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科吧
课件www.xueke8.com
小学语文研讨会讲话稿:只要你有心
孙老师让我谈一谈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内容。说到这个话题,过去有一种偏见,认为我们语文老师是最好当的。教音乐,起码得会弹琴、唱歌;教数学,再难的题目,在人家那里也是手到擒来;就是教体育,起码得有个好身体。就是我们语文,似乎随便从街上拽一个人来,推到教室里,就能上。
为什么人家瞧不起,为什么我们的腰杆挺不直,因为我们语文老师本身的专业技能不硬气,干货少。俗话讲,术业有专攻,我们语文老师也应该有自己独到的本事。
比如:朗读。你声情并茂地课文范读,把每个孩子的心都捕获了;你写一笔漂亮的字,让孩子们不由自主地跟着你模仿。还有解读文本的能力。一篇课文,普通人只关注内容,但是我们可以领着孩子突破文本内容这层膜,发现表达的秘密。再比如:写作的本事。一个语文老师,如果能不写一笔好文章,是会被人瞧不起的,这可是我们吃饭的看家本领。
我们应该有一肚子系统的写作常识。所以,学生作文拿到手里,扫一眼,什么优点、什么毛病就大体心中有数,一针见血地指出,并能给指出一条修改的路子。师生同写,我们的文章应该高出孩子一大截子,孩子们听后哗哗鼓掌,崇拜不已,那才敢叫范文。
这些语文老师手里的干货,让人硬气的东西,从哪儿来呢?因为别的方面,我做的都很一般,就从写作的角度来谈一谈。
第一个关键词叫有心。
咱们已经是老师了,没有人专门教你了。没有老师,也没人能阻挡你去学习。看到一篇好文章,我们反复琢磨,品出味道,时间长了,你对语言就敏感了。如果你达到了“走火入魔”的状态,你会发现无处不语文。
我举个例子,不提名家名著,就说《小学语文教师》杂志。xxxx年第二期封面人物是谈xx,他写了篇《让阅读教学回归“阅读”本意》,写得很长,我没大读懂。倒是管xx的一段短短的“人物印象”让我读了又读。里面就蕴含着好多的写作技巧。
1、我和xx,同届不同班,是“不一般”的同学。前边的“不同班”的“班”,是班级的班,后面“不一般”,大家都知道。谐音用得非常秒。
后面还有,谈xx调到上海去,临走管xx的留言:“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原诗是“蓬草”的“蓬”,他加了引号写“朋友”的“朋”。谐音,让文章更有趣。
2、还有一处,“xx做语文教研员,我还在村小。xx带我这个村小的老同学外出听课,xx带我进语文学科中心组,xx荐我进薛法根为首的语文教改中心组,xx要我给新教师谈教育写作……
一句话,五个“xx”,只保留一个行不行?作者为什么这么写?思考之后,才知道,这是反复,突出谈xx对他的提携之恩,突出两人之间的浓浓的情意。
再举个例子,咱们四上教参上有叶圣陶老先生给肖复兴作文的修改。我就拿过来,反复揣摩作家为什么这么改,一遍不行咱就再看。后来,又读了叶圣陶老先生的《评改举隅》,管xx的《好作文是改出来的》。自己发表了文章也是这样,看看编辑是怎么改的,思考为什么这么改。慢慢就悟出了门道:什么样的文字叫干净、简洁,再写东西,自然向它靠拢。
第二个关键词叫韧性。坚韧的韧,可不是有钱就任性那个任性。
我觉得做什么事,都得付出努力。感觉自己要撑不下去的时候,还得再咬咬牙,闭闭眼。可能,这时就如同我们长跑中的极点一样,冲过去,前方就是艳阳天了。
蒋军晶有篇文章叫《每天从8点半开始》。说他白天上课、备课、批作业,回到家管孩子吃饭,写作业,忙得也是晕头转向。有自己能掌控的时间,已经8点半了。忙了一天,谁不累呢,普通教师可能会看看电视、上上网络,放松一下,而他的学习、写作才刚刚开始。没有点韧劲,坚持不下来。
管xx还在村小的时候,冬天,小平房,蜂窝煤炉子。晚上坐着写东西,脚最怕冻呀,他拿了个纸盒子,小被子塞到里面,腿裹得严严实实的。寒夜孤灯,伏案低首,一篇一篇文章,就这样诞生了。成名后,他开始研究演讲,每回听演讲,他必坐第一排,结果搞得演讲的大师们也憷他:别人笑得前仰后合,只有他板着个脸,盯着你的眼睛看,看得你发毛。其实,他是在琢磨:这儿为什么这么讲,包袱是怎么抖出来的。
暑假是老师们最放松的时候,天那么热,躺在空调屋里睡懒觉是最舒服的。薛瑞萍召集了她办公室的一帮同事,她有激情,能忽悠,反正都跑到学校去看书聊书。中间还有件趣事,咱们山东的韩兴娥中间给她打电话,听说之后,万分惊讶,不由得喊出来:“你们一帮老娘们,大热天疯了!”绝对真实,不信你可以去查薛瑞萍日志。
他们都是名家,离咱们远,再说个我自己的例子,接接地气。15年六月,市实验小学的于秋婷老师把我推荐给《星教师》杂志,让我写点东西。平时学校、班里大事小事一箩筐,静不下心来。端午放假第一天,我就给自己下命令,今天必须完成任务。6点半,孩子上学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我先在屋里走来走去,脑子没闲着——构思,写什么内容,怎么列小标题,举哪些例子。思路定下来,我坐下来开写,我要求自己草稿完不成,屁股不能离开凳子。第一遍,不管文字,只要把想写的意思表达出来就行。到了十二点,草稿终于完成了。下午,睡了一会午觉,孩子上学,我上工——把草稿本放到一边,另抓一个新本子来第二遍。这回是字斟句酌,怎么写有节奏感,怎么写更生动,去掉那些句子更干净,反反复复。开始往电脑上打了,边打边改。打完,再读,一遍一遍地读,直到自己觉得没什么毛病了。晚上,9点40,我把电子稿发了过去。整个过程,感觉自己就像一辆载满货物的汽车,一开始还慢,很吃力,逐渐加速,逐渐加速,逐渐加速,到最后奔跑起来,似乎都停不下了。而狂奔的时候,也是自己心灵最快乐的时候。第二天,我去琵琶湾遛弯,边走,这篇文章不有自主又从脑子里冒出来,让你,又捋它一遍。
第三个关键词叫高效。
有的老师听了我前面的故事,心里可能会犯嘀咕:这不是让我们拼命吗?我学不来。其实,我们专业的成长,是一个非常慢的过程,就像树一样,你看不见它有变化,但是一年、三年、五年,他已经从小树苗变成参天大树了。我们不能急躁,也不需要拼命,只需要我们好好利用我们的时间。
想一想,你抢红包、玩微信,花了多少时间?你追电视剧、玩电脑游戏,又花了多少时间?就是在学校里,你上网淘宝,(插一句,咱们在座的大都是女老师,有句俗话不好听,马云的财富就是败家娘们一块钱一块钱给积累起来的。)你和同事闲聊,又流逝了多少时间?我们不反对娱乐,但是应该有所节制。我们安排好时间,提高效率,不能让好时光虚度。
所以我说,发展我们的专业技能,让我们语文老师挺起腰板来,不需要太吃苦,不需要长熬夜,只要你做个有心人;只要你有股韧劲,困难面前能坚持下来;只要你利用好时间,让自己的工作高效起来。最后,希望我们每位语文老师的腰杆都挺起来,人人都有一肚子干货!
来源学科吧
课件www.xuek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