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吧课件
首先成为一个好公民
——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2019届博士生、硕士生新生入学典礼上的讲话
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研究生,究竟为了什么?答案可以有许多,诸如为了找到更满意的职业,为了更好地胜任工作,为了接受更规范、更精深的学术训练以摆脱肤浅与狭隘,为了成为一个受人尊敬、受人欢迎的专家、学者,为了更好地满足探索真理的内在需要,等等。所有这些动机都无可厚非。但在这里,我想要强调的是,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首先要成为一个好公民。
公民是现代宪政社会、文明社会的概念。顺民、小民、草民、贱民、蚁民、私民都是它的对立面。当然,公民也不是暴民和刁民。
在中国传统社会,只有“好人”的概念,而没有“好公民”的概念。人们一般会认为那么无私、慷慨、大度、宽容、厚道、仁慈的人是好人。这样的好人,有时可能表现为忍辱负重,甚至逆来顺受、忍气吞声,不那么斤斤计较,相信“吃亏是福”,有时别人还能从他那里占到些许便宜;他仁慈、宽厚,更不会对谁睚眦必报。这样的好人,在他们身上的确有某些传统的美德,但仍可能不是一个好公民。一个好公民不是一个独善其身的私民,而是具有权利意识、公共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的人。有什么样的民众就会有什么样的政府。惟有好公民能够造就阳光政府、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当然,好政府也有助于造就好公民。在今天,评价一个政府好不好的标准就是:它究竟是在培养公民还是在造究顺民?
如何在现有的环境下,尽最大可能的作为,唤醒与培植作为公民的需要,即知情的需要、参与公共生活的需要、自主选择与自主承担的需要。也就是反抗蒙蔽与愚弄、反抗剥夺与特权、反抗不义与暴政的需要。我希望大家自觉地摒弃“老百姓”的意识。因为它实际是“顺民意识“、“小民意识”、“草民意识”、“蚁民意识”,甚至是“贱民意识”。几千年来,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老百姓就是“老不幸”。“老”有“一直”、“总是”之意。在东北话中,“老”还有“十分”和“非常”之意。这么说来,“老百姓”就成了“一直非常不幸的人”。
一个好公民要自觉地捍卫宪法与法律的尊严。共和国的《宪法》赋予了公民许多的权利,需要我们自觉地捍卫和履行这些权利。因此,我不反对青年学子参加任何一个社会团体和组织,包括任何一个党派。但我希望大家是怀着真诚的信仰,而不是抱着投机和分赃的心态加入某一组织。我甚至鼓励大家成立新的正派的政党,成为政治领袖。因为这有助于我们捍卫《宪法》赋予公民的结社自由的权利,使我们的社会真正成为一个开放与多元的社会。
一个好公民要具有自觉地对于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件理性地、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的意识、勇气与习惯。这是公共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的最好体现,尽管表达有时是困难的,甚至是危险的。如果有更多的人都习惯于发声,操纵民意,甚至虚构民意就不太可能。这也才有利于思想自由、言论自由文化生态的生成。
对于你们来说,在成为一个好公民的基础上,成为一个专家学者,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和体现出学术研究的社会责任,也才能更好地坚守学术的节操,而不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某个利益集团牟取私利的工具甚至帮凶。
希望你们首先成为一个好公民,进而成为一个优秀的专家、学者,最后成为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既有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又能成为社会的良心。为此,知识分子要有一个意识,那就是精英意识。精英意识首先表现在“能力愈大,责任愈大”这一点上,表现在“不用谁施舍阳光,我们自己就是太阳”这一点上。这个社会是我的社会,我要让她变得更好。这个国家是我的国家,我要尽我的努力让它变成一个现代国家,一个世界一流的国家。我相信,当人们提到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时与人们提到海地、阿富汗、津巴布韦时,引发的内心感受会非常的不一样。我希望这个世界上有更多的人在提到我的国家时,内心充满了敬意和向往,而不是轻蔑与不屑。
国与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一国的公民智慧与品格的竞争。而智慧与品格会最集中地体现在制度设计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政治其实是最根本的道德和智慧最集中的体现。暴政和政治的不义是一个民族智力水平和道德水准低下的产物和表现。正义必须被尽快践行,因为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在今天的中国,正义就是从制度安排到公民的日常生活让宪政、法治、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这些人类的普世价值、核心价值得到自觉践行。对于一个文明的社会来说,民主与法治是民生的重要元素。因为,民主与法治关系到每一个人生命的尊严。如果一个民族的知识精英都不能自觉地推动政治民主化的进程,那这个民族要成为一个政治民族,一个文明程度比较高的民族将不太可能。而只有一个成熟的公民,他有强烈的公民意识,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知识分子,也才有可能运用自己卓越的见识来推进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
文章来源学科吧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