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一首钢琴曲。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月光曲》这篇课文,讲的是月光曲谱成的经过。这是一篇文笔优美,充满爱心的文章,教学这篇课文前,我把这首曲子也下载了下来,因为我知道欣赏曲子对理解课文肯定是有帮助的,可是我在犹豫,这首曲子究竟该不该让学生也欣赏一下呢?毕竟他们是聋哑孩子,他们的剩余听力是那样的参差不齐,一直到上课前我都没有拿定主意,就这样,我怀揣着犹豫不定的心走进了教室。
在课上,我跟学生们一起从课文内容,从人物的语言、环境的描写入手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一步一步走进课文,与文章对话,在师生互动中感受阅读的魅力,感受音乐家贝多芬对盲姑娘的爱心。这时,我忽然觉得还是应该把这首名曲让学生来听一听,于是我就很高兴地对大家说,我们也来欣赏一下名曲吧!我尽量大的打开了音量,让剩余听力好的同学尽量听到,我告诉大家要用心听,同时,自己也沉浸在《月光曲》所描述的美妙画面中。不经意间,我发现几个听力好的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通过音乐的起伏马上就联系到了课文中兄妹俩在听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所描述的想象画面,他们的眼睛也闪着亮光,好像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我很兴奋,又很得意,这不就是我所期待的教学效果吗?然而,我眼光一转,又发现听力较弱的学生的表情,眼神是那么的漠然,我说:“你们听到了吗?”他们也说听到了,那你们“从音乐中能感受到课文中所描述的月亮升起,越升越高,月光照耀的画面吗?”他们茫然地摇摇头,“没有,只能听到有声音,听不清是什么?”那一刻,我好难过!音乐是需要丰富的联想的,盲姑娘虽然看不到,但是她能听懂贝多芬的曲子,并能通过曲子去联想,而我的学生……是呀!听不到声音怎么能理解音乐,怎么能引起共鸣?我发现让这些孩子来听《月光曲》,对他们来说真的很残酷,他们能看到的《月光曲》就是一些五线谱的符号,而声音,那美妙的声音,他们一点也感受不到。于是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我尽量通过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曲子的美妙,让学生用心去感受贝多芬的爱心。虽然在知识层面上我是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而名曲欣赏却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