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讲话 >> 发言稿 内容页

高效课堂与教师角色转换-高三语文备课组上讲话

文章来源
学科吧课件

高效课堂与教师角色的转换

  ——高三语文备课组上的讲话


  一、语文教学问题不容忽视

  近几年来,我校语文教学在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经全体同仁无私奉献,精心研究,合力攻坚,已开创了崭新的局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我校高考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也存在一些不令人乐观的现象,如观念滞后,如满堂灌,一言堂,讲练分离,滥用多媒体,教学无取舍,面面俱到,自身学识和能力不足。有的课堂成为无中心的大杂烩。

  在新课程背景下更有甚者把语文课变成“新课标”的模特,秀秀场而已。他们认为语文课堂,不搞点花哨形式,就不算与时俱进。而且常常把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变成了简单的小组讨论,“质疑辩论,话剧表演,片段小品,再加上学生们稚嫩肤浅不着边际自以为是的回答和教师频繁而廉价的赞美肯定”,这本身是一个创新,无可厚非。但是当形式绑架内容时,就有哗众取宠之嫌。

  二、教学问题原因可以分析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有这样三点:一是在高考的压力下,学校对教师是严管理,教师对学生是严要求,家长对孩子是严把关。这样,师生的手脚被严重束缚,都不敢放松,于是从上到下都默许了将课堂向两边无限延伸的做法。二是教师不放心学生,生怕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对教材内容不知取舍,不敢取舍,不会取舍,生怕遗漏,难免越俎代庖。学生也就习惯了“吃现成饭”,不愿多动脑,不愿多动手。三是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老师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教法的转变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由于传统的教法根深蒂固,教师的各方面素质也不能及时跟进,致使许多做法形式大于内容,有悖初衷。

  在高效课堂的探索中,我们必须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转换角色,以人为本,高扬自主、合作、探究大旗,合理构建真实、有序、紧张的高效和谐课堂。

  三、制定有效措施稳步实施

  (一)要因材施教、看真抓实干

  1、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必须精心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情。备好目标,做到重点难点来源于学生,并明确突出;备好教法,并掌握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分层次设计教学问题和习题,分层次落实训练内容;备好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轻松学习,学有所获;备好流程,让学生的讨论、展示、质疑、探究、练习等环节都井然有序。

  课堂教学是关键。

  这里我要强调三点:首先是问题教学。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教学过程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持续不断的教学活动”,而问题又是教学的核心,通过问题教学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学习内动力,开启他们的心智。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尤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其次是情感教学。教师要深刻领会“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道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始终做到和善教学,愉快教学,民主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法指导,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从而让学生在相对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第三是帮扶教学。要从多个方面给希望生创设自主学习机会,分析他们的学习原点,单独对他们教学,进行个别辅导;要利用课后时间与他们谈心,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同时要经常在他们的作业上、试卷上写上一些鼓励的语言,还要及时与家长交流学生学习的情况。

  当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帮带作用,带动大家形成良好的学风。此外,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参考历年各省市高考题,了解高考动向,充实自身知识。

  2、科学备考,真抓实干

  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明确具体要求。不仅要明确方向、研究方法、精心备课、深挖教材、精选教辅、优化习题、精讲精练、注重实效。

  其次要分步实施。确切地说分三个步骤,即基础复习,专题训练,摸拟测试。

  第一步要求紧扣教材,打好基础知识,做到四个“重视”。重视易混、易错知识点;重视“三基”的落实,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重视学生的薄弱环节,实现的目标是对重点知识过程化,让全体学生都有收获;重视原理掌握,设计变式题目训练,杜绝学生死读书现象。这一阶段复习并不是对旧知识的机械重复,而是查缺补漏、填平补齐,讲清知识的疑点,扫除知识的盲点,实现知识的重组和巩固。

  第二步要抓好考点。要认真学习考纲,明确考纲要求。然后针对每个考点,坚持每课一得,狠抓基础训练,大力夯实考点。要注意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一题多变,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由命题的条件与结论的变化,拓宽思维;通过题组教学,使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通过联想进行知识的迁移的能力;通过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与猜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解综合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第三步是模拟测试。这一块也正是我校最成功的地方。这里要注意这样几个环节。一是必须选取或自己命制高质量的试题。二是要精心组织考试,让学生没有作弊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三是认真作好阅卷工作,教师要尽量认真细致地阅卷,尽量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四是要作好试卷分析,结合考纲考点和历年高考试题对试卷的难易程度、典型性质和学生实际进行细致分析,做好及时查漏补缺的准备工作。五是做好试题评讲。把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落实好学生的改错指导和拓展练习。

  3、相互协调,统筹兼顾

  复习时还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即课标、考纲、教材和教辅四者的关系,讲解与练习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教辅资料、网络资源、自编习题的关系,特优生与希望生的关系。

  (二)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

  我们的教学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什么是实际?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与情况。那么学生的实际我们清楚吗?我们怎么清楚的?我们调查了吗?我们深入学生实际了吗?每个学生其实都是不一样的,而真正的教育教学就是针对每名学生的。因此理论上的学生实际是很难了解的。但是这正显示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最有效的教育教学一定是极富针对性的。所以教师务必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学生的学习原点,从而在学生的现在基础上施教。这也就是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念。我们教师要站在学生的高度来看待学生,然后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提出目标,组织教学,加以巩固,从而提高。

  这就要求按规律教学。学生就是学生,教师就是教师。师生的认知基础是不一致的,这就是韩愈所说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那我们就不能轻易地说学生不行,说学生很笨。我们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认识学生获知的规律,并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到繁,让学生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不可好高骛远,求全责备。

