)强化“五项工作保障”
1、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管党治党责任,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做到两手抓、两手硬。狠党风抓廉政建设,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防线,始终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加强道德修养,严守党纪国法,知敬畏、明底线,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2、加强作风建设。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潍坊市委、青州市委实施办法,坚决纠正文化领域“四风”问题,防止反弹。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努力打造一支党性坚强、作风正派、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为全市文化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3、做好人才工作。进一步改进文化人才管理体制,创新文化人才工作机制,完善文化人才政策,推动文化人才队伍全面发展。抓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艺术表演、美术创作、文化市场执法、对外文化交流等各类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培养一批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各领域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加大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力度,培育一批文化创意人才,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
4、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以高度的责任感把安全生产摆在重要位置,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人员到位。加强安全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组织开展大型文化活动,要制定周密安全预案,认真落实安全保障措施,严防火灾、爆炸、暴恐、踩踏等安全事故。各类文化场馆配备安全监控设施,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安全保卫和应急演练,确保全市文化系统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5、优化文化软环境。深入推进文化软环境建设,着力营造担当作为的干事环境、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规范公平的市场环境、开明宽松的政策环境。积极包靠联系和服务文化企业,梳理完善服务清单,帮助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着力提升政风行风和行政效能。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良好环境。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