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高一生物必修1酶的知识点总结

篇一:高一生物_必修一_知识点总结_人教版

高一生物必修一 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 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

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

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

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

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

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

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

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

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 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

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

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2、1680 荷兰人列文虎克(A. 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

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3、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 Jacob Schleiden) 、施旺(Theodar

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 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

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大量元素:C、 O、H、N、S、P、Ca、Mg、K等;微量元素:Fe、Mn、B、Zn、Cu、Mo;基本元素:C; 主要元素;C、 O、H、N、S、P;

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C、 O、H、N;

组成细胞

的化合物

无机物 水 无机盐 蛋白质 脂质有机物 糖类 核酸

三、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

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相关概念:

氨 基 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肽 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

二 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多 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肽 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

NH2

R — C H —COOH

三、 氨基酸结构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

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

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

的种类不同。

四、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空间

结构千变万化。

五、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

② 催化作用:如酶;

③ 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 免疫作用:如抗体,抗原;

⑤ 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六、有关计算:

① 肽键数 = 脱去水分子数 = 氨基酸数目 — 肽链数

② 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 = 肽链数

篇二:高中生物必修一酶与ATP(知识点+练习)

专题4:酶与ATP

【知识清单】

考点1:酶的本质及作用 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2、酶的作用: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可以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具有催化作用,同时证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的特性。

3、酶的作用机理: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2、催化剂的作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3、作用机理:催化剂是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二、酶的本质

1、酶本质的探索:最初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证明,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20世纪80年代,又发现少数RNA也具有催化作用。

2、酶的本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三、酶的特性

713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10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剂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四、酶化学本质的实验验证

1、证明某种酶是蛋白质:实验组:待测酶液+双缩脲试剂→是否出现紫色反应。对照组:已知蛋白液+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反应。

2、证明某种酶是RNA:实验组:待测酶液+吡罗红染液→是否出现红色。对照组:已知RNA溶液+吡罗红染液→出现红色。

五、酶的催化作用和高效性的验证实验分析 1、实验原理:

(1)、 。

3+

(2)、比较H2O2在常温、高温、过氧化氢酶、Fe等不同条件下气泡产生多少或卫生香燃烧剧烈程度,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和意义。

具有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六、酶的专一性的验证实验分析 1、实验原理: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2、实验过程 (1)

(2)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后,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根据是否有砖红色沉淀来判定淀粉酶是否对二者都有催化作用,从而探索酶的专一性。

【思考感悟】酶的组成成分中可能含有哪一种糖?该糖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还是细胞质中?

核糖。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练习1:

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酶是由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并且能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B、活细胞都可以产生酶,酶可在细胞外起作用 C、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D、所有的酶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都可产生紫色反应

2、下列关于酶本质的研究,按研究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证明了脲酶是一种蛋白质;②酒精发酵需要活细胞的参与;③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④人们认识到酿酒就是让糖类通过发酵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⑤用不含酵母菌的酵母提取液进行发酵获得成功,证明生物体内的催化反应也可在体外进行。 A、④②⑤①③ B、③④⑤②① C、①⑤④②③ D、③④①②⑤ 3、果子酒放久了易产生沉淀,只要加入少量蛋白酶就可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则无济于事,这说明()

A、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B、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C、酶的催化作用受环境影响 D、酒中的这种沉淀是氨基酸 高考真题

1.(09重庆卷)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B. 酶是活细胞产生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C. 细胞质基质中的催化葡萄糖分析的酶 D. 细胞质中没有作用于DNA的解旋酶

答案:C

解析:只有在高温下酶的结构被破坏失去活性不可恢复,而在低温下酶只是活性降低;根据酶的概念,酶可以是蛋白质,也可以是RNA质基质中可完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有的第一阶段,即有分解葡萄糖为丙酮酸的酶;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有DNA,DNA复制和转录的时候DNA的解旋酶。此题为容易题,识记类。

