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反思 >> 优秀教案 内容页

教学随笔:情境创设,你追求什么?

最佳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促使和引导学生积极置身于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成为一线教师投身课改努力追求的潮流与时尚。就在对“情境创设”必要性和功效性达成共识的今天,教师们孜孜不倦追求的实质更应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一、如何理解“情境”的内涵和实际意义?
一提起“情境”,许多教师马上就与多媒体课件联系起来,似乎“情境”是
多媒体的代名词。殊不知,在大量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创设情境的同时,教师对“情境”一词理解产生了偏差。
比如,在《除数是小数除法》计算教学中,教师新课伊始就出示“2.4÷0.12”直奔主题,在教师“你能尝试自己解决吗?”“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行!”“老师期待同学们惊人的发现!”寥寥数语中,激发学生对自我、对同伴产生挑战的勇气与欲望。你说,这算情境创设吗?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更直接、更有效、更简洁的情境创设行为。只不过支撑它的不再是绚丽多姿的动态画面,而是依赖教师自身的调控驾驭教学艺术魅力,由表面上的平静状态促使学生从心底里掀起波澜,达成外化激励促进内化需求的目标。
究竟什么是情境?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什么?情境是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而又不知道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填补认知空缺、解决认知失衡的本能。情境就是利用这一特性,通过学习个体对客观事物作出主动反应,当运用内存的知识储备不能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时产生的一种不和谐、不平衡急需通达解决时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换句话说,情境是促使学习个体产生认知冲突、产生困惑矛盾等情绪体验的依托体,是外化的直观现象和内化的心理情境胶合体。
又如在《射线和角》一课有关角的符号引进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在黑板上各个方位画一些大小不一排列无序的角,让学生进行比较其大小,并予以记录。这时,学生就在“这个角”“那个角”难以表达清楚的描述中,自然产生一种心理困境和心理需求:如果发明一种记录角的符号那该多好。这时再恰如其分引出角的符号自然水到渠成。其实,这也是一个教学细节的良好情境创设,虽然动用的是最原始的教学工具(粉笔加黑板),但收效却胜出仅有直观视觉效果的多媒体画面。
反之,那些不需要经过学生思考或思考价值含量极低的问题,哪怕用再绚丽的画面来点缀装饰,也无法点燃学生心中的探究欲望之火,自然也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情境创设,只能是一幅供学生欣赏的美丽画面而已,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成为分散学生思维的干扰因素,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判断能否形成真正的“情境”,不在于问题提供方式差异之分和氛围营造的简洁华丽之别,而应归根为本质上有无刺激和引起学习主体主动作出反应,并进入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境界,这才是最关键所在。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