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首先要明白,孩子的智力基础和品质基础是在家庭中奠定的,人的智力和品质是在家庭的塑造下成型的,学校是接过这块毛坯进行继续加工的,从家庭,幼儿园,小学到初中,这已是第四阶段,在学校塑造和加工的全部过程中,离不开正确家庭教育的配合,倘若没有良好、正确合理的家庭教育配合,再好的师资和学校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你想,同样一个教师在同样一个班级上课,为什么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好,而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一些呢?其中关键在于家庭教育。往往一个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与家长的期望,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校表现情况,和学生共同制订学习目标。家长要更多一点的投入精力关心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了解知道孩子什么时间该上学,什么时间放学,完成没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样,孩子感受到家长对其学习的关注,当然在学习上就会非常用功,努力把学习搞好。有的家长总是说,工作太忙。我说,家长在忙,又是为了什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材的培养没有几十年的精心培养是成不了人材的,靠朝夕之功是培养不成人材的,靠侥幸心理也是断然培养不好孩子的。
二、努力培养孩子的智力和素质,适应世界和社会变革潮流。
用知识爆炸已无法形容现在知识的迅速发展。教材的逐年更新,对家长提出一个问题,要努力配合学校的教育,把孩子的智力开发和训练好,就教育的潜在力分析,学校教育的潜在能力远不及家庭教育潜在能力。特别是人的智力开发问题,就目前人的成长规律和生活习惯而言,人的素质能力也就是从家庭的童年时代便开始了大幅度的拉开差距,因为家庭的文化层次和教育形式的影响差别是很大的。
我们要把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放在第一位。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有两个基本的任务,一是学会做人,二是学会学习。“要做好事,首先要做好人”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共识。而会不会做人跟家庭的教育有密切的关系。当前我们的极个别初三学生中,有打架、上课不遵守纪律以及不尊重老师等不良行为,对此,学校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另一方面也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对极个别屡教不改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处分,以保证极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的利益,希望各位家长能够理解。
三、理智爱子的问题
大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一句话“溺爱是误入孩子口中的毒药,如果仅仅是为了爱,连老母鸡都能做到这一点。”溺爱是一咱低本能的爱,真正的爱是理智高尚的爱,吃喝拉撒睡是爱,教子吃苦教子成材更是爱。
对你的孩子要有信心。教育孩子做好人、做有用的人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当前可能你的孩子由于学习基础、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因素而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或离你的要求还有差距的话,那他们更需要的是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信心。在历年的中考中后来者居上的例子有很多,只要他们能克服浮躁的心态和懒惰的习惯,把全部的时间、全部的心思和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去,那完全有信心在中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要对你的孩子说“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付出100%的努力”。同时对你的孩子有合理的定位,否则会挫伤他的自尊心的。
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配合的问题。
学校的教育形式是群体性的教化形式,它的德智其它教育都是群体性的教化,主要任务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体,一个老师负责几十人的教化任务,所以学校不可能象父母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把教化的对象,集中在一个学生身上,无论从教育的时间和精力上来讲,还是从教育的对象情感上来说,家庭教育占有特殊的优势作用和地位,其潜在能量是巨大的,开拓的前景是广阔的。
