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平均数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平均数是统计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我们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因此本节教学设计力求做到以下两点:
1.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在移多补少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引导学生观察“什么不变”,为学习用“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实际上淘气每次记住的数字的个数并不是6,平均数并不表示实实在在的数。它的概念与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得到的。
2.多向互动,注重合作与交流。
学习本课时的过程中,创设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在合作与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共同体会学习的成果,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小棒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0分钟)
1.游戏引入。师生互动做游戏,3秒钟出示10个数字,看一看每次能记住几个数字。(课件出示几组数据)
2.导入:你们能用一个数字表示自己记忆数字的水平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1.快速记忆,在纸上写出。小组内互相统计记住的个数。
2.质疑思考,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判断。
(1)小强身高130厘米,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00厘米,他下河玩耍肯定安全。( )
(2)在“书香校园”活动中,我校同学平均每人捐3本书。那么全校每名同学一定都捐了3本书。( )
二、尝试探究,感悟深化。(20分钟)
1.出示淘气5次记住数字的情况统计表。思考:用哪个数字能说明淘气记住数字的水平呢?
2.探究用移多补少法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智慧爷爷的话,引导学生思考: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是什么意思?“6”是怎么得来的?摆一摆,画一画。
3.探究用算术法计算平均数。
(1)提问: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平均数?
(2)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进行计算呢?
4.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指出:6个数字是淘气记住数字的个数的整体水平,不是某一次实际记住数字的个数,是几次“匀”出来的,因此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
5.说一说生活中你在什么情况下见过平均数。
1.观察统计表,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1)明确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就是把表格里的数字平均分,使每次记住的数字都是6。
(2)动手操作,发现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让5次记住的数字个数都是6,那么淘气记住数字的平均数就是6个。
3.(1)还可以运用算术法求平均数。
先求出这组数据的总数量,再用总数量除以这组数据的总份数,得到的结果就是求得的平均数。
(2)(5+4+7+5+9)÷5=6(个)
4.倾听老师的讲解,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5.自由说一说。如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这个月的平均气温、平均用电量等。
2.学校开展环保小活动,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四名同学在一个小组,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数量如下:小红14个,小兰12个,小亮11个,小明15个。你能求出这个小组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吗?
3.三年级举行绘画比赛,下面是第一小组三位选手的得分。
王明
张欣
李闯
平均分
98分
95分
95分
92分
94分
93分
90分
87分
93分
(1)把统计表补充完整。
(2)请你排出三位选手的名次。
4.求出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单位:厘米)
李红125 王玉129
张丽127 于泽133
王强130
三、应用新知,巩固方法。(8分钟)
1.教材91页“练一练”1题。
2.教材91页“练一练”2题。
1.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2.观察统计表,求出平均数。
5.记录5名同学1分钟心跳次数。
(1)求出这5名同学1分钟心跳的平均次数。
(2)你的心跳次数是多少次?与这5个人1分钟心跳的平均值比较,怎么样?
四、课堂总结。(2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北师大,小学数学,平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