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们:
上午好!
很高兴与大家一起交流个人课题的研究情况。我们的个人课题从申报到现在,历时近一年的时间,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在这期间必定有过困惑,也伴随着思考与磨砺。虽是“个人课题”,但我们不因“个人”而感到孤单,因为行走在科研的路上,我们一直有书相伴、以书为友,在读书中且研且思且收获且成长。所以今天的交流我们重点围绕着课题研究与读书来展开,请每位老师谈一谈自己是怎样将课题研究与读书结合起来的,希望大家能够畅所欲言!
1.樊老师:
我研究的个人课题是《“微型日记”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的影响》,我之所以把研究对象定位在高年级,首先我本人就从事高年级语文教学,再者我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青春期的初始阶段,多少有点逆反,有话不愿意对家人讲,却愿意向老师倾诉。他们更需要沟通和交流。鉴于此,我提出“微型日记”课题研究。自课题研究开始,我也遇到很多困惑:课内习作训练,学生写得痛苦;课外日记积累,学生疲于应付。根本就没有兴趣可言,到底怎能才能让孩子真正体验到习作的幸福?思索之余,我想到了上网搜索相关文章、书籍,就这样,管建刚老师《我的作文教学革命》被百度推荐给我。
管建刚老师说:“一件事情,当你坚持做8年,你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你必须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才能坚持下去。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同时,往往就是教育智慧的孕伏和诞生。”的确,我能够感受到管老师8年中依托“班级作文周报”见招拆招的智慧。想到管老师为了让每个学生的日记能够找到忠实的读者,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学会在小组中分享、鼓励、成长……于是,一个念头在我脑海产生了,为什么我不能去尝试一种新的日记方式?就这样,班级“互动日记”模式出炉了,我将班级65名学生分成13个小组,每个小组5个人,周一至周五轮流在同一个本子上写日记,每天的日记由其他四个组员利用课间阅读,修改错字病句,加评论的语言。组员阅读后我再阅读,及时表扬进步的或优秀的,让13个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哪个组日记质量最高,书写、修改、评论最认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我还提醒学生在日记封面写上五位小作家的姓名。每一组的日记本,就是一本五人合作的小书,有收藏价值。
“互动日记”为每一个学生的习作找到了读者,更好地促进了交流与分享;组内的一些优秀习作,给其他同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日记后面的评论,让学生学会了相互鼓励、相互评价,促进了学生间情感的沟通和共鸣。学生非常珍惜每周一次的展现机会,写日记不再是以前那么痛苦的事情了,相反,有时看到组员对自己的日记评价饱含赞赏的话语,心理美滋滋的,充满了幸福感。想想看,这不正是我想要的吗?真得感谢管建刚老师,感谢《我的作文教学革命》这本书。
当然,这才刚刚开始,在以后的习作教学研究中,管老师的很多做法都值得我去摸索尝试。
2.庄老师:
刚才,樊继华老师结合“微型日记对高年级学生习作的影响”,谈了自己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对于我的个人课题研究来说,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我研究的课题是《低年级写话训练策略的研究》,在课题推进过程中也产生一些困惑:比如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采取的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兴趣不够浓厚。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我也采取多种方法,但效果都不是太好。
读了特级教师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后,我的心中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他的不少做法对我的课题研究起到了启迪作用。作文周报、积分激励、稿费发放、优先卡、才运卡……管老师的心中有数不胜数的“妙招”,每个“妙招”中都蕴含着理念的光泽。他认为,习作训练就要不断变换教学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发表欲。发表就是对话,发表就是倾诉,发表是写作的重要动力!
