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5日电题:有的超级火,有的境况艰——职业院校云泥之别呼唤改善供给
新华社记者谢樱、郑生竹、郑天虹、潘晔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推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着墨较多。全国两会后,教育部就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新政举措。记者昨日在制造业大省武汉、江苏、广东等地调研发现,一方面,火爆的职业教育学校招生分数线年年下降,学生成了用人单位争相争夺的“香饽饽”;另一方面,冷清的学校就连招生都成了难题,生存难以为继。职校“冰火两重天”的态势日渐显著,亟待整合资源,改善供给。
火爆:录取分数线年年下降,就业率居高不下
大一还没写完,整个班的教师就被企业“一抢而空”。湖南安全科技职业学校民爆工程安全管控专业于每年开设,全班共有41名学生。今年3月,除3名企业委培生外,其余38名学生均签署了三方就业协议。
“学院录取控制线每月维持20分以上的增速,专业基本上都是‘订单式’培养,企业不早预定肯定招不到人。”湖南安全科技职业学校校长郭超说。
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一个占地2200平方米的实训中心里,智能制造加工线上红色的机械手指正在工作着,操作队员、学生站在生产线外,通过大屏幕监控生产过程。“企业把车间直接搬进了校园,让师生在真实的制造环境大学习掌握最先进的科技。”湖南工业学院对外合作交流处处长伍俊辉说。
校企密切合作下,一大批职业高校形成了传统鲜明的专业群,订单班也作为普遍的培养体系。在北京铁道职业技术大学,每年订单班录取人数均占招生计划的50%以上。今年,学院计划录取3350人,“订单生”超过1800人。由于企业需求旺盛,毕业生入职起薪待遇较高,平均工资超过4632元,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准。
上了二本线,不读高中读大学的师生也在下降。2018年天津工业学院招生的教师中,高考分数超过三本线的有317人。
记者调研发现,有的学校教师近年就业率居高不下,甚至反超本科高校。广东省大专学校结业生总体就业率连续多年超过98%,中职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
冷清:招生“吃不饱”,生存成问题
在一些职校火爆的同时,却有一些职校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尽管招生分数线一再降低,多次补录征集志愿,仍然遭遇生源危机。
因为办学经费与教师人数挂钩,许多学校在招生上仍旧不敢松懈。“学校招生人员连轴转赶场子参与招生会,每年招生成本不下百万元。3月还要开始建立招生计划,‘五一’之后还要到各学校宣传,直至8月份学生报到。一次招生需要花费近半年的时间,招生成了‘老大难’的难题。”一位职院工作人员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