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课后反思
《苏武牧羊》记叙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利诱、威逼、折磨依然心向祖国毫不动摇的故事,赞颂了苏武的民族气节以及爱国热情。
教学时,我将内容的概括作为书面预习要求。有了课前的准备,学生基本能概括清楚,且节省了不少时间。口头与书面的预习相结合,能够提高预习的效率,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本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来体会人物思想品格。在重点环节的学习时,我始终为突破这个难点而设计了一系列的方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很快地找到了重点句子,然后找出关键词语,联系具体语境,或设身处地想一想,或演一演,最后通过有感情地读一读,学生能体会到苏武宁死不屈民族气节。在教学“荒漠牧羊”一段时,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苏武所处条件之艰苦,我将苏武在荒漠中牧羊的一张图片扫描进了多媒体课件。并且,在放映图片的同时,我还配了一段凛冽的风声,那呼啸的风声很快就将学生带入了北海那荒无人烟、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中。望着那插图,听着那风声,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课文中所写的那句话:“饿了,他就挖野菜逮野兔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学生甚至还补充了很多课本上所没有的内容:饿了,苏武就啃树皮、嚼草根,甚至挖老鼠洞内的草籽充饥……学生被苏武顽强忍受着种种折磨的坚强意志所深深地感动。有的学生甚至热泪盈眶。在此基础上,我总结到:你感受到了吗?苏武抽刀自尽令人敬,痛斥卫律令人赞,而19年来能日日忍受折磨更是令人佩服、令人感动。使学生领悟到死并不难,难的是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生存,那一定要有一种坚定的信念,苏武正是把祖国放在心中,坚信自己能回到祖国,所以他能忍受19年的折磨,可见荒漠牧羊是课文的高潮,同时也给质疑课题为何为苏武牧羊的同学一个满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