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
有些人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触:时代发展了,人与人的距离也似乎越来越远了。人们的心慢慢变硬了,变冷漠了,变贪婪了。《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那么如何恢复人类自身的本性呢,我认为,那就需要我们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它是人类心灵的净化器。
荀子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强调的就是人们要布施行善,多给予,少掠取。心灵富足的人必会爱人,因为爱就是给予,爱就是富足,爱就是宽广,爱就是一切。而仁爱之心则源于对他人心存感激。得到他人的帮助时,心存感激,就会让你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心存感激,就会让你想起往日他对你的帮助,从而轻易的化解了心灵的隔阂。宽容他人,升华自己的灵魂。
曾听说《乞丐与路人》的故事:乞丐在路边行乞,看到一路人便说:“你能不能给我一百元钱。”路人说:“可我只有八十元。”乞丐却说:“那你就欠我二十元吧!”也许你会觉得乞丐可笑,可是你不觉得这种人在生活中很多吗?有些人总认为是上苍欠他的,老觉得老天爷给的不够多,不够好,贪婪之欲早已取代了感恩之心。
我很喜欢这样一句话:“人活着一天,就是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自己没有鞋子穿时,我发现有人没有脚。”是啊,我们对自己所拥有的应该倍加珍视并心存感激。对生活常怀感激,因为它是证明我们活着的依据。感激是生活的充要条件,如果你富有,就应感激没有遭遇不幸;如果你贫穷,你应感激你还拥有健康的身体,革命的本钱;如果你失败了,应感激你离成功更近了。对生活心存感激,就不会有太多的抱怨,世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事,许多事往往都是双刃剑,若只看到刀刃的一面,受伤的永远是自己。
常怀感激,就如心中点燃一盏灯,足以温暖冰冷的心灵,足以洞穿沉寂的黑暗。爱因斯坦有这样一盏灯,所以在他的获奖感言中提了这个又提那个,却唯独没有自己;苏轼也有这样一盏灯,所以就算被贬之后也能在自然中逍遥,在生活中不败。
我们要时常学会感激,心存感激。我们最应该感激的人便是我们的父母。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没有什么礼物比这更贵重了,他们更不辞劳苦,为我们的衣食住行而奔波忙碌。当你毫无顾忌地大肆挥霍的时候,可曾想过你的父母正在流着血汗辛苦的挣钱。假如你曾意识到这一点,试问你又有什么理由去埋怨父母,埋怨他们让你吃不好,穿不好呢?要记住,学校是一个学习的地方,是一个你获得知识的园地,不是一个盲目攀比的地方。也许我们现在无法给父母物质上的回报,可是你有没有发现我们每一次小小的进步,取得的每一次成绩,都会让父母那布满皱纹、饱经沧桑的脸上绽放出最舒心的微笑。所以,同学们,特别是高三的同学,行动起来吧,在剩下的60多天中,好好努力,冲刺高考,不要让自己将来有任何遗憾,用高考的成绩单来回报你们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