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灿烂千阳读书笔记
灿烂千阳读后感 用两天的时间,看完了《灿烂千阳》。依旧如读《追风筝的人》一样,开始是一种对异域截然不同命运的窥探,最后却是无比的震撼和慨叹。不过,两者应该还是有区别的。我个人认为《追》是一个故事,《灿》则是一个社会。故事可以很精彩,很动人;社会只能是真实,真实得残忍。 “灿烂千阳”这个名字,很不错。来自于四百年前的一位叫做穆罕默德的诗人的诗句:“喀布尔每条街道都令人目不转睛,埃及来的商旅穿行过座座市场。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月亮,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一千个灿烂的太阳,本是诗人最慷慨的盛誉,可它怎能敌得过时间的变迁,敌得过人的欲望呢?战争,爆炸,袭击冲突,政权更迭,难民营,对妇女的压迫制度,饥饿,颠沛流离??书中的种种,让谁都相信,“纵然有一千个灿烂的太阳也不足以再用它金煜的光芒去照亮它阴影憧憧的洞穴,用它稠浓的温暖去掂量它罪恶砭骨的凄凉。”是的,美好的历史,在现实面前,只能是遥不可及的神话,这点,我坚信。 两个主人公,都是极其不幸的,但相较而言,我更同情玛丽雅姆。莱拉有过幸福少年时代,尤其是与父亲和情人塔里克的相处,更是留下了永远的甜美回忆。莱拉也有依靠,或是等待,无论是她和塔里克的私生女,还是她和拉希德的儿子,都是她生活的依靠,抑或希冀。莱拉更有幸运的结局,和自己相爱的人相守,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以完成父亲的遗志。这一切,玛丽雅姆都没有。作为私生女,玛丽雅姆从一出生,就失去了一切,没有幸福,没有未来。如果她能遵循母亲那番“幸福不可得”的教诲,也许悲惨会来得晚一些。可是她幻想了,幻想着家庭,幻想着幸福。结果呢,母亲自杀,父亲匆匆把她嫁人,或者说是丢弃于人更为恰当!当然,如果能生个孩子,哪怕是女孩,命运还是会有转机,可是偏偏又是习惯性流产。()至此,悲惨命运彻底沉入了地狱深渊,永无天日。 玛丽雅姆最后勇敢的选择,冲垮了我所有的坚持。为了挽救莱拉,她会用铁锨结束了拉希德的生命;为了成全莱拉和塔里克的幸福生活,她会去法院自首;而走向生命的最后,面对砍头,书中如是写道:“当她即将离开世界的时候,她是一个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的女人。她以朋友、同伴、监护人的身份离开这个世界。以母亲的身份。她终究成了别人眼中的重要人物。”这到底该是怎样的一种蜕变呢? 看完,你能说《灿烂千阳》只是一个故事吗? 小说最后,莱拉和塔里克舍弃了巴基斯坦稳定安逸的生活,毅然选择了回到战后的祖国,回到破烂的喀布尔,我想这不仅仅是一种大团圆式的理想主义,更是一种憧憬吧。
篇二:《灿烂千阳》读后感
请别悲哀,爱不可毁灭
——《灿烂千阳》读后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的书架上淘到这本书,最初吸引我的是它的书名《灿烂千阳》,灿烂的一千个太阳,名字多么让人感到温暖和美好。但是看这本书时心情从头到尾都无比沉重,书中两名阿富汗女性各自的悲惨遭遇是在令人揪心。
私生女玛丽雅姆与母亲娜娜从小生活在父亲为其搭建的与世隔绝的茅屋里,玛丽雅姆的生活就是每天听母亲喋喋不休地悲叹她悲惨的命运和她的“谆谆教诲”,焦急等待父亲每周一次定期探访,聆听毛拉法苏拉赫讲解的古兰经,但她从没走出过这间简陋的茅屋躺着的土地。十五岁生日时,玛丽雅姆不顾母亲的反对私自去“父亲的家里”看望父亲,坐等一夜父亲的大门却久久不为她开启,冲进大门后看到的是父亲窗帘后躲闪的眼神,伤心而羞愧的她回到茅屋,等待她的母亲娜娜已在大树的绳子上随风晃荡。这样的悲苦已是令人咋舌,却不想没过几天,玛丽雅姆又被父亲的真正地妻子们逼着嫁给大她三十岁的鞋匠拉希德。对于不幸的人,苦难似乎永远不会到头,等待婚后玛丽雅姆的是丈夫无情的虐待和无人性的压迫。玛丽雅姆能做的就像母亲当初警告过的一样:“像你和我这样的女人,这辈子只需要学会一种本领就好了。只有一项本领,就是这个:忍耐。”
十八年后,战争连连,少女莱拉与家人终于决定离开战乱之地,出门之际,家人被炮弹的支离破碎。侥幸生还的莱拉失去父母,被拉希德的谎言蒙骗以为自己的爱人已经死去,为了保住自己的孩子,亦被迫嫁给拉希德,和玛丽雅姆一样忍受拉希德的残忍和暴力,甚至不得不亲手将自己的女儿假说成为孤儿送入托管所。