2.(09广东卷)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

A. 在4℃条件下易变性B.只含有C、H C.也能催化淀粉合成 D.含有羧基 答案:D

解析:能在常温下分解淀粉的,是酶。酶在高温下才会变性失活,A项不对;淀粉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一定含有C、H、O、N, 所以B项不对;酶具有专一性特异性,能催化分解的不能催化合成,C项不对。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氨基酸含有羧基,D 项对。 3.(09上海卷)将刚采摘的乱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这是因为加热会

A. 提高淀粉酶活性

B. 改变可溶性糖分子结构 C. 防止玉米粒发芽

D. 破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 答案:D 解析:刚采摘的甜玉米内含有大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这些酶可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使其失去甜味,经沸水高温处理使酶失活来保持甜味。

专题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ATP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一个普通磷酸键,两个高能磷酸键,三个磷酸基。

2、功能: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二、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1、ATP水解: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并释放能量。

2、ATP形成: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DP可以接受能量,同时与磷酸结合,重新形成ATP。 3、ATP形成的能量来源 (1)、对于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来说,均来自于细胞呼吸,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则来自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2)、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体的共性。 三、ATP的利用

1、ATP可用于主动运输、生物发电和发光、肌细胞收缩、大脑思考等。

2、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形成相联系。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 四、ATP产生速率与O2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1、A点表示在无氧条件下,细胞可通过进行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少量ATP。

2、AB段表示随O2供应量增多,有氧呼吸明显加强,通过有氧呼吸

分解

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增多,ATP的产生速率随之增加。

3、BC段表示O2供应量超过一定范围后,ATP的产生速率不再加快,此时的限制因素可能是酶、ADP、磷酸等。

【思考感悟】归纳一下与能量有关的知识。

(1)主要能源物质—糖类;(2)能源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3)主要储能物质—脂肪;(4)直接能源物质—ATP;(5)根本能源—光能。

练习2:

1、反应式“ADP+Pi+能量 ATP”是在所有生活细胞中发生的反应,下列与反应式中“能量”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向右反应需要的能量可以来自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所释放的能量 B、向右反应需要的能量可以来自糖类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C、向左反应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叶绿体中H2O的分解或CO2固定 D、向左反应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人体对所有营养万分的吸收

2、试分析一株生长旺盛的玉米幼苗与一只幼年的小花猫,它们同化作用消耗的ATP与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分别是()

A、前者同化作用消耗的ATP多,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少,后者相反 B、都是同化作用消耗的ATP多,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少

C、前者同化作用消耗的ATP少,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多,后者相反 D、都是同化作用消耗的ATP少,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多

练习3:知识巩固

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能够催化脂肪酶水解的酶是脂肪酶

C.酶的催化效率高是因为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显著

D.酶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解析:脂肪酶的本质属于蛋白质,水解它的酶是蛋白酶。 答案:B

2.植物细胞中存在“ADP+Pi+能量

①②

ATP”的反应,其中①和②表示反应条件

和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夜间有O2存在时①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 B.①和②互为可逆反应,由相同的酶催化 C.①发生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中

D.突然停止CO2供应,叶绿体中ADP由类囊体向基质转移

解析:夜间有O2存在时,植物细胞会发生有氧呼吸,此时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所以合成ATP的化学反应也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①和②并非可逆反应,由不同的酶催化,①发生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中,②发生在暗反应过程中;叶绿体中ADP始终由基质向类囊体转移。

答案:A

3.下列能使ADP含量增加的生理过程是( ) A.硝酸根离子进入根毛细胞 B.线粒体内的[H]与O2结合

C.将NADP还原为NADPH D.CO2从组织细胞进入内环境

解析:硝酸根离子进入根毛细胞属于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耗能,结果会导致ADP

含量

增加;线粒体内[H]和O2结合过程产生ATP;NADPH产生的同时也生产ATP;CO2从组织细胞进入内环境属于自由扩散,不耗能。

答案:A 4.(2011·上海模拟)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肌肉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状态,葡萄糖的消耗量剧增,但产生的ATP没有明显增加。这是因为( )

