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市六年级数学期末质量抽测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题:在长方形中用阴影表示出1/51/2。笔者所在学校200多个学生,该题错误率为41%。这一数据引发了我校教师的深思。
试想,若将题目换成“1/51/2表示”的话,其错误率会有多少?实际上,这两道题都考查了“分数乘法的意义”,为什么正确率会有如此大的差别?个中原因只有我们教师心知肚明。
“1/51/2表示”这样的题目,其实是一道固定格式的题目,只要学生简单记住“分数乘法的意义”即可应付,而且保证管用。不客气地说,这是“死”的考法,光停留在字面的记忆上,无形中也引导着一线教师将知识教“死”。但上述试题显然没有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做”数学。它考查了学生对“分数乘法的意义”究竟理解到什么程度,并考查了学生能否将内化的知识借助图形外化出来。试想,如果学生只会说“1/51/2表示”而不会在长方形中“用阴影表示出1/51/2”,我们总不能认为学生已透彻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了吧。
无独有偶,在学习完“圆”这一单元知识后,进行了一次练习,笔者仔细分析了几个平行班级的试卷:单独计算一个给定圆(如半径5厘米、直径6分米……)的面积时,基本看不出差别,但在一道应用题的考查上却出现了明显差异。题目是这样的:把一个圆形纸片剪开,拼成一个宽等于半径,面积不变的近似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3.14厘米,圆的面积是多少?从学生答题的情况,我们不难看出老师课堂教学的情况,有的班学生应对自如,这说明学生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来龙去脉很清楚,知道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宽分别意味着什么,而对这题存在问题的班级就有死记公式的嫌疑,学生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不够清晰,这让我们感到很担忧。
众所周知,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如此看来,这些试题不但折射出了不同教师对于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同时,它更向我们的教师发出这样的信号:数学教学应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惟有如此,学生才能在习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取一些对其今后学习、工作有用的东西,诸如数学思考方法、数学思想等。而这,才是我们真正期待的,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