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讲话 >> 发言稿 内容页

2019年秋季小学家长会家长发言稿

xxxx年秋季小学家长会家长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刘老师给我这次和大家一起交流的机会。我是王露溪的家长,我是昌黎四中的一名班主任及语文教师,十几年来,我也曾经为我的学生召开了无数次的家长会,但像今天这样参加女儿的家长会并作为家长代表发言,我深表荣幸和不安。

  女儿自从升入三小以来,她越来越乖巧懂事,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考试成绩都在不断进步,这都要归功于教过她的每一位老师,尤其是升入五年级之后,更是倾注了老师们的大量心血,在此我要将我最真诚的谢意化作一个动作献给老师,并由衷地说一句:为了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您辛苦了!

  接下来,我想作为懂一些教育的家长向各位朋友分享一下教育孩子的经验,为什么要说经验,其实并不是因为我将自己的孩子培养的如何优秀,而是十几年的教书生涯让我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家长,比如去年我班里中考成绩全县第一的高远和全县第七的钱心怡,当然,她们更是三小的优秀毕业生,总结这样的孩子的成长和家长的教育,我收获了很多:

  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做班主任这么多年,我常常分析那些优秀学生和问题学生的成长背景,得出这样的结论:优秀孩子背后一定会有一位甚至几位优秀家长,而问题学生的那些问题几乎都是在家长眼皮底下甚至是在家长的帮助和支持下产生和放大的。

  我觉得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而家庭生活最先在这张白纸上打了底色。底色打好之后,就很难改变了,如果我们家长没有慎重考虑,随便在上面涂涂抹抹,那将会将这张纸废掉的。所以,家长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应该慎之又慎,否则会毁掉孩子的一生。今天我只想说四点:

  第一、身先士卒做榜样

  孩子最先效仿的只有家长。如果家长喜欢读书,每天的闲暇时间是读书,孩子自然喜欢,如果家长回家就是看电视、玩手机,孩子小小的心灵中就会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当我们一味的命令他去看书,他是难以服从的。记得女儿小时候,我们家里的电脑和电视几乎不开,每天我和他爸爸进家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找书读书,实话实说,我爱读书,可是他爸爸真是不爱读,我说你就是给我装也要装,这一装就是两年,我们没有天天絮叨,你看看书啊,但是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她,在家里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读书。于是,她爱上了读书。我爱写作,其实也不是天生就喜爱,而是当有了女儿之后。我在四中上班比较紧张,女儿被扔在老家,一周也不会见到她,所以我开始拿起笔书写对她的思念,就这样我开始写点文字并开始发表,这无形中便影响了孩子,她也爱上了写作。我只是举了一个小小的例子,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们想要让孩子喜欢什么,我觉得我们做家长的就要喜欢什么,如果我们每天喜欢打麻将、上网聊天、看电视,我觉得我们的孩子也会因为我们的喜欢而喜欢。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言谈举止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一定要时时刻刻给孩子做事做人做学问方面树榜样。

  第二、严字当头高要求

  孩子是我们的宝贝,家里太多关注的目光都集中在孩子一人身上,这就使得我们很多时候都会心软,尤其是隔辈人,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对孩子的要求常常会在孩子的软磨硬泡下妥协、退让,这将会助长孩子不良习惯的形成,这就要求每一位家长朋友,尤其是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掌握好教育原则,不能一味对孩子娇惯退让,该坚持的原则一定要坚持好。好多家长常常说,孩子不听家长的话,只听老师的话。其实这样的孩子是最让人担心的,他的年龄小,暂时可以拿老师的话当圣旨,但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他越来越有主见,老师不再是他心里的神,慢慢就会变成另外一个老师管不了、家长管不了的差等生。说这些的目的只是想告诉大家,自己的孩子不但要自己管,更要自己管得住。

  第三、激励教育最重要

  我觉得每个人生下来就是好学的,比如小时候学说话、学走路,完全可以看到学会后的欣喜,但为什么好多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越来越艰难,越来越不喜欢写作业,越来越不喜欢学习,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受到了来自外界的压力、打击,使他们小小的内心开始感到不快乐,不但品尝不到成功的感受,而且常常受到失败的打击,于是慢慢孩子开始在自己的学习上放松,甚至发展到放弃;反之,一个学习优秀的孩子在学习上越来越认真,越来越优秀,其动力往往来自于外界对她的鼓励与好评。一个是恶性循环,一个是良性循环。所以,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形成良性循环,作为家长在众多的教育方式中一定要有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关注他,鼓励他,让他对学习越来越有信心,有兴趣。

  第四、养成习惯是关键

  小学的知识比较浅显,在分数上是看不出太大差异的,但是一定要注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果有个好习惯,学习会越来越好,否则,暂时成绩不错,越到高年级,尤其是初中和高中阶段成绩会越来越差。

  我觉得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以下几点:

