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海二小二(3)班家长会说话稿
班主任:z
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晚上好!
首先对大家从百忙中抽出时间参加我们的家长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关心教育,支持学校工作的行动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恳请大家对学校的管理、建设、教育、教学等各方面提出宝贵的意见。说实在的,孩子的教育一直都是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把孩子培养成材也是我们家长和学校的共同责任,共同的愿望。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会给我们带来成功的喜悦。现在我就二年级一些教育教学情况和自己的几点想法和大家交流,欢迎批评指正。
首先讲讲二年级孩子的特点
首先是产生厌倦感:孩子进入二年级了,对学校环境和老师都比较熟悉,对每天的上课、下课、放学回家做作业,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了,有的孩子就会产生厌倦,于是就有上课不专心听课的、爱说无关课堂学习内容的话,不爱动脑子思考分析问题,不爱主动举手发言,不完成作业,思想懒惰,依赖性强,稍有困难就依赖老师依赖家长的等等现象。
其次是二年级很多孩子丢三落四。如铅笔、课本、练习册、雨伞、校服等等。许多家长往往对孩子丢三拉四的习惯无所谓,其实这个习惯渗透到学习中,可能会影响思维的严密性。
再者是调皮不听父母的话了。经过一年的在校的学习生活,身体、思想等方面都成长了,孩子胆子也大了,开始调皮了,有的孩子会跟父母狡辩了,有的开始有点不听父母的话了,在学校也经常闹点小事(尤其是男孩子),这些都是孩子成长必然现象,不是什么坏事,关键是此时我们怎么引导的问题。
再说学习内容上的特点:
如果说一年级语文的学习重点是识字,那我们二年级的学习重点就是阅读,在老师带领下的课内精读,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数学呢肯定是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增加难度。
因此就以上特点我想与各位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几种方法:
一、探讨孩子品德意志方面的培养教育
第一是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健康、乐观、讲理的好孩子。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心理学家讲:1)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便学会谴责;2)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便学会好斗;3)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便学会自信;4)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便学会喜欢别人;5)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会觉得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这里的好并不是指富裕的家庭环境,而是指家风好。这里的好孩子不等同“听话”的孩子。我们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作一个孩子的优点。但是我们希望的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而是要他们成为健康、乐观、讲理的孩子。听话的孩子可能只是盲从,而不见得懂道理。讲理的孩子会在你有理时听话。那才是我们所要的,我们要培养的是理智讲理的孩子。
家庭环境从孩子一出生就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品德的形成。好的环境使孩子能保证健康成长。有些孩子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如:任性、易发脾气、激动、挑吃挑穿、不爱惜东西,生活自理能力差、不合群、不关心他人、妒忌心重,自我为中心,自卑等等。我想比较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平时要教育孩子爱劳动,讲文明,尊敬长辈,待人有礼。教育孩子该做的事,自己首先做好,以身作则的教育魅力是巨大的。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把孩子培养成健康、理智、乐观
第二是培养孩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每个人的成功与失败无不渗透着习惯的影子!在西方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思想引导行为,行为变成习惯,习惯塑造品格,品格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不良的习惯不知不觉中害孩子一辈子!所以少年儿童的教育实质上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我们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二年级是个很好的时机,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教育阶段。
在家里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服务意识。整理自己的书包、上学放学要自己背书包,培养劳动习惯,消除孩子的依赖性。结合学校教育内容让孩子在家也接受到相同的教育,比如:按时上学、遵守纪律、与同学和睦相处、乐于助人、文明有礼、诚实守信、认真学习、上课专心、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节约用水、用电,随手关水关灯,爱惜学习用品,讲卫生不乱扔果皮纸屑等等,只有家校教育能同步、能默契,孩子的行为习惯才能养成。
另外请家长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孩子可以通过活动学到如何与人合作呀,可以增强孩子的荣誉感,锻炼孩子的胆量,增强自信心,可以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
第三培养孩子的进取心
现在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都被家长安排得妥妥贴贴,根本用不着自己去努力,去进取。久而久之。很容易使一些孩子缺乏进取心,丧失基本生活的能力。
其实,家长也不可忽视培养孩子的进取心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肯定孩子的才能,如孩子确认要干某件事时,做家长的应给予支持肯定,相信孩子的才能,并鼓励说:“你行,你真行。”这样,孩子会倍受鼓舞,努力进取的决心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