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各种各样的数学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观摩课层出不穷,这些课无一不被教者演绎得热热闹阐,精彩非凡。透过这些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课,有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数学课,真正值得教师关注的是什么?是严谨的教学流程设计、滴水不嚣的课堂演绎,还是一帆风顺的知识传授?
一、观其言,视其所以
案例:“小数乘法”教学片段
教室刚很安静,四十几位同学都在认真地计算着这样一道题:“每千克香蕉4.8元,3.50元买0.75千克香蕉,钱够不够?”
计算后,学生甲回答:“不够。每千克香蕉4.8元,买0.75千克要花3.6元,而3.5元小于3.6元。”
其余的学生异口同声:“对”
教师微笑着表示赞同,准备进行下面的教学。突然学生乙站了起来:‘老师。可以买得到!”
同学们都愣住了,这位学生接着说:“老师,就因为差一角钱而吃不到香蕉,挺可惜的。只要和卖香蕉的人讲讲价,是可以买到的。再说,估计他也不会因为差一角钱而失去这桩买卖。如果在买之前和小贩讨价的话,也许3.5元还有节余呢!我妈妈买东西时经常是这样的。”
面对他“有理有据”的陈述,教师惊愕了片刺后说:“这是课堂,不是农贸市场,坐下。”其余的学生哄堂大笑。
反思:从数学的角度看.学生乙的回答并不科学,他只是根据生活经验回答问题,缺乏严谨性。教师对学生乙的回答也表现出不满,但又不便发作,才说出了“这是课堂,不是农负市场”这句话。致使引发全班同学的哄笑,显然伤害了其自尊。这使我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教育有一个诗意的使命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昂起头来走路:魏书生总结自己几十年的从教经历一浯重心长地说不要难为一十孩子!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课堂,就要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学习的幸福和生命的尊严。然而,在这堂课中,一个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孩子心理受到打击,自信受到挫折。教师此时若能调整策略,转换评价角度.肯定会收到不同的效果。比如.你是个敢于发表自己看法的孩子,但是,数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讲究的是科学性与严谨性.仅凭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一来既保护了其自尊,张扬了其个性,又做到了视其所以,了解了学生为何会作出这样的回答。同时,又让学生明白了其错误所在。一举几得.教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