孩子在同样的年龄段里,同时走进同一的学校,在同样的班级里就读,授课的时间是相同的,教化环境是一致的,教则教规是一致的,然而接受教育的效果则是区别很大的,这种大优大劣分化的原因。并不在于学校教育质量,而在于家庭教育的配合上。所以只强调学校教育质量,而不检查自己家庭教育配合的家长,一定是教育知识空白的家长。如果这样比喻,老师好比医生,父母好比护士,学生好比住院的病人,医生的主要任务是下药,父母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父母要全面而准确估计孩子的智力。作为孩子的父母要对孩子的智力水平作全面的考核,并做出切合实际的准确估计,这种评估不能过高,也不可过低,过高和过低都会导致家庭施教的不准确。错误和不准确的估计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情绪。有的家长在没有全面摸清孩子智力水平的情况下,单凭某一学科或某一单元的学习成绩就盲目断定孩子“笨”,还有的家长盲目过高估计自己孩子的智力水平。错误的作纵向比较,拿自己儿时的水平与当代孩子作比较,这种比法误差也很大。那时你的童年只会玩弹弓、掏鸟窝,现在他们是会踢足球、上网吧,农村中有句古话叫“庄稼看人家的好,孩子看自己的好”这一习惯意识在当代人中还是十分明显。所以在自己孩子婴幼阶段怎么看也觉得自己的孩子很聪慧,有的还误认为自己的孩子是“神童”做过一两件让自己吃惊的事就会念念不忘,但到了上学后比较就看到了差距,再到中学阶段就灰心意冷,这就是对孩子智力估计失误所造成的。作为智力好些的孩子父母,一定要看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六、认识到家庭教育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长期教育工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材的培养没有几十年的精心培养是成不了人材的,靠朝夕之功是培养不成人材的,靠侥幸心理也是断然培养不好孩子的。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习惯,对孩子的道德品行、良好习惯的养成要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对不良行为要及时地预防和矫治。而常见的、多发的、容易诱发孩子犯罪的不良行为概括起来有:吸烟、酗酒;与品行不正的人交朋友;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或故意损害公共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音像制品读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的未成年人不适合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电子游戏厅、网吧等。对以上不良行为作为监护人的家长切不可视为小事。希望家长监督学生课余上网现象、看课外读物等,更要注意孩子与哪些人交往。
安全警钟长鸣。学生的安全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学校身感责任的重大。抓好学生的安全工作不仅是学校的事,更是家长的事。而我校当前的安全工作主要有交通、饮食卫生以及冬季季流行病的预防等工作。希望家长能积极支持与配合学校的工作,一起努力,让你的子女安全健康地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
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倍加呵护,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思想道德素养非常重要,有专家指出:“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心理不好是危险品,思想不好是危害品”。如孩子的冲动、胡思乱想、心情的烦燥都是不健康的。家长要多一些时间和耐心去同孩子交流。孩子并不仅仅满足家长物质上的给与,学生需要的是和家长的真诚交流。要学会欣赏孩子,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能行,是好样的。试想当一个学生认识到自己也同样很优秀,当他内心成材成功的欲望被激起时,学生能学不好吗?事实上,学生要求也不在乎家长给他们买多少好吃的多少穿的,有时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慈爱的眼神就可以使他们很满足、充满动力了。
我觉得过于娇惯孩子怕孩子吃苦,这是家长的共性。有句话说得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事实上学生的学习确实比七八年级苦,但有几个不靠吃苦考上重点的天才呢?况且你有没有想过这样孩子眼前确实是不吃苦,不受累,不缺钱花了,可是孩子缺少与困难抗争的经验和能力,将来遇到困难怎么办?面对竟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没有吃苦精神的人将来能在社会中站稳脚跟吗?并且学生手里的零用钱多了,往往会用于上网、打游戏,抽烟,买衣服,买零食等等。所以对孩子的零用钱家长要有所控制。家长对教育的投资是最明智的投资,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所以我认为家长同志应该和孩子共同努力,把精力更多的投入到关心孩子的学习中去,把孩子培养好。
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堵不如疏,比如一点不让看电视,这也不现实。
2.负责任的放任,不管不问,有人说,我大哥在农村两口子目不识丁,孩子也照样上名牌大学。其实农民的吃苦耐劳,朴实的品质,在潜移默化的培养和塑造着孩子的性格。
3.盲目的严管型。
对家长的几点希望:
1.重日常修养,只有受过教育,才能关注教育。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2.注重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3.树立自己的威信,不是吹胡子瞪眼摆架子,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人,一问三不知的人,品质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人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你看看孩子的政治课本,我们培养孩子的是什么,你的行为是什么?
4.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放下架子。
5.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成熟,选择最佳地点和时机。
6.创造和睦、祥和、稳定的家庭气氛。一个成天吵架问题成堆的家庭是无法教育好孩子的。
7.创造一种良好的知识环境,起码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无知的人,尽量少在家中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