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走进新世纪,面对新形势,以x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总结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十五”时期改革和建设的生动实践,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最好印证。发展必须是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一要加快建立新型国民经济统计核算体系,综合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和人文社会指标;二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政绩考核中应当注重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成效,把是否造福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是否对子孙后代负责、对长远发展负责,作为考核评价干部的根本尺度;三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奖惩制度,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干部得到褒奖,使弄虚作假、好大喜功的干部受到惩戒。
发展必须是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成果已公布,这份“家底”既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实力,也让我们看到了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更让我们保持清醒头脑,坚定了我们走科学发展之路的决心。经此次经济普查结果修正后的我国2004年GDP现价总量,比年快报核算数多出2.3万亿元,在世界的位次从第7位变为第6位。但正如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所说,我国GDP总量调整后,2004年人均GDP仍排名世界百位之后,仍只有全球人均GDP的五分之一。
经济普查的结果清楚地表明,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发展中仍面临着十分突出的困难和矛盾。
发展必须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资源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利用,保证人类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要满足人类的需要,也要维护自然界的平衡;要注意人类当前的利益,也要注意人类未来的利益。
“十五”时期我国新增供水能力270亿立方米,17个省区发布了用水定额,颁布实施了部分高耗水行业用水定额,五年间全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了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开展节能降耗,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从今年开始,每年6月底,国家有关部门将向社会公布上一年度各地区万元GDP能耗、万元GDP能耗降低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万元GDP电力消费量指标。
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农业税“十五”期间开始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中国农民人均农业税负担下降近九成,2005年全国农民减轻农业税负担220亿元。
“十五”期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预计达到1.73亿人、1.35亿人、8000万人和4700万人。在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的同时,“十五”期间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收入增长迅速。预计“十五”期末,社会保险基金全年收入总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左右。
初步预测,“十五”期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7%和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年均涨幅控制在1.4%,保持基本稳定;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300多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完成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