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
教材中本单元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不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且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样便于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引出运算定律。因此,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本教学设计注重体现以下三点:
1.游戏激趣,设置悬念。
在游戏中学习,体现了玩中学,做中学的理念,让学生体会到玩中有乐,乐中有疑。上课伊始,通过游戏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计算比赛,通过对比赛结果的质疑引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欲望。
2.观察、比较,举例验证猜想。
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我把乘法分配律的知识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运用多种计算方法去感知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对所列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举例进行验证,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家发现规律的过程,从而积累丰富的探究数学知识的经验。
3.多角度练习,强化认识和理解。
小学数学练习题在整个数学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很大,数学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掌握,解题技能、技巧的形成,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等都离不开练习题。因此,在本节课的练习设计上,我力求有针对性、有梯度地设题,同时也注重知识的延伸。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游戏激趣
1.比赛热身。
师:同学们,请大家准备好纸和笔,在学习新内容前,我们先进行一个小小的数学热身赛。
师:请看大屏幕,左边的两组同学计算大屏幕上第(1)小题,右边的两组同学计算大屏幕上第(2)小题,看哪边的同学计算得又对又快。
(1)9×37+9×63 (2)9×(37+63)
2.评出胜负。
师:做完的同学请举手,汇报计算过程。
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可以看出右边的同学做得比较快,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吗?
预设
生:虽然这两道题的算式和运算顺序不同,但计算结果相同,可以用等号连接这两道算式,即9×37+9×63=9×(37+63)。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尤其是××,我们就先将他的这个发现命名为××猜想。
设计意图:借助数学热身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知简算方法,猜测其中可能存在的数学规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学习新知做好了情感铺垫。
⊙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课件出示例7。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需要知道哪些条件?请在情境图里找一找。(出示情境图)
(2)把相关信息组织起来编成一道实际问题,并口述出来。(我校学生参加植树活动,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3)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板书。
引导各小组汇报解题方法,并说明这样解题的理由。
解法一 (4+2)×25
=6×25
=150(名)
(4+2是求每组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再乘25就求出了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解法二 4×25+2×25
=100+50
=150(名)
(4×25是求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名同学负责挖坑、种树,2×25是求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名同学负责抬水、浇树,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求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2.观察算式,探究发现。(见课堂活动卡)
(1)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①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②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点?
③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