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学科吧
有诚意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那么,怎样的家庭教育,才算是有诚意的教育呢?
我一直都坚信,决定一个人成长、成才、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除了学校、社会,最重要的就是家庭教育。当然,作为一名老师,我并不是要推卸什么责任。
宋庆龄在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孩子们的性格和能力,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
在此,我想分享两个故事,我曾经看过于丹教授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你可以不是豪门,但是要有门风与涵养》。于丹是研究古代文学,尤其是对先秦文学中的《论语》,有独到见解。我们知道孔子终其一生都在为恢复周礼默默的努力着。《论语》中有这么两句话:“我不复梦见周公久矣”;“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所谓:克己复礼为仁。可见,“礼”是论语精要“仁”的重要组成部分。于丹受论语的影响,对传统礼仪也是相当重视的。她在文章中提到,有一次聚餐,朋友带着孩子,孩子爬上桌,像飞轮一样拼命转动菜台,什么好吃就往自己嘴里抢,大人根本没办法伸筷子,她问朋友,你不管管孩子?朋友说,现代教育要解放天性,不能拿老一套束缚孩子。
我们也知道,如果我们家里的孩子这么做了,一般大人都会心疼的说,没事没事,只要孩子喜欢,无所谓的。
那么,试想想,每一个孩子最后都要成为公民,成为社会中的人,成为婚姻、职场中的人。如果一直这样漠视别人的存在,当别人的权利受到伤害的时候,他的天性能保证他一生的幸福吗?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被自己的爹妈管教,尤其是独生子女,最终变得自私自利,不懂的分享和包容。那么假设有一天,遇到一个不能包容他的人,他被社会修理的时候会付出怎样的代价?
第二个故事的题目叫做《晚餐桌上的大学》。作者雷奥回忆小时候父亲对他和兄妹的教育。他的父亲小时候由于家里贫穷,不得不在五年级的时候,不顾老师和牧师的反对,最终退学,回家做工养活家人和自己。从此,父亲立志将来一定要让自己的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后来,他们辗转来到了美国,他们兄妹也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这篇文章的重点是这位伟大的父亲他独特的家庭教育。父亲常说的一句话是:“虽然我们出世时愚昧无知,但只有蠢人才永远如此”。为了防止他们堕入自满自足的陷阱,父亲要求他们必须天天学一样新的东西,而晚餐时间是他们交换新知的最佳场合。所以,每当兄弟姐妹聚集在浴室里洗手预备吃饭的时候,都必定互相询问:“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有一天,作者什么也没学到。但是,为了获得吃晚饭的权利,赶紧从书架上取下百科全书,从里面看到一句话:“尼泊尔的人口是……”。而且,父亲从来不会觉得孩子所说的内容琐屑或没有价值。于是,父亲拿来地图,给母亲还有兄妹四个讲解了尼泊尔以及中南亚的地理环境,然后才欣然的开始吃饭。父亲知道,世上最奇妙的东西是人的学习能力,极小的知识点滴也可能对孩子有益。父亲常说: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决定于我们所学到的东西。令我们敬佩的是,这位父亲的教育方法,令作者养成了两个终生受用不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一个是:在每晚就寝之前,尽管一天工作的很累,也会将每天的工作、学习收获梳理一遍,以便使睡着前的自己与第二天醒来之后的自己有所不同。第二个习惯就是:他怎么也不能理解和忍受自己和身边的人荒废生命中的每一秒钟。
故事讲完,反思的时刻到来。
经济建设席卷全球的今天,大多数家长要么忙着赚钱,没时间陪孩子,认为给他们钱,才是最重要的;要么牺牲掉自己所有的时间,买来和孩子同样的教材,家里不看电视,不开电脑,不用手机。牺牲掉自己的幸福,用自己的生命和时间过一遍孩子的生活。不过,中国家长有个共同点就是对孩子过分宠溺。当然,家长的良苦用心我们是深深地表示同情和理解的。但是,这种做法实在不敢苟同。
我国上世纪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陈嘉庚曾谈及家庭教育:人谁不爱子,惟必以道德爱之,非多遗金方谓之爱。且贤而多财损其志;愚而多财益其过。
因此,父母的作用应该是点燃孩子积极向上的激情之火,而不是拼命燃烧自己企图去照亮孩子,有多少父母燃烧一生化为灰烬,而孩子前途一片黑暗。只有内心无比强大的孩子,才能战无不胜,歪风邪气也影响不了他。帮助孩子超越自我,每天都有新进步,努力今天比昨天做得好,计划明天比今天做得好,规划一个积极向上的充满正能量的美好愿景比什么都重要。这便是真正的家庭教育。
文章来源学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