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反思 >> 优秀教案 内容页

大班音乐:《木瓜恰恰恰》教案及说课稿

文章来源学科吧www.
xueke8.com

大班音乐《木瓜恰恰恰》教案及说课稿
一、回音游戏(5分钟)
1、导入:今天这节音乐课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去旅行!跟音乐走一走,音乐会把我们带到哪里?(跟着《郊游》音乐走一走)
2、我们来到了一座大山面前。如果这时对着大山大声喊,对面会传来什么声音?生回答
3、请一名生试一试,其余生作回声
4、韦老师也想跟同学们玩一玩。我这里有四句旋律,韦老师每唱完一句,同学们把每一乐句的最后三个音符唱出来。师生回音游戏
小结:让我们继续跟着音乐去旅行,跟着音乐走一走,拍一拍,音乐会把我们带到哪里?
二、水果驿站(8分钟)
1、我们来到了水果摊,这里的水果多不多啊?你平时最喜欢吃哪些水果?生回答
2、韦老师这里有一些水果图片,一起来看看(分别认一认)这些水果产自阳光充足,天气炎热的热带地区。
3、这些热带水果成熟之后,就会被运到水果店里卖给顾客。要把顾客吸引过来,你有什么好办法?生说,师补充:我们还可以大声叫卖水果,吸引客人来买。我们一起来大声喊出这些水果的名字,体验一下叫卖的感觉。
4、听韦老师的吆喝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师吆喝,生听后说)师补充:第三个字气息比较长,
5、出示节奏讲解附点节奏,跟师念节奏
6、我们用这样的节奏一块来吆喝
三、学习歌曲(20分钟)
1、韦老师这里有一首表现卖水果的歌曲。一起来感受歌曲的情绪怎么样?歌中每句之后,加入了什么声音?听后生说“恰恰恰”
2、这里的水果卖得怎么样?从哪些歌词看出来的?课件出示歌词,自由读一读歌词,请个别生说。
这里的木瓜味道怎么样?从哪些歌词看出来的?个别生说
3、再听歌曲,对口型,注意听歌词的节奏。听后引导生有节奏地读词,再跟着伴奏音乐读词两段,师读“恰恰恰”
4、出示词谱,揭题,再听歌曲跟着音乐默唱一遍
5、跟琴轻声慢唱(不加恰恰恰),提出唱时遇到的问题,一起唱好
6、听前奏有几拍,加入前奏完整唱。
7、加速唱,跟音乐唱
8、分形式唱词与“恰恰恰”,由生制定。
在恰恰恰处加入自己创造的动作,表现出自己高兴的情绪,加入串铃、碰铃、双响筒、木鱼(视情况而定)
9、跟音乐伴奏完整表现
四、拓展——“恰恰舞”(5分钟)
1、这首歌中加入了“恰恰恰”,使歌曲情绪更加欢快热烈了。你知道“恰恰恰”和什么有关吗?生回答,
师补充,恰恰舞是拉丁舞的一种,它的节奏特点是慢慢快快快,以胯部的扭动带动全身的舞蹈。我们班有的同学学过恰恰舞,愿意展示一下吗?
2、欣赏一段恰恰舞
3、你觉得恰恰舞给你感觉怎样?
五、结束部分(2分钟)
1、恰恰舞欢快而又热情。刚才我们学习的《木瓜恰恰恰》具有浓郁的恰恰舞曲风格,热烈而又欢快。你知道《木瓜恰恰恰》这首歌来自于哪个国家吗?
揭示国家
2、师简介印尼的地理位置,下面我们要跟着音乐去印度尼西亚旅行喽。
一起来听一首好听的印度尼西亚民歌《心恋》
小结下课

《木瓜恰恰恰》说课
教学目标:
1、体会歌曲《木瓜恰恰恰》表现的叫卖场景,感受歌曲欢快热情的情绪及其浓郁的舞曲风格。
2、了解并感受恰恰舞的节奏特点及舞曲风格。体会歌曲鲜明的节奏特点,能熟练演唱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
3、感受印尼美丽风光,拓展欣赏印尼民歌《心恋》,体会音乐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弱起开头的演唱及十六分音符的吐字。
难点突破及教学方法设计:
1、通过音乐旅行的方式创设游戏情境。
我通过《郊游》带生到了一座大山脚下。通过回声游戏过渡到回音游戏。在回音游戏中,我把《木瓜恰恰恰》四句旋律设定为游戏内容,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完成。师每唱完一句,生跟在后面唱出旋律的最后三个音作为回音。在游戏过程中,四句歌曲的旋律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印记,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初步的准备。
2、通过音乐旅行的方式创设生活情境。
我通过《木瓜恰恰恰》的伴奏音乐带生到了一个水果摊前。学生对于水果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我出示了歌词中的几种水果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说说水果的名字。师适时作出补充。之后我提出了问题:如果你是这个水果店的老板,你用什么办法吸引顾客来买你的水果?这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各种办法都进行着。这时教师会有选择性地选取其中关于吆喝的回答作进一步延伸。听听老板的叫卖声。教师来扮演老板,用歌曲中的节奏进行吆喝,让学生发现特别之处在于有的字拉得很长。这样的教学方式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收到很好的效果。
3、直观地呈现歌词的节奏,减低学唱难度。
歌曲中的四个乐句用的是同一种节奏。学生看歌词时不太方便。为此,我设计了单独的歌词认读环节,把歌词按照节奏的疏密呈现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减小学习的难度。
经过以上环节的铺垫,学生很轻松地学会了歌曲的演唱。整节课的学习气氛很浓,最后的完整演唱环节达到了高潮。最后的印尼风光的欣赏以及印尼民歌的欣赏更让学生意犹未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文章来源学科吧www.
xueke8.com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