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从某种意义上看,是把“学术形态的数学”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数学”,而这种转化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对教材的处理,如何合理地使用教材.有效地整合学生的学习资源?这已成为我们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理念,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谐发展的“瓶颈”。依据笔者观察,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几种教材处理误区有:“照本宣科”式的围绕课本教学;“空洞说教”式的围绕课标教学;“被学生牵着走”的围绕学生教学。因此,学习与尊重教材,领悟与理解教材,处理与创生教材,走课标、教材与学生“三结合”之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课堂教学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那么,教学中如何合理进行教材处理呢?笔者认为应该建立如下三个基本理念。
理念一:尊重教材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依据,也是课堂教学实施的重要范例。它的形成是一大批相关学科的专家与一线优秀教师经验与智慧的结晶,有着丰富的知识内涵;学习与尊重教材,首先要明确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即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其次要认真研读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看清知识内在的联系、情境背后的问题、过程当中的方法。
课例1:“百分数的意义”(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
教材例题:
“绿峰林场去年种杨树100棵,成活了98棵;种杉树400棵,成活了380棵;种松树500棵,成活了485棵……”
教师更换:
“第28届奥运会中国女排获得金牌,为了评选最佳球员,把扣球情况进行了技术统计,结果如下:1号扣球15个,得9分;2号扣球4个,得3分;3号扣球20个,得14分。”
学习过程:
生:我认为2号足最佳球员,因为她的得分率是75%。
生:我认为3号是最佳球员,因为她得分最多。
生:我认为1号也有可能是最佳球员,她扣球得了9分,她还可能传球很好,或者拦网很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