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钱学森》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
《钱学森》教后反思
《钱学森》在之前就听别人上过公开课,总觉得缺点人物的形象过于高大,高大到钱学森成了一个圣人,而学生在的语言只是对教师语言的一种补充,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学生深层次的感悟很少。于是自己也想尝试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学区比赛开始,到参加常州市的比赛,前后一共上了六遍,其中凝结了很多文小老师的智慧,一次次的调整,一遍遍的完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但每一次试上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爱国其实是一很空洞的字眼,如何让学生走进一个伟人的内心,最后我把着眼点放在在了人物朴素的语言上,以此为辐射点,通过教师课外材料的补充,一步步将人物的形象丰满化。
本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以及发射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爱国的高尚情怀。课文语言简洁、朴素。通过人物的语言,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了钱学森思念祖国,拳拳报国之心。我当时的设计思路是着重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体会钱学森思念祖国、拳拳报国之心,然后通过朗读把语言内化为情感,以“读”为载体,感受人物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走进文本,与人物产生共鸣。
一、抓关键语句,以情贯穿
我觉得一篇文章最忌讳的就是支离破碎的分析,教学时,我没有一段一段地教,而是抓住“爱国”这一中心,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感受到钱学森对祖国的爱国之情。学生在一遍一遍诵读,一次一次自主表达中,不由自主地接受了语言,走进了文本,更一步步体验文中的情感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