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反思 >> 优秀教案 内容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七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主要采取动手操作与计算周长紧密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高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1.阅读理解,明确要求。

在组织学生操作探究之前,让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弄清题中的要求和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探究活动,为学生的探究明确了目标。

2.分析解答,指导方法。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明确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后进行操作,提高了探究的有效性。同时,鼓励学生选用不同方法进行探究,或摆或画,帮助学生拓展想象空间,发展空间观念。

3.回顾反思总结规律。

通过课堂活动卡的设计,引导学生观察几个不同图形的长、宽、长与宽的差及周长的变化规律,从而发现并总结出解决此类问题的规律,提高了学生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1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

学生准备 1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方格纸、直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完成学情检测卡,并展示拼图方法和周长计算结果,讨论拼成的图形的区别。

(1)展示拼图方法和周长计算结果。

方法一 

周长:(4+1)×2=10(厘米)

方法二

周长:2×4=8(厘米)


(2)讨论两个图形的区别,全班交流。

区别一 方法一拼成的是长方形,方法二拼成的是正方形。

区别二 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长2厘米。

2.揭示课题:刚才同学们的拼图完成得非常好,周长计算得也十分准确,尤其是我们发现用同样的4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两个图形,不仅形状不同,周长也不同。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如何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拼图、计算周长和比较不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下一步学习新知奠定良好的基础。

⊙阅读理解,明确要求

(课件出示教材86页例5)

1.认真读题,找出题中的数学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2.汇报交流。


数学信息:要用1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拼长方形和正方形。

要解决的问题:怎样拼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分析解答,指导方法

1.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拼一拼,或者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提示:先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再进行操作。

2.课件展示学生的拼图结果,讨论是否还有其他拼法。

拼法一

拼法二

拼法三

(明确没有其他的拼法了)

3.算一算你拼成的图形的周长,然后全班交流。(大屏幕对应每个图形,展示算式)


拼法一 (1+16)×2=34(分米)

拼法二 (2+8)×2=20(分米)

拼法三 4×4=16(分米)

4.组织学生讨论,比较三个图形形状与周长的不同,全班交流。

区别一 第一个图形和第二个图形都是长方形,第三个图形是正方形。

区别二 第一个图形的周长最长,第三个图形的周长最短。


⊙回顾反思,总结规律

1.小组合作,完成课堂活动卡。

2.引导学生从左往右观察课堂活动卡上的数据,思考、讨论,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3.汇报交流。

发现一 这三个图形的长越来越短,宽越来越长。

发现二 长与宽的差越来越小。

发现三 周长也越来越短。

4.总结规律:用相同个数的正方形拼图,拼成图形的长与宽的差越小,周长就越短。

设计意图: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合作交流、比较探究等形式,找到解决“用相同个数的正方形怎样拼图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问题的方法,突破了教学难点。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