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新认识教育本质是搞好教育的基础
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时代发展到今天,关注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对学校的教育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教育的很多新问题又摆在我们面前,社会对学校的教育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家长和学生对老师的个人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也就是说,关心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关心教育问题的层次越来越高。我们感到,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重了,使命感更强了。我们应该站在时代的前沿思考教育问题,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立在较高的层次上来认识教育问题,了解学生成长要最需要怎么样的教育方法?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自己在这个特殊时代要肩负的重大责任。
我们应该首先明确教育的使命和先进的教育方式。教育的使命是什么?教育的使命在于人的完成。除了知识的传授、德性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之外,还有审美品格的培养。关于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强调新课改的现阶段往往容易出现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成“迎合”学生,而走向另一个极端。迎合的结果是使学生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甚至于减低水平,而不能够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教育应该注重引导,还要带有一些强制性和严格的规范化,永远不要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对于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提升而言的。那么,德性的培养要有一整套规范,让受教育者明确的遵守,而最重要的是通过示范来引领,而不是仅仅靠说教。过去的实践,我们在德性培养方面的问题就在于过多的说教。
下面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从事教育工作?我们在干一些什么?我们要坚守什么?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能舍弃什么?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作为一个从事崇高的教育事业的人民教师,这是一个基本问题,一定要不断地追问自己,要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如果你能够感受到教书育人给你带来的快乐,对教育工作的兴趣一直不减,而且还努力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那么,用不了多久,你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其实有了这样的体验过程,你已经成功了,你就会更加自信,你一定会得到学生的普遍爱戴,你一定会感到无比快乐。对于这样的人,大家会羡慕你,要祝贺你,更会尊敬你。如果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不求上进,得过且过,经不住现实生活的各种诱惑,常常心猿意马,那么,你就永远只能够是一个普通的教书匠,不可能有任何成就感,当然就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好教师,也不会得到学生的普遍尊敬,更不可能从中得到快乐和幸福,你的生活质量就会很低很低。这样的人,我就建议你赶快改行,因为这样下去,你不但会耽误自己一辈子,还会耽误很多孩子的前程。如果你既没有本事改行,又没有勇气改过,继续误人又误己的话,那么,、大家都会可怜你,会鄙视你,更会憎恨你。
如果大家都有这样的认识,就能够有比较高的境界。这样学校的工作就会很顺利,不需要很多的规章制度,不需要很多的督导检查,全凭所有同志发自内心的努力,心情愉快的工作,多了一份淡定,少了一份世俗;多了一份阳光,少了一份灰暗;多了一份自觉,少了一份无奈;多一份坦然,少一份内疚;人人充满了幸福感,个个充满了自信心,这就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
上一学期,我们学校提出了四项工作目标,经过一学期大家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着的成绩。这一学期,高标准的完成四项工作目标还是我们这一学期的工作目标。一、“三风”建设;二、新课改;三、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新教师培养。具体怎么样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不多说什么,我只是想从人的素质方面向广大教职员工提出一些刚性的要求。
二、学生健康成长是每一个老师的神圣使命
我们为什么要从事教育工作的追问,自然就产生第一个问题:老师的神圣使命是什么?回答应该是肯定的,那就是保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就是每一个老师的神圣使命。我们学校教育任务就是伴随着十二三岁的孩子到十xxx岁的孩子的健康成长。这一个年龄段的孩子是成长最活跃最关键的阶段,也是可塑性最大的年龄段,教育任务最繁重,教育责任也最大。孩子未来的成功往往就得益于这一阶段的良好的教育,反之亦然。
呵护每一个生命体,研究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研究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规律,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这不是批量生产,也不是一对多的普遍号召,而是一一对应的生命对话,一对一的心灵呼应,一一对应的阳光雨露沐浴和吸收消化。
我们学校从去年秋学期制定的四项工作任务的第一项就是建设全县、全市乃至于全省第一流的“三风”。经过半年的大家齐心协力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达成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育孩子的第一要务就是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已经抓住了这个重中之重的工作,但做得还远远不够。做好这一项工作要有目标、有激情、有底气、有智慧、有恒心。
有目标,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否则就会陷于盲目。教育孩子更加需要明确的目标,总体上,我们是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优秀的、广泛的人才。具体的,对于每一个孩子我们都要量身定做,制定不同的目标。在准确的深刻的了解孩子身上的潜质和先天的素质,和孩子、家长一起商量制定培养目标,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根据其发展水平,不断的修正目标,从而在某一阶段让孩子胸中都有明确的目标,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目标一致,并且能够共同的始终的瞄准目标努力奋斗,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较高境界。
有激情,这是我们干事业、做工作的基础和动力,没有激情做任何事情就不会产生强大的动力,没有了强大的动力,也就做不好任何事情。这种激情是发自内心的,它起源于理想,得益于精神,有助于事业。萎靡不振、意志消沉、满足现状、不求上进、未老先衰等都是没有理想、缺乏激情、精神颓废、不能独立、丧失自信的表现。大处说,对事业不利,还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小处说,对身体有害,还会影响到自己孩子的发展。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一些人,年纪轻轻就缺乏朝气,没有激情,对社会无益,对他人无助,对自己有害。没有激情,没有朝气,萎靡不振这是一种情绪的毛病,是会复制的,也是可以传染的,作为一个为人师表的教师来说,这样的弱点或者说毛病是不能容忍的。
有底气,就是自己要在各方面过得硬,堪为师表。做一个教师,就要是一个严父性格和慈母情怀完美的结合体,就要是一个道德高尚和业务精湛能干的多面手,就要是一个和蔼可亲和坚持原则敬业的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是不能够有一点点恶习的,没有了恶习就有了底气。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修养,积极的思考新问题,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