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乘法 2.有多少名观众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能对不同的数据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在设计时重点关注以下两方面:
1.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
实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命。从估计杯子中的豆子数量和学校的学生人数的活动入手,降低估算难度,讨论需要获取的信息,引导学生对估算方法进行思考。利用体育场、报纸、营业额、语文教材字数等不同素材,让学生在不同的数据环境中经历不同的估算过程,体验不同的估算方法。通过对学习材料的有机整合,凸显课堂教学主线,体现教学的实效性。
2.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在估算中,算法的多样性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素材。为此,在教学中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对算法的多样性进行探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条理性、严谨性,在归纳整理中提高学生思维的组织性、深刻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装有豆子的杯子(1个满杯,1个半杯)
学生准备 报纸
教学过程
⊙创设活动情境,导入新课
1.活动一:估计杯子中的豆子数量。
(1)初估:教师第一次拿出一杯豆子(满杯),让学生估计有多少粒?
(生估计出一杯豆子可能的结果有200粒、500粒……)
(2)再估:教师第二次拿出半杯豆子,并在杯子上注明400粒豆子,引导学生观察后,再次估计第一次拿出的一杯豆子有多少粒。
(学生估计出一杯豆子约有800粒)
(3)讨论:这一回你为什么一下就估计出来了?
(学生交流想法,教师板书:2个半杯豆子→一杯豆子)
2.活动二:估计全校的学生人数。
(1)(提问:我们班有多少人?你能估计出我们学校一共有多少人吗?
(学生独立思考)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大多数学生都会得出需要知道平均每个班有多少人和全校有多少个班这两个信息,然后利用乘法来解决问题。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用到估算。之前我们已经掌握了很多估算方法,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有关乘法估算的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估计两个贴近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中的数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估算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进而使每位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之中。
⊙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1.反思估算过程,启迪思路。
师:刚才的两个活动都提到了估算,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呢?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进行汇报。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明确:都是把一个大的整体分成几部分,先估算出一部分的数量是多少,再估算整体的数量。
2.迁移方法,估算体育场的人数。
(1)迁移方法。(课件出示教材33页情境图)
师:这是一个体育场,大家有什么感觉?估计一下,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
可能有的同学会随意估出一个数值,有的同学摇头表示无法估计。
师:大家能不能从前面估计全校的学生人数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想办法让我们估计的数值更合理些呢?
(学生思考后汇报)
预设
生1:整个看台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如果知道每个方位的人数,用加法就能估算出体育场能容纳的观众人数。
生2:整个体育场被分成多个看台,如果知道一个看台的人数和看台数,用乘法也能估算出体育场能容纳的观众人数。
(2)给出看台数据,进行估算。
①估算一个看台的人数。(课件出示教材33页中间的插图)
师:这是体育场其中的一个看台,这个看台大约有多少名观众?
②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议一议:怎样估算一个看台大约有多少名观众?
小组内交流,然后进行汇报。
预设
生1:将看台座位分成大致相等的3份,其中1份大约有60名观众,所以估计这个看台大约有180名观众。
生2:看台每一排大约有20名观众,共有8排,所以估计这个看台大约有160名观众。
③估算体育场能容纳的观众人数。
师:可以用什么样的算式表示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
(学生独立列式)
师:你能估算出这个乘法算式的结果吗?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汇报。
④小结。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估算时,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成与之相近的整十、整百的数,这样方便计算。
3.课堂活动。
师:你能估计出这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是多少吗?(出示报纸)
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估算方法,然后进行交流,集体订正。
方法一:可以将报纸折一折,分成字数大致相等的几部分,先估计出一部分的字数,再用乘法算出整个版面的字数。
方法二:也可以先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再与总行数相乘得到整个版面的字数。
北师大,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