对于这一点,我深受启发。我采取的做法是,一是模仿星光大道,进行周冠军评比。就是每天上课前5分钟,我选择让3-5个孩子聊聊自己想说的话题。比如说自己开心的事或烦恼的事,并让孩子说说为什么。孩子们是评委,班长根据举手表决情况,给予评分。一周评比一次,分数最高的发放冠军卡。获得冠军卡的学生,可以利用星期天时间把说话内容进行加工,周一经老师修改后,让学生在班级朗读自己的习作,课后把作品张贴在班级佳作园地里,让孩子欣赏。对于落选的学生,可以发放勇气卡给予鼓励。这样落选的孩子不至于自信心得到打击,其他孩子兴趣也被充分激发出来。第二,习作之星评比。在每学期期末,班级都要举行习作比赛,内容以自己亲身经历的或印象深刻的事为主。对成绩优异的20名学生,颁发习作之星获奖证书。这样做学生写话的兴趣充分被调动起来了。一年训练下来,自己确实付出很多,但学生的写话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这是我感到最欣慰的事。
3.苗老师:
刚才樊老师、庄老师生动详实的向我们介绍了自己为提高学生习作能力所做的一些有效的尝试,非常值得我学习。我认为,对学生习作的指导也可以结合阅读教学来渗透。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吸收,读写结合已经收到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我研究的就是《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点的设计与实施研究》,在研究期间,我拜读了丁有宽老师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训练法》一书,书中谈到要整体把握单元教材,确定单元写作重点。要找准文本读写的结合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迁移写作。要进行典型写作技法的单项训练,积累表达的技巧。这些观点都很有借鉴意义,读后受益匪浅。建议你们二位可以读一读!
你们三位老师研究指向的都是习作教学,关注了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写作能力的提升,做了相应的一番思考、阅读与实践,很真实!课题研究就是要这样真抓实干,建议把掌声送给他们!
4.陈老师(插):
主持人,我有话要说-----请讲------(围绕三个课题不谋而合,形成系列,建议可以相互借鉴。)刚才几位语文老师交流得比较热烈,下面我们再听听数学老师的研究情况。阚老师,你是我们学校的“数学教学传奇”,未曾多上一节课,但班级成绩却稳居第一,我们很想知道你是怎样进行课题研究的?
5.阚老师:
我研究的课题是《大班额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研究》。从题目我们可以知道限定“倾听能力”的最最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大班额,另一个是低年级。这也是我确定这个课题的原因。班额过大,是我们学校的现状,每班人数都在70人以上;低年级是训练听、说、读、写等等各种能力的最佳阶段,因为一旦在低年级养成了坏习惯,到了高年级就很难改掉。为此,我确定了这个课题。
课题立项之后,就开始了自己的课题研究。我从中国知网上进行了一下检索:当我输入“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研究”时,一共搜索到了177条结果。当我再加上限定词“大班额”时,没有一条相匹配的文献。所以我就遇到了这样的困惑。当我用上自己积攒了24年的教学经验进行倾听能力的训练时,效果并不是那么明显。比如: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利用这个方法,面对70人左右的班级,只能管住一小会儿,在课堂上往往出现“摁下葫芦起了瓢”的现象。正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我遇到了特级教师汤卫红所写的《倾听数学》这本书。书中的两个观点给我指明了方向:一是持续开展丰富的、有创意的课堂实践活动;二是着重渲染和优化“倾听”的情境。如:汤老师结合数学课堂的特点,开展了听算训练、听写训练、听说训练、听画训练,在丰富的活动中夯实了倾听能力的培养。“情境”二字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尤其重要,在如动画片一样好看又好玩的情境中,学生的倾听能力和倾听习惯自然而然得到了强化。
6.李老师:
是的,阚老师谈到的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确实很重要,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同样也很重要,因为数学本身是一种语言,一种简约的科学语言。国内外都有研究表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数学学习的成绩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去年新学年刚开始,我们六数学科组上“和谐互助课堂”研讨课的时候。我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出一道题目,让学生到黑板上去做,举手比较多。但是,做完了,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学生举手就少了许多。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词不达意,或往往只是用一、两个字、词或公式,干巴巴地回答,有的同学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