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反思 >> 优秀教案 内容页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思维不能“原地踏步”

我们倡导课堂教学的“低负担,高质量”,就是要提高学生学习效度,这里指的学习效度不仅仅指学习的密度,更主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思维度。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提高学生思维训练的质量,使学生在新的思维起点上有所提高,而不能让学生的思维在平淡的课堂中“原地踏步”。
案例:大量计算能替代思维训练吗
内容: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
教室利用超市的购物小票引入新知的探究,包括以下过程:
一、出示购物小票:
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3.66是怎么得来的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列出算式:1.25+2.41=,2.41-1.25=
二、尝试计算。
教师提出:任选一个算式用竖式计算,边做边思考:你是怎样列数是计算的?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计算后,有个别学生出现错误。
三、小组交流。
教师指名板演,并汇报计算的方法。
学生讲得很好:先从百分位加起,百分位上的5加1的6个百分之一,写在百分位上……
师:还有问题吗?
学生提出一些与计算相关的问题。
师:通过计算,小数加减法应注意什么?
生汇报,提出一些应注意的问题。
师:和同桌同学说一说。
四、独立练习。
师:我们做几个练习,想一想都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出示练习题,其中有位数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还有整数加减小数的题目。
学生独立计算。仍然有学生出错。
五、汇报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教师出示两个判断题引导学生巩固计算方法。
再次练习。
课后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上述教学过程比较完整,练习密度也较高,教师采用学生独立尝试、汇报交流、总结方法、练习巩固的教学策略,也注意了学生的独立探究意识的培养。但回味起来总觉得缺少些什么,总感觉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过于平淡,开始出错的学习后仍然出错,这不等于在“原地踏步”吗。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就等于进行了有效的思维训练了吗?
这里缺少的正是学生思维的有效训练。这样的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最常出现,尤其是计算教学,老师们总觉得没有什么可探究的,多做一些题就可以了,题做得多了,学生自然就掌握方法了。但我们应意识到这种思维上的“原地踏步”,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更谈不上高效率了。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教师课前的准备不足,缺少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如在上述教学内容中,学生可能通过看书自学了解一些计算的方法,“照葫芦画瓢”也能算对,我们应考虑学生哪些地方还不清楚,教材内容还需要做那些补充。就内容来讲,教材中安排的是最基本的计算情况,也就是两位小数加、减两位小数,而小数加减法还有一些情况需要教师辅助学生去理解,如一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相加减、加减后末尾是0的等情况。就思维训练来讲,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从知识体系的角度渗透知识整理的意识,这对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是有很重要作用的。
(苗红)我们有的教师进行计算教学时,重法轻理,学生往往是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会的,其结果必然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思维在原地踏步。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支撑是整数加法和小数的意义及组成,教师应“从知识体系的角度渗透知识整理的意识”让学生在明确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这对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是有很重要作用的”。
(王东明)就思维训练来讲,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从知识体系的角度渗透知识整理的意识,这对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是有很重要作用的。这既是引领、又是在提升。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