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学科吧
xxxx年新学期工作会议讲话稿
老师们、同志们:
大家好!时间过的很快,转眼之间又是一年开学季。按照惯例,我们召开新学期工作会议。
刚才,石校长代表党政领导班子对上学期的工作进行了简要总结,对下半年的工作提出了“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两个贴近”、“坚持三个发展”的总体思路,并重点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办学条件、内部治理、党的建设等7个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张书记通报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进展情况和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准备情况,并对下一阶段如何开展好这两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石校长和张书记对工作的安排部署,是经过党委研究同意的,希望各单位按照要求,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同志们,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推动全国、全省及我校各项事业顺利开展的政治保证和思想保证。6月25日,河南省委召开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郭庚茂书记在开班式上作了主题报告,报告站位高远、系统严谨、科学务实、令人为之振奋。其主要精神有三个方面:
第一,坚定总坐标。就是要坚定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着力在三个方面引正纠偏。一要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增强“三个自信”。要通过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保持理论上的清醒、政治上的定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毫不含糊,敢于斗争、敢于亮剑。二要端正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要通过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始终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事情作决策必须尊重大多数群众的意愿,以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检验标准,让人民群众更好更公平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三要把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要通过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注重区分现象和本质,注重区分“七个指头”和“三个指头”,注重区分“延安”和“西安”,全面正确地看待问题,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不走错路、少走弯路。
第二,坚持总思路。就是要认真总结近年来的探索实践,把已被实践证明正确的总体思路坚持下去,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谋发展。一要确立总目标。就是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进程,让中原更出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二要把握总布局。就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河南具体化,打造“四个河南”(即: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推进“两项建设”(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制度建设)。三要聚焦三战略。就是持续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完善总方略。就是完善“一个载体”、构建“四个体系”、夯实“五大基础”、强化“六个保障”。“一个载体”就是科学发展载体,包括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街)。“四个体系”就是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乡体系、自主创新体系、现代市场体系。“五大基础”就是现代交通、信息网络、水利支持、能源支撑、生态环境五项基础能力建设。“六个保障”就是开放、改革、人力资源、思想文化、社会和谐、干部队伍等六个方面的保障。
报告内容很丰富,目前全省都在深入学习贯彻报告精神,这里仅就其主要内容作了扼要介绍。郭书记的报告充分反映了河南对新形势下客观发展规律的准确认识和适应新常态的行动路径。我认为,这种战略谋划不仅对河南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这种谋划的方法、方式、方略对于河南高等教育的谋篇布局、对于我校的改革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进一步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根据省委要求和我个人学习体会,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我以“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精心谋划学校事业科学发展”为题,谈几点认识,和大家交流共勉。
一、机遇挑战并存,务必加强谋划、科学应对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改革“深水区”,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快“管办评”分离,加强分类指导和明确定位,鼓励高校办出特色成为改革的重点。面对新形势,我校发展面临的机遇是什么,如何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而面临的挑战或者说危机是什么,如何应对挑战、化危为机?关键一点是要认清形势与环境,并在形势与环境的变化中科学判断、主动应对。
第一,教育综合改革为高校发展注入新活力。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已经站在了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抓住机遇,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是破解高等教育深层次矛盾的必然要求。这也是教育部年初工作要点和年中工作推进会中强调的一项重点工作。今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要求高等学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刘延东副总理7月21日出席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24次会议时强调,高校要聚焦聚神聚力深化综合改革,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作出贡献。与此同时,国家着力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等重大项目,如实施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协同创新计划等一系列人才质量提升计划。这些措施必将进一步激发高校的办学活力。
第二,河南三大战略规划实施要求高校展示新作为。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我省重点建设的三个国家战略规划。推进三大战略规划建设,要靠人才、靠教育、靠科技。郭庚茂书记去年8月在郑州会见教育部长袁贵仁时指出,我省高等教育急需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培养更多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实用型高端人才。9月3日上午,郭书记在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指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整改,高等学校要重点解决行政化倾向较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谢伏瞻省长今年8月在参加省教育厅领导班子教育实践活动“回头看”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强调,高等教育要主动服务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主动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主动服务人民群众重大关切。可以说,在建设三大战略规划、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过程中,拥有人才、智力和科技优势的高等院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三大战略规划的实施,在服务中获得认可,获得支持,促进自身发展,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科学谋划,主动作为。