  (三)应先学后教,要以学定教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只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理念。实质上就是按规律办事,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能做好。老师要充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鼓舞者和引导者。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和主人,转变以往被动性、依赖性的学习状态。这种还权于学生的教学方式,既可培养学生的学习、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建立起民主的课堂,从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以学定教”“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上。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教师“教”的过程变为学生“学”的过程,让教师的“教”服务于甚至服从于学生的“学”。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自由讨论。从而使课堂成为整合知识智慧的场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发言机会、锻炼机会增多了,自然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课堂就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通过练习和实践,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与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

  四、教师角色需要重新定位

  因此,教师必须重新给自己定位,方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求,才能将高效课堂落到实处。

  (一)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大家都知道,在当今信息时代,教师角色不应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更应该是学生的“学习引导者”。那么教师到底要怎样才能担任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呢?除了应具有思想和道德方面的基本原则外,还需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应放下架子。充分认识到信息时代已不容许垄断性的知识传播,学生完全可以从教师之外获得许多知识,而且,教师的知识未必总是多于、优于学生的知识,教师已经不能在学生面前以知识权威者自居,教师的一桶水不能一劳永逸了。

  2、教师应迈开步子。在通过书本掌握经典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利用网络等媒介,与时俱进地了解与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并不断增强搜索、判断、选择、整合乃至生成知识的能力,更新和优化自主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自己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在知识方面都有一定的高度。

  3、教师应虚怀若谷,随时注意向学生学习,在信息时代,教师在学生面前不能只是一个“教育者”,而应同时也是一个“学习者”。事实上,不当好这个学习者,也很难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让学生心服口服的引导,无法真正当好教育者。叶圣陶说的“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就是这个道理。

  这种师生间相互激励、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教学相长的关系,本身正是信息时代的精神对教育活动的一种必然要求。

  (二)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只做学生的引导者是不够的,还应做一个聪明的组织者。

  在语文学习生活化的过程中,一名有效的组织者应该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服务,建立一个宽容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要敢于承认错误,敢于承担责任。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这一点。要求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置屏障,故意将知识意义加以遮蔽和转化,从而将语文知识对学生语文思维发展和语文素养提升所具备的重要功能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建构语文知识的意义,使他们成为策略性学习者。在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今天,这一点表现的更为突出。在今天,我们提倡的爱的教育,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人生,尊重生命,关注弱势群体,这些其实都是语文教育。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学习任务,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上方法的点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大胆发言,充分展示,客观评价,深入探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不是袖手旁观者,而是敏锐地洞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适当给予方法的点拨和方向的引导者,让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时间内有目的和有重点地进行学习过程。这些过程都需要老师有一定的预见性,在课前做好大量的知识储备和各种协调工作的准备,以便让学生在一种松紧有度,动静结合,有条不紊的过程中参与学习。

  (三)做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个体水平直接决定其所在的集体水平,教师,也应该作为教学活动的个体直接参与教学。教师要做一个真正的参与者,而不是虚假的参与者。

  首先,教师要把自己定位成其中一名学生的身份,让自己迅速成为学生中的一员,而不是知识的权威,不是教材的使者,也不是参与答案的宣读者。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必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不仅有利于师生感情的培养,也为进一步搞好课堂教学做一个有效铺垫。

  其次,作为教学的直接参与者,要清楚自己对学生的影响,这不仅仅是内在的学识与修养,更要注重外在形象。你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将直接影响到你的学生。教师的示范作用永远不能忽略。要读就读得深入,要讲就讲得生动,要写就写得优美,要听就听得准确。

  第三,教师要把自己变成学生,就应该把自己当作和学生一样的未知未觉者,而不是先知先觉者。所以必要的示弱是一种智慧。

  (四)做课堂上的发现者

  1、发现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就看教师是否能发现,是否愿意发现。一旦发现了学生的特长和个性,从而发扬之,那么你的课堂就多了一个积极的因素,你就多了一个帮手,你就能享受教学的乐趣。所以教师的鼓励和赏识,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其优良行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不二法门,也是寓教于乐的真正法宝。

  2、抓住课堂生成的问题。

  课堂上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有了生成的问题。教师要善于抓住它,并充分利用它,让它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让它成为质疑者的兴奋剂,让它成为精彩的讨论的开始。为什么一般的教师不喜欢生成性的问题呢?那是因为这样的问题通常难以驾驭。教师总是想自己解决一切问题,当自己不能解决时就慌了神。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只要你敢于放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那么不能解决的问题是不多的。即便是不能解决,那提出了问题就是成功。只要课堂上真理站起来了,教师倒下去又何妨?

  3、创造课堂生成的契机。

  那么创造生成性问题的契机?

  我们要求课前精心备课,包括备学情,不过还是有很多无法预料的问题生成,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潜藏的契机,或许可以使课堂多出许多亮点。如可以安排学生质疑环节,针对学生提出的价值的问题,组织大家探究,能深化对课堂要点的理解。

  (五)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这样说来,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教学生,而是师生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甚至只是教师引导学生“学”的过程。这个过程,师生之间通过对话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但作为促进者,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清闲,他要积极地观察,认真地引导,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的最佳契机,及时插科打诨,巧串妙引,推波助澜,正本清源,激发并保持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作为促进者,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以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鼓舞和鞭策,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热情更饱满,知识更扎实。古人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是师范。所以教师的示范作用仍要强调。我们不是否定传统教育教学,而是科学地继承和发扬,并有所创新。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说法也许也要与时俱进了,在高效课堂的探索中,是否也可以说“师者,所以引导合作探究也”。

文章来源
学科吧课件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