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反思 >> 优秀教案 内容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蜜蜂》案例分析与反思

10月,我给孩子们上了《蜜蜂》一课,感触颇多。下面,我就对本节课进行分析,希望自己能通过这节课,有所进步、成长。
一、课堂片段呈现
当学生对课文内容大致掌握后,我让学生说读完后对法布尔的感受时,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你们可以去看看课文,看看法布尔的一些小细节,如从他设计的试验步骤来看,他是怎样的人?(有个别学生跃跃欲试。)
师:你们再去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两三分钟,气氛比较热烈。)
生1:我觉得法布尔爷爷考虑的很周密。
生2:我觉得他做事很认真。
师:你们看,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试验呀?
生:他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师:从这里可以看出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
(生支支吾吾)
师:可以看出法布尔是个热爱科学的人。在做试验的过程中,他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师:这又可以看出法布尔怎么样?
生:爱思考,勤动脑。
师:法布尔最后说结果时骗人了吗?
生:没有。
师:可以看出他怎样?
生:对待科学实事求是。
师:对呀,这是一种多么严谨的态度呀。
二、分析
误区一:把过多的“牵拉”当成是引导学生说、悟,(教法偏离)。
当学生一而再,再而三不能够说出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时,我一直不太放心,怕时间来不及了,就急着代学生说出预想的答案。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有依赖心理,不会说的就等着让老师去说吧。
误区二:没有通过生本教学模式突破难点。(难点未突破)
学生还未说出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我就急着让他们去讨论了。这时,学生分工还不时确,讨论目标也不明确,内容也挺杂的。虽然表面气氛看起来比较热烈,但是实际上实效性并不大。
误区三:把“读”变成“说”。(读得少)
学生感悟文本内容后,没有让他们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读、悟,而且没能留有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弄透。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