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反思 >> 优秀教案 内容页

数学教学随笔:先吃透教材,再研究情境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可能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肉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进入具体的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价值和力量。由这个比喻,我们可以感悟到,“教学情境关注的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旧知与新知、背景与知识以及问题与思维的关系和矛盾”。同时,我们还应该弄清楚这样的事实,那就是情境服务于教学,生发于教材,融合于特定的知识内容。这也决定了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必须吃透教材。然而许多教师尚未深切领会这一点,导致所创设的情境偏离了教材,打乱了教材根据学生思维、心理发展的特点所设计的教学环节,造成课堂教学高耗低效。
一位教师在教学《平移与平行》时,用课件演示出汽车急刹车后车轮所留下的两条痕迹,并以此为情境,要求学生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目的是引出“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平行线”的概念。从表面上看,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无可厚非,也合乎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观到概括的教学原则。但是,通过研读教材,我们却会发现教材编写组的专家在编制这一课的时候,并没有对四年级的学生提出能抽象出平行线概念这一要求,而是设置了借助学生平移线状物体(如铅笔、小棒等)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感知、认识平行线的目标要求,突出的是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性理解,并暗含“知识小步子、螺旋式上升”的新课程教学要求。而授课教师却越俎代庖、擅作主张,进行了不应有的深化,不但客观上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还降低了教学效率。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