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学科吧课
件
尊敬的班长冯##同学,
尊敬的团支书郭##同学,
尊敬的红卫兵排长卢##同学,
尊敬的筹委会主任袁##同学,
熟悉而又陌生的各位老同学:
大家好!
我是郑##。40年不见,大家还认识我吗?40年前,我们稀里糊涂地从这里毕业,今天,我们兴高采烈地在这里团聚。作为六十班的一员,又作为母校津市一中的老师,我对大家的来到表示热烈的欢迎。
不久前,潘儒佳同学打来电话说,今年是我们班毕业四十年,同学们准备集一集。放下电话,我陷入深深的思索与回忆中。60,40,两个数字在我的眼前晃来晃去。
60,一个吉利的数字?一个幸运的数字?在津市一中校史上,这样的班级有多少?这恐怕是一个没有人能回答的问题。从1943年创建的明道中学算起,73年。从1957年改名津市一中算起,59年。从1903津兰中学算起,113年……1956年学校开始办高中班,当年的班级是高1班高2班,到2003年为止,采用的这种累计方式编号的最后一个班级是248班(后按年号记班,改名0312班)。04年到现在,每年每届以14个班计,共168个班级。也就是说,到现在,津市一中毕业的高中班级超过了400个。了解了这些,我们,60班的位置,才大致显现出来。
40,一个奇异的数字,一个令人感慨的数字。人的一生,能有两个40的是很幸运的了。这40年是怎么过来的?这40年怎么过得这么快?这也许是我们很多老同学不愿回答的问题,无法回答的问题。让我们静静地盯住这个神奇的数字,努力地用内心去感受它,摆脱它,超越它。
面对这个数字,客观的说,我是幸运的。我没有下放,也没有下岗。40年里,从事的是自己喜欢的工作。40年里,也没有生过大病。因此,我由衷地感谢命运。当然,也要感谢我们每一位老同学的关心,尤其是潘儒佳同学及时地给我提供自学考试的信息,鼓励我走上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道路。熊军同学推荐我做了两届地方政协委员,盲让我了解了社会,增长的见识。在这里,我认真地告诉老同学们,郑长林在一中工作十八年,平淡而普通,没有可以夸耀的成就,但绝没有给六十班丢脸,没有给我们老同学丢脸……
此时此刻,和大家一样,我想起了我们青春的岁月,想起了我们的老师。我们想像当年的明眸,当年的笑靥,当年的歌声,当年的身影……一点点回忆,一点点关切,一点点思念,一点点祝福,足以让我们,不再以一个人的经历去感叹,不再以一个人的眼光去回首。我们可以用我们共同的经历,去解读岁月,去理解禅意,去领悟善良,去感受沧桑。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这是杜甫的名句。在这里,我还要用我不久前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无题》来表达我的感受:
未意一梦江水东,相逢陌上逐飞蓬。
曲肱龙野餐玉露,濯足丹霞对碧穹。
悲喜明眸泣星夜,枯荣世事羨惊鸿。
潇湘何日复歧路,春雨鹧鸪闻落红。
60+40=100。六十班毕业四十年,是一个完美的句号,也是一个美妙的开端。郑##在这里衷心地祝福每一个老同学,身体健康,子孙茁壮,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谢谢!
文章来源学科吧课
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