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学科吧课件
法学院院长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xx月,一样的天高云淡,一样的蓝天白云,一样的xx,一样的花儿飘香,不一样的是我们楼前新建的彩虹般的拱门,是五颜六色、飘动飞扬的彩旗,是你们每一张新的喜悦的面孔,是我们又一年热烈而欢快的心!在此,我谨代表法学院全院师生对20xx级新同学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哺育和培养你们的家长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明年是我们xx法学院建院三十周年,从上学期开始,我们已经着手三十年庆典的准备工作。其中一项最为艰巨、意义最为重大的工作就是征集和确定我们法学院院训。今天,借欢迎新同学之机,我谈四点想法。
第一点,博学笃行
博学笃行源自《礼记·中庸》第十九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大意是:为学要广泛地猎取;要有怀疑精神,对不知道的问题要敢于追问;问过以后自己还要谨慎、仔细地加以斟酌、思考;通过思考、辨析,明确其中的道理;最后,还要一心一意地践行自己所学,检验其正确性,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当今之时代,大学传承文化和创造文化的功能越来越突出。大学要实现传承和创造文化的功能,首先要养成一批又一批高文化素质的学生,然后再通过社会对学生的接受使用形成知识辐射效应。随着“慕课”和“微课程”的出现,大学之间的有形和无形围墙正悄然消失,传统的薪火相传的纵向文化传播方式正在发生改变,跨文化教育的全球化时代已经来临,这都需要超大的头脑,需要当代大学生广博地、多元地、超大学界和超国界地接受知识和践行知识,也就是所谓的博学笃行。你准备好了吗?
近年来,中国大学的数量和大学生人数迅速膨胀,人才培养质量却没有随之提高,甚至有一年不如一年的感觉。就业的问题也空前放大,坊间流行一句话:“研究生遍地走,大学生不如狗”。对于这种现象,除了学校和社会的原因外,学生学习浮躁,知识面窄,不少学生痴迷于网络而不思进取,办事能力差,无法达致博学笃行也是重要原因。
博学笃行是一种姿态,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境界。如果说中国近代大学生的使命是革命和救国,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就是建设和强国。我们必须有责任、有担当,要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雄心壮志。中国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人多,人多必然是资源稀薄,资源稀缺必然是高强度竞争。如过去的高考,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只有博学才能在人才济济的竞争环境中拥有一席生存之地,并进而赢得自我发展和推动社会发展的空间,才能做到苏轼所说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现在会说的人很多,但会做的人却很少。只有博学笃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学以致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
第二点,崇法明理
崇法,是尊崇法律和敬畏法律,也是信仰法律。崇法要求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自觉守法”。从今天开始,你们已经正式成为法科新生,也同时成为学习法律、研究法律的“法律共同体”中的一员。崇法,要求我们首先将法律内化为一种信仰,一种精神力量,然后去学习法律、熟悉法律和运用法律和遵守法律。苏格拉底是崇法的典范。他的好友曾劝他逃跑,但他宁死也不逃跑。他对好友的回应是:“如果法庭的判决不能产生效力,可以被私人随意废弃,那么国家还能存在吗?”他临死前留下的遗言是:“难道就因为祖国和法律判处我死刑,我就可以竭力毁坏和颠覆国家和法律吗?逃监是藐视法律的行为,是践踏自己曾订立下的契约,是最下贱的奴才干的勾当。逃监毁伤的不仅是法律,而且是我自己,我自己的朋友和我的国家。”制定法律不尊信法律还不如没有法律!因为这意味着法律很可能因人而异,成为纯粹统治工具。
明理,是在崇法的基础上究明法律背后的情理和道理。这不但包括法律意义上的法理,也包括大千世界、人类社会、万事万物的道理。这里的“理”与老子的“道”是相通的。道是什么,道是说不出来的。“道可道,非常道”。但我们从《道德经》之“人法地,地法天,无法道,道法自然”中可以认为,道即人性,道即天地万物发展、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崇法与明理二者有内在的关联。既然通过正当的程序制定了法律就要尊崇和信仰它,明了法中之道理能够更坚定、更持久地尊信它。但能换一句话说,尊崇法律在于它反映了天地万物之道,没有反映天地万物之道的法律就可以不尊信呢?这是法学中很难回答的问题。崇法不明理可能盲从,明理不崇法肯定不公!还留待以后你们自己解决吧。
第三点,厚德致公
《周易》中的卦辞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里的厚德,有厚德载物的意思。厚德是最高尚的德,最大的善。厚德载物,是将德放到物的下面,也就是对于万事万物都要放下身段,低调、低调、再低调。正所谓:“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只有这样,才能载物。这里也有《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的意思。水往往是最低的,总是一路向前,奔腾不息。无论是多脏、多烂、多臭、多毒的东西,水都能够包容它、洁净它、带上它。可以说,“水利万物而不争”。
致公,可以理解为致力为公。与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有一定的联系。把“厚德”和“致公”连接在一起,其意思得以升华为,只有厚德才能致公,要致公必须以厚德为载体。薄德或无德就不可能致公,就会颠覆公,异质化公,以公假私。最近山西官场出现集体地震,就是没有做到厚德致公。也许我们今天坐在台下的新生,若干年后就是国家主席、总理。习近平、李克强就是学习法律的吗!我们如何致公呢?只有厚德才能载得动大公。
第四点,范正天下
东汉末年许慎所著的我国第一部字书《说文解字》对“律”的解释是:“律,均不也,所以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范,是规范或典范之意。天下,就是天底下,普天之下,简称天下。正,有使之正、治理的意思。范正天下,可以理解为“用规范治理天下”,或“以规范统驭天下”。我国虽然还不是一个用规范治国理政的法治国家,甚至可以说,还是一个人治国家,但我们早已看到法治的曙光,听到法治的步伐离我们越来越近。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随着中国梦的不断发酵,中国的法治梦已成为中国梦的一个重要构件。我们有理由期待,我们即将站在法治“行动”的春光里,中国的法治梦正在扬帆启程!
总上,“博学笃行、崇法明理、厚德致公、范正天下”是我对我们xx法学院院训的初步思考,其中,最核心的是中间八个字,即“崇法明理、厚德致公”。希望我们能够以此院训共勉!
最后,衷心祝愿同学们学习进步,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学科吧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