第三,办学积淀为科学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近年来,学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进一步抢抓机遇,强化特色,加快发展,提出了建设以工为主,工、理、文、艺、经、管、法、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目标。事实证明,我们当初确定的目标是完全正确的,是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经过这些年的办学积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干部师生的精神状态昂扬向上、心无旁骛,学校风清气正、风正气顺,发展呈现出美好前景。这些都成为学校在新的起点上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多变,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如,关于更名大学的发展目标,从国家层面讲,对“学院”更名“大学”有了更加严格的规定,指标有限,审批更严;从河南层面讲,省内部分同类高校同样把更名大学作为发展的目标,而且各有各的优势和特色,竞争非常激烈。如何在这种态势下努力实现目标,对我们来讲既有机遇又有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清形势,研究政策,切实加强条件建设,特别是要把实现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突破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学谋划,重点培育,联合申报,力争突破,以此带动学校整体工作实现跃升。
二、事业任重道远,务必创新发展、持续提升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千帆竞发、百舸争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中,如何推动学校科学发展,我们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具体来讲,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今后,我校要压缩专科规模、稳定本科规模、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并着力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要着力推动教学内容的改革,建立教学内容充分反映学科专业研究新进展、相关实践新经验、人的全面发展新需要的长效机制。要着力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鼓励更多地采用参与式、讨论式、交互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教师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要着力推动教学管理机制的改革,建立有利于推进教师互聘、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自主选学、弹性学制的长效机制,建立更加灵活管用的学籍管理制度。要着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确保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要把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任的基本条件,让最优秀的教师为本科生上课。
第二,在学科建设发展上持续求进。学科是大学办学的最基本元素,坚持选择性发展、突出重点发展、追求差异化发展是学科建设的基本遵循。上世纪80年代,朱九思在任华中工学院主要领导期间,就特别重视学科建设,提出“顶住压力,实现学科结构综合化,把学校办成理、工、文、管组成的大学,并由此带动学校的快速发展”的办学思路。就我校的学科专业建设而言,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校之初到98年高校扩招前,以服务轻工行业,建立了第一批工科专业和与工科专业相配合的经管类、工业设计类专业;第二阶段是98年到xxxx年,为适应国家高等教育规模发展需要和学校自身发展需要,在发展工科专业的基础上,又设置了一批理科和人文社会学科;第三个阶段是近年来,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我们着重思考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问题,一方面增加工科专业数量,另一方面对现有部分工科专业进行优化整合,并成立相应的教学组织机构,这是去年以来着手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可以说,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思路,是目前全校上下的共识。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与建设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就我校来讲,新一轮的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尚处于起始阶段,在办学规模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各学科专业如何布局?结构比例如何优化?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如何协调发展?这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认真解决的问题。
第三,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持续加强。人才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根本保证。着眼于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需要,不拘一格引进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领军人才、高水平人才,加大对“百人计划”、“千人计划”等海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对校内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继续学习深造,尤其是到国外、境外知名大学访学讲学,开展合作研究,提高具有国际学习学术背景的教师比例;通过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开展教学名师评比等,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积极推动教学团队、学术团队建设,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加强高水平人才管理,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设立校聘教授岗位,逐步提高各类人才酬金,充分调动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提高对学校建设发展的贡献率。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为人才成长提供广阔的舞台,为各类人才“往上走”做好优质服务。8月26日至29日,我们用三天半时间对近三年新进青年教师进行了集中培训,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院士在28日下午的培训报告中,对青年教师成长提出了“四个一”要求(即“讲好一门课,做好一项科研,有一段海外经历,有一段社会经历”)。对此,我是认同的,实际上,近年来我校在这方面已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出台了相应的规定。我们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好做法一定要坚持下去。
第四,在培育办学特色上持续用力。特色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校经过三十七年的发展,依据长期行业办学的优势,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理文艺经管法教农”多学科发展的学科格局,培育了材料化工、食品工程、工业设计、机械制造、制冷等一批特色学科和专业。“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中心”成功获批为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就是我校办学特色的体现。经过科学论证,今年暑假我们对部分工科院系的专业进行优化整合,新成立了三个学院和一个工程训练中心,也是培育和强化特色的一项重要措施。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围绕特色做文章、围绕特色寻出路,克服同质化、追求差异化,在深化教学改革上进一步强化育人特色,在推进科技创新上进一步强化研究特色,在适应我省国家三大战略需求上进一步强化服务特色,在加强学科建设上进一步强化学科特色,在完善内部机制上进一步强化管理特色,在弘扬大学精神上进一步强化文化特色,以特色求生存,以优势促发展。