这两人都生活在悲惨的年代,战争连连,政局动荡,妇女严重受歧视,没有男人的陪同都无法自由出行。
两个各自有着不同悲惨遭遇的女人相聚在同一个屋檐下,最初水火不容,在彼此的善意和理解下,缔结了珍贵的情谊,相濡以沫。莱拉与玛丽雅姆在彼
此收到拉希德虐待时都会拼命保护对方,后来,一向隐忍的玛丽雅姆为了拯救莱拉不得不杀死拉希德,接受判刑。莱拉带着玛丽雅姆那份深沉的爱,以及那份爱在心中发出一千个太阳般灿烂的光芒,继续生活。
“约瑟将会重返迦南,请别悲哀
棚屋将会回到玫瑰花园,请别悲哀
如果洪水即将来临,吞没所有的生命
诺亚方舟是你们在风暴中心的指引,请别悲哀”
无论遭遇多么悲惨,生活有多艰难,爱永远都紧随每个人的身边,只要这人愿意相信和接受,爱会支撑她度过每一刻无法承受的煎熬。
对于玛丽雅姆,母亲早就预料到她日后的不幸,所以才对她无休止的警告,甚至用死来证明这份警告,是爱;父亲每星期定期探访,尽量满足她的心愿,以及日后登门的忏悔和那封很多年后送到玛丽雅姆手上的信,是爱;毛拉每周一两次的知识传授和安慰,是爱;在拉希德家,莱拉的保护和理解,也是爱。
对于莱拉,父亲的认可和支持是爱;男友的忠诚和等待是爱;玛丽雅姆用生命为其捍卫得来的自由,也是爱。
爱如同“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如影随形,让不可宽恕的人得到原谅,让悲苦的人爬出火坑。
我很佩服卡勒德·胡塞尼的文笔,用细腻感人的笔触,将希望、爱、梦想种植在悲惨、苦难、失落的土壤上,让希望、爱和梦想在忍耐与坚毅中成长为你从来想象不到的茁壮之躯。让每个人坚信,无论如何,一定有爱,一定有未来。
篇三:《灿烂千阳》读后感
《灿烂千阳》读后感
读这本书,是因为一个律师的推荐。同时这本书也是《追风筝的人》的作者胡塞尼的作品。
这本书描写的故事发生在阿富汗。
一、女主人公玛丽雅姆
女主人公玛丽雅姆是一个私生女,被当地人所忌讳和厌恶。他的父亲扎里勒很富有,有三个太太,10个孩子(不连她)。他的母亲因为她的出走寻父,而选择了自杀。而他的父亲为了名声,拒绝了与她相见。最后为了不与她同处一个城市,在她15岁的时候,将他嫁给了一个大她20多岁的鞋匠。
她的丈夫拉希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人,脾气暴躁,喜欢发号施令,并且经常无理由家暴,重男轻女,认为女人天生就应该服从男人,不喜欢女孩,并把玛利亚姆当成奴仆一样在驱使。
玛利亚姆认为自己作为一个私生子,是一个羞耻的人,害死了母亲,被父亲抛弃,走到哪里都将会被人唾弃和指责。她结婚之后7次流产,一次次遭受着丈夫的暴力,忍气吞声,过着没有尊严的日子。
二、女主人公莱拉
莱拉的父亲是个知识分子,接受过好的教育,却因为战争,父母双亡。在被拉希德的欺骗下,他误以为她的情人塔里克死亡。为了在战争的环境下,保护自己肚子里的塔里克的孩子,忍辱负重嫁给了当时已经将近60岁的拉希德。在生下塔里克的孩子(女)阿拉兹之后,她为拉希德生下了一个儿子。尽管她也经常遭受拉希德的家庭暴力,但是她会反抗,并且经常敢于和他争吵。
三、歧视妇女的制度
在第一次策划逃跑付诸于行动时,因为国家规定女人外出必须有男人跟随,他们的行踪被暴露,没有成功逃跑。不得不感叹于阿富汗歧视妇女的制度,女人像是男人的附属品,不能独立外出,设置各种关卡。
四、不可能的友谊。
玛利雅姆和莱拉身为拉希德妻子,看似他们之间不可能存在友谊,但是因为他们共同处于拉希德的控制下,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两个人之间有了深厚的友谊,相互做家务和吐露心声。在拉希德几乎要掐死莱拉的时候,一直以来懦弱、胆小的玛丽雅姆杀死了拉希德,让一切苦难从此结束。但是也因为此,玛丽雅姆一人承担了拉希德死亡的责任,最后被处死,成全了莱拉的幸福。
塔里克最后回来了,真相也浮出水面,拉希德当年为了让莱拉死心,编造了塔里克死亡的消息。塔里克没有忘记莱拉。他带着莱拉和两个孩子离开了&&
五、印象最深刻
如果一个国家的女人没有接受教育,那这个民族将无法进步。可见受过教育的女人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当一个女人处于暴力环境下的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反抗和自强。男女平等才会有幸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