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体验体验和理解数学
这节课,高老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设计了森林运动会、游泳比赛、上车排队、赛车比赛等情境,将“前后”的教学贯穿其中,各个教学环节之间过渡自然,学生在激动人心的比赛情境中,深刻体验了前后的位置关系。这样设计符合低段儿童的年龄特征,避免了课堂教学的枯燥无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2、教学重点突出,落实在各个活动之中。
教学中,不论在“排队上车”、“森林运动会”、“卡丁车比赛”等活动中,都让学生根据信息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各人、各动物的位置关系。把教学重点贯穿在各个活动当中,使学生在各个活动中,进一步明白前后的位置关系,学生学得比较扎实。
3、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前后的相对性。
让学生理解前后的相对性,是本课的难点。教师通过提问:“为什么学生B的位置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呢?”使学生明白面朝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谁在谁前面或谁在谁后面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亲身体验中体会前后与人站的方向有关系,进一步体会位置的相对性,而且使学生感悟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4、自然地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对“前后”意义的理解,还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如让学生大胆猜测比赛过程中名次会发生什么变化?鼓励成绩落后的学生不要气馁,只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一定会迎头赶上。
5、建议在说位置关系是还可以增加同桌互说、小组交流等形式,让更多的人有表达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多联系实际,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教室里的前后位置关系,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