第五,在依法治校治学上持续追求。法治是现代教育治理的基本特征,对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稳定持久的保障作用。教育部长袁贵仁在今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对学校办学活动合法性的监管上,提高学校管理的法制化水平。今后,我们在依法治校治学上要有更多的思考。一是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学习贯彻《高等教育法》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二级学院党政共同负责制,健全党政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健全学术委员会制度,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索通过制定学校章程,逐步形成按章程规范管理学校的机制和氛围。二是坚持合理分权。科学界定学校、部门和院系的责、权、利,构建“关系清晰、权责明确、管理规范”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探索“战略在学校、协调在部门、办学在学院”的三级运行机制,实现学校管理方式由“行政主导”向“学术主导”、由“大学办学院”向“学院办大学”转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院办学活力。三是完善保障依法办学的制度环境。建立和完善教师申诉、学生申诉制度、学校安全事故依法调解制度等,让每一个受教育者和教育工作者在学校管理中都能直接感受到法治的力量。
三、责任重如泰山,务必用心干事、狠抓落实
从系统论的观点讲,学校是一个大系统,而且是由诸多纵横交错的子系统组成。只有子系统和谐顺畅了,大系统才能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做到:
第一,抓班子,带队伍。一般说来,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了学校的办学能力和治校水平。在今年年初工作会议上,我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五条标准,结合学校实际,讲了我校干部队伍建设问题。我们要着眼新形势新任务,深入推进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评价、激励流动等机制改革,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当前学校改革发展任务很重,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勇于担当”,切实承担起组织赋予的责任,各尽其职,负起责任。各级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不折不扣执行学校工作部署,提高执行力;处理好业务和管理的关系,保证把主要时间、精力用于校内事务和学校管理上。
第二,抓改革,添动力。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核心是全面深化改革,其中有两条原则尤其要准确把握,一是要做到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二是要做到蹄疾而步稳。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各项改革也进入深水区,每走一步,都将涉及到利益结构、利益关系的调整。我们要凝聚改革共识,主动融入改革,做改革的促进者和推动者。要做好顶层设计,对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各领域的改革要通盘考虑、统筹安排,一揽子推进,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要稳妥有序推进改革,对于方向明确、见效快、易达成共识的改革,要下决心积极推进,争取早日取得成效。对于中央、省委有明确政策要求的改革,要立说立行,加快推进。对于涉及面广、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决策后才能推行的改革,要先行研究、做好准备。要通过不断改革,进一步激发动力、释放活力、形成内在的驱动力。
第三,抓作风,扬正气。8月27日,习总书记听取兰考县和河南省教育活动工作汇报时指出,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加强作风建设无尽期。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通过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校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严格的党性锻炼,作风状况明显好转。习近平总书记在6月30日中央政治局第16次集体学习会上,就如何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他要求领导干部:要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要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格按党纪国法办事;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正确行使权力。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总书记提出了“三个坚持不懈”的要求,即坚持不懈开展作风教育,始终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坚持不懈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坚决反对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坚持不懈强化宗旨意识,解决好党员干部是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问题。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在今年《求是》第8期发表题为《以整风精神严格党内生活》的文章,要求党员干部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党的意识,时刻提醒自己是党的人。
第四,抓引领,促和谐。要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思想凝聚到事业发展上来,营造风清气正的和谐环境。一是政治方向上。引领党员干部,在复杂的形势和环境面前,进一步增强“看齐”意识和坐标意识,坚定方向,站稳立场,消除疑惑,始终做到“三个自信”,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思想舆论上。引领党员干部,把“团结、稳定、鼓劲”作为基本方针,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帮助广大师生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激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三是廉洁行为上。引领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遵守学术活动的基本规范和基本准则,坚持原则、公道正派、谦虚谨慎、按章办事,自觉接受组织、群众和舆论的监督,切实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四是维护稳定上。保证与维护社会稳定是干事创业的基础。造福一方首先要稳定一方,这能力那能力,首先要有稳定的能力,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的人,谁负责”“谁的事,谁负责”的原则,责任界定清楚,层层落实到位。要掌握一手信息,定期开展排查,实行决策风险评估,确保校园稳定安全。
第五,抓落实,见成效。“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不抓落实,再好的决策也等于零。所以,我们必须敢于抓落实、善于抓落实。一要增强责任。尤其是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要牢记神圣使命,树立“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职”的工作观念,认真落实党委行政下达的各项任务,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二要抓好细节。借鉴教育实践活动中“台账管理”模式,对每一项重大工作都要建立台账,量化目标、细化措施,明确责任人、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三要加强督办。要进一步完善督查督办工作流程,强化督查督办手段,加强对督察查督办结果的通报力度,使督察督办成为工作落实的有力保证。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李克强总理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只要我们轻院人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犹疑,不争论,不懈怠,不停步,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再过几天,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和第32个教师节,在双节到来之际,对老师们、同志们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感谢!祝大家节日愉快、事事顺心!
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学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