  (1)上课能够专心听讲。这一点很重要,也许有的家长朋友会觉得这是学校老师的事情,其实不然。当你与孩子说话时,他不会认真听,不会集中精力做一件事,甚至已经很大了都不能自己静下心来看电视或玩,甚至只会四处跑着玩,总是坐不住,静不下来,这就说明这个孩子在学校也将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不会长久将注意力放在老师的讲解上,甚至会手里一边拿着东西玩一边听讲。这需要家长严格的要求,严厉的训斥,刻意的引导,并烦请老师多加要求。。

  (2)按时认真完成作业。这一点是非常需要我们家长严格监督的,回到家里最先做的事情就是写作业,而且要保质保量的写好。随着年龄的增加,该放手也要放手,不能时时刻刻陪着他写,更要把检查作业的任务交给他,但是他自己检查之后,我们一定要检查,无论是书写还是对错,都要及时点评,如果不行就要他返工,有一两次这种情况,他就会记住,就会保质保量完成。另外,一定要告诉她,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考好了是应该的,考不好就要反思自己的不足。

  (3)非智力因素更重要

我常常对孩子说:“态度决定结果,态度决定成绩。”其实态度中一种是认真的精神,一种是持之以恒的坚持。著名文学家肖复兴教育他的儿子肖铁说:“在智商方面,孩子之间的差别并不是很大,关键在于每个人付出的努力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要知道,聪明只是一张糖纸,外表可能闪闪发光挺好看,但包裹在里面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这重要的东西就是刻苦。”我非常喜欢这句话,常常将这样的观念渗透给女儿。

  记得曾经看过美国家庭教育的书籍,有一件事让我感触很深。一位中国人去美国朋友家做客,看到美国家庭的小女孩,不住的表扬孩子长得漂亮,结果孩子和大人都很不高兴,后来一问才知道,他们觉得孩子的长相和智商都是父母遗传的结果,而不是孩子本身的精神品质,他们看中的是一个人自身所具有的自信、认真、毅力等,这也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性因素。

  (4)阅读是高飞的翅膀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不仅仅是我国高考改革越来越重视语文的原因,我一直重视孩子的阅读启蒙,对于学生来说,我常常打这样的比喻,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苗在慢慢成长,他上学时的成绩就是他这棵树上结出的果实,刚开始上学所有小树苗上结的果实大小多少几乎一样,大家想想我们的孩子们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成绩几乎都在90分以上,可是后来,有的孩子成绩越来越好,也就是树上结出的果实越来越大,越来越多,而有的孩子则反之。追究其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根系不一样了。有的小树苗的根系特别发达,吸收了大量的营养,有的小树苗的根系渐渐枯萎,很难吸收到营养。我说的根系就是他阅读的丰富程度,阅读量越大,知识面越宽,他吸收课堂知识的能力就越高。

  借用北京前程美好教育科学研究院董丽燕副院长的话说,阅读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都至关重要,爱阅读的孩子悟性高,注意力集中时间持久,阅读和听课的理解力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广并且深入,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也强,各科成绩优良,并且他们具备较好的记忆技巧。一般来说,理解性记忆比机械性记忆效果好。虽然小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比较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量的增多,孩子们的记忆能力会越来越依赖于理解力。学生的理解记忆占所有记忆的比例,在小学一年级是8%,初二是45%,高二是83%。董丽燕认为,老师在课堂上讲的许多东西,之所以有些学生没有学会,主要是因为注意力不够集中,理解力较差;或当时听懂了,但过后又忘掉了。知识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学生当时或过后没有对学习内容进行精细加工---这是形成长期记忆的主要策略。相对于阅读水平较低的学生,有丰富阅读经验的学生能更好地综合句子内和句子间表达的论点,更容易对知识进行精细加工,加工速度也更快。

  阅读量大不但可以使语文成绩及其他学科成绩有所提高,还会使孩子在人生观、世界观、知识面、感知力、求知欲、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的形成及处理问题的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我分析了这几年中考我县语文考试取得最高成绩的学生的成长及学习情况,他们都是从小饱读各类书籍的孩子,另外我女儿暂时是一个较好的例子,因为她读了太多的书籍,说起话来会滔滔不绝,写起作文来会轻轻松松。

  根据一个人的成长规律和我国的升学考试制度,一个人一生中奠定人生观、价值观、知识基础的黄金阅读期,只能在10~14岁(即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二年级)之间,也就是我们的孩子从现在开始进行大量阅读仍为时不晚。

  

  总之,家长这个职业是一件最有学问,最应该研究的终身事业,我觉得在女儿成长进步的同时我也在不断成长进步,因为我读了大量的家教类书籍,比如《哈弗女孩刘亦婷》《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不要让孩子输在小学》等,同时也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多困扰和忧虑,希望以后能和侯老师及在座的各位家长朋友一起交流探讨。

  最后,祝我们的宝宝们茁壮成长,学习进步,祝我们的五一班蒸蒸日上,越来越辉煌,祝老师及家长朋友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