A.机体产热增加,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B.葡萄糖分解不彻底,能量没有完全释放出来 C.ATP合成酶量减少,无法大量合成ATP D.机体代谢加快,大量能量随汗水流失了

解析:剧烈运动时,肌肉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状态,细胞进行厌氧呼吸,葡萄糖分解产生乳酸,同时释放少量的能量,ATP产生量少,大量的能量仍储存在乳酸中。

答案:B

5.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表达过程需要酶和ATP参与 B.酶的催化效率总是高于无机催化剂

C.温度不会影响ATP与ADP相互转化的速率 D.酶氧化分解的产物是氨基酸

解析: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中,需要酶催化也需要ATP;当外界条件不适宜时,酶的催化效率反而会低于无机催化剂;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需要酶,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氧化分解的产物是水、二氧化碳和尿素等。

答案:A

6.将1 mL 5%的新鲜唾液倒入装有10 mL糨糊的试管内,置于25 ℃的温水中水浴,下列各方法中能提高试管内反应速率的是( )

A.向试管内通气 B.适当提高实验温度

C.向试管内加入少量麦芽糖 D.向试管内加入大量的酸或碱

解析:过酸或过碱会使酶失活,而新鲜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为7左右。通气、加入少量麦芽糖不影响酶的活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增强。

答案:B

7.下列有关ATP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是同一种物质

B.ATP中的能量可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不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C.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D.蛋白质的功能特性是由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等决定的

解析:ATP中的“A”是由腺嘌呤和核糖构成的,称为腺苷,DNA和RNA中的“A”是腺嘌呤。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以及细胞中其他物质的分解作用,都能产生ATP,所以光能和化学能是ATP中的能量来源;ATP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如萤火虫的发光、合成生物大分子时ATP中的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大分子有机化合物中。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决定蛋白质功能特异性的因素包括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等。

答案:D

8.有人进行实验以研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篇三: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整理版)

必修(1)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走近细胞

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 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2、1680 荷兰人列文虎克(A. 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3、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 Jacob Schneider) 、施旺(Theodor 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 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大量元素:C、 O、H、N、S、P、Ca、Mg、K等; 微量元素:Fe、Mn、B、Zn、Cu、Mo; 基本元素:C;

主要元素;C、 O、H、N、S、P; 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C、 O、H、N;

三、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 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 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

NH2 |

R — C —COOH

H

三、 氨基酸结构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四、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五、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 ② 催化作用:如酶;

③ 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 免疫作用:如抗体,抗原; ⑤ 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六、有关计算:

① 肽键数 = 脱去水分子数 = 氨基酸数目 — 肽链数

作用:1、良好溶剂

2、参与多种化学反应

3、运送养料和代谢废物 它们可相互转化;代谢旺盛时自由水含量增多,反之,含量减少。

(2)结合水 约4.5% 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二、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功能: ①、构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叶绿素、血红蛋白等 ②、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 ③、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约50%)和蛋白质(约40%),还有少量糖类 (约2%--10%) 二、细胞膜的功能: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其性质是全透性的。

第二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相关概念:

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

和细胞器。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二、八大细胞器的比较:

1、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4、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5、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

6、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7、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体: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囊泡→细胞膜→细胞外 四、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

第三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2、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细胞的失水与吸水

以哺乳动物红细胞为材料制备细胞膜的实例中:将哺乳动物红细胞置于清水中,细胞吸水膨胀,细胞膜涨破。

当外界溶液浓度比细胞质浓度低时,细胞失水膨胀;当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质浓度相同时,水分进入细胞处于动态平衡;当外界溶液浓度比细胞质浓度低高时细胞失水皱缩。

由于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细胞在高浓度的溶液里会发生质壁分离的现象。 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它实例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