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会发言稿:“讲看齐”就要“见行动” 本文关键词:看齐,发言稿,讨论会,学习
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会发言稿:“讲看齐”就要“见行动” 本文简介: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会发言稿:“讲看齐”就要“见行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全面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系统总结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就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作出新的重大部署,对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对统筹推进“
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会发言稿:“讲看齐”就要“见行动” 本文内容:
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会发言稿:“讲看齐”就要“见行动”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全面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系统总结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就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作出新的重大部署,对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本月初省委决定在全省党员干部中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目前,全省各级党的组织都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讨论计划和实施方案,工作布置都很细密,程序都很规范,措施也很具体。但这些仅仅是学习讨论活动的一个序幕,只有把这些计划和方案真正精准落实到位,才是没忘初心,才能把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决策部署变为实际行动,实现省委提出的为坚定不移闯出新路、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坚强保障。
为何要讲看齐
看齐意识,就是要经常主动全面地向四大方面看齐:向党中央看齐、向习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项决策部署看齐,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讲看齐必须从源头“四个意识”说起。当今时代,国内外社会、政党、团体、宗教所呈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纷繁复杂,各类社会思潮风云激荡,人类社会发展的上空既有阳光也有乌云,既有雨露更有雾霾。在这样一个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执政所面临的考验和挑战可想而知,前所未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面对实现“中国梦”的宏大目标,就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必须使得全党进一步学会从政治上认识和分析问题,认清形势、把握大势,顺应时代潮流、推动改革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此,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完整论述“四个意识”,为全面从严治党指明了方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全党同志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全党同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深入贯彻本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至此,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正式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理论创新,是党的建设理论深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党的建设的一个新飞跃。
在“四个意识”当中,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以前曾经提过并已经达成全党的共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在不同时期也曾经提过,但都没有同时提出来,现在与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并列并同时提出,既是十八大以来党治国理政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是党95年来集中统一领导经验的浓缩和提炼。在“四个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看齐意识是保证。只有真正树立自觉坚定而不是形式表面的看齐意识,才能确保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名副其实、不掺水分。党员干部要拥有以身许党许国许民、报党报国报民的气魄和意志,让世界各种势力看到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决心,让全国各族人民对党中央越来越信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来越有信心。
向哪里看齐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正在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面对异常复杂多变的环境和十分艰巨繁重的任务,增强看齐意识,剔除思想杂质、规范党员行动,显得十分必要,看齐正在成为全体党员的“标配”。
增强看齐意识,在全党范围内,就要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经常主动全方位看齐,不断对标对表、校正跟紧。具体来说从三个层面看齐。一是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增强看齐意识,首先必须主动向中央看齐,就是时刻以中央要求和规定作为参照坐标,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执行中央决定不打折扣不跑偏。通俗地讲,就是三个坚决: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这样才能保证政治上站得稳立场,思想上辨得清方向,行动上步调一致。二是向习近平总书记这个“核心”看齐。这是向党中央看齐的一个延伸和具体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上率下、身体力行,在政治定力、担当精神、工作方法、敬业精神上为全党全国树立了榜样。在新的伟大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和全党的核心,并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得以正式提出。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就是要在政治定力上经常主动地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坚持用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做到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向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看齐。看齐不是口号,而是重大政治原则,是党的力量所在、优势所在。向党中央看齐,是事关政治方向的大事,是党性的要求。党章对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都有明确的规定,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方面都有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中央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都有各项决策部署,这些都是必须看齐的内容。
增强看齐意识,在枞阳范围内,就要把在全党范围内的看齐意识落实到枞阳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当中去,凝聚全县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把中央和省委、市委和县委一系列决策部署,转化为建设“四个枞阳”的具体实践,转化为改革创新的思路举措,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当前,特别要紧紧围绕“1.9万贫困人口脱贫、21个贫困村出列”的年度目标,组织落实好“精准扶贫攻坚年”活动目标,使得21个贫困村达到出列标准,6559户、20829名贫困人口如期切实脱贫。
怎样见行动
首先要解决的是“不看齐”。前面已经讲过,讲看齐,不是党员干部个人的小事,而是党性要求。中央要求讲看齐,全体党员都必须不折不扣地去完成,没有特殊、没有例外,不看齐就是违背了中央的精神,就不可能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如何解决?首要的是加强党内监督,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贯要求。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紧密结合,先后制定和修订了廉洁自律准则、党纪处分条例、巡视工作条例、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党组工作条例、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等党内法规,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又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生活监督条例》两部重要党内法规,更进一步把从严治党贯彻到管党治党全过程、落实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因此,对全体党员来说,讲看齐没有特殊没有例外,任何党员在认识上、思想上、行动上的任何“不看齐”,都将毫无例外地受到党纪党规的处置;对各级各类监督主体来说,也将把信任和监督结合起来,认真履行职能,做到监督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
其次要解决“看不到齐”。这是一个连结着“讲看齐”到“能看齐”的一个十分重要环节,但却容易被忽视。就全党来说,讲看起是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项决策部署看齐。也许有党员会说,中央的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榜样对我们基层的党员来说实在是太高大了,看齐的视线太过于遥远了。这种说法咋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而正是这点“似乎”往往会误导我们的方向,必须予以廓清。应该明白,我们党的组织是一个纵向向上的严密体系,向上强调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服从一级、全党服从中央,有着高效连续一贯性的传导机制。按照这个层级体系,基层各级党组织在向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看齐的前提下,必须向上一级党委及其重大决策看齐、向同级党委的主要负责同志看齐。这就要求我们基层各级党委按照中央的要求主动向中央看齐,全县基层各级党组织要主动向县委看齐。而作为基层各级党组织的主要负责同志,更要自觉地在强化党性修养上当好表率,在勇于担当负责上当好表率,只有这样才能为所领导的下级树立看齐的标杆,让身边的党员同志看得到“齐”。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全党都能一眼“看到齐”,最终达到向党中央看齐和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
最后要解决的是“看不齐”。必须承认,党员的个体是有差异的,而讲看齐是针对全体党员整体性要求,不能因为少数党员的后进使得整个队伍看不齐。前些年治党失之于“宽松软”,有的党员律己不严,严重损害了政治生态。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党的组织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既要全方位使劲,也需要重点发力,找准着力点。这个着力点就是要注重抓好党员的思想教育。党员干部队伍过硬,首先是思想素质过硬。要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全体党员明白什么必须牢牢坚守,什么必须坚决摒弃,切实把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树立起来,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新的长征路。要通过思想教育,引导全体党员时刻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因此,全体党员有责任、各级党组织有义务,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一个党员的具体行动上,同心同向、齐步向前,按照县委的要求,敢于改革创新,敢于迎难而上,为加速融入新铜陵、加快建设四个枞阳,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