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反思 >> 优秀教案 内容页

教学随笔:平平常常却是真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下个月学校就要举行运动会了。在这次运动会上,我们年级将增加一个人人都能参加的集体比赛项目。安排什么项目合适呢?大家有什么好建议吗?
(生纷纷提出各种适合全班同学参加的集体项目,师根据学生的提议,板书各项目名称:拔河、跳长绳、接力赛、广播操)
师:大家提出的比赛项目很多,怎么才能知道哪个项目最受同学们欢迎呢?
生:这需要进行调查和统计,才能了解真实情况。
师:大家建议用什么方法统计?
生:老师,你报一个项目名称,喜欢这个项目的同学就举手,然后数一数有多少人就行了。
(这个方法得到全班学生的赞同后,师指定一组学生按此方法调查统计。经合计,出现了合计人数与全班人数不一致的情况)
师:这是怎么回事?我们班只有46人,为什么各个项目人数的总和却达到了73人啊?
生:一定是有人举了好几次手。
生:每人只能选一个最喜欢的项目,所以每人应该只单一次手。
(师再次指定一组学生按前面的方法进行统计,结果统计数据仍然与全班人数不吻合)
师:(采访承担统计任务的那组学生)你在数举手人数时,有什么感受?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呢?
生:有的同学手举得高,有的手举得低,有的手举起来又放下,密密麻麻的,很难数。
(此时,又有学生检举同组的某同学一次乎都没举)
师:怎么办呢?用什么办法能让我们统计出真实、准确的数据呢?
生:每个人的手举好,大家都看好自己组里的同学是不是都举了一次手。
生:可以将举手改为起立,这样可以看得清楚些。
生:也可以让组长先统计好自己小组的选择情况,然后再加起来。
(按照最后两个学生的建议,全班再次统计,结果无误后,共同填出完整的统计表)
反思
新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过程,在活动中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并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知识和方法。这样的表述,显然是针对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在这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然而,设计怎样的教学过程才算是让学生真正亲身经历了呢?须知,儿童的社会化程度不高,在统计方面的经验其实是很不足的,至于技能技巧的形成更是需要在不断的试误中才能建立起来。课堂就是要努力为其提供试误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统计方法,感受其中的复杂性,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会遇到不少困惑和问题,比如:为什么需要统计?用什么方法进行统计?统计时遇到网难如何分析原因、如何克服和避免?如何优化统计方法……所有这些不是靠教师简单的讲授和指导所能解决的,而应该让其在“亲历”中学习,甚至是在失败中学习。
更重要的,这让我反思我们的教学。过去,我们把教学的最高境界定位在如何找到重点和难点,然后想方设法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为
了达到这一境界,我们会安排很多铺垫内容,让学生得以顺利地“迁移”;我们会帮助学生搭好“脚手架”,以便促成其“同化”或“顺应”;我们会精心设计各类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将重点和难点各个击破。而唯独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瞎折腾”.这样,学生的很多错误就会被我们的“周密安排”所掩盖。但是,当换一种情境再尝试时.学生的闲惑与不足就会凸显出来了。其实,本节课的教师也可能会采用下面的策略。当学生提出可以用举手的方法进行统计时,教师只要补上一句:“用举手的方法统计时我们要特别注意些什么呢?”这样“防患于未然”,或许后面也就会少一番“折腾”了。但是,就学生形成的体验、习得的方法、感悟到的技巧而言,怎么说都无法与本文教学片断中这一看似“平常”的安排相提并论。
然而,“让学生体验”与“让学生快速学习”永远是一对矛盾,这就和如何处理好质与量之间的关系那样.有时会因着眼点不同,让我们在相同的事情面前作出迥异的抉择、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如何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真实情况,进行辩证的分析和理智的选择,趋利避害,扬长避短,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既达目的又合规律。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