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科吧
课件
语文讲座提纲:语文有效课堂之主问题设计
一、背景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既然是“对话”,就少不了话题,就要在对话之前“构建阅读话题”,而我们看到的现象是:许多阅读话题说白了就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从文本中找答案,教师不停地问,学生不停地找。
不错,阅读教学离不开提问。因为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用西方学者德加默的话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但问题太多、太滥、太琐碎,又不符合课改精神,接二连三的问题,不仅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阻滞了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尤其是在追求教学有效性的今天,问得多,问得碎,更是不符合课程改革的趋势。
基于这样一种背景,我们提出创设大问题背景,进行“主问题“设计这一问题来探讨就具有了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应该说“主问题”设计是在总结近20年来阅读教学中“碎问”通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过多、过细、过浅、过滥,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的,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能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领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问题。其实,早在1993年,全国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宁鸿彬两位老师就提出:“主问题”设计这一观点,他们认为“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粘和剂,在教学中显现着“以一当十”的力量。但我最早听到这个观点是在xxxx年浙江省省级教研骨干培训会上,浙江教育学院的汪潮老师给我们县(区)级教师培训人员作新课程培训时说的。他认为,80年代是“练得碎”,90年代是“读得碎”,后期又发展为“读得碎、问得碎”。进入新课程,小学阅读教学这“三碎”现象仍然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如何解决?他提出了“创设大问题背景,进行主问题设计”这一观点。
当前阅读教学设计中的流弊
1、问题琐碎,环节不明晰
2、功利性强,犹如中考题
3、异峰突起,缺乏过程铺垫(效率与效益、新奇与平常)
《孔乙己》
分析笑声的深层含义
4、过度关注形式,忽视文本体验
《变色龙》
梳理小说要素(人物故事环境)
理清小说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自由选择对话部分,安排角色,演读精彩人物语言
选择最有趣情节,编写课本剧
5、逻辑不清,目标不明
《变色龙》
整体感知小说:最明显的语言形式:对话描写
最突出的人物形象:奥楚蔑洛夫
最有戏剧性的故事情节:狗主人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态度
按要求找点品析:人物动作的描写点
人物外貌的描写点
小组合作,归纳人物性格
二、含义
什么是主问题?
“主”据字典释义为“最重要的,最基本的”,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即为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动学生整体性阅读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探究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提问或问题。在以“主问题”为线索的阅读教学中,由于一般性提问的“量”的大大减少,课堂学习活动以学生的读、写、说、思为主要成分构成,课堂气氛因此而显得生动活泼。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用“主问题”来牵动对课文的整体阅读,用“主问题”来结构学生的课中活动,用“主问题”来制约课堂上无序的、零碎的、频繁的问答,能有效地克服语文阅读教学中肢解课文、一讲到底、零敲碎打等种种弊端,遏制教师的过多讲析,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有序学习活动的主体。
(一)初读探讨,整体感知
茅盾在评析《故乡》一文的主题时,曾说:“著者的本意,却是在表出人生是一气的(声气相通),后来却隔离了(主要是指思想感情上的不相通)。
思考:请同学们花几分钟时间在课文中对“我”和闰土(杨二嫂)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做些圈点勾画,在文中分别找出他们“一气”和“隔离”的表现?
(二)质疑辩论,深入理解
思考:造成他们隔离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或结合课文的内容,发表你对此的见解,自圆其说即可。
(三)推究延伸,深化主题
思考:面对着这种隔离,“我”产生了什么愿望?
这是作者对于“现在”的失望,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作者对于将来却不曾失望。“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我很盼望这“新生活”的理想,也因为“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把握作者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意义。
《故乡》课堂教学中,通过圈划有关“我”和闰土(杨二嫂)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分别找出他们“一气”和“隔离”的表现,推究“隔离”形成的原因,把握作者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意义,不仅体现了中学语文小说教学的过程和方法,而且这堂课以对茅盾的评点作为处理教材的切口和激活学生思维的发轫点,用三个主干性问题“他们一气和隔离的表现?”“造成他们隔离的原因是什么?”“面对着这种隔离,“我”产生了什么愿望?”串联了教学的全过程,更难得是这三个问题逐层推进,呈现了阶梯状的三个教学板块,且三个问题的探究源于课文中的语言信息又不囿(you)于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这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灵动,真正提升了学生发展性学力。“通过自己独特体验,亲自探究、发现获得的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是学生真正理解、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属于学生的。”
什么是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
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琐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它是指对课文阅读教学过程能起主导支撑作用,能从整体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提问或问题。
(1)从设问内容上看,主问题是经过精心思考概括的,是可以引动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而非“是否”来简单回答。
(2)从设问时机上看,主问题是有意安排的具有一定思维科学顺序的,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而非随意地一时兴起。
(3)从设问效果上看,主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有内在牵引力,并能形成教学活动板块,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而非转瞬即逝。
(4)从预设与生存的关系看:主问题在预设中完成,子问题在生成中产生
(5)从地位看,主问题是框架,子问题是血肉
(6)从操作方式看,主问题须响锤重鼓,抓铁留痕,子问题多旁敲侧击,顺势而为
(7)从内容看主问题涉及文章的主旨、价值、构思、主要写作特点,子问题涉及在细节、词句和对主问题的支持
所以,“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粘和剂,在教学中显现着“以一当十”的力量,具有“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
来源学科吧
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