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里程表(二)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经验和用减法解决问题的知识基础,只要学生能理解题意,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所以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对题意的理解。
三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还不是很丰富,出租车里程表对于多数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因此理解题意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读懂里程表,理解每个数据的含意,然后再通过画图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最终实现解决问题的目标。
2.关注学生的交流学习。
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多次安排学生讨论交流,有助于学生之间分享思考的成果,发现他人的长处,体会不同的思考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出租车里程表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是怎样解决有关里程表的问题的?
引导学生回忆学习“里程表(一)”这一节课的经过,回忆利用路线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设计意图:学习新课之前,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相关内容及学习过程,一方面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本节课的学习作铺垫,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回顾反思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
⊙合作交流,学习新知
1.观察里程表,获取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教材26页的情境图。
师: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读题,说一说从里程表中了解到的信息。
预设
生1:从星期一到星期五,里程表中的数逐渐变大。
生2:里程表中的数表示的是这辆车每天收车时行驶过的总里程数,既包括当天行驶的里程,也包括以前行驶的里程。
生3:比如160不仅包括星期一这天行驶的里程,还包括之前行驶的35千米。
2.观察线段图,理解题意。
(1)出示淘气根据题意画出的线段图,提问:你看懂了吗?与同伴说一说。
学生讨论交流,与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2)集体交流,理解线段图。
师:线段图的起点是几?表示什么意思?哪一段表示的是星期一行驶的里程?160千米表示什么意思?星期一实际上行驶了多少千米?
预设
生1:线段图的起点是35千米,35千米表示的是星期一之前车所行驶的里程。
生2:35千米到160千米这一段表示的是星期一的里程,160千米既包括星期一之前行驶的里程35千米,也包括星期一当天行驶的里程。
生3:星期一实际上行驶的里程应该是160千米与35千米的差。
师:555千米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星期三实际上行驶了多少千米?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边看图边回答。明确555千米与350千米的差是星期三实际行驶的里程。
师:你能再选择一个数据说出它所表示的意义吗?你还能算出哪天实际行驶的里程?
学生任选一个数据说出它所表示的意义,再算一算这一天的实际行驶里程。
(3)画一画,用示意图表示数量关系。
请学生仿照淘气所画的示意图画一画,进一步明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3.小结计算每天行驶的里程的方法。
师:我们刚才是怎样求出某一天行驶的里程的?
学生回答后小结: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就是当天行驶的里程。
里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