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教学中的教材编排,几乎都少不了改错题的出现。这也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一种体现,但是如何利用好改错题以更好的为有效课堂服务,也是值得深究的问题。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更多的老师还是比较习惯于运用现成的材料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可能造成的结果就是与本班学生实际的不相符。经常会出现教材中的错例实际上在本班没有出现,而教材中没有出现的错例却是本班典型错例的现象。
例如,在上述课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教师提供教材中编制的错例让学生进行改错,这两个问题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但是学生在计算6241和1372的时候都在计算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时出现了问题。在竖式中学生的结算结果是624=32,137=721。后来教师让学生先单独计算624和137,又无一例外都是正确的。因此,在处理教材中的错例时,我们可以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运用错例更为有效。
在这里,我觉得关键点就是要注重“班本资源”的开发。要善于发现自己班级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例,这里需要教师有机的安排学生独立计算的机会,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巡视,摘录具有典型性的错例,引导学生共同观察分析:这样想是否正确?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的教学实施,能将课堂教学的时间用在刀口上。教师需要养成及时摘录班级典型错例,根据自己班级中学生的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的教学习惯,积累丰富的具有班级特色的资料,这样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